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6篇,用时29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李炳南答:先或佛先,若法先无佛说法何有法?若佛先无法何能依法圆证!(慧性)

    问:先或佛先,若法先无佛说法何有法?若佛先无法何能依法圆证!(慧性)   李炳南答:心造,心即是;佛心作,心亦是佛;心与佛法,三名一体,无所先后。恐君不解,释以俗谛:一切事相,皆是本,对起迷惑,是为众生;悟证真谛,即是佛陀(如独觉见飞花落叶证道是)。准此,可假说是本在佛先;佛将证得真谛,向众演说,破其迷惑,方称佛法,准此,又可假说佛法在佛后。

    李炳南

    |析疑|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9354712841.html
  • 《东山讲堂文集》序

    主人。  二、认识业力的核心,是要真正体验“一切皆苦”,从苦中证悟四谛、十二因缘,体验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体证“万心造”的真理。  三、要以愿力来转变业力,要福慧双修来开福田,而福田的大小...实际上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二而不二,不二而二的中道实相,所以小乘“万无我,诸行无常,一切皆苦、涅槃寂静”的四法印最后升华为大乘的一法印——一实相印,这就是般若。一切契合般若都是佛法,否则都非佛法...

    吴立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63861249.html
  • 语录——值得你深思

    ”和“观察者的意识作用说”。即当科学家在观察一个微小电子在运动时,这颗电子的运动方向便产生了变化。 * 佛学中常提到“境心生”,“心造”和“缘起”,说得就是物体的相生、相关和无常性。“量子力学”中所阐述的“或然性”。便是印证了佛学中的主要思想“因果”性。它是宇宙中的普遍规律。 * (摩诃般若婆罗蜜多)心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指用眼看得见的物质,从空无而来,...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81475365.html
  • 学《心经》用《心经》

    再找一个裁判者。佛教认为,裁判就是因果律。   问:万心造包括一切事和物。比如说设计一座殿堂,设计师心里有个蓝图,然后各种因缘聚合,石头、木料等等齐备,然后就能盖起这座殿堂。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理解万心造。我听说春天的时候这边的山上发生了好几次山火。假使我们心的能量很大,通过不断地修行,具足了足够的功能,那么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够请龙天护法来帮助我们灭火救灾?   答:从...

    净慧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230686339.html
  • 金刚经释(八)

    一般。密法中依靠传承上师的窍诀找寻心的生灭处,以观察心的来源抉择过去心不可得,以观察心的住处抉择现在心不可得,以观察心的去处抉择未来心不可得。不仅心性如此,一切法皆是如此,万心造,心不可得故,一切万...述每种功德,肉眼是在加行道通过供灯、修等持而获得,依靠眼根即能现见一百旬到三千大千世界整个世间。历代均有大成就者修证获得肉眼功德,《大圆满前行》中记载赤松德赞的国师酿万登珍桑波获得了肉眼功德。相续中...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索达吉堪布 著疏

    |金刚经释|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1/1750242641.html
  •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156)

    若想了解藏传佛教的说法,《中观庄严论释》是最好不过的了。 那么,唯识宗的观点是什么呢?他们认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万心造,外境没有一个能经得起观察,而心识是存在的,就像梦中的大象、山河并...过去,为什么说自证的存在不合理?中观宗是怎么样破除的?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

    索达吉堪布 宣讲

    |入行论|善说海|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6/15235224447.html
  • 佛教的定义

    与唯心主义有些许相同。      例如,英国的经验唯心主义者贝克莱所主张的部分观点,就与唯识宗所说的:“境心生,心造”表面上有些类似。罗素在《哲学问题》的第一章——“现象与实在”里,也对...“证”。教,是释迦牟尼佛亲口传讲的,或是经过释迦牟尼佛加持和开许,然后菩萨们写下的经论,如藏传佛教的《丹珠儿》和《甘珠儿》;证,是指个人的修证,其中包括了戒——戒律、定——禅定、慧——智慧三部分。...

    慈诚罗珠堪布

    |智悲双运|智慧|大悲|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3/08525036044.html
  • 以契经看阿赖耶

    为主,所缘而生“名色”,于是,以“识”为万的主体,更进一步的推论“有一不灭之识”,便成了唯心学派思考的方向了。初见契经此句,却实会很容易的往“万心造”的方向前进,这是由于此句有把“识”独尊“名色”...他对阿赖耶识的定义是:  “阿赖耶识名心。何以故。由此识能集聚一切种子故。”  是的,阿赖耶识就是“心”,是精神活动的“集起”,也就是所有的精神活动之性质。种种不同的精神特征,聚积而活动起来,就是...

    净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2654807.html
  • 法眼宗心物一体论辨析

    佛性,也能成佛,甚至也在说法;另一条是按照佛教的万心造,即万物不离心而存在的理论,无情之物也是不离心,心物一体,而心是有知的,有佛性的,无情之物也由此而有知、有佛性。这是分别从宇宙本体和主体本体,即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推论出无情有性和无情说法的主张。但这种主张并不是佛教各派都赞成的,在禅宗内部,荷泽宗就持相反的立场。法眼宗人继承了佛教的“尽心造”的基本思想【注一】,然外物究竟如何心造,是一个令...

    海军官校 讲师 陈美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23456311.html
  • 释达观著:随缘自在 第六章

    途。不念鬼畜,便念地狱。  所谓:“万心造。”故一念之心,可缘十法界。心不念佛,便念众生九界;不念三乘诸圣,便念六道凡夫;不念人天善道,便念三途恶道;不念鬼畜之道,便念无间地狱。  故六祖大师云:...之时恐难安。  不知何念无虚假?  人怕生死,却不解脱;  穷极一生逐虚妄,回头反被无常追。  不知何处无颠倒?  众多修行,花招百出;  皆是各唱自家调,谈玄论妙无一用。  不知何无高下?  纵有...

    释达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35663705.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