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同事李兰亭君,山东胶县人民,其堂兄李春云家中畜一黑犬,色泽光润可爱、且通人意,每逢主人自外归来,犬必跑上去摇头摆尾表示欢迎。
有一天,李春云闲暇无事,这黑犬围绕左右,春云用手抚摸它光...
佚名
|因果|杀生|
http://www.fjdh.cn/article/2010/02/21013617857.html
-
(一)新生儿出血症 初生儿第2~6天解黑粪,可伴脐部出血或呕血等,经维生素K注射,2~3天痊愈。 (二)肠套叠 有哭吵、呕吐、便呈果酱状,腹部可摸到痞块。 (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四)吞入血样羊水或产道内血液,吸奶时吞入母亲乳头破裂渗血,新生儿大使可呈黑粪或血样,宜取大便标本作氢氧化钠试验(标本加水搅匀,使之溶血,取...
佚名
|素食|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22032115583.html
-
他们就会获得《粪甲虫经》里所提到的三种极可怕的东西──利养、崇敬与名誉。 「诸比丘,利养、崇敬与名誉是极为可怕的,是证得解脱束缚而达到至上安全处极强的障碍。就有如一只吃粪的甲虫,满身是粪,满肚子也是粪,站在一大堆的粪前,鄙视其它甲虫道:『我是吃粪者,充满了粪,满肚子也是粪,在我面前也有一大堆的粪。』」 「这受到利养、崇敬与名誉淹没其心的比丘鄙视其它良善的比丘。但这将会为那腐败的人带来极长久的厄难与...
尋法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3347201.html
-
仪式,佛陀涅槃前曾嘱咐弟子们四依,即“树下住,粪扫衣,托钵乞食,依陈弃药”,为的是让弟子们勿执著于物欲,在修持上能用尽可能多的时间勇猛精进,同时也让信众有更多的机会布施行善,种下福田。 目前,东南亚...
【佚名】
|祈福|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10/0627556164.html
-
叫迦叶,并对迦叶的行为表示赞叹。“尔时弥勒如来当取迦叶僧迦黎著之。是时迦叶身体奄然星散,弥勒复取种种花供养迦叶。”按此记载,迦叶传给弥勒的不是金襕袈裟,而是“僧迦黎”,也叫“粪扫衣”。“僧迦黎”意为大衣、杂碎衣,一般用9条布缝制而成,在公众场合穿着,属于比丘“三冠”之首。“粪扫衣”本来是用人们丢弃的破衣碎片缝制而成的,又称“百衲衣”,后也泛指僧服。
中国出现僧人穿“金襕衣”的记载,在宋元年间...
李明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53784856.html
-
较多。尿液或大便内的尿毒素,经过细菌消化产生腐蚀性物体,会使宝宝娇嫩的表皮损害,失去表皮保护的肌肤,自然容易被细菌或霉菌所感染,从而形成尿布疹。尿布疹引起的原因主要有三种:粪疹---粪毒引起的尿布疹,皮肤会红了一整片,如烧坏了的皮肤;霉菌---先会出现病毒引起的尿布疹症状,继而出现稀疏的红点,换而在红了的皮肤上散步红点;细菌---在细菌引起的尿布疹,皮肤会变红,破损,有细小的溃疡。有粪毒引起的尿布...
佚名
|素食|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22171115656.html
-
僧服趣谈
果律
今年在大屿山宝莲寺“受戒”的人不少,有些新戒弟子对所谓“三衣”认识不足,乘此机会跟大家谈谈,是有所帮助的。
提起佛世僧伽衣服,它有二个来源:一是从垃圾堆、坟墓等处拾来的“粪扫衣”;一是在家居士供养的“居士施衣”。佛陀成道初期,要求弟子们穿粪扫衣。后来,有些家庭资财比较富有的信徒,看到佛陀及弟子们寻找粪扫衣,实在过意不去,便把贵价的衣服扔到垃圾堆里,并派人...
果律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484178609.html
-
困难党员可以享受六项优惠待遇。一是在医院就诊时免收门诊挂号、诊疗、注射服务费,血、尿、粪常规、肝功能、胸透、心电图等检查费用优惠10%。二是乡镇卫生院医生与本乡镇困难党员结对帮扶,义务提供医疗保健、...
佚名
|就医|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4/08374423176.html
-
还是有意识不讲卫生,比如说穿粪扫衣,睡在粪堆上,刻意把自己弄的很肮脏,这是他们一种苦行的方式。因为他们认为是折磨自己的身体可以净化内心。而释迦牟尼创办的佛教则不然,它在初期的时候是很注意威仪的,佛教中...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03775472.html
-
三衣的制作。而另一类三衣布料的来源,我们称为“粪扫衣”。粪扫衣是指比丘僧通过拣施破衣碎布,再经洗涤缝制而成的衣服。早期的比丘有四大依持,谓之:“常乞食、粪扫衣、树下坐、陈弃药”。这是当时时代的真实写照。着粪扫衣的目的是为了切断贪欲,远离对尘世物质的执著。佛陀常常称赞粪扫衣的公德,但对众比丘尼弟子,却并不鼓励。
...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9480194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