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句经•生死品》卷三十九),则说明把一切都奉献给人类进步的人生,才是最崇高最美好的;“不危他人,舍身为安,而解众患,无有二心”(《渐备一切智德经》卷一),引导人们要能够舍己救人于危难之中...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72760125.html
-
生死品》 如河驶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还。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由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法句经·无常品》 身空虚伪,不可长养……地水火...不信生死善恶,欲害真人,斗乱僧众。愚痴蒙昧,自为智慧,不知生从何来,死所趣向。不仁不顺,希望长生。慈心教诲而不肯信,苦口与语无益其人,心中闭塞,意不开解。大命将终,悔恨交至,不豫修善,临时乃悔,悔之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1146230.html
-
种子能生于芽,众生以是轮回三有。”(T3,644b)《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报恩品〉也说:“众生没在生死海,轮回五趣无出期。”(T3,295a)《法华经》亦说:&...表面错乱无序的,内在却是规矩宁静的。这些都能够在现实的生命中深深地感受到。
对于轮回的现象,在各种经典中有详细的描述,如《法句经》之〈生死品〉中说:“识神走五道,无一处不更,舍身复受身...
达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15941650.html
-
概念,有云:“魂灵与元气相合,终而复始,轮转无际。”三国吴维祗难译的《法句经·生死品》有偈说:“如人一身居,去其故室中,神以形为庐,形坏神不亡”;“精神居形躯,犹雀藏器中,器破雀飞去,身坏神逝生。”(此...生死轮回方面,表现颇为突出。早期汉译佛典中,普通采用中土传统的“魂神”、“魂灵”、“神”等现成词语,沿袭中土传统的鬼神观念,来介绍翻译佛典中的生死轮回思想。如传为后汉安世高译的《阿含正行经》说:“人身...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82258384.html
-
二兀气”的概念,有云:“魂灵与元气相合,终而复始,轮转无际”。三国吴维只难译的‘法句经·生死品’有偈说: “如人一身居,去其故室中,神以形为庐,形坏神不亡。” “精神居形躯,犹雀藏器中,器破雀飞去...,这在宣扬生死轮回方面,表现颇为突出。早期汉译佛典中,普逼采用中土传统的“魂神”、“魂灵”、“神”等现成词语,沿袭中土传统的鬼神观念,来介绍翻译佛典中的生死轮回思想。如传为后汉安世高译的‘阿含正行经’...
陈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3468393.html
-
34沙門品(A25)、C35梵志品(A26)、C36泥洹品(B26)、C37生死品、C38道利品、C39吉祥品。 此處,C1無常品(B1),表示C1無常品與中期集本的B1(有為品)相關,餘仿此。此39...) 釋尊時期所編集的《法句偈》,在釋尊入滅時之內容為何?由今日南北傳所保存的《法句偈》之原始共通部分,可以推知其內容從〈雙要品〉到〈婆羅門品〉,共計二十六品,在釋尊晚期已傳誦於印度各地(其情形猶如漢...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30640257.html
-
利养品(B13)、C34沙门品(A25)、C35梵志品(A26)、C36泥洹品(B26)、C37生死品、C38道利品、C39吉祥品。
此处,C1无常品(B1),表示C1无常品与中期集本的B1(有为...52b)
释尊时期所编集的《法句偈》,在释尊入灭时之内容为何?由今日南北传所保存的《法句偈》之原始共通部分,可以推知其内容从〈双要品〉到〈婆罗门品〉,共计二十六品,在释尊晚期已传诵于印度各地(其...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50040394.html
-
《法句经·生死品》有偈说:“如人一身居,去其故室中,神以形为庐,形坏神不亡”;“精神居形躯,犹雀藏器中,器破雀飞去,身坏神逝生。”(此二偈不见于南传上座部佛教传诵的同一书中)这类译法,在原典中也可能有...为结构的模式,成为诸家共同的哲学框架。当理性实用主义的人生态度和天人合一、辩证取象的哲学模式结合,思考生死、身心问题时,从中土的知识阶层中,便产生出一种主张人死神灭的无神论思潮,这股思潮涌流不绝,渐趋...
陈兵教授
|轮回|生与死|陈兵|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5/00011923360.html
-
入圣,人天果报,无上菩提,自/及彼身,普皆圆满,方称弥勒慈悲之禅。
一,初心修行,于怨亲境未能/调伏者,怨、亲各分三品,无怨无亲分为一品,都合七心。先从至亲起慈悲,/行而淳熟已,而调次亲。次亲... 慈悲观者,普缘众生作其与乐拔苦之想,名慈悲观。于中广有七品修习,如前四无量章中具广分别。
可见所谓“慈悲观”,乃是指对其他众生作拔苦与乐想,其修习目的是为了对治嗔恚障...
宗舜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43241824.html
-
种分别,即自性分别、随念分别、计度分别。[31]凡夫所起的分别,乃由迷妄而生,无法如实悟证真如之理,故称为“虚妄分别”。《正法念处经·生死品之三》云:“如是一切愚痴凡夫,虚妄分别之所诳惑。”[32]...称弥勒慈悲之禅。
一,初心修行,于怨亲境未能调伏者,怨、亲各分三品,无怨无亲分为一品,都合七心。先从至亲起慈悲,行而淳熟已,而调次亲。次亲淳熟,如调下亲。下心淳熟,如调平人。平心淳熟,如调下怨。下...
宗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4250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