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声明>> 文学>>正文内容

五溪诗僧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心照不宣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五溪地区,位于云贵高原东部,武陵山、雪峰山、南岭为屏障,包括桂北、湘西、鄂西、渝东南、黔东北、黔东南地区,以沅水流域各支流及干流为划分范畴,是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区域。历史上的五溪地区山高林密、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烽烟四起,形成了独特的少数民族区域文化,是湖湘文化、江汉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的交汇地带。
五溪佛教,肇始于东汉,过渡南北朝;发展于唐宋,兴盛元明清;衰退于民国,消亡
共和国。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方才复兴。五溪佛教,以禅宗独盛。五溪禅宗里,又以破山派独盛。破山派临济宗禅师中,又以靈隱印文、敏树如相、莲月印正诸支为盛。此外,还有破山派象牙性梃、燕居德申、澹竹行密等禅师的法嗣法孙皆在此弘法,亦有一定影响。
这些禅师,于禅讲之余,亦工诗文,而以诗成就最大。著名的有洪江回龍禪院靈隱印文、黔阳广福山胜觉禅寺密印真传、黔阳广福山胜觉寺嘯峰如暐祖孙三代;敏树如相法孙、天隱道崇法嗣黔陽龍標山普明寺古源海鑒;敏树如相法孙、颖秀真悟法嗣沅州明山太和禅院长明性炅及其法嗣法柱海栋;莲月印正法嗣沅陵龍泉寺悅可道嚴;蓮月印正法法孙、龍大谷禪師法嗣沅州虎榜山景星寺聚芳上人,聚芳上人法嗣沅州虎榜山景星寺義林明景,義林明景法嗣沅州虎榜山景星寺詩僧一真三代为主。此外,还有黔阳岩陇浙溪崇兴寺诗僧元义上人、黔阳虎山虎头庵诗僧独拙禅师、沅州虎榜山景星寺诗僧只一老人、黔阳广福山胜觉禅寺诗僧静如禅师、洪江嵩云山诗僧普泽镜澄、沅州虎榜山景星古寺崇照明夷等。
在破山派临济宗禅师来五溪地区之前,有宋朝黔陽龍標山普明禪寺仁绘禅师、宋朝诞生湘西潭阳元朝后弘法台州瑞岩方山净土禅寺的方山文宝禅师、明朝沅州虎榜山景星古寺卍庄明一禅师等。这里以方山文宝禅师为例,简略介绍破山派临济宗禅师来五溪地区之前的五溪佛教文学。体例以先介绍作者,后介绍作品为准。

  方山文宝禅师(1255—1335),湘西潭阳(今黔城、芷江一带)人,姓葛氏。少时即喜佛教,常常在潭阳虎榜山之景星禅寺、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参谒诸禅宗尊宿,心怡禅悦。   
方山文宝后随父亲宦游江浙。一日于杭州净慈寺饭僧,偶阅《坛经》,举黄梅衣钵因缘,问净慈寺石林行鞏禅师说:“既不会佛法,为甚又绍祖位?”石林行鞏说:“不但祖师,大有人不会佛法,亦绍祖位”。方山文宝当日乍入禅道,石林行鞏入泥入水,来引导方山文宝,可谓血心片片。方山文宝不识好恶,当面错过。方山文宝又问石林行鞏说:“和尚还绍祖位否?”石林行鞏说:“若绍祖位,即会佛法”。此时,方山文宝虽然不会石林行鞏意思,幸具信力,大起疑情,必要讨个明白,即求薙染。
方山文宝后与天界日禅师结伴,参见数员知识。虽然没有什么利益,实赖东敲西击之力。闻佛鉴无准师范禅师住径山,前往请益。无准师范指示方山文宝前往天台,参谒断桥妙伦禅师。后嗣法断桥妙伦,出住台州瑞岩方山净土禅寺。
  方山文宝尝设三问,以勘验学者。曰:“真正出格高流,如良马见鞭影。而行中下之士,何堪希冀?凡云水高人,下语恰当者,破院子两手分付。” 
  初问曰:“撑铁船,过海底人,为什么要向针孔里叫屈?” 
  复问曰:“既是临济大师,为甚还入拔舌犁耕(地狱)?” 
  再问曰:“那边不立,这边不行,截断中间,为甚不住?” 
  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正月初七日,书偈毕,掷笔而逝。有《瑞岩方山宝禅师语录》一卷行世。为禅宗南岳下二十二世孙,临济宗下十八世孙,杨歧派下十世孙。传法天台无见先覩、天台无尽祖灯、五台碧峰性金、松源秋江元湛、凤山一源真灵、天宁镜堂真古及丁生居士。天台无见先覩传法福林无闻智度;天宁镜堂真古传法则中机度。                       

示法天台无见先覩

道人得得出山来,尽把襟怀对我开。
坦坦平平如镜面,澄澄湛湛绝纤埃。

忽然得个转身句,衲卷寒云便归去。
万八千丈华顶峰,一笑裂开铁面目。

家山到后绝思惟,拗折乌藤挂竹扉。
粪火堆中消息好,芋香便是道香时。


付法天台无见先覩

此心极广大,虚空比不得。
此道只如是,受持休外觅。


灵隐印文禅师年谱                            
  明熹宗天啟五年(1625)乙丑,靈隱印文誕生于夔州高梁,俗姓王。
  明毅宗崇禎五年(1632)壬申,靈隱印文投本邑木蘭寺出家,禮大千禅师披剃。
  明崇禎十二年(1639)已卯,靈隱印文參學象牙性珽禪師,不憚身心,勵志數載,閱《禪宗正脈》,忽而透脫,如卸千斤擔子,一時輕快。
  明唐王隆武元年(1645)乙酉,靈隱印文參訪四川中路司,謁破山海明。
  明桂王永曆四年(1650)庚寅,靈隱印文随破山海明住天字城。
  明桂王永曆六年(1652)壬辰,靈隱印文隨破山海明住四川開縣棲鳳寺。七夕,逢天童密雲忌,破山付源流與靈隱印文,書聯芳偈雲:“憶昔鳥窠吹布毛,而今特地覺風高。老僧翻藉慈明口,罵徹淵鱗上九霄。”靈隱印文得法後,開法雲南滇城新興雲集寺。嘗游滇雞足山,古源海鑑來參,不契。
  明桂王永曆十年(1656)丙申,靈隱印文出住貴州安順靜樂寺。雲遊楚南,過訪黔陽廣福山勝覺寺。密印真傳迎入禮拜畢,舉問靈隱:“趙州指柏樹,南泉指牡丹,未審和尚將什麼為人?”文便喝,密印倒地而臥。文喚沙彌扶起。沙彌至,密印便起。繞文一匝而出。文為印證,付其曹溪源流。後有人拈此因緣,曰:“無根樹子得活也。”一僧曰:“即是家裏人,便話家裏事。”師徒相契共住廣福山勝覺寺。
  明永曆十一年(1657)丁酉,靈隱印文因眾檀越請,往住滇中,遂付曹溪源流與密印真傳。密印真傳以病辭,再辭不允,遂受。
  明永曆十二年(1658)戊戍,靈隱印文受請住安順紫竹禪院。密印真傳掛錫楚新州白雲山。旋住黔陽安江東城觀音寺。密印真傳來,煥然一新。靈隱印文寄拄杖與密印真傳。並賦詩雲:“白棒一條隨縱橫,諸方聞著膽寒驚。師王授受金錐客,臨濟門庭重復興。”
  明永曆十四年(1660)庚子,靈隱印文住双狮山。赤松道领往九峰,路参灵隐,相谈深契,留月余,有诗。后应众请,回雲南滇城新興雲集寺。師林發育創建沅州馬腦山法光寺。
明永曆十五年(1661)辛丑三月,費隱通容寂,年六十九歲。密印真傳應闊然請,住靖州綏寧波羅山雲棲寺。十一月十五日,靈隱印文受請住貴州竇官堡觀音院。密印真傳受請,住會同洪江回龍禪院。建前樓七棟。
  明永曆十六年(1662)壬寅十月初一日,靈隱印文受請住會同洪江回龍禪院。師林發育來參,得印契,付源流一紙。書聯芳偈雲:“師兒膽大又心粗,哮吼驚天震五湖。踞地威獰人莫測,爪牙獨露在皇都。”並賦詩:“師子林中師子山,爪牙養就刺人間。有時哮吼於東土,百獸聞之心膽寒。”古源海鑑參渠山妙隨,隨渠山妙隨往楚。古源海鑑來參靈隱印文,仍不契。
  清聖祖康熙三年(1664)甲辰秋,靈隱印文回四川梁山雙桂堂,省覲破山海明,遇蓮月印正。古源海鑑往參天隱道崇,得印證。
  清圣祖康熙四年(1665)乙巳,靈隱印文離開破山海明,與蓮月印正途中話別,有詩《別懷蓮月和尚有小序》相贈。密印真傳建修黔陽廣福山勝覺寺。
  清圣祖康熙五年(1666)丙午正月二十二日,密印真傳受請,進住黔陽勝覺寺。嘯峰如暐前來披剃。古源海鑑住龍泉寺。
  清圣祖康熙六年(1667)丁未二月二十二日,靈隱印文寂於貴築(貴州)貴陽大興禪寺。密印真傳受會同縣若水鄉魯沖眾庵請,住魯沖旗山永興禪院。
  清圣祖康熙七年(1668)戊申,野雲、雅雲複修洪江大佛寺。密印真傳遣徒照俸赴貴州大興禪寺,迎取靈隱印文舍利回楚,塔建靖州會同縣若水鄉魯沖旗山永興禪院西麓。密印撰《靈隱老人塔銘碑記》。
  清圣祖康熙三十七年(1698)戊寅,梅溪福度禅师汇集刊行《灵隐印文禅师语录》三卷,随《嘉兴大藏经》流通。在《嘉兴大藏经·诸宗部》第三十九册,序号四四六。

靈隱印文在辰州乌宿二酉洞随侍象牙性珽禪師时,常常游览附近山水风光,每有感悟,辄作诗以记。或者独游,或者与友共游,或者应邀往游,不一而足。
崇祯甲申住辰州乌宿游二酉洞之阁霞洞

其一
紫溪一带薜萝鲜,万里披云入洞天。
兰臭亭高花有露,胡麻饭熟火无烟。
泉声沥沥鸣丝竹,岩谷悠悠奏管弦。
欲问桃源端的意,避秦秦世是何年。

其二
凤舞丹霄鹤舞巢,洞天卓锡养龙毛。
闲游花圃流云滑,时扫柴门风竹娇。
皓月点开怪石眼,飞泉长挂渡河桥。
庭前徙倚频敲韵,笑破溪头碧玉桃。

其三
玉洞孤危半倚天,朱扉悬月照长川。
苔文似锦难描画,仙籍留霞喜共传。
赤壁龙吟疑夜雨,绿岩虎啸听飞泉。
谁知此处乾坤别,怪石玲珑惺旧颜。


住辰州北山为南章禅人

清浪城边上下航,橹声直入瑞云堂。
一冬毒鼓恒敲唱,百门胶盆信举扬。
惟使千山风月化,何妨万壑水云忙。
浮幢高树东南地,将谓无人学楚狂。


钟山道人邀师游辰州凤凰寺

楚王邀我凤凰行,偶度凤凰细论心。
昔日灵山今似否,重拈祖意笑相迎。
  注:崇祯十七年甲申,师住辰州二酉禅林。钟山道人邀师游辰州凤凰寺。

崇祯十七年甲申题辰州大酉洞

石窟藏书圃,洞天接日斜。
青山横翠色,绿水泛流霞。
惺面池开镜,破颜林吐花。
乾坤迥别处,那复问仙家。

中山寺夜话

玉洞横堦上,山城落镜中。
沙回两岸阔,月映一江空。
亭僻浑无扰,楼高别有风。
羡渠清夜话,留寄与灵公。

除夕

旅泊闲无事,推窗看六花。
岁除唯拨火,夜守只烹茶。
此道何新旧,妄情自减加。
春来梅竞放,百卉任排芽。

春日怀友

别来记何时,残雪已空墀。
梅谢谁同咏,春回我独思。
因之怀旧侣,遂以赋新诗。
石上月留坐,惟余瘦影迟。

与续常禅人夜坐
清香兰臭味,兴至笔花开。
人语三更寂,钟声五夜来。
帘疎星代烛,茶熟月临杯。
今夕与君坐,敲诗客梦回。

侍象崖和尚住辰州大酉洞天

因过曹溪水,忽逢鳌鼻蛇。
洞门开碧眼,石堀卧丹霞。
饶舌无多子,破颜有几华。
妙年於此处,日以赵州茶。

靈隱印文在辰州乌宿二酉洞随侍象牙性珽禪師时,有同学云腹道智、莲月印正相与交好。常常诗文唱酬。多年以后,各自分化一方,亦不忘前谊,常相来往。譬如云腹道智弘法益阳、莲月印正弘法鄂西玉泉寺,各自互访,情谊不减。
游龙隐山访云腹禅师

为寻龙隐迹,策杖入深山。
雪点梅花上,泉香石室间。
貌高年复古,心练鹤同闲。
始识清修处,扣扉世外攀。

与云腹禅师分开字韵

乘风散暑竹门开,近水凉从溪上来。
欲伏禅心同野鹤,不妨欹枕卧高台。
拖云探水乌藤杖,荷叶满池甘露杯。
对月裁诗分字韵,几回惆怅愧无才。

与云腹禅师游双峰山雨归

遥望双峰紫气浮,云公邀我策鞭游。
浪翻绿水霞生合,雨洗苍山翠欲流。
旷野轻骑舒畅快,未曾着锡兴偏悠。
举眸天籁歌无尽,回首溪声韵不休。

金凤山,在湖南与贵州交界之地,东为湖南芷江县、黔阳县;西为贵州天柱县。靈隱印文有法嗣法孙弘法于此,故常来住一段时间。而莲月印正为访靈隱印文,亦不惧山路崎岖,共往驻锡。
住金凤山

此山高万丈,凤舞出云霄。
阁迥接天籁,溪回咏海潮。
钟声空院发,竹影石窗摇。
四顾有余兴,联诗带月敲。

附录:莲月印正《寓金凤山和己禅人韵》
金凤山中金凤巢,栖巢金凤养金毛。
翼齐初翥云生彩,风疾旋搏竹怒涛。
惯饮天池品自贵,直冲霄汉气何豪。
乾坤钟有文明运,灵瑞相将出圣朝。

别怀莲月和尚(有小序)
  甲辰秋,回蜀梁山双桂堂,省觐本师破山老人。值法兄莲月和尚,别经廿载,俄然聚首。越乙巳大蔟。同时出堂,途次分袂,感成一韵。
复聚由双桂,香分异国敷。
幢标云世界,法印水天湖。
是洞龙惊舞,无山鸟不趋。
连支虽送别,未免晤京吴。

附:莲月印正《送灵隐法弟归楚》 
高梁重送别,万里百花敷。
水脉分三峡,风光动五湖。
开帆群鹤舞,掷饵众龙趋。
把臂复何处,杖藜策越吴。

乙巳秋日怀莲月禅兄

山自幽幽结一茅,云来入户每相交。
倚栏唯见篱边菊,对月吟诗谁共敲。
注:甲辰年四月初一日莲月印正从凌云山度达寺受请,住顺庆府南充县鹤鸣山保寿禅寺。

明永曆十四年(1660)庚子,靈隱印文住双狮山。赤松道领往九峰,路参灵隐,相谈深契,留月余,有诗。
住双狮山

黔山卜得一双狮,且歇天涯个杖藜。
高卓茅蓬横架榻,密栽松柱顺牵篱。
炉烧翠叶当风竹,鐎煮黄花向日葵。
刚到林边行半匝,溪深舀水被人知。  

附录:赤松道领颂双狮山紫云室二首
赤松道领颂双狮山紫云室
双狮踞爪在烟霞,百兽闻之退步赊。
不待出山惊且骇,威声丕振满天涯。

赤松道领又颂双狮山紫云室
狮王独踞紫云霞,百兽潜踪畏爪牙。
此地窟深威自远,吼声一震彻天涯。

明永曆十六年(1662)壬寅十月初一日,靈隱印文受請住會同洪江回龍禪院。法嗣苍璧明睿住持黔阳蟠龙山长嵌寺,每请师来山,常聆教诲。故靈隱印文游览黔阳山水多处。
宿黔阳蟠龙山长嵌寺为苍璧明睿禅人

獹寺依云宿,秋山放月迟。
灯传三世焰,桂发万年支。
午夜留分韵,凌晨起别思。
长嵌诗几句,莫负白头丝。

黔阳龙标山送梅山张居士之长安

舟去秦川过鄂州,轻桡摇动洞庭秋。
不忘潕水投机处,载月归来乐自由。

溪声

有问源头何处发?还从此地起玄声。
泠泠韵激千林迥,历历梵倾万壑鸣。
欹枕客窗疑夜雨,风流僧蹋杂松笙。
就中若识春涛意,山自悠兮水自清。

岩亭

岩亭孤迥倚天开,空籁漻漻欲下来。
短翠风生栖凤竹,疎阴月度舞花台。
桥横洞口连青汉,藤挂芸窗绣绿苔。
坐赏其中世外乐,一朝莫厌到千回。

闻钟

金钟高挂玉楼中,清夜轻敲声梵洪。
有耳能闻归落院,无声解听奏深宫。
数番讶韵和虚籁,几度余音续晚风。
借问圆通彻遍处,飘摇嘹亮半浮空。

吟雪

谁散六花坠满溪,由来乘兴话难题。
穿林野鸟峻巢失,度岭悬猿怪穴迷。
五夜色桩粉绀阁,三更光吐彩丹梯。
也知素质从虚幻,堆积何劳叠户低。

游仙云洞

嵯峨峭壁倚壶天,鸟道腾腾蹋日边。
碧汉岭头云舞鹤,丹梯阁下洞飞泉。
月穿池沼逢溪璨,柳度松堦拂瑞烟。
有问蓬莱怜利客,莫辞消息到人间。

秋日喜晴

东升旭日雨初晴,鹤放丹霄羽翼轻。
玩赏登高山境旷,兴生犹豫笔尖倾。
芦花向暖秋光淡,云衲朝阳艳色清。
世界辉晃明皎洁,哦成禅赋五湖惊。

镇龙庵

镇龙溪上镇龙庵,水几曲兮溪几湾。
风卷波涛宣雅韵,云搜竹径度幽关。
钟声练树和松籁,桂影萦窗弄壁间。
此处情深描不出,游人到此不思还。

邀诸子游凌玄洞普慧寺

三二探奇者,俄然得胜游。
凌玄铭古迹,普慧启今眸。
竹粉黏襟细,宝云出洞幽。
徘徊难尽兴,付与五溪流。

绿英溪
峡云深锁处,桥迥分相宜。
水绿斜开面,山青暗展眉。
松头放鹤舞,洞口问龙之。
石籁鸣清韵,悠然索我诗。

游长春庵

策杖访精舍,披云度几重。
壑风飘远磬,涧水击疏钟。
苔藓上堦绿,柳烟入座浓。
谁知行乐处,祖意在孤峰。

靈隱印文法嗣慈济海舟住持贵州镇远云台翠屏阁,靈隱印文法孙、慈济海舟法嗣六行海鑑则住持崇安江观音阁,祖孙三代皆在沅水流域,故靈隱印文常常应请前往驻锡颐养。
镇远翠屏禅院示慧颖法孙

月逐潕阳不忍分,风敲锡韵一肩云。
有时和得无生句,破格家声世所闻。

镇远翠屏禅院寿明慧禅者
翠屏禅院白云间,露出翠屏作寿山。
若识其中端的意,低头问讯省亲颜。

镇远翠屏禅院示众

唤作火坑原净土,拈来全露岂须参。
相逢如辨真消息,月在长空影在潭。

康熙三年甲辰住翠屏紫阁

镇远山城列翠屏,从今紫阁已禅灯。
辉煌楚国由黔国,照彻胡僧与汉僧。
奇嶂千寻翻鸟落,飞泉一道泻龙腾。
舌头裂破岑楼上,延客终朝打葛藤。

复过崇安江宿大士阁次韵为六行海鑑法孙

崇江秋水碧,殿阁宿烟红。
今夕黔山月,何时楚国风。
诗留千古韵,话賸五更钟。
复做戕戨思,杖头猷未穷。


密印真传禅师年谱
黔阳广福山胜觉禅寺密印真传禅师(1625—1686),号密印,姓李氏。原籍四川叙州府,寓于贵州之安顺。
明天启乙丑岁六月二十八日诞。
明唐王隆武元年(1645)乙酉,事其二亲谢世,诣观音洞薙髪。
明桂王永历四年(1650)庚寅冬,师闻得语嵩传裔住贵州之牟尼寺,次受三潮水禅院之请,整理参见,四方云集者众。临冬结制,具圜戒法。
明桂王永历十年(1656)丙申,灵隐印文出住贵州安顺静乐寺。云游楚南,过访黔阳广福山胜觉寺,付其曹溪源流。
明桂王永历十三年(1659)己亥春,率众临楚,锡挂新州白云山、黔阳东城观音寺。次受靖州绥宁波罗山云栖寺请以辟建。然后结制于会同洪江回龙禅院,砌修前楼七栋。复迁黔阳广福山胜觉寺预成,棘林艸地,朽础败甓。今之殿堂旋庑,百废俱兴。
清圣祖康熙四年(1665)乙巳,密印真传建修黔阳广福山胜觉寺。
清圣祖康熙五年(1666)丙午正月二十二日,受请进住黔阳胜觉寺。
清圣祖康熙六年(1667),受会同县若水乡鲁冲众庵请,住鲁冲旗山永兴禅院。
清圣祖康熙八年(1669)己酉,建修会同县若水乡鲁冲旗山永兴禅院之祖师塔院,新建大殿,高楹三丈,廊接四周。
清圣祖康熙十四年(1675)乙卯,造密印和尚塔于黔阳安江广福山胜觉寺前陇。
清圣祖康熙十五年(1676)丙辰,于胜觉寺举办弥勒佛七,感得天空现瑞相。
清圣祖康熙十七年(1678)戊午,于胜觉寺举办禅七,四众咸集。冬,于会同旗山结制,将黔阳胜觉寺付与法嗣啸峰如暐。
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壬戍九月,《广福山胜觉寺密印禅师语录》十二卷刊行,板存浙江嘉兴楞严寺,随《嘉兴大藏经》流通。
清圣祖康熙二十五年(1686)丙寅三月,于黔阳胜觉寺示微疾,勤诵弥勒佛名。四月八日辰时,跏趺坐化。时闻天乐鸣空,天香漫院。世寿六十二,僧腊四十二。六坐道场,共有《密印禅师语录》十二卷锓行于世。
《广福山胜觉寺密印禅师语录》共十二卷。清黔阳县安江广福山胜觉禅寺密印真传说,法嗣啸峰如暐等编。
卷首:收庄麟撰《密印禅师语录序》;
卷一:收住湖广靖州府会同县洪江回龙禅院——上堂、住湖广靖州府绥宁县波罗山云栖寺——上堂、住新州白云山——上堂、住东城观音庵——上堂;
卷二:收再住湖广靖州府会同县洪江回龙禅院——上堂、住湖广辰州府黔阳县安江广福山胜觉禅寺——上堂;
卷三:收住湖广靖州府会同县旗山永兴禅寺——上堂;
卷四:收小参;
卷五、卷六:收开示;
卷七:收法语、牧牛颂古、十无语颂;
卷八:收机缘、勘辨、拈问代颂;
卷九:收颂古、续集颂古;
卷十:收山居、集诗、水居;
卷十一:收杂偈、初祖达摩赞、《西江月•吕洞宾赞》二首、自赞、法派、联芳;
卷十二:收杂偈、附密印真传撰《灵隐老人塔铭碑记》、《重修广福山胜觉寺疏引》、《重修旗山永兴禅院疏引》以及刘禹甸撰《密印和尚塔铭碑记》。
《广福山胜觉寺密印禅师语录》十二卷收入《明嘉兴大藏经》之《诸宗部》第三十五册。
密印真传法嗣:樵山如奂、云嵘如皖、月庵如朎、德峤如奕、雪磵如暟、啸峰如暐、明慧如惺、云嵚如旵、胜甫如度等。
密印真传演派:真如廓际悟心宗,继祖联芳道裔隆。正照灵明开慧鉴,一光普映达圆通。

圆戒后致語嵩傳裔律师
其一
鼓浪長鯨出海遊,風雲相聚要吞舟。
誰知泳入三潮水,是病浸成永不休。

其二
固病不離生死因,離時誰共我相親。
純清絕點難留住,應用權將作故人。

其三
袖未藏鋒一著先,然無月色過前川。
今時不肯將心負,任運分輝顯洞天。


密印真传禅师自赞

安江勝覺監院雲嶔如旵請題  
  
破山續派,靈隱傳芳。
握臨濟之寶劍,剖衲僧之錦囊。
     貧者即與肩擔臂荷,富者便教家破人亡。
     非是平地波浪,從來萬古綱常。

安江勝覺首座嘯峰如暐請題

     看這一慵僧,半喜半不喜。
     已生有此憑,未生無可比。
     用意即不中,誰人畫得你?
     畫得你,具眼兒孫明的旨。

安江勝覺西堂雲覺大德請題

     旁觀略可憑,正覷沒交涉。
     幻像誰人看?真心難辨別。
     難辨別,雲過山頭覺有月。


密印真传禅师赞初祖达摩(二首)

一苇浪里度娑婆,若遇知归不较多。
影落寒潭人不会,将来纸上起风波。

来不喜,去不忧;一轮月,万载秋。
无心映入长江里,鱼龙认影几时休。
咄!


密印真传禅师赞吕岩真人(刘居士请题)

西江月·赞吕岩真人(二首)

始会钟离醉汉,受其仙术之功。
后将一粟问黄龙,开眼依然似梦。

叱云守尸鬼子,未免到头落空。
怒将飞剑触高宗,怎奈一毫不动。

其二
再拜复求指示,觉知漏尽非终。
灵明一点近相通,不把琴囊拨弄。

君来欲我书赞,山事犹忙不恭。
春时放过等秋风,吹出西江月颂。


与省省道人唱和集
  楪榆美尔李先生,别号省省道人。至安江,临胜觉寺,访密印真传,赠诗三首。

访密印禅师之胜觉

古寺棲名宿,宗風已煥然。
偶從方丈室,閑覷雨花天。
識面余無解,忘言別有禪。
暫時餐法乳,何日得還錢?

密印真传次韵

曾坐三生石,今逢不偶然。
訪僧輝野院,扶日麗中天。
林鳥鳴俱道,庭花笑有禪。
西來無別意,正用不須錢。

密印禅师顾余公署

山門常不出,今日為餘來。
影拂霜前葉,痕穿露後苔。
溪山隨顧盼,風日趁徘徊。
應有三生約,重逢絕點埃。

密印真传次韵

移舟泊野渡,獲晤轉歸來。
兩岸飛黃葉,一江長綠苔。
曙光遙映照,雲影近徘徊。
喜證無生忍,居塵不染埃。

夜读密印禅师语录

通身渾是法,滿口滴醍醐。
只就現前喻,何曾象外拘?
野幹應震慴,古佛任呵呼。
指出西來意,聞人識得無?

密印真传次韵

清光無向背,吹照作醍醐。
溪淺足何論?山容盡不拘。
水澄秋月鑑,浪震曉風呼。
若到身窮處,歸源字字無。


古源海鉴禅师年谱                        
  清黔陽龍標山普明禪寺古源海鑒禪師(1634—1700),清代臨濟宗破山派禪僧,成都人,俗姓餘。誕生明崇禎七年(1634)甲戌。
  明永曆元年(1647)丁亥,值亂入滇,寓曲靖圓通寺。
  明永曆四年(1650)庚寅,年十七禮滄海薙度。
  明永曆六年(1602)壬辰,隱居雲南雞足山。
  明永曆十二年(1658)戊戌,參靈隱印文於滇城新興雲集寺,不契。
  明永曆十三年(1659)己亥,次參靈藥慧宗于富民九峰山,亦不契。
  明永曆十四年(1660)庚子,又參渠山妙隨於開州永興寺。
  明永曆十五年(1661)辛丑,偕渠山妙隨至楚。渠山妙隨得武岡知州吳從謙資助,開創武岡雙峰山洪覺禪寺。
  清康熙二年(1663)癸卯,聞靈隱印文應眾請出住靖州會同洪江回龍禪院,複參靈隱印文于洪江回龍禪院,仍不契。遂離洪江,遊江南。于金陵參大鹹本鹹,充知藏。
  清康熙三年(1664)甲辰,複充維那。
  清康熙四年(1665)乙巳,返黔,往石阡中華參天隱道崇,得印證。
  清康熙六年(1667)丁未,應眾檀越請,出住楚之沅陵龍泉寺,繼席蓮月印正法嗣悅可道嚴。
  清康熙八年(1669)己酉,應黔陽縣令容園張公扶翼、攸縣訓導介子黃公飛遠、前明孝廉亦庵向公文煥等眾檀越請,出住黔陽龍標山普明禪寺。
  清康熙九年(1670)元旦,文學向文煥營齋,請上堂。
  清康熙九年(1670)元宵,文學黃飛遠營齋,請上堂。
  清康熙九年(1670)春,解制,咐囑向文煥、黃飛遠,因營齋,上堂。
  清康熙十年(1671)冬,結制,上堂。
  清康熙十年(1671)臘八,上堂。
  清康熙十一年(1672)元旦,上堂。
  清康熙十一年(1672)元宵,上堂。
  清康熙十三年(1674)甲寅,出住洪江回龍禪院。洪江回龍禪院為古源海鑒禪師多次參謁的臨濟宗破山派禪宗大德靈隱印文禪師在楚住持的道場,亦為靈隱印文禪師法嗣密印真傳禪師住持弘化的道場,繼靈隱印文禪師、密印真傳禪師之後,古源海鑒禪師又來住持弘化。
  清康熙十六年(1677)丁巳,開闢岑山。
  清康熙二十年(1681)辛酉,開闢定番九龍山。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丙寅,復興普陽天龍山普德禪寺。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乙亥,善權達位法嗣善一如純禪師遠遊十載,自浙江回黔,掛錫天臺,師命其接管普陽天龍山普德禪寺,分半座與之。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庚辰,仍回定番九龍山示寂,世壽六十七歲,僧臘五十夏。
  善一如純應九龍山、天龍山信眾請,為古源海鑒禪師對靈,小參:“我九龍法叔古源和尚,數十年來,行悲切令,用老婆心,搖三寸舌,簸兩片皮,橫說豎說。雖是方便為人,亦未免隨群逐隊。幸爾今朝化緣已畢,到此難瞞。只得改聲換調,棄虛抵實。將此這段大事因緣掀翻,普示諸人去也”。
  善一如純《發法叔古源和尚靈骨上天龍》雲:“真性圓明無動轉,幻住業緣有變遷。清淨法身藏不得,杖頭掉轉上龍山。”又其《發法叔古源和尚靈骨入塔》雲:“平生伎倆盡收拾,末後風光別洞天。無縫塔中安身靜,閑看綠水繞青山。”

頌《女子出定》

夜冷霜寒明月天,都來簾外打秋千。
更闌沽酒不知醉,悮賺嬰癡入倒懸。

頌《趙州訪二庵主》

船到江幹任放行,高低深淺浪花生。
縱橫兩岸歌聲疾,風葉滿蓬聽不真。


  清辰州天云山浦峰禅寺长明性炅禅师( —1671),号长明,蜀东涪陵石氏人。
  幼年礼极初老宿剃落,复从渤水法师学习大乘经论。昔年曾遇象牙性珽和尚,知有教外别传事,虽看教中语言,知非极则。廻上黔中思南东山,参礼颖秀真悟和尚,直叩临济宗旨。尝立愿不睡,夜静坐间,忽然如人拍一掌相似,不觉通身汗下。一日,颖秀真悟上堂,出而问曰:“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是何人境界?请和尚道破。”颖秀真悟云:“高高处观之,不是低低处,平之有余。”长明性炅又问:“千差万别,不出这里。”颖秀真悟云:“切莫错认。”长明性炅便喝。颖秀真悟云:“这一喝,落在什么处?”长明性炅云:“当阳突出已相呈”。颖秀真悟云:“却是阇黎道破。”
  颖秀真悟行道楚之辰州酉阳,长明性炅随师同住辰州龙泉山,任维那事。纪纲龙象,日夕激扬,声名大振。以帅众多年,志欲居山。颖秀真悟付长明性炅曹溪正脉源流。长明性炅初住澧州慈利七星山。
清康熙三年(1664)甲辰,沅州聆长明性炅道望,請住明山。长明性炅应众请,出住沅州明山太和禅院。公隨機開導,闔郡皆親槌拂。法柱海栋随师同住,任上座。又随师长明性炅,至沅州明山太和禅院,巾瓶七载。一日,长明性炅问:“从苗辩地,因语识人。只如苗未发生之际,语未开口之先,作么生辩得?”法柱海栋曰:“不会”。长明性炅问:“汝实不会么?”法柱海栋曰:“一轮明月千峰上,古往今来一串穿”。长明性炅云:“又道不会”。法柱海栋遂作礼。
长明性炅住沅州明山太和禅院,上堂。僧问:“塞却鼻孔,坐断舌头,作么生出气?”师云:“顶门上七纵八横。”进云:“取用时如何?”师云:“脚跟下玉转珠回。”僧便礼拜。师乃云:“芷水年年绿,明山岁岁青。廓然空劫外,何处有迁更。如是,则知天地同根、万物一体、凡圣一源、古今一道。人人壁直万仞,个个常光现前。不假修为,本来成现。虽然如是,即今椎钟擂鼓,四众云臻;虎骤龙骧,当机跛(蹼)跳,还有空劫以前消息也无?”良久,云:“但见落花随水去,不知流出洞中春。”
上堂。一僧才出,师云:“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僧拂坐具,师便喝。僧亦喝,师便打。又一僧出,云:“某甲礼拜是?不礼拜是?”师拈棒云:“山僧打即是?不打即是?”僧退后三步,进前三步。师云:“不是,不是。”乃云:“今朝衲子,当机一味,棒喝齐施,不是强生枝节,要人翻转面皮。众中还有翻转者么?如无,且看本上座自翻转去也。”掷拄杖,下座。
为道彻胡居士披剃上堂:“瞿昙昔日弃皇宫,道彻今朝辞俗业。时节古今虽不同,转身要切路无别。大众,还识转身路也么?”卓拄杖,云:“入此大解脱门,游此大庄严路。目前万别千差,直下一刀两断。更无遮拦,更无回互。如杲日丽天,似明镜当台。罗笼不肯住,呼唤不回头。直向千圣丛中下脚,孤峰顶上横眠。何必七日敛念,相见别峰。楼阁门开,方参慈氏。如是气宇,堪出三界之家,堪报四重之恩。虽然如是,且诸佛道场、祖师门下,毕竟作么生行履?”喝一喝,云:“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清康熙六年(1667)丁未,归辰州龙山,扫颖秀真悟塔。复上沅江。过浦市,被众请住浦峰寺,大肆修复。
清康熙九年(1670)庚戌后,浦峰寺百废具兴。
清康熙十年(1671)明年示微疾,叮咛训众,努力办道,端坐而逝。有《浦峰长明炅禅师语录》一卷行世。收序、上堂、示众、颂古、牧牛颂、联芳、法语、佛书、塔铭。
  法嗣有法柱海栋、止岸海慈二人。
演派:性海圓澄寂,明心悟本宗。真如紹佛印,道證永弘通。

清康熙四年,长明性炅莅临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后又游对岸蟠龙山,分别有诗。
龙标山晚眺

闲步清江上,游鱼自往来。
青山烟外赏,白眼世间开。
喝石连云走,拈花带露回。
蓬门应未掩,待月且擎杯。

过蟠龙山庵

秋江浅使碧沙明,引入渊源一派清。
转盼老龙蟠杖底,风云相送浪头平。


沅州沅庆庵天壁道拙禅师(1628—1694),明末清初临济宗破山派禅僧。参敏树如相禅师得法,为临济宗第三十三世,破山海明法孙,敏树如相法嗣。
  崇祯末年,与天童禅师结伴游方至沅州,募资在岩路街购址,创建沅庆庵,得偏沅巡抚袁廓宇捐俸相助。为沅州沅庆庵开山祖师。
  临冬结制,上堂:“见底闻底,人人本有,个个不无。总要诸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进到水穷山尽处,鬼神觑不破之机。那时了知生死不相干涉。”喝一喝,下座。
  迁化亡僧上堂:“大众:亡僧向什么处去”?一僧出,曰:“天上地下”。又一僧出,曰:“十方世界”。师曰:“若言天上地下,未免坐杀阇黎;若言十方世界,未免走杀阇黎。去此二边,亲切处道一句看?”二僧拟议,师曰:“一个棺材,两个死汉”。
  示众,以拄杖画一圆相,曰:“一望秋色界,迢遥月正圆。萧萧梧叶落,点点露珠悬。隔岸飞群雁,林深抱木蝉。禅心江上月,何处觅幽元”。(见《五灯全书》卷八十八)
  剃度弟子多人,徒端霞积善济德,募资创建东林寺,徒端圆募资创建菩提寺,各为开山祖师。后同往参遵义海龙山敏树如相,有省。后参莲月印正,得付偈,各为法主。

沅庆庵示众
一望秋色界,迢遥月正圆。
萧萧梧叶落,点点露珠悬。
隔岸飞群雁,林深抱木蝉。
禅心江上月,何处觅幽元。


清康熙中,有诗僧元义住持黔阳县岩陇浙溪崇兴寺。寺在岩陇浙溪,距离黔城十五里。庵前双溪汇流,始通舴艋。
释元义《浙溪道中》

仍返黔山路,扶筇事事宜。
林花霜点色,涧响树添奇。
虎迹临门少,鸡声度岭迟。
再来须久住,拟在桃花期。


沅州虎榜山景星古寺诗僧只一老人者,姓陈氏,逸其名,浙江钱塘人。少补沅州秀水书院诸生,曾中副车。三十丧偶,不再娶。性疏放,轻财任侠,邃於学熟习掌故,知天下郡国利病,雅不以此自负。初随舅氏督学山西,旋侍母归妹婿江西永丰令任所。继游粤岭、涉闽海,倾其游橐。援例以县令需次,将谒选,遭母丧,仍滞永丰。会妹婿赴省,老人与之,俱舟覆於江。妹婿死,老人仅得免,遂绝意仕途进。抵里后,家事渐窘,孑然一身,无与为谋,乃发篋理其旧业,如是家业渐苏。后观世幻化,遁入空门,棲止沅州景星寺。平时以诗酒自娱,每有佳篇,传诵一时。

七律·登景星寺

行上山来更上山,白云深处是禅关。
望中城郭乾坤大,坐底松乔日月闲。
岩草翠摇鹦鹉绿,涧花红染鹧鸪斑。
登临未了残诗句,付在烟莎雾柳间。

七律·七十自寿诗四首

近来人事儘蹉跎,一任流年捲白波。
入社祇堪留讌饮,见人常恐厌婆娑。
冻残四体心犹热,泪掩双眸涕更多。
自笑衰颜穷不死,每逢初度一哀歌。

早已山居绝世尘,肯教浪迹自沉沦。
过时棋局留双眼,此日诗名剩一身。
老去有怀犹触迕,狂诗故态自嶙峋。
谩呼梅鹤为妻子,天地吾庐莫认真。

贪嗔蠲尽尚留痴,乘兴还思学小儿。
趁雨栽花晴弄月,逢场作戏闷敲诗。
镜中玉雪颜非旧,匣里青萍气欲驰。
闻说归空无挂碍,衲衣露顶不随时。

瘦骨稜稜傲气存,轻裾肯复曳侯门。
归空未必能离俗,养拙犹堪学灌园。
安石棋枰看冷暖,乐天诗卷佐饔飱。
少年百味通尝遍,莫笑而今咬菜根。


沅州虎榜山景星古寺诗僧义林明景禅师(1736-1807),明景,字义林,芷江景星寺僧。
乾隆九年(1745),九岁,投芷江景星寺依聚芳长老剃染,侍本师极谨。师命之精研内典,性颖悟,下目即了。兼涉猎儒书,学为诗,琅琅秀句,触手纷披。书法亦自妍绝。师怜爱之。比师涅槃时,方出游。闻之,哭极哀,赋诗十章,人不忍卒读,盖法门中有至性者。
初闻铜仁梵净山之胜,遂挈瓢笠往访,投憩于省溪近山禅寺。有金某者,与之盘桓,既久得受揲蓍诀,别有解悟,遂以筮法名。居一载,归。濒行,作《留别金丈人》云:

七绝·离梵净山留别金丈人

行遍天涯兴愈奢,逢场作戏久无家。
今番未忍匆匆别,为爱清吟手八叉。

妙道难闻独系辞,灵蓍谁破钝根疑。
却惭羲画传心日,未抵程门立雪时。


七绝·省溪近山禅寺别诸友

省溪萍梗又经年,了却三生石上缘。
此后精魂应记取,分襟正是木樨天。

义林明景於梵净山省溪近山禅寺所作诸诗,皆可诵也。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外游归来,构筑“藏经阁”,以供养从浙江嘉兴楞严寺请回的《明嘉兴大藏经》、《明嘉兴续藏经》、《明嘉兴又续藏经》,并将自己所著的诗集《行吟草》,创建“忍草楼”用以习研书法,建“占卜室”用以作为预测之需,又复修诸殿刹。邑贡生崔登鳌撰《景星寺碑记》以宣传之。后以老示寂本寺,着有《行吟草》刊刻并藏于本寺以传世。《方外诗选》选其诗作多首。

沅州虎榜山景星古寺崇照明夷,字宗逸,號崇照,原名心照。誕於一九六五年正月十二日子時,黔城蘇園謝氏,世代書香。俟父輩時,值世局革新,家道中落。鐘鳴鼎食淪為披蓑戴笠。
一九八一年高中畢業于黔陽三中,一九八二年執教,一九八四年從事食用菌栽培。一九八五年從事短途販賣。一九八七年修築洪黔公路畢,往吉首市人民政府招待所工作。一九八八年應聘,就職黔城芙蓉樓文物管理所。一九九○年,就職安江塑膠廠任辦公室主任。一九九二年南下廣東、福建,往來廣州、東莞、深圳、汕頭、漳州、廈門、泉州間揾食。一九九四年往成都,從事仲介事務。一九九六年春回鄉,創辦昌齡賓館,不久辭去。巴蜀一遊後,返湘。三月往洪江嵩雲山依乘法老和尚披剃。
落髮後,行腳江湖,遍參名宿。二○○○年往趙州柏林寺,於本煥老和尚座下,圓具足戒。是年秋,往武岡雲山勝力寺,撰寫《雲山志》。冬,往梵淨山,途經沅州景星寺,應眾檀越堅留,遂住此。二○○一年,成立“芷江佛教協會”並成立“湖南慈宗學會”,從事彌勒法門宣傳。閒時,撰有《五溪禪燈錄》、《懷化佛教史》、《洪江佛教略史》、《黔陽佛教簡史》、《芷江佛教史》、《芷江景星寺志》、《黔陽勝覺寺志》、《黔陽普明寺志》、《洪江嵩雲山志》、《靈隱印文禪派研究初探》、《密印真传禪師研究》等史籍,並新編《方山文寶禪師語錄》、《靈隱印文禪師語錄》、《古源海鑒禪師語錄》。出版有《熏修慈悲彌勒寶懺儀規》、《慈宗朝暮課誦儀規》、《傾聽慈尊的召喚》等佛學專著,同時出版有詩集《傘形寂寞》和詩詞集《乙亥詩詞存稿》、散文集《懶散的陽光》及論文集《五溪文化散論》等文章。

五律·步钱起送僧归日本韵咏落发

入寺知缘住,倚门忆旧行。
回头天地远,削发爱仇轻。
禅院常清寂,丛林间雨声。
红尘飘渺影,慧眼照空明。
           1995年7月4日

五律·步王维过香积寺诗韵咏登嵩云山

日来游古寺,极目望云峰。
林下行山径,花间听远钟。
路边横峭石,日下翠幽松。
寺路多弯曲,疑僧是卧龙。
1995年7月4日

五律·癸未冬景星寺感赋

沅州遗梵刹,潕水伴幽凉。
虎榜山风软,景星寺草芳。
诗僧潜古墓,逸士爱禅床。
礼佛红尘远,闻经法喜长。
2003年12月4日沅州景星寺

五律·景星寺冬夜

夜来风渐柔,山寺望中收。
牵影和身舞,倚栏对月幽。
僧袍轻着露,佛手偶描舟。
转眼年将近,无端忆旧游。
2003年12月12日夜

七律·野居

沧桑岁月了无痕,月夜清幽弄古筝。
竹影横阶尘不起,花香扑鼻梦还生。
鸣虫噪树成空寂,飞鸟翔天醒梦铃。
身是菩提无秽物,心如古井有禅音。
1995年6月9日

七律·人境

鸟语青山是画屏,人闲天籁逸幽庭。
春宵有雨随风乱,夏夜无灯待日明。
秋菊深黄帘外嗅,冬梅浅白雪中评。
千年人境茅庐隐,万首诗篇任意成。
1995年6月11日

七律·逃禅诗

逃入丛林剃发髭,诵经早晚忘雄雌。
红尘旧友频来信,古刹新僧少写诗。
面对青灯参古卷,闲抛俗事忘胭脂。
门前常绿松间草,暮鼓晨钟听雨丝。

七律·山房梦

间弄横笛间品箫,山中不觉日轮高。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砍生柴带叶烧。
陋室吟中双鬓者,山房梦里万嗔消。
一声长啸松针落,风雨云霜日月昭。
1995年6月19日

七律·咏怀兼致友

本是龙标一逸民,长随野鸟唱清音。
芙蓉楼畔留诗迹,潕水岸边寻画魂。
傲犬羞鸡添野趣,繁星皓月助雅吟。
诗闲酒罢读周易,对镜无言忆古今。

七律·乙亥夏日登盘龙山有感

山前仰望步千阶,脚步殷勤忘俗怀。
力尽方知山寺远,回头来路满苍苔。
山风鼓荡心胸阔,千里江山入眼来。
长啸一声群谷应,梵香隐隐漫仙台。
1995年6月28日

七律·落发前

独旅他乡泪几重,创伤隐痛怕深缝。
静观月色门难掩,偶听乡谈语未通。
山寺孤灯香烬暗,香闺遥梦笑颜红。
迷津佛指回头岸,处处时时有好风。
乙亥仲夏

七绝·凌霄花十二首
正月
攀墙越瓦赖藤柔,五体投它不觉羞。
容貌沧桑无影响,此生依靠是春秋。
二月
百花开过我方来,不怕严寒倒转回。
绿叶依稀闻暖雨,小心翼翼笑颜开。
三月
心情渐次展欢颜,摇曳多姿在半天。
雨打风吹浑不怕,墙头高枕笑云烟。
四月
叶茂枝繁势渐成,凌空展翅笑浮生。
阳光照我游风雨,群鸟啾啾梦远声。
五月
梦里关山千万重,行行住住任由风。
将身裹紧防惊变,结果开花看绿红。
六月
自得苍天法雨淋,无依无靠自经营。
攀缘非是心头志,笑傲江湖舞赤旌。
七月
淡黄衣裳舞虚空,高展雄姿状大鹏。
绿叶渐枯惟我艳,斜衣明月听清风。
八月
已是中秋秋渐深,寒风冷雨竞来临。
桂花开后谁承艳,我在深秋听鸟鸣。
九月
秋风阵阵到重阳,悔恨悄悄上小窗。
同样一轮天上月,别人欢乐我悲伤。
十月
转眼秋霜卷地来,丝丝缕缕挂胸怀。
红尘喧嚣飘寒意,梦里几回铁树开。
冬月
一年一度见繁华,几度繁花遁旧家。
王谢堂前双燕子,缘何不再恋浮奢。
腊月
三世轮回今始知,静心忏悔旧时痴。
贪瞋俱去时时好,雨雪云霜尽是诗。
          1996年除夕

七绝·客居雪窦寺有感(组诗)
燃 灯
闲中忽得梦清闲,袅袅婷婷似淡烟。
日下燃灯无别事,只缘佛祖远千年。
秋 夜
雨落阶前人独立,桂花随雨落尘埃。
清箫一曲家山调,秋夜梆声入梦来。
吃 饭
久居家山眼未明,披星戴月访千僧。
偶依雪窦吃斋饭,喜得多年失却身。
妙 悟
黑灯瞎火上龙床,哑子柔声话未央。
荒草渡头韩干马,不知何日返衡阳。
丙子秋见雨
雨落檐前水未消,帚扫室外见巾摇。
空空本是僧家事,卖与庄周做道袍。
感 遇
乍进空门来四明,秋深叶落画为痕。
入山莫问蒋公事,但听清清梵呗声。
自题像
空门古刹度余生,紫陌红尘不再闻。
偶起闲心游四海,秋风黄叶伴孤僧。
拳(一)
一脱罗网走江湖,四海三湘假盛枯。
位握铁拳谁敢试?灵台寂寞莫如无。
拳(二)
北国雄风卷雪珂,南朝紫气化烟萝。
拳头紧握非宣誓,颈项高扬莫唱歌。

纷纷攘攘看人间,烦恼皆因心有贪。
莫使蝇头成怒目,无争方可得心安。

尸横遍野草难生,怒目相逢始在瞋。
一句闲言成火药,清晨谈笑晚归坟。

浮世艰难几个知?身残心苦总因痴。
无如放下心头念,遂得清风明月诗。
1996年10月26日

七绝·旧梦初醒组诗
旧梦初醒
旧梦初醒始觉痴,聊将浮世写成诗。
和风细雨皆入画,竟得梅花三两枝。
临  窗
心中一点红尘事,托付春风告远人。
不二法门心独觉,临窗掩口笑南能。
孤  僧
芒鞋破钵过此生,行云流水一孤僧。
偶从贤圣书间走,错使迷人辩伪真。
孤  魂
一自孤魂附体来,飘飘荡荡演悲哀。
焚香一柱招凡圣,庙宇空空满绿苔。
残  月
一钩残月带三星,窗外秋风歌正频。
朗月昭昭山水画,挥来寄与梦中人。
自  况
离家千里到昭阳,烟雨楼中品盛唐。
一点诗心随月走,懒听商女诉衷肠。
            一九九七年四月十四日


七绝·读《碧岩录》有感六首

分明白玉石间藏,却说碧岩录水光。
山下严陵垂钓处,几人有胆赴黄汤?

滩头把钓已多年,未见游鱼入眼帘。
石石比肩迎日月,沉沉暮色满人间。

几多云雨几多风,一句闲言显利锋。
本是寻常家计活,无端累死白头翁。

头上安头头上头,痴人说梦几时休?
悬崖撒手犹言活,如此风光看赵州。

碧岩录是金刚剑,剑划长空处处闲。
吹断纤毫非本事,蒙尘书案任君观。

一苇北去不曾言,历代禅和效鸟喧。
回首浮生蕉鹿梦,落花片片舞窗前。
         1997年5月29日夹山寺

七绝·栖夹山寺咏奉天明玉六首

灵泉禅院院墙高,月下独行九曲桥。
骑马关门天地远,应知心底怒如潮。

遁迹荒山非我愿,只缘世事幻如烟。
江湖走马留余绪,屈指为僧已几年。

万马齐鸣传陕北,一声浩叹隐湘西。
伏牛商洛奔幽燕,紫禁繁华葬帝基。

满目山林似勇兵,环围禅院听边声。
人来人往何时了?只待戎装披上身。

地籁天风我独闻,连天烽火渐消沉。
风云叱咤冲霄汉,何处青山葬自成?

礼佛披衣镇日闲,分明往事化云烟。
仰观明月得禅意,静浴清风不费钱。
            1997年10月8日

七绝·依韵和苏曼殊《本事诗》十首

忘却浮生多少恨?怨声偏向耳边鸣。
事业艰难成泡影,愁闻梦里响秦筝。

屈指年华苦水煎,深宵望月泪凄然。
扪心回顾来时路,半误双亲半误缘。

历史文学未事师,佛学音乐巧心丝。
江湖浪迹漂泊影,梦里辛酸说向谁?

孤灯陋室闲中坐,梦里红楼忆瘦颦。
欢乐已随流水去,惟留惆怅伴虚身。

初来侗地听芦笙,舞水无端暗恨盈。
沅州本是繁华镇,改土归流满怨情。

忍看青春头欲雪,疲闻烽火手成诗。
为僧六载浑无泪,错忆当年未剃时。

鼓盆歌唱庄周蝶,挥袖舞飞志摩云。
十九年回天竺卷,战袍脱下换钗裙。

命薄心高身体贱,千回百转总离魂。
心思细数千千瓣,梦想天天付泪痕。

昼听芦笙夜听箫,枕边独自泪如潮。
寄人篱下谁人识?梦里常行九曲桥。

共工侥幸为尧相,季象不甘作舜卿。
天下许由诚有几?请来庭内听秦筝。
         2002年3月7日午后

在五溪地区佛教文学领域,若以历史上来说,当首推黔阳广福山胜觉寺密印真传禅师成就最高。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是首屈一指的诗僧,在他十二卷《语录》里,就有三卷是诗词作品,分别是卷十:收山居、集诗、水居;卷十一:收杂偈、初祖达摩赞、《西江月•吕洞宾赞》二首、自赞、法派、联芳;卷十二:收杂偈。而以他的山居、水居诗水平最高。其他如牧牛颂、十无语颂、颂古,亦有一定的文学造诣,是不可多得的文学僧侣。
除了密印真传禅师以外,文学造诣达到相当火候的,还有密印真传禅师之师靈隱印文,沅州明山太和禅院长明性炅及其法嗣法柱海栋;沅州虎榜山景星寺诗僧只一老人、義林明景。
靈隱印文禅师的诗作,以酬唱作品水平较高,其次是山水风光之作。长明性炅禅师的诗作,以浏览河山、抒发胸意的作品成就较高。而沅州虎榜山景星寺诗僧只一老人、義林明景禅师的诗作,则以描写感情见长。若以文学大家论,则首推密印真传、只一老人、義林明景三人。
在现代五溪地区佛教文学领域,能够对文学创作有贡献的,沅州虎榜山景星寺诗僧崇照明夷可算是凤毛麟角的一个。崇照明夷的作品,有诗词曲联、文言散文、随笔游记、杂文小品等,此外还有许多的新诗作品、小说作品、评论文章。崇照明夷的散文、随笔、游记作品,多有历史的纵深感,体现出一种忧患意识,有的大气磅礴,有的细致入微,令人一唱三叹。在古典文学方面,崇照明夷就自言“诗不如词,词不如曲,曲不如联”。作诗受许多的约束,不如词曲放得开来。而他的对联,是极尽锤炼得来的结果。另外,他的新诗亦达到一定的文学高度,或者诙谐、或者沉郁、或者清新、或者欢快、或者凄婉、或者空灵,不一而足。
在当今中国佛门尽沉浸在经忏佛事之中,研究佛理的就很少,创作文学作品的更是大海捞针了。而五溪地区佛教,更是如此。经忏僧、哑羊僧、粥饭僧固是不少,应赴僧、马骝僧则更多。六艺僧不见有,学问僧很少出,文学僧则是孤树一帜了。
如今五溪地区文学不景气的状况下,五溪地区佛教文学更是逆水行舟。无论是古典文学,还是现代文学,这都是有待提倡、扶持、鼓励的。惜乎现在人人以孔方为兄,昔日人们“视金钱如粪土,文艺值千金”,今日则恰恰相反,是“视文学如粪土,金钱为至尊”了。可叹。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