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7篇,用时7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问:什么叫做四摄?

    众生之四种方法。兹依《阿□达磨集异门足论》所开示,分述之如下: (一) 【布施摄事】。云何布施摄事?(1)布施者,谓诸施主布施沙门及婆罗门,贫穷行道行乞者,饮食汤药衣服花□涂散等香,房舍卧具灯烛等...菩萨修布施摄,能以种种钱财物质,乃至生命头目脑髓都可施与众生,满足众生之愿求,不违意志与众生结善缘与法缘,令其所求如意,离得乐;修爱语摄,以柔软和爱语来对待众生,使人听后生欢喜心,愿乐欲闻;修利行摄,...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09384877406.html
  • 大智度论答记

    名字,但名大海·  一三三  自行苦行,遇于余人,成佛道时,诃是行道,人皆信受。  一三四  佛独知求生心中分别有九十八使、一百九十六缠,除佛无有知者。  一三五  譬如虚空无所有,而一切物皆依以...不共法等,生恭敬信祟心。二者智慧道,有人闻说诸法因缘和合生故,无有自性,便舍离诸法,於空中心不著  一四六  慈悲是佛道之根本。  一四七  大慈与一切条生祟,大悲拔一切求生。  一四八  大慈者,...

    柳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34164184.html
  • 菩萨道的修行

    时候会很痛苦的。因为修行有难行道行道,还有乐行道、易行道。易行道就是除了自己修持的力量以外,还加上佛菩萨的加持力量、师父的加持力量。与此相关,有一个是乐行道,一个是行道行道就是修行起来很,日中一食,一天拜佛要拜一万拜,持咒要持多少万遍,这样子的修行就是行道,真的是刻苦励己,严谨地约束自己;有一种修行人是乐行道,看起来不像在修行,像古老师这样跳佛舞,这样唱歌,其实很快乐,恭敬心会生起,...

    郑振煌

    菩萨行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9/2254021513.html
  • 禅宗与净土

    ,迳登不退,故称易行道。   其实难行易行,也只指入手功夫而论,应视个人根性与精进程度而定,《宝积经·弥勒菩萨所问会》载:释迦过去世所行的是难行的行道,弥勒所行的是易行的乐行道,弥勒发心比释迦早...公案,“不用求真,唯须自见”是其思想特色,故称难行道。   2、净土宗的思想特色   横超三界是各宗的共同目的,而手段却各有不同。净土宗认为,末法时代的众生业障太重,五浊恶世诱惑力太大,稍一不慎即...

    一诚

    |禅宗|净土|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5/0915579175.html
  • 佛法中“四摄法”的基本内容及其社会价值

    国家宗教祭祀的群体)、贫穷、行道行乞者。并对财施的实体,都一一指出。如:饮食、衣服、花蔓、涂香、散香、房舍、卧具、灯、烛等。另一层面是法施,就是为社会大众解说佛法。其次,对爱语的解说,也是从两个层面...。可在《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中,对于布施的实体作了更细化的解说,对受布施的对象“一切众生”细化到“沙门及婆罗门、贫穷、行道行乞者”。还将财施细化到“饮食、汤药、衣服、花缦、涂香、散香、房舍、卧具、灯...

    宗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3594138982.html
  • 易行道与难行道

    陆道步行则(难行),水道乘船则乐(易行)。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难行道),或有以信方便易行」。难行即苦行,易行即乐行,论意极为分明;与成佛的迟速无关。说到易行道,就是「念十方诸佛,称其名号」,「...修行,没有障碍,这确是经论所说的。但易行道却是难於成佛,难行道反而容易成佛。这如『宝积经』「弥勒菩萨所问会」中说∶释迦过去所行的是难行行道,弥勒所行的是易行乐行道。弥勒发心,比释迦早四十劫;「久已证...

    印顺导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3149953.html
  • 论应县木塔匾额的佛教文化底蕴

    这里面的佛法修证境界吸引着历代无数高僧大德们为法忘躯,一代接一代地续佛慧命。4《大方广佛华严经》云:“众生无始来,生死久流转,不了真实法,诸佛故出世。供养无量佛,无量行道,未知真实法,不名为供养。遍游...灵山未散”,其中有一段更为精辟,即:“神州莽莽,幻境纷陈;众生芸芸,梦魂颠倒。况分六道四生,同酣火宅之嬉游,遂至轮之长转。倘非我佛开示,现身说法,能识心无不在,竟虚空以为躯乎?能知智罔弗通,透山河而...

    力一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2450483.html
  • 云冈佛籁洞与北朝文化

    释迦在十九岁时,观察到世事无常,毅然出离王宫,入山修道。这是释迦成道的第一步。西中为第二尊,是“苦行相”:此像赤身无衣、瘦骨嶙峋,是释迦出家后先修婆罗门的行道,经六年不成而后放弃。这是释迦成道途中的...

    赵一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16520076959.html
  • 《阿含經》的菩薩道──兼論《般若經》的出現

    婆羅門、貧窮行道行乞者,飲食、湯藥、衣服、華鬘、塗散等香,房舍、臥具、燈燭等物,是名施類。…戒類者,謂離害生命、離不與取、離欲邪行、離虛妄語、離飲窣羅、迷麗耶、末陀放逸處酒,是名戒類。…修類者,謂慈...是說。何以故?我憶往昔長夜作福,長夜受報,愛樂意所念。我往昔時七年行慈,七反成敗,不來此世。世敗壞時,生晃昱天;世成立時,來下生空梵宮殿中,於彼梵中,作大梵天。餘處千反,作自在天王;三十六反,作天帝...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5740246.html
  • 小乘定学

    第四种一1.定的行道迟通达   3.定的乐行道迟通达   4.定的乐行道速通达   二a.定的小小所缘   b.定的小无量所缘   c.定的无量小所缘   d.定的无量所缘   三1....

    圆慈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25041706.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