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68篇,用时10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一颗谦卑的心

    走向大雄宝殿前面。   虔诚的顶礼佛陀。   大雄宝殿的门微弱地关着,里面依稀还能听到悠扬的钟声。   他五体投地,谦卑恭敬,顶礼膜拜.   念念有词,好像西藏的茫茫转经路的朝圣者一样,对这一切...鹜,不管大雄宝殿的门是否开着,在我看来,他的心门,智慧门已经开了,他的心包容一切大千世界,他的心已是佛心,何必再等他佛呢?   他是那么的谦卑,朝着心中的佛礼去,没有一点傲慢之心。   在他心中,...

    湛空法师

    礼拜|虔诚|谦卑|菩萨|佛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3/19550036733.html
  • 谦卑心[林清玄]

      (一)   谦卑比慈悲更难。   慈悲是把众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从心底生起自然的慈爱与关怀。   谦卑是把众生当成自己的父母,从心底生起自然的尊崇与敬爱。   我们知道,无条件地爱子女是容易的,无条件地敬父母则很少人可以做到。   所以,谦卑比慈悲更难。   (二)   通常,我们对身份地位权势比我们高的人,容易生起谦卑之念,不易生起悲悯的心。   反而,我们对身份地位...

    林清玄

    谦卑心|慈悲|感恩|林清玄|谦虚|低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0/19415618703.html
  • 保持谦卑的心

    我们永远都应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8/08/19454217166.html
  • 谦卑心----林清玄

    谦卑比慈悲更难。  慈悲是把众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从心底生起自然的慈爱与关怀。 二 谦卑是把众生当成自己的父母,从心波生起自然的尊祟与敬爱。  我们知道,五条件地爱子女是容易的,无条件地敬父母则很少人可以做到。  所以,谦卑比慈悲更难。  通常,我们对身份地位权势比我们高的人,容易生起谦卑之念,不易生起悲悯的心。  反而,我们对身份地位权势比我们低的人,容易生起悲悯之念,不易生起谦卑...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25575590.html
  • 趋吉避凶二法:断恶修善、保持谦卑

    http://www.fjdh.cn/Item/35600.aspx
  • 一颗谦卑的心(湛空法师)

    http://www.fjdh.cn/Item/36704.aspx
  • 昆士兰 Academy of science and mathematic参访中天寺

    体验到佛陀的理念是教育信徒众生平等,以及待人接物要有谦卑、恭敬与慈悲的心。...

    佚名

    |参访|中天寺|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3/09013135869.html
  • 无计可施了,祈祷吧

    挥洒自如的外交家,就为了这个困坐愁城。 我给她的建议就是,人的末路,就是关注心灵的开头。这不是说她非得去信个什么宗教。但是我觉得这是她展现谦卑的时候。 一直以来无往不利,加上自己极端能干,什么事在她手里都玩得转,但是总有不灵的时候。我真的相信,只要她愿意弯下腰来,谦卑地祈求更高力量协助她,那么就会有奇迹出现。也许是孩子会变好了,也许是突然出现一个很棒的专家可以咨询、照顾这个孩子,或是有一个充满爱心的...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01774952.html
  • 浴佛节献礼——佛光梵呗之《浴佛偈》

    苏醒您灵魂的沉睡。 当一个人愿意向宇宙、向人间致上谦卑和感谢,其实那个人的所在即是一座圣坛,终日薰风袭人,丽日高照。 《浴佛偈》我今灌沐诸如来 净智庄严功德海 五浊众生离尘垢 同证如来净法身...

    佛光山

    |佛光梵呗|浴佛偈|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5/1247029561.html
  • 清洁妇人

    舍卫国有一个做清洁工作的妇人,天天打扫街道,十分勤劳。她的衣服很肮脏,市民都讨厌她,见到她,总是掩着鼻子走过。佛陀叫她来听佛法,鼓励他精进、城内的人不赞成,跑来责问道:佛陀啊!你常说清洁的话,教人做清净的行为,为什麽要和肮脏的女人谈话呢?难道你不觉得讨厌吗?"佛陀严肃地看他一眼,回答:"这妇人保持城市清洁,对社会贡献极大,而且她谦卑、勤力,做事负责,为什麽讨厌她呢?"这时,那妇人洗过澡,换了衣服...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8/04/19531217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