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仰经纬社会——读《信仰、革命与权力秩序》
以信仰经纬社会——读《信仰、革命与权力秩序》
何蓉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一向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论题。以西方式的观点来看,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不啻为一个流变不居的万神殿,供奉着名目众多、不可思议的尊主;又像是围绕着神人之间的交易的闹剧,充斥着甜言蜜语的许诺、得过且过的蒙骗。由此种观点来看,无疑会产生中国人无宗教的论调。
《信仰、革命与权力秩序》(李向平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则突破了表象、感慨与迷惑,承继了自韦伯、杨庆堃等社会学经典研究的思想路线,揭示出一个复杂的文化传统中,宗教与政治之间纠缠纽结、互利共生的格局。
“天命信仰”及其“受命”与“革命”的双重变异,可说是这本书的核心概念。从书中的论述来看,天命信仰的意义,是将现世当作神圣,以人际关系、角色关系来决定人神关系。这就意味着,人伦秩序本身即是一种神圣,从而使得履行现世的角色、职责并将其代代相传成为最终的目标,举凡祖先崇拜、家族维系等现象,均由此产生。
这一论断印证了韦伯所谓的儒教理性主义认可现世、服从社会秩序的特征,并从机制的意义上加深了我们对于这一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的了解,部分地解释了中国社会中传统性的取向和稳定性的特征,是本书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贡献。
但是,如果事情到此为止,中国就将纯然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社会,世代继替,有迁延而无变革,而这显然不能解释中国历史中的“变”的因素。李向平先生所关注的“变”,是史不绝书的“革命”,它同样源自天命信仰。因为在这一信仰格局之下,天人关系不会变革,但天意的受命主体却是可以改变的,换言之,天意出自民心,君若不君,则民可以不民;天意改变之时,地上的王权就会易手,此即革命;革命出自民心,革命便是正当的。而正当的权力,就是信仰的基因。
由是观之,与西方的先知或上帝相比,天并不明言立法,更不会独断地拣选他的子民。这种随时而变又不可言说的特征,增加了世人行动与选择的难度。对于每一生命个体来说,天意不可知,因此,生命中的每一个变化都可能是某种“感应”或“迹象”,他需要判别,需要领会,甚至动用巫术性质的技术手段,以便检验、预测甚至改变天意。
而本书的论述集中于一个更加宏观的层次,即对于一个政治共同体而言,天命如何显示其自身?如何继替?李向平先生指出,商周之继提出的“以德配天”显然是一个重要的演进,判断天命之归属就在于受命者即君主的“德”,君主有德则天下归一。它引起了政治实践中道德的泛化,德者受命,不德者革其命。于是乎,国家权力转而“以道德化的形式发挥了规训与惩罚的功能”(39页)。
至此,本书已经勾勒出一个宗教与政治藤蔓丛生的交汇地带。信仰、道德、权力构成了某种相当新颖而颇有解释力的因果链条,由此或可形成对国家的起源与演变、权力的发生学及中国宗教-信仰体系独特模式等问题的新解释。从本书的论题来看,尤其重要的是,这一套论述中包含着对于中国社会中的变革及其方式、机制的探讨与反省。
具体来说,王权乃是基于天意人心的,但宗教反过来以权力为神圣,二者捆绑在一起的后果,产生了一种亦柔亦刚、公私整合的信仰-权力结构。对于这种基于神圣权力的系统而言,冲突即灾难,改变即灭绝。由于权力以道德的神圣和纯粹为旗帜,要么全部,要么全不,社会发生变化的方式只能是革命,无从妥协,排除了讨价还价的可能性,但除了天下易手的激烈争斗,无法再造成制度上的根本变化。这便形成了对中国古代王朝更迭而无质变的一种解释,更形成了对于社会系统中任何冲突、矛盾的恐惧,基于此,历代均采纳了平息欲念的道德压制、无孔不入的全面控制和以和谐共处为根本目标的思路。在这一格局下,宗教与政治、权力与信仰密密地相互嵌入,互为利用,却都没有建立起自身独具的自主性,表面上,盛衰强弱,热闹非凡,内里却始终摆脱不了彼此寄生的软弱本质。
在这个意义上,《信仰、革命与权力秩序》又是基于历史记述的一次深刻的文化反思与批判,挖掘出了一些习见的概念背后的深刻的意蕴。例如,儒教之为宗教,是以对权力的崇拜为特征的;革命是在道德旗帜之下的权力欲求与信仰重建;道德作为合法性基础所导致的政治的伪善与不稳定性,等等,无不令人回味再三。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