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7篇,用时26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问:佛教徒应怎样对待现实社会?

    ,亲属关系等。应该以佛教提倡慈悲精神和宽大胸怀作到“与人为善”,对众生要慈悲,要以生活修行实践来检讨自己“身、口、意”三业。要时时注意自己每天想了些什么,作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不要以为修行只是局限于念佛、念经、拜佛。真正修行其实就是在生活。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事物,自己会不会起贪念、妄念,这同样是修行。时时处处遵守佛陀教诫,使自己生活...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21177488.html
  • 小孩变坏将如何管教

    了解问题原因何在?能做到关怀而不溺爱,教导但不表现憎恶厌烦,这是一种教育、一种慈悲,也是将佛法禅定与智慧运用于生活修行,一切都要靠自己用功努力,身体力行。   听过一则现代版人面疮故事吗?...  佛法以因果为根本, 讲因缘、也讲果报。也因为有佛法,让我们在面对生活难题时,有了依循方向,能够从烦恼痛苦解套;但先决条件要深信佛法。 从因缘来看,这一生会来当我们小孩,必定有很深因缘。 ...

    台世界

    |教育|小孩|

    http://www.fjdh.cn/article/2010/12/1200474900.html
  • 往生净土资粮--济群法师

    不是真实的话,如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等,就不应该说。修行,就是对照自己日常生活所说的话是正语,还是邪语?另外还要考察自己行为,跟杀生相应不相应?跟偷盗相应不相应?跟邪淫相应不相应?用佛法道德...念佛来培养自己正念和正定。一个人念佛要相应,就要有前面这些基础:要有正见基础,正思维基础,正当谋生手段基础。这些基础都非常重要。如果我们不太注意日常生活修行,光是孤立地念一句 阿弥陀佛,...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8373279682.html
  • 佛教常用词俗解(3)

    日常生活修行,学佛就没了基础。可以说离开日常生活修行,是没有基础修行,是一种颠倒。我并且认为:不管出家在家,学佛者首先学会在日常生活修行,在日常生活持戒,去贪执,去妄念。这才是学佛大道,这...佛教事业。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区别基本点,就在于是否注重日常生活修行功夫。大乘佛教一开始就在日常生活修行,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入道,基础功夫深厚扎实,一旦开悟,成果巩固,一般不会退转,不象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2345366.html
  • 佛教对“修行问题”看法

     做事勤劳负责,求全求成;做人诚实正直,求真求圆,这都是修行。凡是交往,情真意切;凡是接物,至诚恳切,这就是生活修行。其他诸如经商的人,将本求利,货真价实,老少无欺;当官的人,为民服务,守信守法,这就是生活修行。  过去禅门大德们,搬柴运水、典座行堂、种植山林、牧牛垦荒,甚至米坊筛米、修鞋补衣等,这都是生活修行。  所谓修行,就是先要把人做好。做人如果尖酸刻薄、无信无义、无道无德、悭贪...

    星云大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95362513.html
  • 一切都是当然

    饥不饱腹,既无人留单,也无人赏识。纵使别人给我诸多不便,让我难堪至极,但我都视为是「当然」,因为他们与我非亲非故,没有理由照顾我,所以我向来没有记恨在心。一念「当然」,增功进德,其实这也是生活修行。 一九五二年,中国佛教会在台湾复会,首次举行选举,那时我二十六岁,当选常务理事,因为我认为自己年轻,不够资格,当选不算「当然」,所以我毅然决然辞退,想不到得罪了此派系,后来我一直不很顺利。 ...

    星云法师

    |星云法师|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3/1451483531.html
  • 《壇經》阿含精神

      此處六祖指出,修行必須貫穿到行住坐臥之中,對於當下所接觸到一切法(例如,眼見色、耳聞聲)都要保持直心而不生起貪瞋執著。若只執著「坐著不動」才是修行,那麼就不能應用到日常生活,因而,反而成為障道因緣了。因此,六祖重視日常生活修行,在六門(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與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接觸當下,生起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時,要能夠不起執著之...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5640245.html
  • 《坛经》阿含精神

    修行,那么就不能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因而,反而成为障道因缘了。因此,六祖重视日常生活修行,在六门(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与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接触当下,生起六识(眼识、...忏悔。  因此,修行着力处是在当下不被愚迷染,能够处理好每一当下,那么,恶行自然就永断不作了。阿含一再强调五蕴无常、苦、无我,便是要修行者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无常身心五蕴上,而不是外在造寺等事业...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3147817.html
  • 生活修行窍诀

    生活修行窍诀  (2006年于极乐寺)  陈泉州  许多修行人在座上能精进修行,可一下了座,一回到生活,就把修行抛在脑后了,贪嗔痴又都来了,原来怎样还怎样。我们在这里就讲讲平时生活修行...菩提心是基础,这个窍诀应该好好掌握。  (六)观缘起性空  生活修行窍诀,以上所说都是世俗谛,而胜义修法是观缘起性空。每一个人根基不同,缘分不同,当然成就方法也不同。我在修行道路上有了一些证悟...

    陈泉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33865812.html
  • 击穿“个性”堡垒

    自己不会轻易地去碰触,甚至大部分人会把它当成最后依恋,而不加以去“清洗”考虑。至于别人,那根本就不可能进入那片死角!  再联系现实生活修行,有时我们很容易会在有意无意间把修行与现实生活脱离开来,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常常在“‘修行生活,而不是在生活修行”,也就是说我们人格与僧格,或者说人性与法性总是处于一种分离状态,而没有能够组成有机、统一整体。我们很容易把“修行”停留在经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12367443.html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