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9篇,用时79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见山只是”——不立文字与禅形上美学的终极关怀

    依然见山,见水水”,便是超越了“肯定”与“否定”对立的绝对存在境界。  至于禅为何要借用“否定”来作为其立论的型式呢?禅学大师铃木曾试图解释:  “禅宗不能不借用‘否定’,这由于我们与生俱来...为了在否定中实  现更高层次的绝对肯定的世界。”[20]  依据铃木的解释,第一层次“见山”、第二层次“见山不是”仍属于“无明”的二元论,而“无明”的作用,却“像湿衣沾身似地纠缠于心的桎梏”,...

    曾议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45840392.html
  • 见山只是”--不立文字与禅形上美学的终极关怀

    实际,此时此刻的“依然见山,见水水”,便是超越了“肯定”与“否定”对立的绝对存在境界。  至于禅为何要借用“否定”来作为其立论的型式呢?禅学大师铃木曾试图解释:  “禅宗不能不借用‘否定’,这...’的世界,但它是为了在否定中实  现更高层次的绝对肯定的世界。”[20]  依据铃木的解释,第一层次“见山”、第二层次“见山不是”仍属于“无明”的二元论,而“无明”的作用,却“像湿衣沾身似地...

    曾议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0551881.html
  • 浅谈禅宗悟性的美学价值

    提供了发挥其主体创造性的空间。  铃木在谈到禅宗传播悟性时说:“不论禅师做甚么,他却无法帮助弟子把握住这种东西,除了后者为它做了充分准备……要掌握最后的实象只有自己才能做到的。”悟性一种封闭在...的禅学大师铃木把这种境界叫做“生活的艺术化”。悟得此中真味的人无外求无内累,随遇而安,顺乎自然。王阳明的一首诗把这种适意人生哲学说得很清楚:“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

    逸 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90466117.html
  • 禅宗生态审美观的现象学透视

    生态美的直观,在生态中直观生态,也非常重视直觉在生态生成的作用。并把直觉视为把握宇宙和精神生态系统本质的唯一手段。铃木指出:“禅一种直观,内在体验!”[3]这种“直观”类似于现代心理学中的直觉...将传统思维和经验认识排除在外。禅宗的悬置法表现于隔绝一切外在的意识与内在的执着,所谓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就是这个意思。“老僧三十年前未曾参禅时,见山,见水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处,见山不是...

    邓绍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34971054.html
  • 禅宗的原理

    努力;这个努力绝大多数人所不愿付出的,故即使在日本,开悟者都极为罕见。不过,我虽然不能以什么权威口气来谈禅,却因有幸读到铃木博士的著作,聆听过他的几次讲演,并读了凡能到手的所有关于禅宗的书籍,故对禅的结构至少有一大致的了解。这使我产生了一个希望,可以对弹宗与精神分析作一尝试性的比较。   什么禅的基本目标?用铃木的话来说:“禅本质上洞察人生命本性的艺术,它指出从奴役到自由的道路……...

    弗洛姆(美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02554872.html
  • 禅就在日常生活中

     二、禅就在日常生活中   日本学者铃木在他所著《禅与生活》一书中写道:“大多数人一听到谈禅说教总以为非常抽象的,其实禅非常具体的,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经验,无一不是禅机,所以禅不 能离开生活...就是理想世界,理想世界要从现实世界中去求,并不是离开现实世界,另有一个理想世界可得。也就是说,解脱要从现实生活中求,离开现实生活并无解脱可得。铃木认为:“禅世界上最不合理的,但又不可思议的东西,...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82363361.html
  • 禅宗“即事而真”的哲学、美学意蕴

    当下便达到成佛的境地,也就实现了从“事”到“真”的飞升。  “灵知”一种直觉体验。日本佛学家铃木认为,禅一种独特的认知方式,对人生存在意义的直接领悟,一种带有情意性的认识自我的途径,一种...味。  (3)圆融真善美的间隔  “即事而真”揭示的一种体悟本体的方法,追求的真善美圆融无碍的境界。  《青源惟信禅师语录》记述:“老僧三十年前来参禅时,见山,见水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

    李守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3948857.html
  • 禅悟与园林欣赏

    内心的觉悟。铃木说禅的最终目的,“见到我们自己的生命或打开我们的悟眼。”(铃木(禅与生活》,第90页)这真是一语中的。明白了这点,就容易理解禅师启发门徒时的种种神秘的言行了。如香严义端禅师曾...之一。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在读了禅学家铃木的书后,竟发出了这样的共鸣: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这正是我在我所有著作中所要讲的。(尤西林《禅与现代人的主体性问题》)禅悟所强调的主体生命的自觉、自主,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90063897.html
  • 贾平凹创作中的禅的超越

    学家铃木认为:东方文化具有神秘性的,其基本性质拒绝逻辑的解析,“就象我们的眼前正摆着一个东西,这必须正视的事实,可是当我们着手对这东西进行层层剖析时,它又忽地逃得无影无踪了。”〔8 〕只有...合而为一,生命荣辱,离愁别恨,喜怒哀乐,莫不知之分明,萦绕于心,使他们面对着这个世界建立了他们特有的意识和特有的形式。”这对存在的超越,精神的升华。更进一步,他又借禅的那则“见山,见水水,见山...

    石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5640788.html
  • 地方感与大地僧团 —史耐德佛教环境哲学再探

    关怀对文本翻译产生的影响。再者,从《寒山诗》的英译中,可以了解史耐德对文献的取用的方法与行动的介入,这对所谓的“绿色佛教”的思考架构,个重要的切入点。第三,从铃木、艾伦?瓦兹所诠释的佛教“纯粹...哈佛大学图书馆有关佛教的英语藏书,其经典之作《湖滨散记》(Walden)中充满著无我的禅趣,并非偶然。[2]   当代美国人对佛教的关注主要得益于禅学大师铃木(1870―1966)。铃木的众多著作不断...

    林朝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2752284.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