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7059篇,用时18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学禅要达到法的人格化

    学禅要达到法的人格化  当你学禅,心意集中到纯粹是生命永恒的属性呈现的时候,要肯定它,把捉住它,不要当面错过,就大事了毕。问题就在打成一片──佛法人格化,把禅成为生命的全部内涵,而不是知识,知识在重要关头是没有多大用处的。  有句话说:不管是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猫的性格,抓老鼠不用教的,即使猫刚吃饱了,跟老鼠也不会和平共存的,这就是性格。学禅一定要达到法的人格化,没有法的人格,只是偏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63758287.html
  • 李炳南答:怎样才能达到念佛三昧境界?

    问: 怎样才能达到念佛三昧境界?它的表现和效用怎么样? 李炳南答: 只有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持之以恒,才能有水到渠成的日子。它的表现只有自己才知道,它的效用就是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李炳南

    念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11/14133818803.html
  • 如何达到佛这一人体科学的高级学位?

    如何达到佛这一人体科学的高级学位?  遵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去认识客观事物,我们不能仅凭目前寺院里存在的宗教形式和人们思想里存在的宗教意识去认识佛,去对佛作出不切实际的结论;而应该根据佛这一客观事物的本质——掌握了人体科学高层次知识的人的高级学位的名称去认识佛,去对佛作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既然佛是人体科学高级学位的名称,那么,就存在一个如何达到这一高级学位的问题。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必须...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35562213.html
  • 善用红枣即可达到养生保健的功效

    1.健脾益胃:脾胃虚弱、腹泻、倦怠无力的人,每日吃红枣七颗,或与党参、白术共用,能补中益气、健脾胃,达到增加食欲、止泻的功效;红枣和生姜、半夏同用,可治疗饮食不慎所...。如:「十枣汤」中,用大枣缓解甘遂、大戟、芜花等泻药的毒性,保护脾胃不受伤害。   红枣是补气养血的圣品,同时又物美价廉,民众无需买昂贵的补品,善用红枣即可达到养生保健的功效。 ...

    君合

    |素食|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17432680349.html
  • 透过无为达到有为 奥修什么是无为?

    透过无为达到有为 奥修什么是无为?  最高境界的意识就是当你只是一个存在,什么事都不做,不动,完全宁静,就好像你不存在,突然间整个存在都会开始将花朵洒落在你身上。  人被训练要有所作为,因为社会需要...意味着在你的血管里经验到永恒的生命之流,要达到这样,藉着作为是不可能的,只有藉着无为才可能,所以无为是最终的价值,作为只不过是世俗的,基于需要,你必须做一些事。  然而我们有足够的时间,一天有二十四个...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92762484.html
  • 赵朴初答:如何能达到涅槃的境界呢?

      赵朴初答:上面所说关于涅槃的道理属于灭谛,现在你提的如何达到涅槃的境界的问题属于道谛。道谛以涅槃为目的,以生死根本的烦恼为消灭对象,以戒 (Sīla)、定 (Samqdhi)、慧 (Pa``q)三学为方法。(1)戒,是防止身口意三业的过失,有五戒、十戒、具足戒三级。五戒(Pa`ca S]la)是不杀、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类。这是出家在家弟子共持的戒;十戒是沙弥( ...

    赵朴初

    佛教常识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21433810702.html
  • 修行学佛如何达到无所求?

    智慧也会逐渐增长。最后,自己这念心达到如明镜般的不染一尘,如一潭止水般的宁静,这就真正是佛菩萨的心了。   从前在大陆,有个人出门远行,走在路上忽然遇到大雨。这时路旁正好有个舂米的石碓,路人看到石碓...

    惟觉法师

    |皈依|学佛|修行|

    http://www.fjdh.cn/article/2011/04/15523327726.html
  • 帕奥禅师答:为什幺修行慈心观、悲心观、喜心观只能达到第三禅,不能达到第四禅?

    问:为什幺修行慈心观、悲心观、喜心观只能达到第三禅,不能达到第四禅? 帕奥禅师答:每一种第四禅都是中性的,都与舍受相应。舍心观的态度是中性的,因为它省思每个人的业属于他自己,依照自己所造的业而承受快乐或痛苦。所以修行舍心观能够达到第四禅。 然而,慈心观接近情感的作用,怀着愿其它众生得到安乐等愿望。悲心观的态度是愿其它众生免除痛苦。喜心观接近欢喜,对别人的成功抱着强烈的欢喜心。这三者的态度都...

    帕奥禅师

    帕奥禅师慈心观悲心观喜心观四禅

    http://www.fjdh.cn/fjask/2010/01/09070697291.html
  • 帕奥禅师答:为什幺唯有达到慈心观、悲心观、喜心观第三禅之后,禅修者才能达到舍心观的第四禅?

    问:为什幺唯有达到慈心观、悲心观、喜心观第三禅之后,禅修者才能达到舍心观的第四禅? 帕奥禅师答:由于舍心观没有初禅、第二禅、第三禅,只有第四禅,所以它必须获得慈心观、悲心观、喜心观的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的支持,然后才能达到其第四禅。其它业处的初禅、第二禅、第三禅不能支持舍心观第四禅。为什幺呢?因为对象不同的缘故。例如安般禅那以安般似相为对象,地遍禅那以地遍似相为对象,但是舍心观采取众生为...

    帕奥禅师

    帕奥禅师慈心观悲心观喜心观

    http://www.fjdh.cn/fjask/2010/01/08563697290.html
  • 如本法师答:布施者,存何等心才能达到布施解脱?

      如本法师答:布施者内心应该存著六种心,若能受持六种心,则能达到布施解脱的境界。1.欢喜心。2.平等心。3.庆幸心。4.广结善缘之心。5.度悭贪之心。6.三轮体空之心。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0400912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