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阿含道的临终关怀(真正的助念)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第五节 如何临终关怀,助长正信正见

  如果依原始佛教修六念法,在还没有到达进升涅槃而有疾病或要往生之前遭遇困苦时,要如何的教化或教戒呢?教化教戒就是现在所说的助念团,助念团的实质目的,就是要帮助疾病者或临终者能保持正信。

  在杂阿含八七四经就有记载:某一个时间,佛陀住在迦毗罗卫国尼拘律园中。那时,有众多的释迦族集会在论议堂内,作如此的论议。那时,有释迦族的人向释迦族的难提说:「我有时到如来所居之处,恭敬供养,有时就没有遇到如来:有时就亲近供养善知识比丘,有时就没有遇到善知识比丘。又复不知有诸智慧优婆塞(佛陀弟子在家男居士),有馀智慧优婆塞、智慧优婆夷(佛陀弟子在家女居士)疾病困苦时,要如何教化、教诫为他们说法呢?今日大家共同往到佛陀所住处,请示佛陀开示,佛陀所开示的大家当受奉行。

  那时,难提与一些释迦族的人就前往到佛陀所住处,见佛陀大家就稽首礼足佛陀,礼足後大家就退住一面,问佛陀:「世尊!我们大家都是释迦族的人,集合在论议堂中,作如此的论议,有诸释迦族的人向我说:『难提。我等有时能见到如来,恭敬供养,有时就不能见到如来或有时往见诸善知识比丘,亲近供养,有时就见不到诸善知识比丘。今日来见佛陀就是请佛陀教诫开示,佛陀所开示的我们就当受奉行。』

  我等今日来请问世尊,若是一位智慧优婆塞,遇到智慧未完全具足的优婆塞、优婆夷疾病困苦时,云何教化、教诫说法呢?」

  佛陀开示难提:「若有智慧的优婆塞,应当要到还没有具足一切智断除烦恼的优婆、优婆夷疾病困苦者的住所,向疾病苦者教授说:「仁者!汝当成就对佛不疑,对法不疑、对僧不疑。

   以这三种不坏净而教授以後,当要复问言:『汝有挂念父母没有?』疾病苦者若有挂念父母者,就要教他放下说:『汝顾恋父母就会得到永远不死吗?若顾恋父母就能得活者,就可顾恋,既然顾恋父母不能得活者免死,那麽顾恋父母有何用呢?』疾病苦者若是说不挂念父母者,应当要给他赞叹他看得开放得下是善处,虽然对父母放得下,还要问他言:『汝对於妻子、奴仆、钱财等一切物有挂念执著不?』如果他说会挂念执著的话,就教他要舍弃放下,如何教法呢?教疾病苦者言:你挂念执著妻子、奴仆、钱财等诸物,你的身体病就会好吗?就会免病死吗?如果挂念执著妻子、奴仆、钱财等物,你的身体病就会好,也能免死永远活著,那我豉励你继续挂念执著,既然挂念执著妻子、奴仆、钱财等,疾病困苦不会好也不可能永远就不会死,那麽你挂念执著有何用呢?放下妻子、奴仆、钱财等对你才有帮助,如果疾病困苦者言,不会挂念及执著妻子、奴仆、金钱财物一切,那就赞叹他鼓励他要继续保持下去,然後再问疾病困苦者言:『你对於人间财色名食睡五欲有挂念不?』如果说有挂念,应该为他说:『人间五欲是恶是烦恼根源不净的,会败坏是污秽臭处,不如天界胜妙五欲。』教他舍离对人间五欲的执著,天界生活胜过世间生活,天上享受色声香味触五种妙乐。

   疾病困苦者,如果说他的心已经远离了人间五欲,志向往天上胜妙欲了,就赞叹他能舍世间执著念天妙欲是善,赞叹以後再次的向疾病困苦者说:『天上妙欲虽然比世间五欲美乐,但是这种天上妙乐并非永久,是无常变化不停,也是生灭法,享受天上妙乐福报享尽,也必须遭受到苦,因为是无常生灭法必竟空,(空并非是无,是生灭法不能自主,简称为空)一切都是变坏之法,诸天上妙五欲只是胜过人间五欲而已并非究竟。』

   疾病困苦者若言已经知道并非究竟,愿舍已舍挂念天上五欲,也舍有身之欲,就赞叹这种是善,然後还要再次的教导疾病困苦者言:『有身体活命享受人间五欲的挂念或天上妙乐五欲的挂念这些都是无常、变坏之法并非究竟,还有一种修行方法可灭弃有身之欲挂念及天上妙乐之欲挂念,到达究竟的涅槃,出离一切贪、□、痴忧悲恼苦的究竟乐,汝应当舍离有身的挂念,乐於涅槃寂灭之乐才是究竟乐,也是最殊胜之圣界。』

   这位学圣法的弟子已经能舍离有身的挂念,乐於涅槃者,就赞叹鼓励这是最善,大家为你欢喜。『要按照这样的,难提!一位学圣法的弟子要有先後次第教诫、教授,使疾病困苦者不再执著挂念一切,使一切执著挂念不再生起,内心能到达寂静之境,犹如一位比丘虽然有百岁的寿命,最後还是会死,最究竟的目的也是解脱涅槃。』佛陀开示以後,释迦族难提等听闻佛陀所说,内心随时都有法喜,向佛陀行礼以後就离开去了。

   我们从以上杂阿含八七四经的内容,就可了解对一位智慧未具足到达涅槃的修行人,当遭受到疾病困苦时,应帮助教导对佛法僧三宝的正信,然後有次第的依各人根性教导,目的是离开父、母、子、女、眷属、名利、钱财、物质及舍离世间五欲之乐及天上五欲之乐,更能体验无常、苦、空,变化之法,趣向究竟涅槃的正见思想,这才是对疾病困苦或要往生的人,有正面的帮助使他有正信及正见。虽然还不能到达涅槃,但心识已经有正信及正见了,未来因缘具足就能进道上升到达究竟涅槃,这才是助念教诫的最终目的。

   第六节 具足五法来修六念

   那麽要依何方法修六念处呢?在杂阿含九二四经内有记载:本经?说佛陀要离开迦□罗卫国而远行四方弘法,释迦族摩诃男依依不舍,佛陀为摩诃男说应该要依正信为主,不可不依正信,要具足戒、不可不持戒、闻慧具足、布施具足、智慧具足,不可没有智慧,至少要依正信、戒、闻、施、慧五法具足而修六念处。

   杂阿含九二四经的记载内容大约是这样说:有一个时间,佛陀住在迦□罗卫国尼拘律园中。有一次很多比丘集於食堂内,为世尊缝衣。释迦族的摩诃男听到很多比丘集於食堂为佛陀缝衣,佛陀的结夏安居三个月就快圆满结束了,待结夏圆满以後及该缝的衣服都缝好了,佛陀就要持衣及钵到有人住的地方游行弘法。摩诃男听到这个消息,便前往佛陀结夏安居的住处,见到佛陀以後,即稽佛足退坐一面,向佛陀说:「世尊。我四大身体越来越衰老了,又迷於世俗名利之中,因记忆衰退,所以虽然听很多佛法,但是很快就忘记了。

   摩诃男在释迦族中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所以俗事太多,他也是一位正信的优婆塞,摩诃男听到众多比丘集在於食堂为世尊缝衣,世尊不久安居就要圆满了,衣服缝好後就要持钵到有人住的人群中游行弘法,因为世尊即将离开迦□罗卫国尼拘律园,因此我今思惟:不知何时才能再次的见到世尊及诸善知识比丘呢?」

   佛陀就向摩诃男开示说:「不论是见到世尊或见不到世尊,见到诸善知识比丘或是见不到,你当念於五法,精勤修习。

   摩诃男:当於正信为主,不可没有正信;要持戒到达具足、要时常具足听闻正法、要行布施具足、要依慧具足为本,不可没有慧具足。就是这样,摩诃男,要依正信为主,不可无正信;戒具足、闻具足、施具足、慧具足为本,不可无慧具足,要依这五种法,修六念处。

   何等为六念呢?就是念佛、法、僧、戒、施、天事。摩诃男,念佛,要念佛的十一种名号,就是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回忆、思惟、忆念这十一种名号的内容就是念佛。念佛以後还要念法、僧、戒、施、天事乃至自己能得到智慧。

   如是,摩诃男,学圣法的弟子必须具有正见,戒具足、闻具足、施具足、慧具足,以此五法来念佛、法、僧、戒、施、天事成就这十一种法,则是学习修行的道迹次第,依这种次第修习不要使他放逸,可以到达知见、自己有肯定和把握,住甘露门,近於涅槃,也就是说学圣法的弟子,必须要依次第修行学习。不可能要得甘露(不死之药)就得甘露,要到达涅槃就到达涅槃,「譬如孵蛋的?在孵蛋,不论蛋有多少,随时都很注意爱护的照顾,在此孵蛋其间都不敢放逸,有须要时也要以爪、以口啄蛋壳,让小?能从蛋中出来。

   修十一种法就要像?母孵蛋随时注意及善爱护安住於学习的次第,不可放逸,一步一步进道上升,不要妄想一步就得到甘露,到达涅槃。」佛陀说完此经以後,释迦族长老摩诃男听佛陀所说,内心充满法喜,作礼以後就离开去了。

   有人说大愿师没有教人「念佛」只说「四念住」,任何修圣法的弟子,必须要念佛,不可没有念佛,但念佛有各人不同的要求目的,也念不同的佛号,我是一位圣弟子为何没有念佛或教人念佛呢?身为佛陀的弟子,必须忆念佛陀,忆念法、僧伽,只是各人念佛的要求方法及目的不同而已。

   想要成佛必须要念佛,这是必然的基本条件,依各人的根性。例如佛陀与刀师氏的对话,上、中、下等田那种田先播种呢?当然上田先播,次播中田,後播下田(上田是具足因缘修解脱的僧伽团体,中田是在家居士,下田是不信三宝的人)。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