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4篇,用时20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论藏传佛教哲学思想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吐蕃时代寂护和莲花生等传人中观瑜珈行派,因而其对于性认识更倾向于中观自续派和唯识派。宁玛派认为,人心包含着现有世界一切诸法而圆满无缺,心本质光明清净,远离尘垢,不含杂质,所以只要修持者任运自然...产物.其哲学理论博大精深。藏传佛教哲学以系统化理论化方式对宇宙、人生、社会有着根本性认识.是其世界观方法论以及思维方式综合体,是藏传佛教最深最高理论。宗教教法与哲学二者是具有血肉联系.但从终极意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24459880.html
  • 三论宗衰灭之原因

    不容易接受,所以使得三论学说便无人专弘而衰败。  4、时潮之变迁:时代变迁也是一种学说和思想兴衰重要原因,在魏晋南北朝时,由于玄谈之风极盛,人们对认识兴趣日盛,而三论学之般若思想适合当时人们...三论宗衰灭之原因  理 净  三论宗虽然起源于印度,但形成并发展于中国,这里主要是说三论宗在中国衰灭原因,其实无论在印度还是在日本,三论宗衰灭都有一定相同原因。今从客观角度看三论宗在中国...

    理 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1246703.html
  • ——从思想到无思想

    思维最终无法把握“”。因为思维精细程度比“”低,用这个较粗糙工具注定“测量不准”。这不是“哪家对认识和解读就对,哪家就错”问题,是一个所有解读都“不完全准”现象。   就比如,有人...   解——从思想到无思想   ,作为佛教各家通义,成为各宗施设学说一个基本概念。但是,对“解读,佛教内部各派意见却不尽相同,具经记,甚至十地以下菩萨意见也不尽然相同。从...

    樊思岐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022291833.html
  • 佛学莫执

    ,就是对“理解。 我是不太喜欢讲“,因为觉得“概念内涵广范畴大。但这个影响学佛人修行问题既然出现了,还是不回避好:我们来看看对认识以及各种认识会导致什么样结果。 一般人对...进一步,有如来藏理论。我们最爱提“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个,就是代表“真如”。其实,有关概念是最复杂。心经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们认识色,只是一个频段,...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32076699.html
  • 智顗前期著作与思想

    无自性、是认识。其后他着重观心,以实践作为他思想骨干,这主要展示于他《法华三昧忏仪》、《六妙法门》等著作中。新田以为,这种重实践观心方法,与前此以渐次方式来把握实相,在思想上有质差...智顗前期著作与思想  天台智顗或智者大师哲学,是中国佛学中重要哲学体系。其中极重要一环,便是他心灵哲学。所谓心灵哲学,是对心灵问题作系统、哲学处理。智顗心灵哲学,无论是就观念或实践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35761065.html
  • 中观派简介

    是一切存在基本范畴,也是人们认识之所以成立根据。如果否定了这四对范畴,否定了主观认识和客观世界,从而就显示了性真理。他们还提出两种真理说(二谛)。认为在最高真理(真谛)之外,还应承认相对真理(...认识和论证方法都各自不同。因之中观派分成应成派(归谬论证派)和自续派(独立论证派)两派。应成派佛护继承龙树、提婆破而不立传统,认为龙树的“是遮非表”。所谓“是遮”,指从各个方面指摘论敌所说...

    黄心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34565184.html
  • 《法华经》与宗教间对话

    场合应注意事项;第二亲近处是对存在彻底认识。  第二口安乐行,主要是关于言语要注意事项。《法华经》云:“不乐说人及经典过,亦不轻慢诸余法师。不说他人好恶长短。于声闻人亦不称名说其过恶,...慈悲心,誓愿以《法华经》救济众生。  如果从《法华经》立场参加宗教对话,在推进宗教对话心态方面,从《法华经》四安乐行中,可以学到以下三点:  第一、坚持大乘佛教基本认识,即对认识。此即不...

    菅野博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05139343.html
  • “三谛圆融”与中道观

    一心三智”中道理论。所谓“一心三智”,即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一切智,指对万法性认识,断除世俗贪 爱情欲烦恼智慧,即认识;道种智,指随俗传道,教化众生智慧,即假谛认识 ;一切种智,...倡导止观法门,即主张定慧双修。止是止息散心,专注一境;观是观想智慧,远离 无明。智者大师指出:修习止观法门,有不同层次。止分三止,观有三观。 所谓三止,一是诸法性,体达本“体真止”;二是随缘药病...

    唐明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22656003.html
  • 菅野博史:《法华经》与宗教间对话

    ,其他古代宗教圣典也是同样 ,以及不得不交际场合应注意事项;第二亲近处是对存在彻底认识。 ...以下三点:   第一、坚持大乘佛教基本认识,即对认识。此即不能够把自己宗教与...

    菅野博史 ( 日本创价大学教授、国际佛教学高等研究所所长)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72473333.html
  • 僧肇是怎样解“

    ”之一说。僧肇把虚无空寂看作般若认识旨趣和宗极,可以说,一语概括出佛教般若性特点,抓住了佛教真髓。他又把“认识原因和“”...真实相貌,故万物各有自己运行法则,所以佛经说,圣人所达到最好、最圆满认识,就是“无知”。以虚空为真实相状,则万物不生不灭,与虚空等量齐观。所以以认识,来掉&...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45167654.html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