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50厘米,宽35厘米,共32相,两万余字,每相首、尾均有“加颂”偈语,充分体现了一代高僧对佛教真经的超然领悟和精湛的禅宗思想,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佛教禅宗祖庭――宜春乃至全国禅宗文化的盛况,是研究中国...
宋振平
|江西|临济宗|普庵祖师|
http://www.fjdh.cn/bnznews/2005/07/075045110.html
-
使之取得正觉,但看机缘而已——简言之,就是已经没有他不可以度化之人。
有人可能会问一个反面的例子,就是提婆达多。但是大家看一看《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就明白一切是怎么回事了。
看那佛陀具足32相八十...之以空也!
容颜与气质,就是做这“空花佛事”的一个“资本”。
我们形在世间,容颜虽千差万别,但无非都是心灵的反应。所谓“相由心生”,非独哲人,美容大师也是如此认为。
一个人,有一颗健康的心灵,那么必定...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15504094653.html
-
“卍”与“卐”漫议 卍,走进中国人的生活,和佛经的翻译、佛教的流传有关,大体说是魏晋以来的事。《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五《入法界品》说:释迦牟尼“胸标卍字,七处平满。”卍是吉祥的标志,是释迦牟尼的32相之一。古印度的印度教、耆那教,都以“卍”为吉祥的标志,将卍写在门庭、供物和帐本上。在耆那教的宗教仪式上,卍和宝瓶等是象征吉祥的八件物品之一。卍在梵文里,音室利蹉洛刹曩,意为“致福”,旧译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4249835.html
-
亲赴蓝毗尼园接迎太子回宫。阿私陀是一位很有修正的苦行僧,国王夫妇请他为太子占相。仙人两手抱起太子观相,感慨万千地说:“大王,太子具32相……有如此相好之身,若在家者,年29为转轮圣王,若出家者成一切...本行故事,匠心独到。洞窟东、南、西三壁分层布龛,上层排列11尊立佛,中层为大型佛龛,龛内雕刻鹿野苑初转法轮、降魔成道等故事题材。最下层浮雕分栏长卷式本行故事画面,恰到好处地与塔柱上故事内容相衔接。 ...
赵昆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62970018.html
-
(13)净土阿鞞跋致的果位,必须要能了情缘、亲情、友情,不再受后有,可回净土成为清净的天人永住净土。
(14)大修行者破戒相着淫乐及情苦时,法相中的32相及80随形好无法形成,最后本尊是骷髅相及情...众生,不得大解脱,皆由贪欲故,堕落于生死。若能断情爱,及贪嗔痴,不因差别性,皆得成佛道……现在修行者,及未来世众生,勤断诸爱见,便归大圆觉。”本师佛弟子以出家相表示断除爱欲、爱种的决心。居士修行最后以...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24676664.html
-
宗教仪式上,卍和宝瓶等是象征吉祥的八件物品之一。《大方广佛华严经》卷65《入法界品》说:释迦牟尼“胸标卍字,七处平满。”这个字梵文读“室利踞蹉洛刹那”,是佛的32相之一,意思是“吉祥海云相”,也就是...
罗文兴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09475591324.html
-
不同,在您的心目当中认识是怎样的? 明舒法师:认识是有深化了,但要说什么样子,经书里面讲佛有32相,80(?),这是外表的形象,但《金刚经》里也讲了,你不能用32相、80(?)就说是佛的样子,如果...
明舒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3774546.html
-
(13)净土阿鞞跋致的果位,必须要能了情缘、亲情、友情,不再受后有,可回净土成为清净的天人永住净土。
(14)大修行者破戒相着淫乐及情苦时,法相中的32相及80随形好无法形成,最后本尊是骷髅相...一切诸众生,不得大解脱,皆由贪欲故,堕落于生死。若能断情爱,及贪嗔痴,不因差别性,皆得成佛道……现在修行者,及未来世众生,勤断诸爱见,便归大圆觉。”本师佛弟子以出家相表示断除爱欲、爱种的决心。居士修行...
药师山 紫云居士
|情爱|解脱|爱情|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1/22431034245.html
-
现在就是变的时候,我们一起念佛,用心来变,把凡夫的身体变成像佛一样,有32相金色光明的身体,飞行自在又金刚不坏,这比毛毛虫变蝴蝶更殊胜,更究竟,一变就变成佛了”。
以悲哀之终点,作...
道证法师讲述
感恩|孝亲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100321773.html
-
是故行者需泯除能见,所见之对立相,方能与佛心相契。如《十住毗婆沙论》卷一二云: “不染著色身,法身亦不著。善知一切法,永寂如虚空”。(大正26,86上) 般舟三昧之修学次第即:名号→观相(32相...从来,我亦无所去。复作是念:三界所有,皆心所作。何以故?随心所念,悉皆得见。以心见佛,以心作佛,心即我身。心不自知,亦不自见。若心取相,悉皆无智;心亦虚诳,皆从无明出。因是心相,即入诸法实相,所谓常空...
释海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647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