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3篇,用时3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问:怎样修行

    有人问禅师:怎样才能开悟?禅师回答:我现在没有时间说明,我要去吃饭了。你能代他去吃饭吗?他能代替你开悟吗?吃饭、开悟,全在于自己。如何修行呢? 要自我观照,反求诸己:观照自己在不在?观照自己的心动...胜负,使我们天天陷溺于人我是非、得失的风波里,不得安宁。因而我们要离一切相,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被迷惑,不计胜负,进而臻于安身立命的境界。 以上"修行"之道,看似...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09491177435.html
  • 慧能伦理思想的当代审视

    时惠在定。善知识,此意即是惠等。学道之人作意,莫言先定发惠,先惠发定,定惠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心不善。定惠不等,心口俱善。内外一众种,定惠即等。修行,不在口诤,若诤先后,即是人,不断...rdquo;表现。   第三,既然修行要定慧结合,心口如一,那么,就应当表现在“修行”的体用一致上。要“不在口诤”,做到心口无诤。不对他人横加指责,不争...

    荆三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54763737.html
  • 六祖惠能的和谐思想

    建设和谐世间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四、此宗本无诤,诤则失道义  禅宗特别重视无诤法门,以无诤为根本,六祖惠能也是如此。,他在《定慧一体品》中指出:  若心口俱善,内外一种,定慧即等。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  他强调要内外一致,心口合一,这样定慧一体,修行。人的境界高低要看实修,不在于诤。如果诤论先后,就同迷人,有胜负之心,不离我相、人相、众生相、...

    徐文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85065473.html
  • 问题答问篇(1)

    怎样修行?我们对于世上的知识、财富、爱情    等等,总是期望别人能教导我们、成全我们、爱护我们,乃至于觉悟成佛都希望别人帮忙。但就禅宗而言,世间上的一切事情,求人不如求己,凡事靠自己才是根本可行之道。过去,有人问禅师:怎样才能开悟?禅师回答:我现在没有时间说明,我要去吃饭了。你能代他去吃饭吗?他能代替你开悟吗?吃饭、开悟,全在于自己。如何修行呢?  要自我观照,反求诸己:观照自己在不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65044976.html
  •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四)

    慧等学。 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如定慧即等。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 ...心口如一,这就是定慧均等。要自己明白而自己去修行,这不是在口头上讲争论的话,叫旁人知道我有修行,或者卖广告,叫旁人知我名誉最好。 若争先后,说一定要先定后慧,或先慧后定,凡是争论这种道理,...

    宣化上人主讲

    |坛经|宣化上人|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6/0842309818.html
  • 坛经定慧品精彩讲解问答

    :『善能分别一切法相,于第一义谛如如不动。』」   一.甚么是曹溪大师的修行法门?  二.「定」与「慧」的关系如何?  三.如何「修行」?  四.甚么是「一行三昧」?  五.甚么是「障道因缘」? ...任运双修」,这是说明定与慧的关系,也是定、慧修行的要领。  top  三.  如何「修行」?     「」,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实践、自我觉悟。吃饭,可以由别人煮给我们吃;喝茶,可以由别人倒给我们...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0548178.html
  • 顿悟渐修

    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是迷人。即达人分上,定慧等持之义,不落功用。原无为,更无特地时节。见色闻声时但伊么,着衣吃饭时但伊么,屙屎送尿时但伊么,对人接话时但伊么;乃至行住坐卧,或语或默,或喜...肯之地,则是为修心人,解悟处也,更无阶级次第,故云顿也。如云于信因中,契诸佛果德分毫不殊,方成信也。  问:既悟此理,更无阶级,何假后修,渐熏渐成耶?  答:后渐修之义,前已具说,而复疑情未释,...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55639720.html
  • 敦博本《坛经》片段试校

    作意[13],莫言先定发[14]惠、先惠发[15]定、定惠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16]。口说善,心不善,惠定不等;心口俱善,内外一种,定惠即等。修行,不在口诤[17]。若诤先后,即是迷人,不断... 惠能[1]大师唤言:“善知识[2],菩提般若之智[3],世人本自有之,即缘心迷,不能。须求大善知识示道见性[4]。善知识,愚人知[5]人,佛性本亦无差别,只缘迷悟。迷即为愚,即成智。  “善...

    汪韶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15257992.html
  • 《大乘起信论》的修证观

    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如,定慧即等。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善知识定慧...在修证方法上与各派不同,可知《大乘起信论》的修证思想是禅宗修证方法的直接理论依据,而禅宗修行则是对《起信论》离念证真,止观具行的修证思想的具体践行。六祖云:"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用...

    李国红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6574988679.html
  • 永明延寿禅修思想境界的诗证

    ”这种顿歇狂心,息却妄缘,任运自然的禅宗修法,才可“年来年去道长存。”颇有六祖慧能反复劝导人们不要只顾争来吵去,重要的是去“修行”的味道[8]。理奉禅宗的思想,可谓是坚定鲜明的,勿庸置疑的。第10...处处般若,信手拈来的借象立意。永明延寿亦然,他山居深隐,修行一世,歌吟一生,却只是“依山偶得还源旨,拂石闲题出格诗。”(1首)[1]“禅后不妨敷六义,只图歌出野人情”。(20首)“吟经徐傍芙蕖岸,得偈...

    吴 正 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4841486.html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