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物理
物理学是研究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内部结构、基本性质和普遍的运动、转化规律的科学。一般人会认为:佛教是人类精神寄托的宗教,与物理学可能没有关系,甚至是处于相对立的情况。事实上,佛教与物理学,都是在了解宇宙万物的形成,只是二者的研究方法、关注焦点与着重方向不同罢了。
藉由物理学来证明佛教理论的正确性、真实性,不但可以使佛教徒更容易了解佛教义理,也可以增强大家的信心。另一方面,藉着这些证明也可以度化一些视佛教为迷信,强调科学、证据的知识分子。
佛教义理中,蕴含许多有关物质世界的深邃思想概念,可以启发物理学家们研究发展的构思及方向,更可以将物理学带入另一个高峰。
佛教的物理观
质量、空间和时间是物理学很重要的基本概念。物理学说:宇宙一切物质不外是由基本粒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及四种作用力(万有引力、电磁力、原子核间的强作用力、弱作用力)所构成。质子、中子、电子组合成分子,分子再组合成种种化合物。
人类近世纪对物质的认识,和佛教所说的“极微”很接近。在《俱舍论》中,对物质内部的排列组合有详细的说明:它将最小的物质单位称为“极微”,以七个极微为一个“微量”,积七个微量为一个“金尘量”,积七个金尘量为一个“水尘量”,积七个水尘为一个“兔毛尘量”,积七个兔毛尘量为一个“羊毛尘量”,七个羊毛尘量为一个“牛毛尘量”,积七个牛毛尘量为一个“隙游尘”。这个隙游尘飞散在空中,就是我们肉眼所见的色尘。换句话说,佛教在西元前一百多年,就能将一个我们肉眼所见的隙游尘,分析成八十二万三千五百四十三个极微,足见佛教对物质组织的说明早就具有物理学的概念,这使人不得不承认它是很惊人的。
从佛教的真理来讲时间,有所谓“促一刹那而非短,延无量劫而非长”之说,时间的长短、久暂都只是幻觉非真。我们看到日出日没,知道是日已过,但地球的南、北极地区是半年见得到太阳,半年见不到太阳的,他们的一日如何计算?人间的五百年,忉利天才一昼夜;忉利天五百年,夜摩天才一昼夜。这样一算,人间的一日,在夜摩天尚不及一秒;人间的一秒,在朝生夕死的蜉蝣,可能当作一昼夜。因此,“时间”在佛教而言,并非绝对的存在。
佛教讲空间则说:“大中有小,小中含大,远不在天边,近不在眼前。”佛陀说:一微尘中有无数刹(一刹即为亿万太阳系),无数刹中有无数佛,一一佛身各毛孔中有无数刹,刹中佛身,佛身毛孔,毛孔中刹,重重无尽。这样看来,极小的极微又不知大于太阳系多少倍了。由此可知,大小空量亦非绝对,我们今日所知的空量,皆是此世界有情知觉中的幻相,因为有情界各有各的不同空量。
我们从中国到日本,相隔数千里,即使坐喷射客机,需时亦要若干;西方极乐世界离此十万亿佛土,一念之中即可往生。由此可知,空量的距离,近不在眼前,远亦不在天边。
总之,依佛法来说,人类所觉受到的一切物质、时间与空间都是以人类的角度权设假立的,并非实在。
从近代物理学验证佛法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质能关系提出:宇宙万象万物都只是能的各种不同形态。“能”无法被看到,但科学能证明它确实存在。这正可以验证佛陀告诉我们万法皆“空”的事实;空,看不到,却无所不在。
佛教的基本观念中,一切宇宙万法的现象都是“假有”。所谓“假有”的真正义涵是:一切现象的本性是空性,只因为因缘聚合而暂时显现成当前的“有”,这“有”会随因缘、时间、空间的不同而变化,不是固定的,所以称它为“假名之有”(假有)。《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从“色即是空”中指出,一切物质时时刻刻在变化,而且是以自性空方式存在。“空即是色”进一步指出物质因为自性本空,不是自体客观地存在,才能随因缘偶和而产生、变化,以各种不同的形态呈现。这样深奥的说法一直是很多人无法了解的,而近代物理学家从实验中得到的推论却与佛教的“空”理不谋而合。
现代的物理学家,对物质的研究已经发展到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前者从质能单位的微观世界来探讨事物的本质与现象;后者则从时空的宏观世界来探求整个宇宙的结构。
在量子力学理论中,微观客体的一个基本性质是“波粒二象性”,此性质是说所有一切微观粒子(如:光子、电子、原子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要探讨微观世界事物的本质与现象,必须藉由粒子和波动二个概念互相补充,才能全面反映。此一性质反应出“测不准关系”的结论,说明不可能同时测准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若位置测得愈准,动量必然测得愈不准,若动量测得愈准,位置必然测得愈不准,即总有一定的误差。也就是说,人们根本无法测定任何粒子的绝对真实物性,人们所测量到的只是一个“近似值”。所有的粒子表现出来的这种现象,并非科学仪器不精密或科学知识不够的缘故,而是粒子本身的一种必然的性质,它是人们用实验科学无法超越的认识极限。然而这一极限却在佛法中被超越了,佛教以“缘起性空”诠释宇宙万物的存在,对物质的认识提供最究竟的看法。
据报纸报导,美国康乃尔大学的行星研究所所长卡尔.谢根发表的说法:“若是乘着接近光速的太空船飞行,以太空船中的时钟计测,只要五十六年的时光即可飞行宇宙一周。可是当旅程结束,返回地球时,地球的时间已经过了数百亿年了。太阳已死灭,地球已经烧成黑炭。”这种说法正可相应于佛经中所说:“娑婆世界的一劫,于阿弥陀佛刹的极乐世界才一昼夜;极乐世界的一劫,于金刚坚佛刹的袈裟幢世界才一昼夜;袈裟幢世界的一劫,于善胜光明莲花开敷佛刹的不退转音声轮才一昼夜;不退转音声轮世界的一劫,于法幢佛刹的离垢世界才一昼夜;离垢世界的一劫,于狮佛刹的善灯世界才一昼夜;善灯世界的一劫,于光明幢佛刹的妙光明世界才一昼夜;妙光明世界的一劫,于法光明莲花开敷佛刹的难超过世界才一昼夜;难超过世界的一劫,于一切神通光明佛刹的庄严慧世界才一昼夜;庄严慧世界的一劫,于月智佛刹的镜光明世界才一昼夜;从镜光明世界,如是乃至无数佛刹最后的一世界一劫,于贤胜佛刹的胜莲花世界才一昼夜。”可见在不同的空间世界里,时间计算的单位也不一样。
在空间上,数理学家已推到复数空间,这个空间包含有六度:实数世界三度、虚数空间三度。其中实数世界的三度是常人看得到的世界,虚数空间三度则是常人所见不到的。这证实了人类所知空间是极有限的。以六道轮回来说,六道中只有人道、畜生道是我们看得到的,其他四道就是我们看不到的空间世界。
在《首楞严经》中,佛陀告诉阿难:“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现在、未来为世。”可见依佛陀的说法是没有独立的空间与时间,必须时、空交织才能形成世界,这正如相对论所说的时空是打成一片,不容分割的。
以上所说的,只是就佛法中大家比较熟悉,并且与物理学相关的部分简单的提出来说;事实上,物理学家所研究的范围,如果就佛教看来是非常小,非常有限的。佛法的内容有“境、行、果”三大部分。境就是宇宙一切万有,它可分成有为法、无为法。有为法又可分成色法、心法及心不相应行法。色法中含摄各种物质现象;心法含摄各种心理现象;心不相应行法则含摄时间、方位、次第、势速等。因此,物理学所研究的只是“境”的一部分而已。而此部分是属于六识所能分别的部分,另外非六识所能分别,必须以般若智慧来观照的部分,则是佛法超过科学的部分。
佛法认为心法与色法是一起俱起,一灭俱灭的,而不是将世界区分为外在物质世界与内在精神世界来看的。也就是说,佛教既不是唯物论也不是唯心论,佛法的重点在于解决人类面对外境时的迷、悟问题,也就是说佛教所关心的是人类面对外在世界时,是否能心物调和,了解外境的真象,进而善用自然,感恩万物,超然物外。
佛教这种心与物相互为缘的观点,把精神与物质融和统一起来,否认了心与物之间相对的严格界限,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认识物质世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但是了解物质本质的有效途径,更是物理学家研究自然真象的新方向。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