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5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西园寺春节期间举行佛像开光洒净仪式

      2009年1月19日,西园寺为大殿及流通处所有佛像举行开光洒净仪式。  为满足春节期间,信众请佛像的需求,在普仁大和尚的主持下,全体僧众诵经,为西园寺大殿及流通处所有佛像开光、洒净。  济群法师在《问道》中讲到:为什么要给佛像开光?是因为供养佛像可以增长我们对三宝的信心,在恭敬中约束身心,培植善根福德因缘。当我们请到一尊佛像时,是否对这尊佛像有足够的认同,觉得这就是佛菩萨?如果...

    佚名

    |洒净|仪式|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1/13003134623.html
  • 济群法师答:为什么要给佛像开光?

    济群法师答:   供养佛像,主要是为了增长我们对三宝的信心,在恭敬中约束身心,培植善根福德因缘。这就涉及一个关键问题:当我们请到一尊佛像时,是否对这尊佛像有足够的认同,觉得这就是佛菩萨?如果我们是从商店请来佛像,往往会将其当做一件工艺品,内心缺乏认同。这就需要通过开光仪式,赋予其宗教内涵,让我们感到他就代表着佛菩萨。如果本身信心坚固,觉得不开光也不妨碍自己的恭敬心,是否开光就不是特别重要。 ...

    济群法师

    为什么要给佛像开光?|济群法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9/07/16134886472.html
  • 李炳南答:为什么说净土法门比其他法门殊胜?

    才能成就,所以就叫做难行道。修净宗只要约束身心,一心念佛,就能感应道交,带业往生,所以说是易行道。古代大德说:‘不用三劫修福慧,只将六字出乾坤。’比起其他法门来,怎么没有殊胜的...

    李炳南

    净土|念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11/13405219106.html
  • 阿赖耶识浅说

    种子所起现行而存在。我们所作所为亦会熏化成种子而藏于此识中经异熟而成果报,大家应该努力净化本身之行为,使能约束身心,更不应对自我及一切事物执为实有而起贪、嗔、痴等烦恼,于是就能开展一个美好的人生,更能...

    暴流

    |阿赖耶识|唯识|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2/00033720911.html
  • 成人.成佛—成功人格的自我塑造

    道德规范约束身心,自利利他,向善向上,提高精神境界,自塑成人、天型的人格。若能思考存在问题,亲近善友,获得佛法的正见正信,勤修戒定慧,积集福慧,依佛法如实观察诸法无我的真实,以无我无住的清净心服务社会...的错误等特质,以到达最终的宁静(涅槃)为理想:大乘佛教所树的合理人格,是菩萨型,此类人具有“不为自身求快乐,但欲救护诸众生”的深切大悲心,全身心为“利乐众生、庄严国上”而奋斗,具有远大理想、高尚情操,...

    佛日居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4246173.html
  • 威仪动静常如此,不枉空门作比丘

    信,已信者令增长”的教化作用。小而言之,佛教在中国这样著名的礼仪之邦的土壤中,其威仪行持已能充分发挥作用,宋代大儒程伊川面对寺院僧人约束身心、进退有序的威仪举止不由自主发出“三...、仰卧、覆卧等。如法的行住坐卧不仅对个人身心有益,而且是摄受教化众生的一种手段。舍利弗尊者即是受到马胜比丘的威仪教化而归向佛陀学习佛法直至体证、弘扬佛法。   穿着与饮食也同样有一定的规定。三衣在...

    法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23056803.html
  • 理想人格的自我塑造

    道德,恣意造作杀盗淫骗等恶业,自塑成地狱等人格。具正确人生观和合理的理想、相信善恶有报者,能自觉按道德规范约束身心,自利利他,向善向上,提高精神境界,自塑成人、天型的人格。若能思考存在问题,亲近善友,...特质,以到达最终的宁静(涅槃)为理想。大乘佛教所树的合理人格,是菩萨型,此类人具有“不为自身求快乐,但欲救护诸众生”的深切大悲心,全身心为“利乐众生、庄严国土”而奋斗,具有远大理想、高尚情操、清彻智慧...

    陈兵

    |人格|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0/2123521604.html
  • 理想人格的自我塑造

    地狱等人格。具正确人生观和合理的理想、相信善恶有报者,能自觉按道德规范约束身心,自利利他,向善向上,提高精神境界,自塑成人、天型的人格。若能思考存在问题,亲近善友,获得佛法的正见正信,勤修戒定慧,...为理想。大乘佛教所树的合理人格,是菩萨型,此类人具有“不为自身求快乐,但欲救护诸众生”的深切大悲心,全身心为“利乐众生、庄严国土”而奋斗,具有远大理想、高尚情操、清彻智慧、无缘慈悲,服务奉献、自我牺牲...

    陈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64939784.html
  • 试论人间佛教思想体系

    度到舍己为人的彼岸;持戒度能使人从放荡无羁的此岸,度到约束身心的彼岸;忍辱度能使人从瞋恨报复的此岸,度到以德报怨的彼岸;精进度能使人从懈怠放逸的此岸,度到勤奋不懈的彼岸;禅定度能使人从动摇散乱的此岸,...

    赵朴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0644269.html
  • 对僧伽革新问题有感

    于七日后虽然舍戒还俗,但戒的菩提种子已经种到八识田中,时时约束身心,此乃无形之法律,以后如遇杀人放火的事,必能想起自身曾经出过家受过戒,绝对不敢行作奸犯科的事。须知出过家受过戒,与未出家受戒的人,在...遇到出家因缘,必能身心放下,舍俗出家。何况更有四五位因短期出家,结果变成了长期出家,能说此举不是抛砖引玉吗?因此我以为僧伽会发起一年一度的短期出家运动,必是有益而殊胜的,所得功德亦不可思议的。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2447669.html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