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惟贤法师答:教理行果是佛经的整体内容。教就是指大乘教、小乘教,所有佛的教法,都叫教。
理呢,就是说明这个教的内容、它的道理,如《阿含经》是小乘教,理就是四谛。唯识法相的经典是华严六经,这是大乘教、唯识法相教,内容就是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般若是大乘经、大乘教,理就是讲空、缘起性空。
行就是说结合实际行动来行,基本的行就是戒定慧,不管小乘大乘都有戒定慧,只是其境界不同。
果是经过行以后,...
惟贤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12/16134794798.html
-
行。 问:法师何以提倡人乘佛教,不提倡小乘或天乘呢? 答:近代佛教领袖太虚菩萨曾说:“在今天应依人乘行果,趣修大乘。若依声闻行果,是 要被人误会为消极逃世的;若依天乘行果是要被人谤为迷信神权的。...
圣开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82967793.html
-
人圆佛既成”。太虚大师在《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一文中谈到:“现在正值佛灭后三千年的末法时期,如果依着声闻行果,是要被世人诟为消极逃世的,如果依着天乘行果是要被世人谤为迷信神权的。不惟不是方便反而成为障碍了。所以在现在的这个形势下,修行者所趋向的目标是应在进趣人乘行,而所依靠的既不是声闻行果,也不是天乘行果,而确定是在人乘行果,以实行人生佛教的原理,依着人乘的正法,先修成完善的人格,保持人乘的业果,方是时代...
成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2545208.html
-
依修证成的声闻行果,而向于发起大乘心--即菩萨行果或佛的行果。在印度进入第二千年的佛法(密、净等)是依天乘行果趣获得大乘果的像法时期。”现代则为“依人乘行果趣进修大乘行的末法时期。”接着他指出:在当今“依声闻行果,是要被诟为谄极逃世的;依天乘行果,是要被谤为迷信神权的。不唯不是方便,而仅成为障碍了。”因此,他在《人生佛教》一书中系统地阐明了建设人间佛教的方法、步骤与目标,即在个人由奉行五戒十善开始,渐而...
道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2150602.html
-
人圆佛即成”。太虚大师在《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一文中谈到:“现在正值佛灭后三千年的末法时期,如果依着声闻行果,是要被世人诟为消极逃世的,如果依着天乘行果是要被世人谤为迷信神权的。不惟不是方便反而成为障碍了。所以在现在的这个形势下,修行者所趋向的目标是应在进趣人乘行,而所依靠的既不是声闻行果,也不是天乘行果,而确定是在人乘行果,以实行人生佛教的原理,依着人乘的正法,先修成完善的人格,保持人乘的业果,方是...
成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03555596.html
-
正法的千年,是在依修证成的声闻行果,而向于发起大乘心──即菩萨行果或佛的行果。声闻行果,乃佛住世时,当机广说。我们看佛经,可以见到很多比丘得证圣果的记载──或证须陀洹果、或证斯陀含果、或证阿那含果、或证阿罗汉果。即或有未能证得四沙门圣果者,从佛出家,至低限度,亦都能依比丘戒修行。到了佛灭度后,佛弟子们依着如来的正法──声闻行果实践实修,证得声闻果者,在教史上亦历历可见。所以正法期间,是依声闻行果而趣...
太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34839558.html
-
世间相等。(四)辩业品,辩说诸业。(五)辩随缘品,说明烦恼。(六)辩贤圣品,叙述贤圣之行果。(七)辩智品,说明断道。(八)辩定品,辩说诸定。本论以有部之立场,论破世亲之俱舍论,为宣扬有部宗义之书,亦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72368096.html
-
,又条理井然地将有关发菩提心、修菩萨行的微言大旨勾勒出来。其中分三卷六十门,以胪陈学佛的始终历程:将发菩提心、忏悔、受三聚净戒、行菩萨道──六度四摄的思想内容与实践行果,详尽地呈现无余!确是“发心修行...及其对唯识学之贡献、法相宗之影响,以及《劝发菩提心集》的版本考异,将原文加以标点、科判,查校引用典籍,阐述内容、体例,并探讨六度四摄的思想、行果,乃至菩萨行及其现代意义的陈述,均十分详尽、精采。尤其增列...
释传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81568512.html
-
十分丰富,大略可就太虚前后一贯及晚年成熟思想概括为六大要点: 1判教 太虚早年为驳斥梁漱溟而提出的五乘判摄,至晚年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完善。他提出:“由佛(在)世时乃至正法的千年,是在依修证成的声闻行果(包括缘觉),而向于发起大乘心——即菩萨行果或佛的行果。”“在印度进入第二千年的佛法(密、净等)”是“依天乘行果趣获得大乘果的像法时期。”现代则为“依人乘行果趣进修大乘行的末法时期”,这时“依声闻行果...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63570353.html
-
是余前两旬的述怀,玆且引为本文发端。佛法之原则在于契理契机,理是诸佛诸圣、满证分证诸法性相之理实,机是众乘众趣、已修未修众生行果之机宜;不契理则失实而本丧,不契机则失宜而化滞,无佛法亦无僧及信徒矣。...,一悟法要,即成罗汉。而大乘菩提行果,则再依「出三界涅槃」为基址,大而化之,胜进而究竟之。此观之法华所开显者,固甚彰彰也。由其托基甚高──超欲界梵行及出三界涅槃──,是以「欲界之天仙神鬼」,及「人间之...
太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2845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