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1篇,用时1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智者大师般舟三昧的思想意义

    的原形,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具体来说,《摩诃止观》是在隋开皇十四年(594)在荆州玉泉寺讲述的,灌顶根据听课笔记加以整理,二易其稿,才有了现行的《摩诃止观》。灌顶自己有部著作叫《观心论疏》,其中多处引用《摩诃止观》,这些引文很能反映《摩诃止观》的原形。但是《观心论疏》中的《摩诃止观》引文却与现行《摩诃止观》有所不同。现行《摩诃止观》四种三昧中“口说默”一段,《观心论疏》中没有。这就说明“口说默”...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55754570.html
  • 空五欲

    勤修灭苦之道。在经论中常常警示五欲的灾害,“此五欲境之过患,色如热铁丸,执之则烧;声如涂毒鼓,闻之必死;香如憋龙之气,嗅之则病;味如沸蜜汤、蜜涂刀,舐之则伤;触如卧狮子,近之则啮。”(《观心论疏》大正...

    明法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5352588.html
  • 天台佛典书名一览

    1卷 天台大师口决   观心论_ 1卷 天台大师述   观心论疏 5卷 章安灌顶撰   觉意三昧 1卷 天台大师说 灌顶记   无诤三昧 2卷 南岳慧思撰   大乘止观 1卷 南岳慧思授   法界次第...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72454670.html
  • 章安大师与佛教天台宗

    观心论疏)二卷、 《智者大 师别传)一卷1 《国清百录》五卷、 《天台八教大意)一卷 及《南岳记》 《真观法师传》等。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83160723.html
  • 试论智顗「观心释」的诠释学意涵

    所具之一切语言文字亦无自性,亦即所说文字之相,即非有文字之自性,故说即是不说,故毕竟寂然无所言说。  灌顶所作之《观心论疏》释三十六问中观心与闻思修三慧关系之文,颇能传达智顗之说即不说、文字性断、文字...《六妙法门》,大正46册。  7. 灌顶,《观心论疏》,大正46册。  8. 湛然,《止观辅行传弘决》,大正46册。  9. 湛然,《金刚錍》,大正46册。  10. 湛然,《十不二门》,大正46册...

    郭朝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73560677.html
  • 试论智顗“观心释”的诠释学意涵

    所具之一切语言文字亦无自性,亦即所说文字之相,即非有文字之自性,故说即是不说,故毕竟寂然无所言说。  灌顶所作之《观心论疏》释三十六问中观心与闻思修三慧关系之文,颇能传达智顗之说即不说、文字性断、文字...《六妙法门》,大正46册。  7. 灌顶,《观心论疏》,大正46册。  8. 湛然,《止观辅行传弘决》,大正46册。  9. 湛然,《金刚錍》,大正46册。  10. 湛然,《十不二门》,大正46册...

    郭朝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75261876.html
  • 一心三观与三谛圆融的天台法门

    第四祖,然就思想传承之集大成而言,智顗实为本宗之开祖。其门人颇多,受法弟子有三十二人。其中,灌顶(561~632)师事智顗二十余年,颇能领持其遗教,撰有大般涅槃经玄义及疏、观心论疏等数十卷,是为第二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335381711.html
  • 天台思想的一念三千

    灌项对于此书,著有五卷的“观心论疏”,加以注释,其中引用摩诃止观之处极多,虽亦强调了十界百如和百界千如,竟然未有一言半句涉及一念三千。佐藤氏因此提出疑问,认为智者大师于开皇十四年在玉泉寺讲说摩诃止观之际,可能尚未及于一念三千之说。(注一四)  假如说“观心论疏”所依用的摩诃止观,是其原初的形态,想其尚未完成一念三千之说,因此,与其说一念三千是出于智顗的讲说,倒不如说一念三千的完成,是出于灌顶章安的...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65164775.html
  • 天台佛学中的现象学色彩

    智顗在圆寂前口述《观心论》一卷,以作为对门人的最后交代。智顗的弟子灌顶作《观心论疏》,把“观”分成两种:次第三观和不次第观。  次第三观的第一观名为空观(二谛观)。这个阶段要求人们破除世俗的“迷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3946367.html
  • 老年佛教徒的生死观之研究-以弥陀净土法门为例

    佛经疏》,T37。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T40。  《观心论疏》,T46。  《净土十疑论》,T47。  《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T47。  《乐邦文类》,T47。  《宗镜录》...

    释慧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31663663.html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