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界观门 佛教文献 一卷。唐·杜顺(557~640)撰。又称《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华严法界观门》。内容记述华严法界观法‘三重观门’之大略。 本书不是一部独立印行的书,而是收录在注释书或其他书之中。例如法藏《发菩提心章》、澄观《法界玄镜》、宗密《注华严法界观门》等书,皆附有本书。凡此,皆收在《大正藏》第四十五册。 内容所载之三重观门分为︰ (1)真空观︰即四法界中的理法界观。分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85862453.html
-
‘十六观’在佛教中的重要意义
“十六观”即十六种观法;出自观无量寿经。又作十六观法、十六想观、十六妙观、十六正观、十六观门。念佛行者由忆念弥陀之身与净土,得以往生西方,总其观行有十六种。即...世界,兼欲未来世之众生往生,请佛世尊说其所修之法,故佛说此十六种之观门:一、日想观,正坐西向,谛观落日,使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将没之状,如悬鼓形,既见日已,闭目开目,皆令了了,此名日想观。二、水想观...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92084865.html
-
自己使自己不生烦恼,所以不住世间。之后则护他人不要堕入小乘当中,不要证入小乘的涅槃,所以要互相引导,不要住到小乘涅槃里称为不住。现在讲所知法中智清净胜,分为二种 ,一、四谛实法分别,二复就此四明十观门化生差别。用“化众生方便差别十谛差别方便智”这个名称来说“复就此四明十观门化生差别”指的是同这十观法。四谛义包含法界,菩萨可以照见但是要随智异说很难,略举十个来说无尽,可是这十个都是菩萨自己的智慧,凡夫...
禅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20369339.html
-
善财等例子,可谓是非常地道及完整的修行体系。使人对如何从发心至成佛的过程一目了然。 五、从华严的历代祖师之修行观看 初祖杜顺开显实践修行的观门,建立三观:1、真空观。2、理事无礙观。3、周偏含容观。其目的是用以彰显观行,悟入一真法界。其“五教止观”为体现华严玄旨,以实践的观法,阐述法有我无门,生即无生门,事理圆融门,语观双绝门,华严三味门等五种观门。这是华严五数的根据。杜顺大师优于观门,先从教理...
道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2150604.html
-
执著相即是空观,即一切宛然有即是假观,进而空假无碍(也就是双遮双照之“真空妙有”),则是统合全体而掌握中谛的中观。这一体会,源于百界千如于一心中具,理具事造的性具思想,发而为观门,即是从空、假而入中,...途径。此中并无离于空、假的另一观门称为中观,而是直下离于情见,不落一边,即名“中观”。 这样的手法,也可见于二人的判教思想。即,在判教方面,天台有名的“五时八教”之判摄,多取“南三北七”[14] 等...
性广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20143493.html
-
一切宛然有即是假观,进而空假无碍(也就是双遮双照之‘真空妙有’),则是统合全体而掌握中谛的中观。这一体会,源于百界千如于一心中具,理具事造的性具思想,发而为观门,即是从空、假而入中,即真空而妙有。 ...、假的另一观门称为中观,而是直下离于情见,不落一边,即名‘中观’。 这样的手法,也可见于二人的判教思想。即,在判教方面,天台有名的‘五时八教’之判摄,多取‘南三北七’[14] 等各家之说加以融通而成...
性广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33257494.html
-
所以,当有人问澄观普贤、文殊二圣所表何法时,他就华严圆教的义理旨趣,并综合、吸收方山长者李通玄居士的观点,撰成了《三圣圆融观门》的高论,从“表法”的角度上阐释华严宗的圆教境界,...rdquo;,众生如果能“依此修行”,即便是“一生不克”,那么也会“三生必圆”。[1](P672)由此可见三圣圆融观门的殊胜。
...
韩焕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24661591.html
-
华严法界三观 “法界三观”为华严宗观门之枢要,三观即是:一、真空绝相观,二、理事无碍观,三、周遍含容观。为华严宗初祖杜顺大师依《华严经》所开显实践修行之观门,建立三观,用以彰显观行,悟入一真法界。全称三重法界观门,又名三重法界、三重观门,略称三重观或法界观。“法界”是所观之境,“三观”指能观之心。 一、真空绝相观:为四法界中之理法界(即一真法界,亦即一真如心)。“真”者,以无虚妄念虑为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51669372.html
-
非常注重观法实践的。《华严经》无论是教理教义,还是修行体系,都是最圆满的。 华严宗祖师依四法界说立“观门”。“四法界”是指,全宇宙由现象与本体观察之,则可别为四种层次。为了使众生认识“四法界”,悟入“一真法界”,而为立“法界三观”。杜顺和尚根据华严经的教理和禅定中的亲身体悟,将确定观门的实践法则融摄为“五教止观”,确定了五种观门,由浅入深,以实践的观法体现华严玄旨。 作者认为,华严修法的特色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42670617.html
-
有果时无明故。不知此法是虚。以不知法是虚故。即起妄想执以为实。是故今时意里确然将作实事。复当念言。无始已来由执实故。于一切境界起贪嗔痴。造种种业招生感死。莫能自出。作此解者。即名观门。非此观已复作此念...也。作此念时执无之心。即灭则名为止。又从此止更入观门。观于净心作如是念。二性之无既非是心者。更有何法以为净心。又复此心为可见耶。为不可见耶。为可念耶。为不可念耶。作此分别时即名为观。即复念言心外无法。...
慧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21880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