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9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读《洛阳伽蓝记》书后

    NFDB2《出三藏记集》七支敏度《合首楞严经记》、八支道林《大小品对比要 钞序》、支敏 度《合维摩诘经序》、一一竺昙无兰《大比丘二百六十戒三部合异序》等,俱论合本子 注之体裁。兹节录一二,以见其例如下。支敏度《合维摩诘经序》略云:  然斯经梵本出自维耶离,在昔汉兴,始流兹土。于时有优婆塞支恭明,逮及于晋,有法护、 叔兰,先后译传,别为三经,同本人殊出异,或辞句出入,先后不同,或有无离合,多少各 异...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11862055.html
  • 略论《维摩经》汉译与收录

    ]  (二)支敏度于西晋惠帝时,将当时《维摩经》诸译本合编为《合维摩诘经》,也只提到支谦、竺法护、竺叔兰所译的三本。[14]  (三)僧肇〈维摩诘经序〉称,“而恨支、竺所出,理滞于文”,[15]也未...,所出《维摩》、《大般若》…等四十九经,曲得圣仪,辞旨文雅。[32]  而僧肇〈维摩诘经序〉也称支谦翻译佛经“辞旨文雅”、“颇从文丽”,但是内容简略以致于“理滞于文”。[33]此种评语,我们是可以理解...

    蒋武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2351680.html
  • 敦煌遗书中的《维摩诘所说经》及其注疏

    》,所疏为唐道液撰《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卷首之道液自序及所引僧肇《维摩诘经序》。前者即名《维摩疏释前小序抄》,唐契真法师撰;后者名《释肇序抄义》,似亦为契真法师述,体清记。两者合为一卷。今敦煌遗书存有四...”等四门疏释僧肇《维摩诘经序》,并附有肇序结构图示。卷末谓“余以大历二年(767)正月于资圣传经之次,记其所闻,以补多忘。”证此文乃体清在资圣寺听契真传讲后所作的...

    方广锠,许培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5650984.html
  • 从《维摩诘经》看印度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上)

    颇具文采,深刻地影响到了后代的文学艺术创作。《出三藏记集》卷第八释僧肇《维摩诘经序》评论道:“其文约而诣,其旨婉而彰,微远之言,于兹显然。”[4]什译所用的梵文原本,较支译所用要完备得多,且对于专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45041845.html
  • 《<维摩诘经>释论》序

    尽善〞,后偶而读到旧译《维摩诘经》,〞欢喜顶受,披寻玩味,乃言始知所归矣,因此出家〞。(《高僧传》卷六<僧肇传>)。他后来参与鸠摩罗什重新翻译《维摩诘经》的工作。他在《维摩诘经序》中说鸠摩罗什译此经时...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62543128.html
  • 鸠摩罗什及其译籍

    反复讨论研玩,然后确定译文。翻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时,经过了三译五校,译《维摩诘经》时,“一言三复,陶冶精求,务存圣意”(《维摩诘经序》,《出三藏记集》卷八)。但翻译实在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罗什译文...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2850343.html
  • 支愍度学说考

    首楞严经》记,卷八有敏度法师《合维摩诘经序》。(见戊 章所引,兹不重出。)据以上所徵引,凡支愍度之事迹及著述,今日所可考见者,大概止此 ,且皆世人所习知也。兹就(一)何谓心无义?(二)心无义与“格义”之...,差见可耳。  《出三藏记集》八敏度法师《合维摩诘经序》云:  此三贤者,(支恭明、法护、叔兰)并博综稽古,研机极玄,殊方异音,兼通关解,先后译传 ,别 为三经同本,人殊出异。或辞句出入,先后不同,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11962057.html
  • 罗什译经与天台宗之成立

    十一,《大正藏》卷55,P77C。22僧肇〈维摩诘经序〉,《出三藏记集》卷八,《大正藏》卷55,P58B。23僧叡〈大品经序〉,《出三藏记集》卷八,《大正藏》卷55,P53B。24梁·慧皎《高僧传》卷...

    释明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45442534.html
  • 北魏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

    “若其偏执一经,则失兼通之巧;广披其三,则文烦难究”,于是出现了巧而不烦的合抄之书,即以某一译文为本,以其它译文为子,“分章断句,使事类相从,令寻之者瞻上视下,案彼读此”(支敏度〈合维摩诘经序〉,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11762054.html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注体式

    维摩诘经序》中说:“余是以合两令相附,以(支恭)明所出为本,以(叔)阑所出为子,分章断句,使事类相从,令寻之者瞻上视下,案彼读此,足以释乘迂之劳。”史家在作自注时汲取了合本子注的优点,结合前代的经验将大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063780262.html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