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制度建设是中国佛教的根本命脉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制度建设是中国佛教的根本命脉
  当今中国佛教迎来了大好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自身建设的严峻挑战,中国佛教协会针对在对外开放、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各种腐朽堕落思想的泛滥,明确提出新时期佛教界要“加强信仰建设、道风建设、教制建设、人才建设、组织建设”的历史性任务,号召各级佛协组织、各个寺院都要大力加强佛教教制的基础建设,纯洁僧伽队伍,正本清源,研究制定相应的规范化、制度化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兴利除弊,以保证佛教事业健康地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在研的教育部研究基地重点课题《中国律宗研究》与正在开展的《中国佛教制度研究》项目(温金玉主持),正是基于当前中国佛教所面临的任务而设立与展开的。2005年10月11日,湖北省随州市洪山禅寺举行复建落成庆典,来自全国各地及香港地区的诸山长老、护法信众数千人参加了盛典。在庆典仪式后,借洪山禅寺丈室,课题组举行了“中国当代佛教制度建设”调研座谈会,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国宗教》杂志社第二编辑部副主任李嶷博士、国家民委《中国民族报》综合部张广艳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宣传处盖玉云处长与杭州富阳白龙寺住持华严法师、随州洪山禅寺住持彻慧法师、温州东山无相禅寺住持济民法师、辽宁凤城朝阳寺克能法师、云南鸡足山仁道法师、宜昌古佛寺住持根定法师、福州连江福善寺悲心法师、十堰市回龙禅寺法慈法师,以及部分居士进行了交流座谈,按照国务院今年颁布的《宗教事务条例》就目前佛教制度建设方面所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发表了意见,并就僧制建设的前景与具体措施进行研讨。大家关注的主要焦点有:
  一、戒律的现代价值:在社会转型时期,传统而古老的戒律,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发挥其化世导俗的功能,同时又不失自身的特质,是涉及佛教前途的大问题。目前教界之所以出现信仰淡化、道念不坚的现象,背景是复杂的,但戒律松驰应该说是最直接的原因。当前要破除“戒律教条”化,也要反对“戒律过时”论,今天的中国佛教,要振兴戒律,必须从树立律宗模范道场入手。严谨规范的修道生活和理想安定的团体组织,无不是建立在戒律基础之上。
  二、制度建设的紧迫性:佛教传来,中国的高僧大德们,一方面高扬戒律的权威性,同时又在戒律之外制订了许多制度,如南北朝时期的“僧制”,隋唐之际的“丛林清规”,以及日后的“共住规约”。在中国佛教史上,僧制与戒律并行,起着护法安僧的作用。当代佛教既有别于印度佛教,也不同中国古代佛教,时空因缘的转换对佛教制度的建设有着更为迫切的诉求。所以应重视整理现代僧伽规范,结合当前弘法环境,出台现代版的《百丈清规》,在制度建设上契理契机。
  三、建立完善僧人权益的保障机制:寺院不是世外桃源,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自然也会受到经济浪潮的影响。如目前有些僧人为自己购买保险,其实反映了教界是否有必要建立相应保障制度的问题。因为佛教寺产属于“社会所有”的界定给佛教界带来太多的困惑,归属感产生了问题,对僧团能否给出家人提供生存保障发生怀疑,于是就有买保险、买精舍的现象出现。佛教界应重视老年安养、医疗保障、临终关怀等现实问题。僧团自身的“造血”功能、基金会模式、财团法人制度也成为座谈会谈论热点。
  四、佛法正信的问题:当今佛教弘法工作中应大力推进正信教育,反对过度的鬼神化、来世化、迷信化。经忏佛事要看到其在民众中的摄受力,同时也要警惕佛教的商业化和世俗化倾向。重视对信众功德思想的引导,端正对慈善事业的正确理解。以信众而言,淡化求财得财、求子得子的信仰范式;对僧团而言,认识到法施应重于财施,强化出家人“弘法为家务”的角色意识。
  五、佛教人才问题:佛教的弘扬关键是人才。前些年佛教界就把人才培养作为首要问题提出来,现在的关键是要建立一套适合人才生长、成材的培养机制。提倡丛林学院化,学修一体。更要规范佛教院校建设,包括教材、师资、经费的协调发展。特别是佛教院校的学历认定、教师的职称认定要制度化。许多法师舍弃教职而去祖寺任职,制度的不规范可能是一大原因。
  六、佛教与构建和谐社会:当代佛教的主旋律是建设人间佛教。弘扬佛教,就是为了唤醒大众的自觉,自净其意,庄严国土,达到实现祥和安定的人间净土这一理想目标。从制度层面来说,就是要加强佛教自身道风建设,以独有的出世品格来弘扬“人间佛教”精神,回馈社会、服务人群,报恩众生,为共同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在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真诚对话,就一些共同关注的问题发表了意见,就项目的展开取得共识。温金玉教授主持了座谈会。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