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佛教的最高理想(对国家社会以及个人本身的)要达到什么目的?是否比礼运大同篇更要做到完善?(邓至善)
李炳南答:佛家利益物件,非只人类,非只一国,非只一个世界,非止一个时限,请物色一本‘普贤行愿品’读之,可以略窥一斑。
李炳南
|析疑|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1151812941.html
-
”王维诗:“荒城临古渡。”韦应物诗:“野渡无人舟自横。”皆言渡河水。 度、渡,音同而义有别,与水有关者从水,反是,不加水。以其音同,常被混用。 九、“礼运大同篇”,应是“礼记礼运篇” “大同”只是(礼运篇)中的一段文字,非篇名。 因为三民主义的终极目标,是达到世界大同。《礼记·礼运篇v中一段大同文字,常被引用在与此有关的文章,或于公共场所勒诸金石,而题目却几乎千遍一律被误为“礼运大同篇”。...
陈家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93567335.html
-
化的现象,所以佛教界早已有兴办老人安养机构的声音与行动,为的就是要弥补各国政府单位之不足,也落实孔子所讲的礼运大同篇“老有所终”的安养工作。 然而近年来,由于过度开发山林,又加上地震的影响,不但各地...
黄书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04039329.html
-
何谓道
宣化上人
今天大家研究何谓道?道就是人人所共同遵行的一条道路。什么道路?就是大公无私。在礼运大同篇上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是主题,后边的文,不过是解释大道的义理。
我常说:‘儒教好像小学,道教好像中学,佛教好像大学。’小学不明白中学的课本,中学不懂大学的功课。有人问:‘那有什么根据?’孔子问礼...
宣化上人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03074964.html
-
因为医疗发达的结果,延长了人类的寿命,世界各国都有高龄化的现象,所以佛教界早已有兴办老人安养机构的声音与行动,为的就是要弥补各国政府单位之不足,也落实孔子所讲的礼运大同篇“老有所终”的安养工作...
黄书玮 ( 台湾中华佛教居士会理事长)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73873275.html
-
给你喝,给你吃,你愿意吗?’林惟悫再也无言以对,只得说:‘丫头!这件事情我不打你,给我把早上教你的礼运大同篇背诵起来,如果背错一个字,打你十下手心。’默娘很从容的琅琅背诵,一字不错,林惟悫顿时收敛了怒气...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8/06/19483717209.html
-
保持了佛教传统的制度,及融会了儒家礼乐为主的生活制度,所以丛林制度在形式上,是属于佛教僧众的团体,但在精神上,却实现了礼运大同篇天下为公的社会制度。因为这里所住的出家人,通称谓之僧,具体的说:叫做“...主义--见和同解等,不特贯彻了佛教民主、自由、平等精义,并实现了儒家礼运大同篇天下为公的社会制度。 谈到革新僧制问题,我们认为佛教,不是没有良好的制度,只是缺执行制度的人。无论是僧伽制度,或是丛林...
东 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0044681.html
-
众生看成一体。休戚与共,骨肉相违。如儒家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就是礼运大同篇所说的“不独亲其亲,子其子。”的意思。 有人说:佛教教人清心寡欲什么事都不要干,消极遁世,还有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121362603.html
-
贤人,再能恭敬有道的人,这是做人的根本。
礼运大同篇上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在古来古圣先王,有道的名君,都是这样治理天下。文王发政施仁,必先周济矜寡孤独这四类人,所以周朝人民享受太平。文王能以天下像一家似的,世界像一体,所以没有彼此亲疏远近的分别,这叫大同世界的开始。我们做人都要本着这种心理来学佛,你如果有这么大的心量志愿来学...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70476347.html
-
实现了礼运大同篇天下为公的社会制度。”〔19〕最后,《百丈清规》所规定的“上下均力”的“普请法”,实际上是儒家所主张的小农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佛教中的翻版,是儒家经济意识及观念在佛教僧团中的反映。总而言...别致喧挠之事,即当维那检举,抽下本位挂褡,摈令出院者,责安清众也。或彼有所犯,即以拄杖杖之,集众烧衣钵道具,遣逐偏门而出者,示耻辱也……。然百丈创规,折衷佛律五篇七聚,弘范三界。梵檀摈治自恣举过,以肃...
王永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34356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