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5篇,用时3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紫虚居士:大佛顶首楞严经自序

    邪说异论所用的逻辑皆犀利严谨,是无坚不摧的慧剑。经中对所要表述的三个大定主题也如抽丝剥茧有很清楚的剖析。开始由如何找本心下手(即舍摩他法)然后再讲三摩钵提,由此产生各种神通妙用,最后再说圆融空有不二的禅...由弟子们收集而成?历代高僧大德及佛学大师对这些疑点各有不同的论点。但由于经文对楞严大定(即舍摩他、三摩钵提与禅那)叙述的一贯性与相关性,我个人认为此经大部份应是释尊在六十二岁前后所开示,而只有后面少部...

    紫虚居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14141627.html
  • 更好的捕蛇方法

    首要方法就是“舍摩他”(samatha,止和定),另一方面就是“毗婆舍那”(Vipasyana,观,深入地观察)。早期佛教有一个分支,它就是因“ Vipassana”(与梵文相对应的巴利文是“...

    一行禅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11242279021.html
  • 讲如何修定慧

      讲如何修定慧   致光法师   第一讲   一、定慧基础知识 (舍摩他与毗婆舍那)   佛教依用心的情况,把禅修方法分为两种,即所谓的舍摩他和毗婆舍那。舍摩他是修止,毗婆舍那是修观。   止和观是论里面用的名词,在经里面用的是定(舍摩他)和慧(毗婆舍那)。止是修定,观是修慧。因为众生根器的不同,有些人必须先修定,后修慧;有些人则可以直接修慧,然后产生定;有些人定和慧一起修...

    致光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022391834.html
  • 皖江地区在禅宗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话说安庆之六)

    舍摩他(止)及钵舍那(观),佛教以外产生于印度的宗教中,即有一派被称为瑜伽派,然其内容及观法的对象,显然不同于佛教。总之,瑜伽是人们透过静坐修禅观的方法,得到三昧,显露与自性相应,或外道之神与我相应冥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05361471.html
  • 以阿含经为主的政治思想

    二十六第二经表现得最为透澈。当毗流离王率兵攻打释迦族时,有一释迦族的童子名叫“舍摩”,站在城墙上勇敢地抵抗敌军的侵袭,一时之间,杀死了许多敌军,连那站在城墙下的毗流离王,看了都感到恐怖。这时,城内的释迦族人却把舍摩叫了下来,并以责备的口吻对他说:“汝年幼小,何故辱我等门户?岂不知诸释修行善法乎?我等尚不能害虫,况复人命乎!我等亦能坏此军众,一人敌万人,然我等复作是念,...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65355292.html
  • 中国佛教的特色-禅与禅宗

    把散乱的心念收摄,集中一境,专念一物,使心与正理等相应。从佛教立场看它,它就是舍摩他(止)及钵舍那(观),佛教以外产生於印度的宗教中,即有一派被称为瑜伽派(注17),然其内容及观法的对象,显然不同於...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04855605.html
  • 中国佛教的特色——禅与禅宗

    的意思是“相应”,即是用数息观等方法,把散乱的心念收摄,集中一境,专念一物,使心与正理等相应。从佛教立场看它,它就是舍摩他(止)及钵舍那(观),佛教以外产生于印度的宗教中,即有一派被称为瑜伽派(注17...

    释圣严

    |禅宗|禅|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9/1754211410.html
  • 隋朝时期的佛经翻译

    王舍城宣说不净之因缘和舍摩他之观法,并据咒语演说大法。与昙无谶译《大方等大集经日密分》为同本异译,《开元释教录》卷七“当第四出”,误。   (二)《大云轮请雨经》二卷,译于开皇五...

    韩廷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2641535.html
  • 中国佛教的特色——禅与禅宗

    是「相应」,即是用数息观等方法,把散乱的心念收摄,集中一境,专念一物,使心与正理等相应。从佛教立场看它,它就是舍摩他(止)及钵舍那(观),佛教以外产生於印度的宗教中,即有一派被称为瑜伽派(注17),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5043961.html
  • 三十七菩提分法及其次第开展与整体运用(1)

    阿毗达磨藏,本论(《四谛论》)别引三则:1.“能摄法不散,名三摩提。2.明八正道的次第。3.以八正道摄三十七道品;以奢摩他、毗婆舍那── 止观摄八正道。这倒有点近于譬喻师所说:“舍摩他、毗钵舍那是道谛”...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4046273.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