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7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阿毗达磨泛论

    阿毗达磨泛论   作者: 吕澄   吕澄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95册  (原刊内学第二辑)  1978年11月出版  页183-205  ----------------------------...53),得成实论见其雏形 流传而北,于后来论书制作自  应多有关系矣﹗      五、大乘阿毗达磨  智论以后,至于大乘阿毘达磨之成,历时甚久。其间具  备过渡之形式者,则瑜伽师地论也。本论去智论又...

    吕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2074032.html
  • 阿毗达磨文献导论

    阿毗达磨文献导论  一、前言  自古以来在佛教教团,有所谓“论师”(abhjdhammika),即对阿毗达磨之研究和解释有专长者。不过这是指在部派佛教时的事。各不同部派兴起后,阿毗达磨发展成具有自己特殊文献的学派。虽然这类文献的雏型在更早时期已存在。然而,并非每一部派对阿毗达磨的研究及发展均同样热心。  例如:大众部在这方面则瞠乎其后,不过从各部派典籍中可看出每部派有它自己的“三藏”。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11956722.html
  • 玄奘法师与阿毗达磨佛教

    玄奘法师与阿毗达磨佛教  (韩国)黄旭(秀山)  佛灭以后100年左右,佛教教团甲“十事非法”与“大天(Maha^deVa)比丘的五事争论”等的一系列事件而开始分裂,终于分成20多部派的“部派佛教...所以感到必要把佛陀的教说分析而系统化下去。各部派开始专门研究阿含的教法,而把其成果结集起来,同经与律一起当作圣典,好好儿珍藏起来了。  这就是“阿毗达磨”。同当时已有的经藏与律藏一样,“阿毗达磨”才成为...

    (韩国)黄旭(秀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94169558.html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简介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显扬圣教论颂》、《六门教授习定论颂》等。【安慧】(475~555)梵名Sthiramati 。南印度罗罗国(伐腊毗国)人。为佛陀入灭后一千一百年左右,南印度大乘佛教之大学者。师上...,此书并有法译本及日译本。其他之著述有《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十六卷、《大乘广五蕴论》一卷、《大乘中观释论》九卷、《俱舍实义疏》五卷等。其中,《俱舍实义疏》系近代于敦煌发现者,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九册。 二...

    隆藏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4543479.html
  • 如本法师答:佛门中有所谓“阿毗达磨”,不知是什么意思,请慈悲开示?

      如本法师答:阿毗达磨(梵语abhidharma,巴利语abhidhamma)。三藏之一,又作阿毗昙,阿鼻达磨、毗昙。意译为对法、大法、无比法、向法、胜法、论。与经(梵语sutra)、律(梵语vinaya)合称为三藏(佛教圣典之总称)。故偶以阿毗达磨藏、阿毗昙藏、对法藏或论藏等见称。   阿毗达磨原指有关教法之研究,若研究律藏(梵语vinaya—pitaka)者,则称为阿鼻奈耶。...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7500912635.html
  • 《发智论》导读

    佛教论书。全称《阿毗达磨发智论》,古印度迦多延尼子著,唐玄奘译。20卷。显庆二年(657)于长安大内顺贤阁开始翻译,五年于玉华寺译毕。因此论为说一切有部的根本论书,也称说一切有部发智论。因与六足论相对,又称《发智身论》。另在《大智度论》中称《发智经》,在《婆薮槃豆传》中称《发慧论》。异译本有前秦僧伽提婆和竺佛念共译的《阿毗达磨八犍度论》30卷。两译本在记述形式和名相概念等方面均有所不同。此论...

    高振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3747209.html
  • 瑜伽唯识学的起源与发展(三)

    定名为“法相学”。法相学,严格来讲应称之为“大乘法相学”或“大乘阿毗达磨”。阿毗达磨佛教在印度佛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早期佛教的绝对主流,其中说一切有部(Sarvāsti-vādin)的思想对大乘瑜伽唯识学在立教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阿毗达磨佛教在教义上总摄诸法法相时,最初通用的是五蕴(pa?ca-skandha)、十二处(dvāda?a āyatanani)、十八界(as?tāda?a dh...

    张化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1344141.html
  • 《发智论》简介

    《发智论》简介  二十卷。印度·迦多延尼子着,唐·玄奘译。收在《大正藏》第二十六册。全称《阿毗达磨发智论》,又相对于六足论,而称《发智身论》。另在《大智度论》中称之为《发智经》,在《婆薮槃豆传》中称为《发慧论》。此外,由于系说一切有部的根本论书,故亦称《说一切有部发智论》。  本论系将经中所有要义用各种阿毗达磨形式加以解释的论典。有释义者,有分别法门者,有抉择性相者,也有破除异说者。全书分八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72668100.html
  • 《六足论》简介

    阿毗达磨施设足论》:未译完,迦旃延造。  (4)《阿毗达磨识身足论》:十六卷,提婆设摩造,玄奘译。  (5)《阿毗达磨品类足论》:十八卷,世友造,玄奘译。  (6)《阿毗达磨界身足论》:三卷,世友造,...多罗那他及布顿等又传一说,互有同异,而均不可见诸论原来著作之先后次第。今加考证,最初出者当为《法蕴论》,此有数证:  (1)靖迈后序谓此论为阿毗达磨之权舆,一切有部之宏源,乃至《发智》、《婆沙》皆挹此...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72868103.html
  • 有漏

    多种,据俱舍论卷一所举,即取蕴、有诤、苦、集、世间、见处、三有等。此外,尚有有染、有染污、有覆、尘垢等异称。另据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三,举出六种有漏,即:漏自性、漏相属、漏所缚、漏所随、漏随顺、漏种类。...乃‘欲漏’、‘无明漏’之对称。据俱舍论卷二十载,于色、无色二界之六十二种烦恼中,除十种痴烦恼(无明)外,其余之五十二种烦恼,皆称为有漏。[大毗婆沙论卷四十七、卷四十八、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七、俱舍论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61654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