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
这一段经文是: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
“智”从哪里得来的呢?
不断淫念当然决定不是真实的智慧。
我们晓得真实智慧是从清...
净空法师
戒淫|烦恼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2/0957081128.html
-
观、淫欲无常观、淫欲空性观、淫欲当下涅槃观、淫欲不生不灭观,这些法门因人而异,根机不同,用法则不同,契机则宜。
修行一定要达成断淫欲的阶段,若不断淫欲,必落魔道,始终无法圆满佛道的。
楞严经云:“修行不断淫心,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
由此看来,大圣佛陀是如此悲切的告诉弟子,对淫欲应加以防犯,莫陷溺沉沦之深渊,我佛弟子怎能知而自陷苦处呢?...
如本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12/16131094760.html
-
鬼怪。这一点,必须时时刻刻放在心上,提醒自己真正觉悟,学佛万不可学成魔了。 为什么我要强调这一点?诸位静观现代社会,许多学佛的同修不知不觉皆堕入魔道。他们有善心,也是好人,可惜不明佛陀的教义,没有能力辨别邪正是非,再加上没有殊胜的因缘,没遇到正法;或者遇到正法,不遇善知识,曲解了经义,依旧随顺烦恼习气,这样学佛,学到最后还是落在魔道。 这是很值得惋惜的一桩事,所以我们不能不留意,不能不小心,...
净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81939901.html
-
魔界义有二。其一指欲界六天之他化自在天、化乐天、兜率天、夜魔天。其二指魔道,即指恶魔之境界。前者见于《长阿含经》卷20忉利天品;后者集中见于《杂阿含经》卷39。《杂阿含经》中与魔界有关的...易堕入魔道或魔境,而克服这些弱点,超越这样的有限性,正是佛教修行的重心所在;正因如此,于一切有为法无所着与勤修戒定慧,就成为圆满觉悟的基础。
魔既由心而起作用,自然亦由心而退灭。在《阿含经》中,我们...
法雅
|佛|魔|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1/2319532510.html
-
此山中,有很多的魔道众生,当时又值农历七月,所以选择那里烧些咒轮,让魔道众生也能学佛修行往生。当我们选择一处安全妥当的地点,咒轮烧得差不多快结束的时候,未料火焰突然往上冒冲上来,火势炽盛,在不到两分钟...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82375891.html
-
度化的众生是谁? 答: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初,首先度化的第一个众生是居住在水里的龙,它的名字叫“文邻 ”。 问:佛陀会悲愍魔吗? 答:佛陀不但常会悲愍魔道众生,而且还会摄诸魔,接受皈依。 问:有魔要献歌舞位乐给佛陀看,佛陀会去欣赏吗? 答:佛陀会去看的,但观而不赏,因为佛陀悲愍魔道众生,欲度魔道众生之故。 摘自《十方》19卷7期
...
圣开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62163769.html
-
,去换取世间一点名利值得吗?名利越多,继续修行的时间越少,神通也越消失!而名利的迷惑力很大,沉下去即不能自拔!慢慢就走入魔道了!对利人来说,一般人只求神通,而不求真理;只求自己的利益,而不为修行,也慢慢走入了名利的魔道,“引迷入悟”、“方便度众生”都变成了口头禅。“术得通”种种的法术,可应一般人的需求,能安慰人的心灵,解决人种种的困惑。相反的,不法之徒也依此贪财骗色,依此迷人,也违背了因果与公理...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14776604.html
-
最少须十年八年,有三十年、五十年,才有了少少的神通。这样很深岁月的修行,去换取世间一点名利值得吗?
名利越多,继续修行的时间越少。神通也越消失!而名利的迷惑力很大,沉下去即不能自拔!慢慢就走入魔道了!对利人来说,一般人只求神通,而不求真理。只求自己的利益,而不为了修行,也慢慢走入了名利的魔道,“引迷入悟”、“方便度众生”都是变成了口头禅了。
&...
圣法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22177499.html
-
非,必遭毒害横灾,生身陷入地狱。以兹猛决,善自要心,时时忏除往业,切切悔过自新,庶白法可修。而又勤观经论格言,以策废忘;精修对治观行,以除毒本。不然,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必落魔道,永无出期。矧世智辩聪,...
蕅益大师
|戒淫|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2/101239748.html
-
放纵己过,久而久之必远离佛性,落入魔道矣!
所以佛教的修行途径“信”、“解”、“行”、“证”,行者成就、解脱自在与否,关键在于“行”与“证”。信与解是属于“佛学”仅止于“知”而已,唯有“行”与“证...
佚名
|忏悔|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0/0811101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