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26篇,用时4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谈点“自性”之理

      (一)从时空论  从时间上讲,过去的已成为过去,未来的还没有来,现在正在一刻不停地成为过去,根本就没有什么“现在”,所以时间无有实体,为。  空间亦然,由于时间的一维性,那就决定了作为个体的我们仅仅只是一个个不断移动变化的“点”而已,你根本不可能固定地占有某一空间,所以空间对于我等来讲无有实体,为。而作为群体的个体与个体之间又处于不同的时空位置并一刻不停地运动变化,无法共同占有其空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645084.html
  • 如本法师答:学佛者对忍气吞声,与修忍辱行的看法如何?有没有一样?

    堪忍顺逆之境,而心地不动。修忍辱者,贵在与般若智慧相互呼应,因为般若智慧能观诸法性,因而内心不生执著,当下证忍辱波罗蜜,是故,十方三世诸佛皆一致赞叹般若智慧之殊胜,令大地一切众生能正觉诸法自性,唯有证得诸法自性,才能踏上菩提华之彼端。   大般若经云:“诸法自性,非声闻作、非独觉作、非菩萨作、非如来作、亦非余作,有佛无佛,其性常,此即涅槃(梵语nirvana),无生无灭故。...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5451712480.html
  • 如本法师答:佛教何谓“一切法不,无道无果”?

      如本法师答:圣教所阐明的道理,无不广谈诸法无自性,无自性即是诸法自性,正见诸法性,是转凡入圣的必经通途,修道者不与性相应,即是没有沾上出世圣果的边缘。   大般若经云:“如来觉一切法毕竟空寂,证大菩提,随顺世间假立名字,故称为佛,非为实有,若有若无,不可得故。”   大般若经云:“如来一切诸法,毕竟故,不生不灭,不染不净;如四圣谛(巴利语...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355012290.html
  • 非同一律:作为内在关系论的存在论──大乘中观学派性空论辨微

    非同一律:作为内在关系论的存在论  ──大乘中观学派性空论辨微  吴可为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提要  本文主要内容系对大乘中观学派自性概念之本真意义的澄清。中观学派的性空论在现代的流俗解释中,常被粗泛地理解为一种反实体论,一种相对主义,或是一种精致的概念辨证法,此类流俗解释的一个共同原因在于完全误解了中观之性所直接针对的自性概念。本文依据中观学派文本所直接提供的材料,...

    吴可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0150150.html
  • 如本法师答:〝众生妄分别,有佛有世界;若了达真法性,无佛无世界〞,这段经文的意思?

    )、菩萨(梵语bodhi-sattva)、佛(梵语buddha)等四圣能正观人生宇宙其性本,了无自性,当体缘起性,证得自性无我,了不可得故,与法性相契应,是故若了达真法性,无佛无世界。   开悟...众生为诸法不明所惑,若能正见诸法无我性,此人则可入道得圣果,诸法自性,非四圣所作所变,其性常,悟得此理,与诸佛等齐,同一鼻孔出气。   大般若经云:“诸法自性,非声闻作、非独觉作、...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0181212867.html
  • 如本法师答: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皆不可得,以何心可得,念佛心可得否?

      如本法师答:三心不可得,是要我们学道者,离相、离念、离住,以无所住而住、以无相为相、以离念而念,这是转凡入圣的初步阶段,由有而、由相而无相、由假入、由住而无住、由念而无念;三心不可得,不是意味著连心都没有了,若连心都没有,还有谁肯来修行呢!岂不是让人更惶恐,因而走入断灭论。   要知道佛陀本意,是要我们先净化自性中的相、住、念、境,无非皆是无自性的,远离自性虚妄的贪执,如此显露菩提...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0595312375.html
  • 如本法师答:烦恼丛生,不知如何解危?

      如本法师答:烦恼(梵语klesa)烦恼由心境对立,因而感召苦受,六根对六尘(梵语sad visayah)生六识,六识是分别外境,由七识对分别之境产生执好执坏,于是引生种种烦恼,而且性质不一样,痛苦的差别自然不同,若欲断除(净化)烦恼,应由七识执著净化成平等性智,或以般若智慧透视七识执著当下无自性,七识性(梵语sunyata),不生执染,那么,前五、六识与后八识也就自然净化解脱,一切烦恼则...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465412539.html
  • 济群法师答:佛法所说的自性是什么?

    济群法师答:佛法所说的自性,有时是从世俗谛角度来说,这是佛法所要否定的。佛法认为,宇宙万有都是缘起的,是无自性的。这个无自性所否定的,正是有为法建立的自性,这种自性绝对是没有的。《心经》处处强调不、无、的都是这种自性见。 但佛法有时也建立自性,这是从圣义谛的角度来说,和《心经》否定的自性是不同概念。这种自性代指佛性或性,是作为正面概念出现的。如《六祖坛经》所说:“

    济群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7/07571786836.html
  • 济群法师答:打坐时怎么克服腿麻等问题?

    问: 打坐时怎么克服腿麻等问题? 济群法师答: 打坐的关键是善用其心,坐姿只是辅助用心的手段。正像我们讲般若正观,是要具备缘起、无自性的认知,以此观照每个问题。从比量的思维,逐渐进入现量的正观。其中,现观通常是以禅修方式进行,而比量的层面可在日常生活中,未必一定要坐着。 在打坐过程中,都会碰到腿的问题。至于每到一定时间就挺不过去,可能和生理状况有关,也可能和心理设定有关。...

    济群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8/22435587230.html
  • 由物理科学观谈佛法的境、行、果

    由物理科学观谈佛法的境、行、果  郑振煌◎讲《清净道论》之随堂笔记  曾祥秀◎整理 1995/05/06  ——自性与缘起有  ——光波与粒子、质和能、心与气  ——色不异不异色  ——束缚...清净带来的果报,因此会烦恼、痛苦,而修行人知道自己外在苦的情况、烦恼的情况,是因为业力的关系。我们的“无明”造作了业力,所以要了解佛法的根本精神。  自性不碍缘起有,缘起有不碍自性  佛法之首要,...

    郑振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3250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