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相颂”与佛法大意
“无相颂”与佛法大意
【善知识,吾有一无相颂,各须诵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记吾言,亦无有益。听吾颂曰: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
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
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
——《六祖坛经》
又:(白居易)问:“如何是佛法大意?”(鸟窠禅)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曰:“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师曰:“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白作礼而退。
——《五灯会元·卷二》
唯识五十一心所,善、烦恼心所,相异体同,从遍行起,归于无为。可是,为什么我们一般人不能直接修空、修无为来证道呢?因为即使这个“空”、“无为”也是“空”相、“无为”相。要证无为 需知有为。以有心来观无心 进而当我们不需要追求“无心”的境界的时候 无心才会真的显现。如果在开始的时候就堕入了“无心”的境界 采取如同清朝两广总督叶名琛的七不政策(不降、不死、不走、不跑、不躲、不理、不动)那么结果也只能象他一样被关在笼子里抬到印度去。
那么如何修道呢?无相颂云: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其实根据唯识的观点,这个心,不是落在善,就是落在烦恼。如果将心放在善处,纵然当时不得究竟,假以时日,修善得慧,必能悟得道理。无相颂云“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也是说的这个道理吧。
附:十一善心所
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
(可以看出,“善心所”的“善”,不是完全等同于“善良”的“善”。)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