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5篇,用时4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道实相观

    要想解脱人生的苦恼,必须超越两边的虚妄梦境,而安住在真善美的实相之中,所以实相是人生之最高真理,是修行者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如何修中道实相观   佛法云:“修空观断见思惑,证一切智,成阿罗汉...   中道实相之意义   中道即实相,实相即中道,如来不住苦乐两边,常行中道。禅宗祖师云:“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儒家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一般人无不生活在喜怒哀乐之中...

    中台世界

    |止观|中道|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2/2122366796.html
  • 香港理工大潘宗光校长为法门之光夏令营作学佛讲座

    不异色”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就是不要执着表面现象的任何一边,要深入认识其中的因缘,从而超越两边的对立。   五、《心经》与管理。《心经》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一般的管理往往只注重物质上的、可量度的成效...

    【佚名】

    |讲座|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7/09171111467.html
  • 十波罗蜜与十一种功德

    对我们不好,别人要对我们不好,我们无法控制,只要求自己无愧于心。   (十)舍─知轻重比例,无条件的正面对待,异中求同不对立。   对待所有的事情,要能超越两边,尽量能无条件的正面对待,遇到对立争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5345716.html
  • 六祖慧能大师的顿悟禅说什么?

    缘起性空的观点,我们学佛之人是时时不能忘记的。真能明白这个道理,无相即是实相。   所谓无住,即是说超越两边, 不落空有。《维摩诘经》说:“从无住本,立一切法。”万法以无住为根本之根本,一切法都有法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64660624.html
  • 慧能大师顿悟——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时时不能忘记的。真能明白这个道理,无相即是实相。   所谓无住,即是说超越两边, 不落空有。《维摩诘经》说:“从无住本,立一切法。”万法以无住为根本之根本,一切法都有法性,都有法相,法相是“有”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331581255.html
  • 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能明白这个道理,无相即是实相。   所谓无住,即是说超越两边, 不落空有。《维摩诘经》说:“从无住本,立一切法。”万法以无住为根本之根本,一切法都有法性,都有法相,法相是“有”的,是具体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8171281342.html
  • 论天台宗的修学次第

    中道理乃是为了破一切法,挣脱空或有的偏见束缚,超越两边,非关菩萨入世济众的情怀,故智者判之为,但理而已,不具诸法。  (4)第四种“圆入别”三谛境是一切法趣非漏非无漏,对漏、无漏为三法,乃为圆入别三智...观破对空谛之执著。十回向智修中道观,证诸法非空非假之中道理,此类中道智超越两边,以破除对空或有的执著,纯属别教教法。十地智则是圆入别之智,能将中道之理付诸济世利生的实践。此中道智乃在十地的每一个阶位上...

    沈海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32556864.html
  • 禅学的黄金时代(4):慧能的伟大贡献-顿悟法门

    逻辑的工具,尽可以用自己的灵感去超越两边,直探本源,慧能的伟大即在于此。尤其是他巧妙的运用两难论法而一超直入,把人的精神高扬入绝对的境界。 ...离善,这种超越善恶的思想可以证之于老子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不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然而问题是当我们不执着于物,甚至连善也不执着时,是否我们真能舍执,或者是否需要连这舍执的观念也要舍弃呢?慧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22040926.html
  • 天台智顗对法华妙理的开展

    超越两边。如此的思维方式无边无际,可以从任何一件事物无限地扩展开去而包罗万象,以至于无限。最典型的例证便是智顗的以“十如是”为代表的诸法实相理论。十如是乃是从《法华经》中引申出来,而由智顗构造成了“十...缘起论展开,是为了超越两边,从而契入诸法之无自性。这一观点似乎对智顗中道理论的丰富含义缺乏足够的认识。而吴先生的中道研究则颇具启发性。有关各佛教宗派对中道的不同定义的简要介绍,参见李志夫《妙法莲华经玄义...

    沈海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25242386.html
  • 契入真理之境的智慧(1)

    三界外之尘沙惑.此类中道智的特色是以假观来破除二乘人之执著于空谛.(3)十回向菩萨的特征是进一步由修中道观而伏根本无明惑.此类中道智乃别教菩萨之正智,其特色是离边之中,非空非假而超越两边之中道也.智者...于假有和二乘人之执著于真空,以双遮否定的方法来超越两边,体认诸法非空非假,而显中道之理.因其中道观乃是用否定两边的方式获得的,故隔离了法与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看到诸法一体之实相,一色一香无非中道的本性....

    沈海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90767302.html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