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篇,用时14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十行

    、善法行、真实行。语出新译《华严经》卷十九、《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贤圣学观品〉、《大佛顶首楞严经》等。(1)欢喜行︰谓作大施主,能舍一切,三时无悔,令欢敬。(2)饶益行︰谓持净戒伏众魔,令一切众生立无上戒,得不退地,饶益。(3)无嗔恨行︰又名无恚恨行或无违逆行,谓修忍辱离嗔,谦卑恭敬,不害,对怨能忍。(4)无尽行︰又名无屈挠行,谓多劫受诸剧苦,仍勤修精进,求法济生,广摄善法。(5)离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5045708.html
  • 阿弥陀佛颇瓦法修法仪轨

    ;由菩提心之门令一切菩萨行至于究竟,如同至尊观自在!又愿一切生中饶益时,能善巧方便摧伏一切魔、外道及辩难;由大力之门令一切菩萨行至于究竟,如同至尊秘密主!又愿一切生中,舍弃懈怠发起精进、令菩萨...携眷从于极乐刹土中,无量大悲自在降临此,欢喜安住弟子之顶轮。略七支供三门恭敬之中作敬礼,实设意变供养尽奉献,无始所积罪堕悉忏悔,凡圣所修诸善皆随喜,乃至轮回未空请安住,为诸众生旋转正法轮,诸善回向...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13866260.html
  • 从法句譬喻经浅谈佛教业力思想

    规律,于思想上,不生自我之想,于物质界乃至一切法,不作实体想,更能恒顺众生,饶益,则生死其实无异于涅槃了。  学人由于初学,故本篇论文,文义或有晦涩、不周全处,尚请诸大德惠予斧正,不胜感激。  注释...《法句喻经》、《法喻经》、《法句譬经》。本经乃集绿法句经之部份偈颂,另附加譬喻故事而成,无常品乃至吉祥品共分三十九品,每品载录一则以上乃至五、六则譬喻故事。其内容丰富,对现实人生有著深刻体验,...

    清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4450963.html
  • 大乘四念处与南传四念处

    现象,是有许多可以探讨的地方!“摄持”,“摄”是摄受、饶益之义,包括了利利他,“持”指住持。必须修学四念住止观,才能于圣教中无乖诤,进而饶益,住持正法!   恩师在宣讲【修四念处是中国佛教的希望...地、声闻、缘觉、乃至菩萨十地,是一部涵盖了大小乘、南北传所有的境行果的大论。深入学习之后,明白了全面的佛法以及修行的道次第,就再也不会说出那些赞毁或人云亦云的话。而想要修学止观四念住,更要深入学习...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440292990.html
  • 南北传止观四念住之会通

    润洽,互相随顺,非如异道,施设见解,种种非一,差别不同。  如果用“摄持圣教”这四法为标准,拿来审察今日佛教界的现象,是有许多可以探讨的地方!“摄持”,“摄”是摄受、饶益之义,包括了利利他,“持”指住持。必须修学四念住止观,才能于圣教中无乖诤,进而饶益,住持正法!  恩师在宣讲【修四念处是中国佛教的希望】时,曾提及:“佛遗嘱我们要依四念处以度生死苦海到涅槃岸。虽然如是,余出家以来,从未遇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51558189.html
  • 禅法要义

    观察,心一境性,正是安住静虑的境界。于所缘境,专注一趣,审正观察,智慧神通,引发现前,这就是引发静虑的境界。智慧神通能饶益,成办所作,这就是成所作事静虑的境界。《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三说静虑有世出...拔,令其出不善处而安置于善处之中,是名“菩萨饶益有情静虑”。另外该论说静虑还有六种、七种,共十三种。“言六种者:一者善静虑,二者无记变化静虑,三者奢摩品静虑,四者毘钵舍那品静虑,五者于利正审思惟...

    唐思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53363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