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694篇,用时3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密宗皈依

      密宗皈依   皈依之义:在俗义言,皈者,皈投也,依者,依止也。即皈 投依止之谓。在义言,皈者,皈元,汇归法界义,依者,依其所止而息妄念, 换言之即返妄归真是也。由见、闻、思、修外缘而...简称,自觉、 觉他、觉行圆满是谓佛陀。佛者,菩提心性也。一念觉是因地佛宝,念念觉是果地佛 宝。此是文字言诠注解,乃之小部份。若能解行相应、.心相应、.心性圆融、心智圆通无碍,是为究竟。修行人皈依佛,...

    吴润江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3470986970.html
  • 拜佛的

    拜佛的  佛说︰“身为众苦之本,无身则无苦。”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人之欲望,因身而起。贪爱财色,争名夺利,无非为身享受而已。若无有身,财色等物,便无所需。人...来,有业感所致,不论修得与报得,总之都是凡夫众生,生死苦海,并未脱离。鬼趣、畜生、人间、神仙、天堂、地狱,一样要六道轮回,随业受报难免。  拜佛的  是以佛门弟子,不应妄拜以上五种妄境,唯礼佛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1847649.html
  • 护生的

    护生的  佛教以慈悲为本,重视戒杀放生之行。慈就是予以快乐,悲是拔除痛苦。世人最爱惜者,莫若身命、妻子及财帛,然却每不能兼赅。假若不幸遭逢危难,为救己身,则宁舍一切身外之物,以求自存。人既贪生怕死,微命如蚊蚋虫蚁,尚知避死求生,则其他动物又何独不然?  须知人与万物,应并存而不相害。凡有血气者,皆有知觉,有知觉则有生命,因此,人与其他众生,觉知虽有高下之分,但其恶死乐生之心则同。由己推及其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2247663.html
  • 皈依的

    只有佛教重视个人的自主权,人人具有佛性,众生都能成佛。修行人一定要深入了解佛陀的教义,使我们的生活密切贯彻佛陀的教理。宗教信仰是要使我们更能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实现生命的,使我们能过着更理性的生活...,有善色成就。是故成就五功德。   复以何因缘礼佛而得端正?以见佛形像已,发欢喜心,以此因缘而得端正。   复以何因缘得好音声?以见如来形像已,三自称号:南无如来,至,等正觉。以此因缘得好音声...

    法增比丘

    |皈依|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1/0024332773.html
  • 佛法

    佛法  王恩洋  将作是篇,别以十门:一者造论所由,二者佛法诠释,三者唯识义,四者三性义,五者法尔如是,六者方便善巧义,七者学佛方法,八者大乘精神,九者明内宗差别,十者释凡外疑畏。  所谓造论所由者,世事变乱,荆棘纵横,欲解众生之倒恋,必求致乱之根本;而能穷究此根本者,舍佛法无有二,故造斯论。又济拔众生,必期其出离;倘出离而不究竟,则所作尽为无功;而能与众生以究竟解决者,舍佛法又无有二,...

    王恩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74464394.html
  • 四谛

      谛(sacca)就是真实之理,其梵语为satya,意为无可争辩之事实。  根据佛教,与众生有关的谛理有四。  在《边际经》中,佛说:  “于此六尺长之身,及其思想相思惟,我说世界、世界之始、世界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4041555.html
  • 禅学的

    禅学的   东初   关于禅学思想问题,本不想多表示意见。只因有些人始终以历史知识在衡量禅学,甚至把禅学当着古董在考据,而忽视思想参透;把禅学的心性问题,说是宗教情绪。其实,依于文字考据某一种学术思想史,也许有相当的价值,但要以此来考据禅学思想,显然落于第二。因为依于文字谈般若,宗祖早呵之为“说食数宝”。禅学乃“心性”之学,不讲“明心”,不谈“见性”,太过偏重历史考据,言说分别,显然步上...

    东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34371046.html
  • 佛法的当代话语

    “佛法”这样一个话题对于理解传统把握当代都具有较好的启动作用。不过,我想言说的重点不是这是什么,而是如何看待这,这是如何可能的,如何呈现的。对大多数面对这一问题的人而言,“是什么”中的“什么”是急着要说和要听的,但这“什么”只是结果,我想把思维视线移向一个相反的方向,即“什么”的说出是如何可能的。   一 的生成总是当下的、直接的   任何一个话语都是传统与当下的结合,就...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21955659.html
  • 论佛教民主自由平等的

      论佛教民主自由平等的   一、皈依三宝是民主的精神   二、受持五戒是自由的意义   三、众生生权是平等的主张   现代是一个倡导民主、自由、平等的时代。实在说,佛教的皈依三宝,就是...教团不一定要把它看成是外在的结构,吾人内心都具有此佛、法、僧的,都具备和此一教团吻合的精神。例如在家的人士,连杀生为业的屠夫,都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因为此一成佛的佛性...

    星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4060088.html
  • 略阐人生佛教的

    略阐人生佛教的  勤勇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62册  页121-127  大乘文化出版社出版  1980年十月初版  --------------------------------------...及众生,这是  事实上的限制。但是我认为阐发人生佛教的,实是普度  众生最重要地一着,这层意思留到后面再讨论。  依向来说﹕地狱太苦,天上最乐,惟有人间不苦不乐,  所以人类最易修行。但人类受五...

    勤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4970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