-
云游和尚很快恢复了光芒四射的佛身,法相庄严,再度为他们说法。後来,他们都证得阿罗汉。
《法句譬喻经第一》...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17283116420.html
-
善体佛意,随著佛陀回精舍去。後来,他力求精进,努力修行。
《法句譬喻经第一》...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17282716419.html
-
所谓端正非色如华,贪嫉虚饰言行有违; 谓能舍恶根源已断,慧而无恚是谓端正。 ——《法句譬喻经》—— 一、世人所求的端正——所谓端正非色如华 端正姝好是人人梦寐以求的事,因此为了这个色身...战乱中,多少人拜在他的门下学佛修行;自在居士不施脂粉,善财童子听说她的德声远播,千里迢迢向她请法。所以,具有智慧的人,质直无伪,不会怨天尤人;真诚无私,没有虚狡谄曲。因为智者懂得以美化心灵来庄严色身,...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3345536.html
-
有病事医不要事神
一文 “法句譬喻经”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昔日舍卫国有一大长者,名叫须达,他有一位亲友名叫好施长者。好施长者家里一向事奉日、月、君、祖之神,家中人生病,也忌用医药针灸,只是向神祈祷...为了光明而事日月,为了报恩而事父母,为了闻法而事师长,这是可以的,为了病而去求天地鬼神有什么用呢?病只有医生方能治好的。”好施听了佛的这番解说,心中疑结就解开了,他放弃求神忌医的成见,请医进疗,病即...
一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61754594.html
-
!”
当时座中,正好有两百位贪求利养,不知在法上用功的比丘。他们听闻佛陀的开示,心生惭愧,深自惕励,遂于当下定慧相应,即证阿罗汉果,具六种神通。在座大众皆法喜充满,恭敬地向佛顶礼。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卷一》
编辑:木北
...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30675073.html
-
省察、惕励,则出尘劳之日必定可期。 (出自法句譬喻经) ... 佛陀悲悯老夫妇的哀恸之情,于是前去慰问及点化他们。老夫妇见到佛陀,便将他们内心的悲痛告诉佛陀。佛陀说:“老人家啊!暂且停止你们的伤痛,听听我的话吧!这世间本就万法无常,没有任何一样事物是可以永远存在...
企西
|采华失命话因果|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6/1103334580.html
-
摘自:《法句譬喻经.卷三》
--------------------------------------------------------------------------------
省思
《佛遗教经》云:“若种种戏论,其心则乱,虽复出家,犹未得脱。”故事中的七位老比丘,当初因渴慕佛法,突破种种障碍,才得以出家修行。后因一时迷失,沉溺于俗事戏笑,忘却无常逼迫。所幸在佛陀的...
佚名
|无常|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6/1007014647.html
-
摩诃卢比丘又为国王详细地说明法义,当下许多大臣、官员,也都证得须陀洹果。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卷三》
--------------------------------------...连一句偈语也记不得,久而久之,大家都开始瞧不起他,不愿和他同进出,只敢让他留守精舍,做些清扫的工作。
一天,国王迎请所有比丘到宫中接受供养,唯独摩诃卢比丘一人留在精舍。他心想:“我生来就是这般...
中台世界
|无常|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6/1012544648.html
-
留在国中,接受供养,佛陀慈悲应允,在这个国家待了一个月后才离去。从此,和默处国王以佛法治国,国家日渐强盛兴隆。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卷一》
省思 人在世间,莫不希望求得功名地位、...
中台世界
|杀生|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1/1010396371.html
-
身心安定,与道相应,而证得阿罗汉果。贤提国的国王,因听闻佛陀微妙的开示,法喜非常而求受五戒,终生谨遵教诲,精进用功,最后亦证得须陀洹果。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卷二》
省思
所谓...
中台世界
|佛典故事|佛陀|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2/1201276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