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陀成道日为何要供养腊八粥呢?其原由要追溯到佛陀成道之前的悉达多太子,他曾在苦行林苦修六年,日食一麻一麦,以淡薄物质来砥砺求道的心愿。渐渐地太子觉悟到:世间的人追逐物欲,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过份享乐固然不易达到解脱大道,如果执著于苦行,徒使身心受苦,行同枯木死灰,也不能证悟菩提,最好是舍弃苦乐二边,过著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才能尽趋解脱大道。
太子有了这一番体悟,了解苦行的不究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91253644.html
-
持,普施一切鬼神,令其饱满,出离苦趣,悉得解脱。四、一分自食,比丘乞得食物,除前三分外,只留下一分自食。
显然,佛陀乞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亲近人民大众,为了把佛法传播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去解救每一个痛苦的心灵。由于乞食法的施行,佛陀的弟子们必须每天走过繁华的城市或偏远的村落,一家一户地接触最低层的群众,关心人民的疾苦,向他们介绍无上的解脱大道,使他们有机会了解佛教,皈依佛教,学习佛教,最终得到...
道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15153246.html
-
的解脱大道。
正因为佛陀是人,因而能对世间众生生活的实相,有深入透彻的了知;正因为他还是一位觉者,因而能随机说法,恒顺众生。也正因为佛陀具备了如此的智慧、功德,其信徒崇敬他、礼拜他。但是,人类...哪怕他成了统一印度的转轮圣王,都无法逃脱。
当时的印度,和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一样,各种新学派应运而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绝大多数哲学和宗教都致力于如何解脱现世的痛苦,而获得常乐。当时最为普遍的...
学愚 1991年于斯里兰卡
|佛陀|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5/2239543947.html
-
深解诸佛众生,原是一体;有缘无缘,同一法界;则能超越自他的隔碍分别,以般若深智,行无量慈,运无量悲。 真实解脱之大道 《维摩诘经》中,文殊菩萨问:“云何行慈?”维摩诘居士言:“菩萨作是念,我当为众生...得益,而自己无有希求,这就是最实在的菩萨行。如此真实的解脱大道,诸修行人何乐而不为呢?
...
见琨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50448603.html
-
燃香讽咒加持,普施一切鬼神,令其饱满,出离苦趣,悉得解脱。四、一分自食,比丘乞得食物,除前三分外,只留下一分自食。 显然,佛陀乞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亲近人民大众,为了把佛法传播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去解救每一个痛苦的心灵。由于乞食法的施行,佛陀的弟子们必须每天走过繁华的城市或偏远的村落,一家一户地接触最低层的群众,关心人民的疾苦,向他们介绍无上的解脱大道,使他们有机会了解佛教,皈依佛教,学习佛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85853633.html
-
谨慎留心,避免此生所犯下的过患,影响到来世,将来还要承受其苦果。 为什么我们要持戒呢?戒是在防护我们,不作恶行。凡是一切善法就是戒。一切有情众生皆为自己造作的业力所系缚,所以常沉沦于痛苦中而不得解脱;虽沉溺苦海,却无有智慧辨知苦因,对五欲之乐常追逐不舍。所以,受持戒法可避免身心一切烦恼的蛊惑,令我们能安定、无碍地走向解脱大道。 但是,身为修行人一定更要了解什么是“业因苦果’,不管是顺境、逆境,...
如悟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51867676.html
-
赞佛指舍利莅港瞻礼
◎可祥法师
佛在世时我沉沦 佛灭度后我出生
忏悔此身多业障 今日才见如来身
忆昔我佛,释迦如来,因痛念生命无常,人身危脆,为求无上解脱大道,辞亲离爱,寻师访道,雪山苦行六载,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日食一麻一麦,终至形销骨立,枯瘦如柴。因觉苦行损身非求解脱之法,遂沐浴澡垢,受牧女乳糜供养,重起精神,于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发大誓愿;若不证得无上正觉,宁碎此...
可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62384581.html
-
它引导虔信者走向解脱大道。佛陀所启示的真谛要想证悟,绝不是依凭世俗妄情的揣度或超自然的力量、神祗的恩赐,佛法的精神趋向在于破除无明,见证真如,这是一种超越时空、国界、种族的永久趋向。对东方世界来说,它...言教经过弟子们多次结集成为走向生命解脱的法宝,至今仍引导着学佛者不知疲倦地趋入破尽无明以后所显现的常、乐、我、净(涅槃四德)之域。 今天,世界正困惑于种族的、国际的、物质与精神的、科学与宗教的、经济...
纯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23039462.html
-
然而,当大道既隐、三纲五常不彰之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该如何?法家思想由是生焉。此时侧重赏善罚恶,以维护个人安全,故人人依法为准则,以奉公守法为要务,是为法治社会。但法治下的社会,刑罚是一种手段,并非...、贫穷卑贱之报?如何能不失人身、大富大贵乃至得享天福?如何解脱三界牢笼、出离生死?因果昭然,若佛陀未宣说五戒、十善、小乘戒、大乘心戒等种种戒律,众生犯过而不自知,未来所感必是无穷苦报。诸佛如来皆以大悲...
见仁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3446499.html
-
需要过人的毅力和勇气,这一点,我们从煮云法师的身上体会到了。老人家虽然已往生多年,但相信他的付出将继续福荫众生,激励众生向解脱大道前行。
...
智展
|煮云法师|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1/0829092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