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4篇,用时2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空静的诗心与灵幻的境界

    “八不中道”:“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中论·因缘品第》,见《佛教经籍选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22页。】“生灭”、“常断”、“异”、“来去”,是一切...咸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诗法不相妨,此语当更请。   这首诗从题目上看,这似乎是首送别诗,实际上却是从禅僧参寥子的诗谈起,来揭示诗禅相济的道理的。   佛门以“苦空”人生,宣扬对尘世的厌弃。在佛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41653400.html
  • 略论龙树的“空”的思想

    中论·因缘品第》中龙树说:"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在此龙树列举了使"生"得以成立的四种可能,即自生、他生、自他共生和无因生,并揭示出它们的内在矛盾,从而否定了"生"这...道人"则拨无因果,恣意妄为,这些对大乘佛教的发展非常不利。龙树有鉴于此,对般若经的"空"作了明确的规定,这集中体现在以下的偈颂中:"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中论·四谛品第...

    桑靖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70253529.html
  • 佛教中观论与中国古代美学

    提出了八不缘起说。《中论·因缘品第》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这套正反双边否定的理论和方法包含着辩证法,虽然只讲否定,不讲...无不夷迹,然此有无之称异,其致也”。据此,则美不自美,因缘而美,美是假有性空、真幻相即的。  中观论上述色空不异、真幻相即、有无相生的宇宙观、世界观、美学在后世的艺术真实论中留下了鲜明的痕迹。譬如...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34255101.html
  • 佛教的“中道”超越之路——对佛教般若中超越模式的诠释

    开章明义地说: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下出。 (龙树,《中论·因缘品第》,《大  正藏》第三十册,第一页中)在般若中理论看来,这八个命题——生、灭、常、断、、异、来、出是...们,全都根据这终极的背景来限定、约东自己的生  活,并努力地照这种方式生活,以此扬长克己,不断完善自己。  佛教的“根本性转变”是通过“非实体性”的思想来实现的,这种非实体理论在佛教般若中的中道...

    唐忠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80764413.html
  • 龙树的破因果关系--《中论》第一品的逻辑解析

    因果关系的正见。  因缘品第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  (大正藏30.1b,大正藏以下省作大)   《中论》 (Mulamadhyamaka-karika) ...东西生起。但是,这种情况却跟我们的常识有很大的距离。1.13  若果从缘生,是缘无自性,  从无自性生,何得从缘生?  (大30.3b)   本偈颂和以下偈颂都是〈因缘品〉的总结。「若果从缘生,是缘...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33338263.html
  • 佛法对世间价值的契合与超越()

    不落任何两边,处于中道,所以说缘起性空也是中道义。  "中道"还通过著名的"八不"来体现的:"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诸说中第一"(《中论·因缘品第...进而还可以窥佛教平等的伟大超绝。平等词,是现代社会人们最常用的一个词,也是一个最为普遍的人类价值观念。但人们对平等这观念的理解往往是偏颇和不全面的,有时甚至是狭隘的。目前,我们通常所说的平等,...

    裴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2944454.html
  • 中观论手钞本

    中观论手钞本龙树菩萨著 姚秦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译 【因缘品第】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出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 诸法不自生 亦不从他生 ...空故 何有边无边 亦边亦无边 非有非无边 何者为异 何有常无常 亦常亦无常 非常非无常 诸法不可得 灭一切戏论 无人亦无处 佛亦无所说 【十二因缘品第二十六】 众生痴所覆 为后起三行 以起是...

    龙树菩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2746138.html
  • 汉魏两晋般若学经、论翻译的考察

    pratyaya(缘)-par§ks~(观察) n~ma(名为) prathamam(第一) prakaranam(章、品)”[29]句,汉译为“因缘品第”。梵文的词序是:缘→观察→名为→第一品;...思想的重要典籍,鸠摩罗什来华之前,中土大致上已经具备,但是,方面可能是翻译未能完全传达般若思想,另一方面是中系列的论典完全未被翻译,致使国人在理解般若中思想时,产生相当程度上的障碍,而此问题,...

    罗 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646646.html
  • 中论空无思想、中道思想之探源及其与现代的关系(1)

    灭,因灭而果生,是果则无因”,此二者之“是则众因缘,与非因缘同”与“是果则无因”俱属“无因生”之果,此与“因缘品第四门不生(注46)中所说的“不无因”生是相冲突的,因为它们都违反了经验界的事实...何用缘,”(因缘品第)“若诸法有性,云何而得异,若诸法无性,云何而有异,”(观行品第十三)“业位至受报,是业即为常,若灭即无业,云何生果报,”(观业品第十七)“若果定有性,因为何所至?若果定无性,...

    李昌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747548.html
  • 中国佛教心性论述评

    佛教的中学说完全一致。   关河三论从正面对中思想进行阐述的主要是《中论》。在《中论》中,作者批判了人们的种种错误认识。《中论·因缘品第》中说:“诸法不自生,亦不从...大乘──虚妄唯识论》,第八章是《如来藏与真常唯心论》。   [6] 《印度佛教思想史·第四章·第二节 龙树的思想》   [7] 《中论·因缘品第》 ...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5151853.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