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戒封坛时间:2007年6月19日
解 坛 时 间:2007年7月18日
3、戒子求戒所需手续
1、剃度师号条一式两份(加盖剃度师手章)
2、所在寺院同意求戒证明(加盖寺院公章)
3、寺院所属佛协同意求戒证明(加盖公章)
4、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表
5、僧像彩色1.5寸照片4张
6 、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2张
4、戒子经考试功课、毗尼、验证手续...
【佚名】
|传授|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5/0926449223.html
-
2007年5月31日
2、传戒封坛时间:2007年6月19日
解 坛 时 间:2007年7月18日
3、戒子求戒所需手续
1、剃度师号条一式两份(加盖剃度师手章)
2、所在寺院同意求戒证明(加盖寺院公章)
3、寺院所属佛协同意求戒证明(加盖公章)
4、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表
5、僧像彩色1.5寸照片4张
6 、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2张
7、戒子经考试功课、毗尼、验证手续,合格后...
佚名
|五台山传授出家男众三坛大戒|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5/0920119149.html
-
3、戒从心生,就是从怖苦心、畏罪心、求辐心、两利心、惭愧心、慈悲心、恕心,菩提心等所生,因手头没有‘中阿含’、‘长阿含’等经,只能引‘杂阿含经”作重点阐述。如第六三匕经中,世尊告诸此丘:“当修四念处...[杂阿含经]研习——“杂阿含经”论增上戒学 蔡惠明 一、戒为菩提之根本 戒定慧三学是佛教的基本学业。戒亦称增上戒学,指戒律。就是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的不同,戒律的内容与...
蔡惠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51963708.html
-
然而正信与非正信究竟以何种标准来判定,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何况其他宗教的信徒又何尝不认为自己的信仰是“正信”。 3、戒。“戒”为五乘5共基,佛陀临涅槃时亲自付嘱“以戒为师”。戒,在佛法当中的确...世间其他宗教也各有戒条,这样看来,以“戒”来代表佛教,又定义过宽了。 4、定。从佛教修持的角度来说,要超出欲界或世间,是必然要有定心相应的。但佛法中的人天乘,却不必有定。佛教并不仅仅强调定心出离,...
许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24168297.html
-
成就了菩萨果。 以慧修心,以福利人,福慧具足,成就崇高的人格——菩萨,这就是观音修道的特色所在。 3、戒定兼持 戒的含义十分广泛,分类也极多,这里指其最基本的含义,即防非止恶的规定。观音法门中...最终得到观音的救度,从而彻底解脱痛苦,也正是又一个观音自觉的般若波罗蜜过程。观音思想的每一种成分无不是在这一过程中呈现并升华而成的。 3、观音思想的主要特点 观音思想不但有别于历史上出现的其它各家...
李 利 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3651063.html
-
删提岚佛国时,作为王子,只知积福,不知修慧。幸得宝海劝化,此后才开始福慧双修,从而走上了正道,最终成就了菩萨果。 以慧修心,以福利人,福慧具足,成就崇高的人格——菩萨,这就是观音修道的特色所在。 3、戒定兼持。 戒的含义十分广泛,分类也极多,这里指其最基本的含义,即防非止恶的规定。观音法门中特别强调持戒,认为这是规范身心、端正行为、培植道德人生,进而在此基础上开展福慧双修,成就超凡人格的最基本的前提...
李利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3851066.html
-
高僧大德为了方便修持者将证悟的见地用比喻的方法,用文字加以表达,不过是比量罢了,真正的正见现量是需要修持者自己去实证,去体悟的。 3、戒 律 所谓“以戒为师”、“戒为无上菩提本”,就是说,必须...拣择弟子而传法者,如走路不看犬,行当自蹶。”弟子犯戒,上师亦受连累。因而师择弟子,应谨慎,观察其信心、愿力以及皈依持戒等诸善根。弟子若依止上师不当,则信心空用。弟子如何选择上师,最重要的看上师的功德。...
乌金多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81959601.html
-
。
以慧修心,以福利人,福慧具足,成就崇高的人格——菩萨,这就是观音修道的特色所在。
3、戒定兼持。
戒的含义十分广泛,分类也极多,这里指其最基本的含义,即防非止恶的规定。观音法门中特别强调持戒,认为这是规范身心、端正行为、培植道德人生,进而在此基础上开展福慧双修,成就超凡人格的最基本的前提。
定的含义与分类也很多,最基本的含义是指通过一定的的修行功夫,使心专于一处,而达到...
李利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70884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