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102篇,用时1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迷失的热带鱼

        阿勇和我同在一个系统,收入却是我的几倍,优越感自然也翻番,当我还在为新房做梦的时候,他已在自己的屋顶花园晒太阳了。      因为掌握核心技术的缘故,阿勇的工作也不忙。他是传说中的有闲阶层,他...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19230216868.html
  • 建寺文化的迷失與覺醒

    建寺文化的迷失與覺醒 作者: 王武烈 目錄 作者簡介 弘憲序 作者序 第一章 建寺文化的由來 第二章 西域佛教的建寺文化 第三章 漢傳佛教的建寺文化 第四章 藏傳佛教的建寺文化 第五章 南傳佛教的建寺文化 第六章 佛塔與佛像 第七章 佛教建築與地理風水 第八章 台灣佛教建築的未來 第九章 佛教與科技時代的因應 第十章 覺悟心中的佛性 第十一章 佛教傳播的歷史與建築資料 光復前...

    王武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3651468.html
  • 亦黑迷失与《一百大寺看经碑》

    亦黑迷失与《一百大寺看经碑》  泉州《一百大寺看经碑》,高350厘米,宽115厘米,页岩,元延佑三年(1316)亦黑迷失立。明代被改琢成《重修晋江县学碑》,清陈启仁编《闽中金石略》卷11有录文。...十月“赐大天源延圣寺钞二万锭,吉安、临江二路田千顷。”⑧在朝廷营造大寺院和大规模赐田赐钞的风气影响下,亦黑迷失为一百大寺各施中统钞壹佰锭,其他寺院施钞、施田,年收息钞,轮月看转三乘圣教一藏。《一百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02662767.html
  • 《圆觉经》与禅宗的迷失

    禅宗的迷失论揭示澄明本心沉迷的缘由。《圆觉经·净诸业障章》宣示觉性本净,但由于众生从无始以来,妄执有我、人、众生、寿命,妄生嗔爱,堕妄业道,遂不能入于清净觉海。《圆觉经·金刚藏章》提出了一个... 澄观的回答,是从缘起论的角度,说明因为迷失真性而导致了生死的流转。 《圆觉经》以妄见空华譬喻世人执妄为真,从而导致了自性的沉迷。白居易《读禅经》描状了世人的执幻为真: 须知诸相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4952218.html
  • 不要被路上的风景迷失了心性

    http://www.fjdh.cn/Item/80350.aspx
  • 刘元春教授:我们需要用信仰呼唤迷失

    ,我们需要用信仰呼唤迷失! 信仰教化的关键在于“面向明天”而“把握今天”。今天的你我,如何在反思中看清因果,如何在理性中思考明天。我们不能陷入轮回的...

    刘元春

    佛教观点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391573116.html
  • 圣严法师答:经由观心,了解念头是因缘而生,是假非实;但虽知假,仍被念头所迷失,受其左右而不自觉,以致无法摄心归空,并进而造业受苦,是何道理?

    问: 经由观心,了解念头是因缘而生,是假非实;但虽知假,仍被念头所迷失,受其左右而不自觉,以致无法摄心归空,并进而造业受苦,是何道理? 圣严法师答: 观想法,只是工具,用佛说的观想法,理解佛说的因缘法,从理论上已能接受。此是由教育的功能所得的认知,不是由自己内心深处发现的亲证实悟。由教育所得的认知,当然也有用处,只是遇到心相活动的微细处、粗重烦恼的相应处,往往无法自主,也无能自觉,故称为障──...

    圣严法师

    学佛群疑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2350311781.html
  • 如本法师答:成佛后的佛性,与凡夫的本性,有何差别?

      如本法师答:佛性与凡夫性并无差别,只是迷悟染净有别。性在迷染时,说是凡夫性;性在觉悟时,说是佛性。佛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不增不减是佛性(梵语buddha-dhatu)。佛性轮回六道,迷失穷劫,未曾有减,佛性觉悟彰显,未曾有增。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3404612442.html
  • 问:如果生天也会堕落,又该选择什么去处?

    如果我们布施、持戒,就能感得生天的果报。但生天并非学佛的最终目的。学佛,是为了断除烦恼、解脱生死。整个修行,也是围绕这些核心进行。 对于学佛者来说,往生西方才是比较稳妥的途径。凡夫流转六道,容易迷失方向。所以,我们要深信弥陀愿力,一心念佛,往生极乐。那样,就能使我们不再退转。具备相应能力后,再倒驾慈航,乘愿再来。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94177915.html
  • 如本法师答:佛性,与凡夫的本性,有何差别?

    佛性与凡夫性并无差别,只是迷悟染净有别。性在迷染时,说是凡夫性;性在觉悟时,说是佛性。佛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不增不减是佛性(梵语buddha-dhatu)。佛性轮回六道,迷失穷劫,未曾有减,佛性觉悟彰显,未曾有增。 华严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如本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07034578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