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妙月师本传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黄锡钧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妙月师本传
  二、出家为僧
  邵丕恩才13岁,就自己一人离开家庭。他父亲是卖苦力的,一天不去,家里就一天没米下锅;他母亲一个妇道人家,在安海举目无亲,只有在家一边干家务活,一边支着耳朵听有没有大儿子回家的脚步声。一天过一天,邵丕恩还不见踪影,他父亲才请一些工友帮忙打听消息。有一个穷朋友来报讯,说他看见阿恩在古庙。古庙是安海的关帝庙,邵老爹说,你怎么没把他带回来呀!那朋友说,带不回来了。邵丕恩父母大吃一惊,说,是病倒了还是闯了啥祸?那人说,不是,是阿恩已经剃头做和尚了。邵父邵母听说丕恩还活着没惹出什么事情,才放下心来。
  邵母让邵父去把阿恩领回家,别当和尚。邵老爹叹一口气说,如今穷人有个地方活命就好,阿恩已经吃斋念佛,是他跟佛有缘,要出家就让他出家吧,别再去叫他回到家里来做俗家人。邵母听了觉得有道理,这孩子从小就爱念佛吃素,当和尚也是他的命!于是,眼泪咽到肚里去,狠下心就不去找阿恩了。
  邵丕恩怎么会去当和尚?原来那天他负气离家,也没想好要到哪儿,实际上他也没地方去,就在街头巷尾到处乱走,傍晚时走到了古庙。当时古庙很荒凉,没有香火,只住了一个老和尚,靠庙边几小块田地种庄稼度日。这时老和尚正在吃晚饭,邵丕恩走进古庙,老和尚见来了个孩子,香客不像香客,乞丐不像乞丐,就问说有什么事?邵丕恩便把自己的情况一五一十告诉了老和尚,又说他现在没地方去,请老和尚收他当徒弟。老和尚看他浑身是伤,衣服破破烂烂,确实可怜,又得知他从小吃素念佛,就盛一碗蕃薯粥给他吃,暂时将他留在古庙里。邵丕恩是农家子弟,能吃苦又勤快,一大早就起来给老和尚挑水,又去地里干活,得到了老和尚的疼爱。老和尚拿出一件粗布的和尚衫给他穿,又把他的头发剃掉,虽然还没正式剃度,皈依受戒,也算是一个小和尚了,只是没法号,还不是叫妙月。
  老和尚是半路出家的,识字有文墨,空闲时就教阿恩诵经写字。邵丕恩虽入孔门没几天,但秉性聪颖,一教便会,进步很快。过了一年多,这时邵丕恩15岁了,老和尚染病躺倒,阿恩在床前尽心照料,捧汤捧药,寸步不离,直到老和尚撒手归西。
  邵丕恩孤身一人,无依无靠。他在古庙,家里的情况他也知道,父母身体健康,还能劳动,二弟丕注也大了,能跟小伙伴去讨小海,拣些小鱼小虾,小螺小蛤。俗语说,海边,三担蚵。二弟会帮父母了,阿恩更没牵没挂,蒸几块蕃薯,收拾几件破衣裳,一条破被子,打着赤脚,离开古庙,顺大路向北走去。要去哪里,他自己也不知道。
  邵丕恩走的这条大路通往泉州城,当时还没开公路,邵丕恩口渴了就喝溪水,肚子饿了就吃冷蕃薯,走到天黑,来到一个山坡,路边有一堵墙,走近了才发现是一座已经倒塌的寺庙。他走了一天的路,已经很累了,就躺在破墙边休息,一下子便睡着了。睡梦中听见有人声,睁开眼睛一看,天亮了,路上有行人,他爬起来四周看看,只见破庙后面是大山,前面是大路,地势和景色极佳,就决定在这里暂且安身。他身边有几文钱,便去买一付扁担绳子,一把砍柴刀,一个陶罐,顺便向人打听,知道这里是紫帽山边的鸡髻岭,破庙的地名叫十六脚亭。
  15岁的邵丕恩,在十六脚亭砍柴割草,利用寺庙的残墙,搭一间小草屋住下来。山边都是蕃薯园,也有稻田,此时正值秋天,是晚季收成的季节,邵丕恩想吃稻米蕃薯唾手可得,他虽然还不大懂出家人的戒律,但也知道做人不能偷人家东西的道理。他天天砍柴割草去山下卖,换些油盐粮食,又买一把锄头,在山上开荒种地。附近的农民来割水稻,他去拾稻穗;人家来挖蕃薯,他去拣小蕃薯。蕃薯吃不完,就晒成蕃薯干藏起来慢慢吃。邵丕恩在十六脚亭,自食其力,度过几个月的日子。
  一天邵丕恩发现小草屋边的松树下,坐着一个人。他以为是过路人在歇息,近前打算问说施主要喝一口开水不?却发现这人是个老者。老人开口问道,这里山高草密,你不怕有老虎?阿恩说,出家人清修苦行,没想那么多。老人把邵丕恩看了又看,说要和他住在一起。阿恩答应他没有?这个老者对邵丕恩有何影响?下面接着讲。(166)□黄锡钧/文洪志雄/图
  三、隐者传艺
  邵丕恩在十六脚亭栖身,竟然有个老人要和他住在一起,要和他做伴。邵丕恩笑一笑说:“和我做伴?这里生活这么艰难,和我做伴是自讨苦吃。”老人说:“这里风景多美呀,有山有水有树有草,正是我安度晚年的好地方。”邵丕恩说:“真的不嫌弃,老人家您爱住就住下来吧。有人做伴也好,三顿粗粮我管你吃得饱。”老人说:“好,好!我一生漂泊,已是风烛残年,万念俱灰了,今天遇到你,我很高兴。我看你相貌不凡,骨格清奇,很有根基,是练武的可造之材,日后必会成器。老朽愿将平生所学传授给你,了却我的心愿。你想不想学武功?”邵丕恩听了欢喜万分,立刻跪下去要磕头拜师。老人把他扶住,说:“免拜什么师父,你也甭问我是谁,以后叫我阿伯就行。”邵丕恩不敢多问,叫了一声:“阿伯!”
  从此一老一少两人,在十六脚亭草屋里,相依为命。老人教邵丕恩练硬气功,学缠脚鹤拳法。这套武功若练成,全体坚硬似铁,五指如钩,像鹰爪,像龙爪,抓住敌手,敌手硬要挣开,非脱皮掉肉不可!老人让邵丕恩把门口一棵粗大的松树当做对手,天天拳脚交加,苦练硬功夫。后来妙月师成名的铁砂手,就是从这时开始练的。老人又教邵丕恩轻功,脚结铅条爬山,跃高跳低,铅条越加越重,直练到健步如飞,跳跃自如,一旦解去重负,便身轻如燕。
  时间只过了两年,老人突然发病。他对邵丕恩说:“咱们在一起,也算是有缘,我教的武功,你已经得到要领了,今后必须照此苦练下去。若再经名师指点,定会成才,为国为民多做些好事。我的寿命该终,在这世上我也没什么亲人了,我死之后,你不必悲伤,将我的遗体背到后面山沟烧掉。”邵丕恩跪下听老人的临终遗训,安慰老人,劝他吃药,和他睡在一起,合盖一条被子。
  第二天晚上,睡到半夜,邵丕恩觉得被里什么东西又硬又冷,惊醒过来才知道是老人的脚腿冰凉如铁。邵丕恩连连叫着:“阿伯!阿伯!”老人叫不醒,用手按他的鼻孔,老人已经没气了。半夜三更,邵丕恩也不怕,爬起来点一盏花生油灯,找出老人一套干净的、补丁少的衣服,替他换上,静静地守候在老人身旁,等到天亮,依照老人的遗愿,将遗体火化。
  这个老人,据妙月师说,可能是南少林的反清志士,朝廷钦犯,隐姓埋名避难,怕招惹麻烦,连累他人,所以始终不透露真名实姓与身份。妙月师当崇福寺的住持,募化巨资重修崇福寺,特别建一座报恩堂,只有两房一厅,厅上供奉父母和师父的灵位,妙月师自己住后边的禅房,也当做他的方丈室,以便时时为先人念经礼拜。妙月师向老人学功夫的这段故事,也是他亲口告诉亲侄儿邵佳樵的。当时邵佳樵寄居在崇福寺,一天早上,妙月师叫邵佳樵去端一碗素斋来,妙月师亲手恭恭敬敬供上,他说,昨晚梦见师父了,他要为师父念经超度。佳樵问妙月师,他的师父是谁?妙月师才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讲给佳樵听。这是后来的事情。
  当时,邵丕恩的师父去世后,他遵照师训,日日苦练功夫,后来又得到瑞象岩仰华和尚传授太祖拳,武功大有进步。据邵佳樵在回忆录中讲,邵丕恩练武功逐渐出名,引起了晋江著名拳师邦尾鹤蔡玉明的注意,打算收归门下。蔡玉明派他的首徒林九如到十六脚亭与邵丕恩“过五技”。林九如是成名武师,经验丰富,而邵丕恩是初出洞门的新手,当时才17岁,在与林九如交手过门时,被林九如绊倒,林九如就引邵丕恩去拜蔡玉明为师,又代师传艺。因此,妙月师对林九如很尊重,把他当师父对待。
  妙月师常说:“问人一法便是师。”他虚心求教,熔各家武学于一炉,形成自己的独特武功。那时闽南盛行技格,练武的人喜欢“格一技”,比试功夫高低,但比武技格只比强弱,不伤身体不伤和气。邵丕恩既然练了武功,也就常常有人到十六脚亭找他比试。邵丕恩练武,身体已经变得很强壮,上门求教的武师,邵丕恩都点到为止,从来不出手伤人,有时对手恃强,纠缠不休,他也以退为进,故意让人打一拳踢一腿。泉州有一个姓蔡的武师,练成一手绝技名曰“长技砍”,和他对格,手臂都会被他砍折,只有邵丕恩的“拧鞭手”能赢他。
  邵丕恩的名气越来越大,他年纪虽轻,但历尽风霜,蓬头黑手,成为一个游方和尚,以致有了许多奇遇,有了许多故事在民间流传。(167)□黄锡钧
  四、武德服人
  有一次,邵丕恩去五店市,就是现在的晋江青阳,见有个人在路边卖草药,他弯下腰,想看看卖的是什么药品。以前市面上常常有走江湖打拳卖膏药的,有的练了真功夫,卖丹膏药散,治疗跌打风伤,还卖什么祖传秘制的大力丸,固精补肾,强筋壮骨有特效。因为功夫好,买的人多,但疗效往往并不像他们吹的那样神奇,故而泉州有句俗语叫做:“拳头是真的,膏药是假的。”有的没有什么武艺,专靠嘴皮子功夫推销药物,这种人旧北京城天桥一带不少,北京也才有句“天桥把式,光说不练”的老话。
  五店市这个卖草药的,人高马大,两臂有千斤之力,也练过几年武术,认得邵丕恩,想试试他功夫深浅,便绕到邵丕恩背后,使一招“玉带围腰”,突然双臂紧紧搂住邵丕恩,要把他抱起来摔倒在地。邵丕恩佯装不知,仍然弯着腰看药草,用“千钧坠”两脚牢牢钉在地上,卖草药的像蜻蜓撼石柱,纹丝不动,又不肯罢休,脚下使出绊子,用尽全身气力,扳来扳去,毫无招式;邵丕恩使出一招“摇身抖甲”,身子一晃一挺,把卖草药的弹出去,就在卖草药的仰后欲倒未倒之际,邵丕恩转身一抄手,来个“海底捞月”,把卖草药的扶起来,说:“得罪,得罪,不知道后面有人,差点伤了你,请原谅。”卖草药的脸色一阵白一阵红,心里却万分佩服邵丕恩的武功,知道对手给他面子,乘机回答说:“误会,误会。”
  后来,邵丕恩到厦门受戒,法号妙月,这段故事,另外再讲。30岁时,妙月师受聘为泉州崇福寺住持。
  泉州是南少林武术之乡,邦尾鹤蔡玉明、狗手林九如、豹脚魏文豹,都开有武馆,徒弟遍布泉州城内外。妙月师初来乍到,在泉州的熟人和朋友少,常常有些人来崇福寺滋事,见识了妙月师的武功,都乖乖地不敢再来吵闹。
  以往泉州后富美是一个很出名的地方,后富美有古渡口,渡头有很多“渡头角”,身上披一块“角巾”,做搬运工,扛着两百斤的麻袋包,走货船的跳板上岸,像徒手走平地一样轻松;手里拿一把搭钩,从晋江上游放下来的杉排竹排,让渡头角的搭钩搭住,拖来搡去,和孩子在玩耍差不多。渡头角不但力气大体魄壮,个个还练拳术。
  据说后富美有一家武馆的拳师也带人来崇福寺与妙月师较量武技,妙月师不愿出手,岂料这些人大为不满,一大帮人便在崇福寺中故意捣乱,摘龙眼,毁树木。妙月师劝阻不听,反倒挨骂,被逼过招,只格一下,妙月师不小心拿捏不准,把武馆拳师的臂骨震折。
  事后,妙月师听说这些人是林九如的徒弟,林九如不在泉州,到惠安崇武另外教一个武馆,妙月师立即赶往崇武找林九如,要把事情讲清楚。在仕公岭,妙月师遇到从崇武赶回泉州的林九如。林九如是接到泉州徒弟的消息赶来的。妙月师将林九如请入路边的茶摊坐下,主动将发生在崇福寺的情况向林九如一五一十禀告,再三说明确实是不明身份情急失手误伤,并非故意冒犯,恳请林师父恕罪。
  林如九听了哈哈大笑,他听了徒弟报讯,他们的教头被崇福寺的和尚打断手臂,一直猜想不出是哪里来的和尚这么厉害,没想到是你!正是大水冲倒龙王庙,一场误会,一场误会!贤弟不必介意,是他们有眼无珠,不认识你,才敢如此无礼。这事我来解决,一定叫他们去崇福寺向你请罪。不过解铃还须系铃人,你打断的手臂,还得你给他接上治好。妙月师说:“师父放心,弟子一定照办,不过请罪就免了。”林九如说:“不要紧,我借此机会,通知城内外所属的武馆,今后对你必须以师叔尊称,不可乱来!”
  妙月师将林九如当做师父尊敬,林九如却将妙月师当做平辈的师兄弟,两个人互相尊重,互为师友。经过这件事,妙月师在泉州城武术界,受到同行的敬重。这点,不论是民间传说,还是邵佳樵的回忆录,都是一致的,妙月师与林九如的特殊关系,可以说是南少林的一段佳话。
  崇福寺不但有龙眼树,还有田园,妙月师就亲身参加劳动,种蕃薯瓜果蔬菜,并且以百丈大师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来教导僧众。他常常袒胸露臂,双手又黑又粗,像十八罗汉中的伏虎罗汉。高僧太虚法师路过泉州时,写了一付对联赠给妙月师:“双拳铁罗汉,十亩老农禅”,从此,铁罗汉的称号就传遍四方。(168)□黄锡钧
  五、南下厦门
  清光绪二十八年(1920年),邵丕恩19岁,打算到厦门去,寻找机缘,再求深造。他赶路到了安海,小火轮已经收起跳板,驶离码头。邵丕恩来迟一步,心里一急,不管三七二十一,施展轻功,跳上船去。行船人有很多忌讳,外行人不知道常常无意中触犯到,像同桌吃饭,调羹、碗碟得向上放着,不能朝下;鱼吃了一边,不能把鱼身翻过来;说话不能带有沉、翻、漏等字眼。据说船离了岸,人就不能再跳上去。邵丕恩不知情,跳上小火轮,船上的水手硬要把他推下船去。邵丕恩知道了内情,自觉理短,一再请求原谅,除了补票,该罚多少愿意受罚。但水手们不管邵丕恩怎么解释怎么恳求,都不肯罢休,非要把他推下水不可。
  众水手七手八脚动粗,邵丕恩巍然不动,有的水手乘机挥拳打去,有的竟抄起竹篙没头没面地乱打乱敲。邵丕恩心想自己不对,让他们打几下消消气吧,也就泰然处之,索性坐在甲板上,像老僧参禅入定,由人家殴打。
  船上的旅客围过来看热闹,人声喧哗,惊动了船长。这个船长看见水手打人,非但不阻止,还骂道:“饭桶!这么多人治不了一个小和尚,让我来!”抢过一支木棍,恶狠狠对准邵丕恩的天灵盖呼地一棍打下来!邵丕恩本想船长现身一定会来调解,没料到船长竟比水手还凶,说时迟那时快,邵丕恩一把抓住木棍,跳将起来,反手一棍点去,中了穴位,那个船长全身发硬,僵立在当场,口喊不出声,手脚难动弹。邵丕恩说:“你这船长也太横了,我虽然触犯了你们的规矩,但已经认错了,也情愿受罚挨打,你还不放过我,竟然想要我的命!”邵丕恩到底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越说越火,一掌往轮船的铁柱劈去,小火轮震动了一下,铁柱子凹下条沟,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大吃一惊,睁大了眼睛。
  这时船舱里走出一个人来,他是轮船的老板,对邵丕恩弯下腰行个礼,说道:“这些人瞎了眼,冒犯了大师,我一定会好好教训他们,请大师原谅。误伤大师的医疗费用,一概由我负责。这个船长是我雇来的,请大师大发慈悲,宽恕他的过失。”说完又再鞠躬。邵丕恩打个稽首:“阿弥陀佛,出家人一时情急失手,罪过罪过!”一指点去,那个船长立即恢复正常,向邵丕恩连连赔礼道歉。
  老板将邵丕恩请进舱,送一个红包给邵丕恩,要赔偿他的医药费,邵丕恩坚持不收,说:“不要紧,贫僧皮粗肉厚,伤不了筋骨。贫僧初次出远门,不知规矩,请头家见谅。”老板一路陪邵丕恩闲谈抵达厦门,临别对邵丕恩许诺:“今后不论大师自己一人,还是带多少人同行,乘我的船一概免票。若持大师的名帖购票登船,一律半价优待。”
  邵丕恩孤身到了厦门,人地生疏,信步望市区走去,遇到的第一座寺庙,叫龙湫亭,便先暂住了几天。后来在朝天宫,由性坚长老剃度,拜觉明上人为师,得法号妙月。到这时,邵丕恩才正式称为妙月师,在妙释寺挂单住锡,帮助愿意老人料理寺务。
  妙释寺有几间房屋出租,寺庙就靠这点收入维持。到了收房租的日期,妙月师替老人去收租金。老人吩咐,有一间房子是外江人租的,别去收他的。外江人就是北方人。妙月师问怎么不能收?老人说,这个租户像凶神恶煞,又高又大又会武功,不讲道理,每次去向他收房租,他不但一分一文都不给,还哇哇叫,不知道骂些什么,你多说两句,他就捏紧老拳,作势要打人。老人跟妙月师一再交代,咱出家人争不过他,别再去招惹他了。妙月师嘴里嗯嗯地答应,心里很不平。
  妙月师虽然已经出家受戒,当和尚也好几年了,但年纪还轻,个性还强。他想,住房子交房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怎么能逞强不交租金?这个恶人我得见识见识。妙月师先找别的租户收租金,个个都如数照交不计较,很顺利就收完了。剩下最后一间,就是那个外江人租的。妙月师走到门口,看见屋里坐着一个人,像《水浒》中的蒋门神,身子粗壮,满面横肉。
  妙月师站在门外不进去,对那个人喊一声:“哎!”那个人问:“什么事情?”声音响亮,像打雷。妙月师毫不畏惧,说:“收房租。”那人横眉立目,眼光向妙月师扫过来,见是一个黑黑的小沙弥,不是往日那个老和尚,气呼呼嚷道:“收什么房租!”站起身,两只拳头捏得咯咯响,恶狠狠地向妙月师走来。(上)(169)□黄锡钧/文洪志雄/图
  邵丕恩在厦门正式剃度受戒,法号妙月,代妙释寺的老人向一个外江人收房租,那人气势汹汹地说:“老和尚都不敢来找我收租金,你是哪儿来的小和尚,也敢来虎口拔牙?滚回去,免得挨揍!”妙月师心里发火,脸上却笑嘻嘻,捺住性子,说:“施主住的是本寺的房屋,理应交租金。出家人全靠施主布施,望施主慈悲。”那外江人不等妙月师说完就大发雷霆:“你上门来讨账,不给我面子,要我好看,我也要给你点颜色瞧瞧!”说着冲出门来。
  妙月师见他来势凶猛,退到路边,外江人一脚踢来,妙月师扎个马步,用肚子挡了一脚,外江人倒退好几步,摔倒在路中,崴了脚,爬不起来。妙月师说:“我叫妙月,住在妙释寺,请你三天之内将全部房租交清。”没等到三天,第二天,那外江人拐着脚,乖乖地到妙释寺,把所欠的租金统统交完,不欠半文。
  与妙月师乘同条船来厦门的旅客有好几百个,早已将妙月师搭船的故事传开,许多厦门人都知道有个和尚很厉害,只是不懂得他叫什么。这次妙月师和外江人较量,站在路旁看热闹的人群中,恰巧有人与妙月师同船,认出是他,知道了他的法号。妙月师斗船长和制服外江人这两件大快人心的事情,比任何新闻都传得快,整个厦门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许多人都到妙释寺来,要认识这个和尚。厦门各界人士也有人来拜访,特别是国术界,不少人都来和他交朋友。
  妙月师还不到20岁,不善于应酬,又思念故土,就回到安海。但是,妙月师的家庭却发生了巨变。妙月师的三弟丕允感染时疫而亡,老父亲邵世盘,长期劳累,经常带病出工干重活,积劳成疾,加上哀痛三儿夭折,伤心过度,不久也病故。邵家办完丧事,家徒四壁,剩下孤儿寡母,又找不到老大丕恩,就在破烂不堪的安海古庙栖身。妙月师的老母亲也因为饥寒交迫,在古庙去世,只留下妙月师的二弟丕注,还有一个抱养的小妹,孤苦无依。这个小妹妹姓洪,叫洪奎,是安海塔脚染布房主人的女儿,从小抱给邵世盘,说好将来要匹配老二丕注的。丕注和洪奎投奔洪家,不久,洪奎也不幸夭亡。此时,妙月师一家,只有二弟丕注孤零零一人,在染布房当学徒工。
  妙月师早已出家为僧,这时反倒更加没牵没挂,就将安海古庙修整了一下,开办云水堂,行医济世,招收徒弟。后来,他教的徒弟,分布在晋江、南安许多寺庙做住持。
  宣统元年(1909年),25岁的妙月师再到厦门,在厦门行医,听聪玉法师讲楞严经,颇有心得。又得到祥辉师等人的资助,筹集资金回到十六脚亭,重建普照寺。30岁时,妙月师受聘当上泉州崇福寺的住持。翌年,又受陈文忠先生的聘请,到厦门任国术教师。
  这时已是民国初,各地兴起了一股精武救国的热潮。国术界历来宗派林立,妙月师竭力主张国术界应该团结一致,消除门派之争,弘扬尚武精神。他虽是出家人,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倡议全厦门各个角落、各个武馆的国术界人士联合起来,共赴国难,召开全厦门国术界的代表大会。有人认为,国家没皇帝,军阀混战,四分五裂,鱼龙混杂,武林总是“皮鞋不服狗屎,狗屎不服皮鞋”,要团结没那么容易。妙月师却坚持认为,只要出自公心,态度诚恳,是能争取大多数人同心同德的。若还有些人尚未结识,只要以礼相待,晓以大义,也会团结过来的。经过一番筹备,武林大会在马花园正式举行。
  对来参加的武林人士,妙月师都亲自出迎,对那些素不相识的、还没交往的武师,妙月师都特别表示欢迎,待人亲切谦和,敬重他人。初次见面握手的时候,国术界的人常常暗中较量。每会见一个新朋友,双方握手互道久仰,妙月师总让客人先发力,他才反握过去,用力也很有分寸,适可而止,不伤和气。
  代表全部到齐,还未谈及正题,有人请妙月师出场献艺。妙月师深知,此时若不显示武功,难以服众,该出手时就出手。他略略逊让,便不再推辞,健步出场,缓缓吸口气,先袒胸露臂打一套“拳掌罗汉舞”,全身骨节嗒嗒,拳风呼呼,威猛刚劲。收拳后,意犹未尽,又请朋友执棍与他空手对练,妙月师用手臂连连格折几根木棍,又表演了砍砖断石的硬气功,面不改色,气不喘出。妙月师拱手说:“微末之技,见笑,见笑!”全场轰然鼓掌喝彩。
  这次大会开得很成功,妙月师受到厦门国术界的敬佩和推崇,后来又在中山公园举办厦门国术表演大会,妙月师被聘为裁判主任,主持国术表演。过后又被聘为厦门精武馆名誉总教习。全厦门国术界加强了团结,各个角落、各个武馆减少许多纠纷,一时厦门治安好转,那些地痞流氓,不敢打架斗殴,更不敢为非作歹、欺侮善良百姓、扰乱社会秩序。(下)(179)□黄锡钧
  六、广结善缘
  公元1920年,妙月师38岁,接受厦门旅菲侨胞、菲律宾福记船务公司吴阿云先生邀请,南渡菲律宾。全菲律宾的报馆事先发表新闻报道,大造舆论,宣扬泉州崇福寺住持妙月师铁罗汉的武功武德和医学医德,因此妙月师一到菲岛,登门拜访的、求医求药的、请教武功的,差点挤破庙门、踏破门坎。
  一天,妙月师抽时间独自出来散步,他身着僧衣,袒胸露臂,走到眉眉桥上,遇到一群菲律宾人,看样子是身怀技艺的武士,他们一看这个中国和尚是新来的铁罗汉,故意要与其过过招。走在前面的像是大师兄,个大劲足,经过妙月师身边,突然转身出拳,大概是西洋拳击的勾拳,速度快,力道强,异常凶猛,妙月师感觉到后面一股劲风袭来,反手轻轻一接,刚好捏住打来的拳头。那个菲律宾武师,怪叫一声“哇!”痛得蹲了下去,其他人吓得一哄而散。从此,菲律宾人也很钦佩妙月师,无赖恶棍,知道铁砂手厉害,见到妙月师便躲得远远的,没一个敢再靠近妙月师。
  妙月师菲律宾之行,誉满全菲,满载而归。侨胞感念妙月师行医济世,为国人争光,争相捐资,共有八千余元,妙月师全部带回泉州,修建崇福寺。这次修建,工程浩大,修了天王殿、大雄宝殿、祖堂、法堂、钟鼓楼,新建了客厅、报恩堂。从此,崇福寺成为规模宏大的寺院,与开元寺、承天寺合称泉州佛教三大丛林。
  公元1927年,妙月师45岁时,重建了家乡邵厝村的水尾宫。邵厝水尾宫已经倒塌,只剩四支大石柱和四块大石板,经过重建,恢复了原貌。因为寺门面对着一座莲花池,所以水尾宫改名福莲寺。
  妙月师广收门徒,光大佛门。他收徒弟的条件很特别,凡是主动要求出家的,不论贫、病、残疾、孤寡、乞丐都收。他说:“佛祖普度众生,这些人咱更应该渡他们脱离苦海。”妙月师菩萨心肠,对人不分亲疏贵贱,不论宗派男女,一视同仁。经过他教导培养的徒子徒孙,遍布闽南,福、元、常、理四代传人,人才辈出。再传弟子元镇师,拳术医术俱精,还有新加坡的第三代弟子常凯,香港的第一代弟子福严尼师、第二代弟子元果,台湾的第三代弟子常觉、第四代弟子宗本,都以佛学、医学、武学的造诣,成为一代高僧。他们秉承师祖妙月师的宏愿,弘扬师祖之风,在一甲子六十年以后的今日,筹资几千万人民币,重修和改建崇福寺,特别是在台湾的常觉、宗本师徒两人,参加设计和管理,轮流到工地,亲临现场指导。妙月师的传人,还先后重修了厦门的白鹿洞,深沪的慧济寺,十六脚亭的普照寺,邵厝的福莲寺。这些都是后话。
  妙月师重建故乡邵厝村水尾宫,改名福莲寺之时,妙月师的二弟丕注业已成家,儿女成群,由安海迁回祖家,住在妙月师出生的那几间破房子。邵家祖厅早已坍塌,几间陋屋也摇摇欲坠,无力修缮。
  1938年,妙月师56岁,一天他带了群大大小小的和尚,来到福莲寺,派一个小和尚去把他的亲侄儿邵佳樵叫来,问道:“家里的祖厅塌了,还没重建吗?”佳樵回答说:“是的,我爸这次给我哥娶亲,欠人家的债还没还,哪有钱建祖厅呀。”妙月师听了默默无语,看了看佳樵,沉吟一下,慢慢地说道:“大伯出家为僧,不管这些俗事了。你看,大殿边上这几根杉木是建寺剩下的,若是扛去修祖厅刚好合用。大伯身边有钱,足够给你们盖几间新房子。可是大伯不能这样做,这些杉和大伯的钱都是佛祖的,大伯给了你们,大伯会有罪过,你们也会有罪过。然而大伯可以栽培你。穷人家的孩子,十岁内的饭好吃,十岁外的饭难吃。你十多岁了,如若愿意,明天就同大伯去崇福寺,不出家可以做俗家弟子,日后多做善事,也是功德无量。”邵佳樵回家征求父母同意,跟随大伯妙月师到了泉州崇福寺。妙月师送他去东街菜巷衮绣小学插班读书,晚上住在崇福寺,跟着师兄们练武。邵佳樵读到小学三年级辍学,妙月师带他进山区行医。(179)□黄锡钧/文洪志雄/图
  七、山区之行
  妙月师把侄儿邵佳樵带在身边栽培,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厦门沦陷,妙月师不再去厦门行医。接着,日军南进,偷袭美国的夏威夷珍珠港,日美开战,爆发了太平洋战争,南洋的侨汇中断,泉州所属的各县侨乡、侨属侨眷失去经济来源,生活艰辛,斋僧礼佛、诚心布施的善男信女大大减少,寺庙香火黯淡。妙月师到侨乡行医,局限在晋江石狮及南安一带,只对有钱的患者收一些医药费,而对穷苦人都是义诊,个别的还免费用药赠药,甚至拿钱让病人去抓药,所以妙月师行医的收入也很有限。
  幸亏妙月师到崇福寺后就劝僧众耕作,出家人不能单靠香火和斋供来维持生活,务农也是出家人修行的功课。只是崇福寺的寺产仅有几亩菜园,怎能供得上全寺几十口一日两餐?为何是一日两餐而不是一日三餐?僧家修行,与俗家生活不同,一天只有上下两顿饭。为了弥补不足,妙月师又带领全寺僧人上清源山,开荒种五谷杂粮,同时开辟茶园种茶。当时泉州的前清遗老吴桂生写了一首诗描写说:“铁坚罗汉握双拳,力辟诸畦种福田;放下金光伏魔杖,甘心长作老农禅。”
  1941年,妙月师59岁,为解决崇福寺的经费困难,决定到山区行医,路线确定从顶南安入永春再到德化。他准备带几个小和尚,连正在求学的亲侄儿佳樵也带上,不放心他孤身一人留在学堂上课。崇福寺的当家常凯法师,把佳樵叫到他的禅房内说,师祖这次要去内山,我很不赞成。师祖年纪大了,没必要再出远门走远路。况且永春高人不少,师祖树大招风,千万不能有闪失。你是他的亲侄儿,好说话,你劝劝他别去了。你不要透露是我叫你去劝说的。
  当晚邵佳樵真的去劝妙月师,妙月师听了哈哈大笑,说,已经有很多人来劝我了,没想到你这个小孩子也跟人家凑热闹。佛祖舍身入地狱,我去内山有什么要紧?你别担心,我一生尚武,素来以德服人,年纪大了,才更应该再多结一些方外善缘。
  妙月师没听众人解劝,带十几个人进山区行医。这十几个人,有的背药箱,有的挑行李,有的扛禅杖,出泉州城新门过浮桥往溪尾而去。遇到患者就给人家诊疗,一路走走停停,一天只走十多里路。溪尾称柳城,是南安县治之地,妙月师的到来,引人注目,南安的地方人士挽留并款待妙月师一行,邀请他们进行武术表演。妙月师欣然应允,让佳樵和几个小和尚各练一套拳脚,主人不满足,妙月师就亲自出场表演一套“缠脚鹤带三角摇”,拳风呼呼响,震动观众。最后,妙月师以拳掌击腹,蓬蓬蓬像擂大鼓,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
  过后,妙月师走到哪里,就有人喊:“妙月师来了!”急忙把孩子拉进屋里,将门关上,怕被妙月师的“拳头风”扇着,丢了性命!而大人则躲在门后,从门缝中窥视,要一睹妙月师的风采。
  来到永春地界,妙月师先去拜访永春武林名宿李先生。李先生亲自出迎,宾主客客气气,互道久仰。李先生备了素席宴请妙月师一行,又请他们在李家住下。妙月师他们都自带铺盖,随地可以安歇。李先生和妙月师谈论武功,妙月师觉得李先生谈吐不凡,武学很有根基,就有心与他结缘。妙月师说:“如今国难当头,我辈习武,理应互相学习,共研技艺,一致努力,精武报国,愿先生多多指教。”李先生听了非常高兴,说道:“素闻禅师大名,铁罗汉之号更是如雷贯耳,得聆教益,实是三生有幸。既蒙大师垂青,在下就抛砖引玉献丑了。”
  李先生从兵器架上抽出一条齐眉棍,骑马蹲裆,挥棍往地上一拍,木棍折为两截。李先生连踏三步,拍断三支齐眉棍,声势十分威猛。
  妙月师看了,袒胸露腹走到李先生面前说道:“先生武功造诣名不虚传,今日幸会,不可错过。老纳愿以此腹,接先生三棍,以结善缘。”说完扎桩挺腹,双目低垂,暗中运功。在场的人若是注意倾听,能听见妙月师全身骨节嘀嘀嗒嗒地响。李先生说:“既然大师有此雅兴,在下恭敬不如从命,斗胆冒犯了!”一棍捅去,大概没使劲,妙月师纹丝不动,浑然不觉。李先生第二棍加大臂力,妙月师依旧稳如泰山。第三棍李先生放开手脚,喊一声:“小心!”用尽全身力气,唰地一棍,快似闪电裂长空,势若蛟龙出沧海,猛然刺向妙月师腹部。众人大惊失色,只见妙月师腹部凹下去又凸出来,李先生蹬蹬蹬倒退三步,木棍一扔,向妙月师跪了下去,口称:“师父!弟子愿率全家子侄拜在师父座下,望师父收录。”妙月师把他扶住,说:“不敢当!不敢当!咱们互相学习,共同切磋。”李先生叫出全家人,拜见妙月师,并合照一张相片,以示拜师的诚意。
  妙月师一行,进入永春,所到之处都受到当地人士的热情接待,行医济世,富人收钱,穷人给药,非常顺利。经过几个月的跋涉,妙月师师徒按照原定的路线和计划,完成了山区之行,在年关将至之时,返回崇福寺过新春佳节。(180)□黄锡钧/文洪志雄/图
  八、国难当头
  抗战时期,一支国军驻扎在泉州,旅长是钱东亮。有的民间传说,讲钱旅长来泉州,妙月师为崇福寺驻军队的事情,直闯泉州警备司令部找钱东亮理论,迫使钱东亮作出让步。这未免太不可信,因此在《铁砂手妙月师》中便不采用,而像妙月师在安海搭船的故事,“版本”不少,大同小异,则均予并存。关于妙月师与钱旅长的故事,妙月师侄儿邵佳樵的回忆录记述,事情并非如此。当时邵佳樵住在崇福寺,在妙月师身边,他讲的应该比较真实。
  据说,钱东亮旅长练过武功,他奉调南下,临行向他师父告别,同时询问闽南有什么武术名家?师父对他说,曾闻泉州有个铁罗汉,无缘会面。钱东亮记在心里,到泉州上任伊始,便打听铁罗汉的情况。部下报告说:“泉州崇福寺有一个和尚,武功很好,练就铁砂手,是不是他?要不要把他叫来?”钱旅长说:“不必。”专程前往崇福寺。知客僧,就是寺庙负责接待客人的和尚,相当于公关部主任,将钱旅长请上客堂,钱东亮看见壁上挂着太虚大师写的一副对联:“双拳铁罗汉,十亩老农禅。”心中有数,铁罗汉就在崇福寺!
  妙月师以住持的身份出来会见钱旅长,宾主略略寒暄,接下去谈文论武,互露武功。钱东亮是行家,一看便知功夫深浅,心中敬服,铁罗汉果然名不虚传!这样讲,并不是要美化在泉州作恶多端的杀人魔王钱东亮。一个好人,不见得一辈子都在干好事;一个坏人,也不一定一辈子都在干坏事。南北兵时代,比钱东亮更早进驻泉州的北兵旅长孔昭同,搜刮民脂民膏,兵败逃回老家山东,成为地方富绅。抗日战争,日寇占领孔昭同家乡,他却没投降日寇当汉奸,而是毁家纾难,变卖业产,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抗日,死后被八路军追认为烈士。
  钱东亮驻军泉州,由于形势紧张,城里军队增多,没地方住,四处“打公馆”,就是向人家借房子当兵营。城里老百姓没多余的房屋,大户人家有钱有势,洋楼豪宅不能动用,只有寺庙最适合。故而,开元寺、承天寺、崇福寺三大丛林都驻了军队,养了军马,架锅烧火做饭,人畜大小便随地拉,弄得乌烟瘴气,佛门无净土。
  崇福寺驻了一个营,寺院与军方讲好可借用的范围,但有个连长,却要强占中殿,妙月师当然不答应,连长拔出驳壳枪威胁:“你敢阻碍军务,老子敢开枪打死你!”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和尚遇到兵,没法诵佛经!你用文的,念阿弥陀佛,他跟你乱拂;你会武的,任你练就金钟罩铁布衫,铜身铁骨,刀枪不入,铁罗汉也抵挡不了阿兵哥的一颗“花生米”。
  但是,妙月师却异常镇定,毫不退让。他对那个举着手枪的连长说:“老纳岂怕你这枝枪?你敢开枪?开吧!”拉开一个架势等着他。那连长匪性一起,砰!真的向妙月师开枪!但眼前却不见和尚,子弹不知道打哪儿去了。连长愣了愣,突然拿枪的手一阵剧痛,枪掉在地上。原来妙月师摇身躲过子弹,使出铁砂手,抓住了连长的手腕。
  几个大兵听见枪响,端起步枪冲进来,妙月师一个旋转,闪在连长身后,像老鹰抓小鸡,将连长提起来,挡在这些大兵面前,厉声说:“你们这是要他的命!把你们的营长叫来!看他‘打公馆’的时候是怎么说的!”
  驻军的营长听见枪声也过来,看到这种场面,马上命令士兵把枪放下,滚出去!又堆起笑脸,向妙月师赔礼道歉,骂那个连长瞎了狗眼,敢对铁罗汉大师无礼!妙月师见营长态度不错,就把那个连长放了,客气地说:“这位长官火气太大,贫僧无奈出手,多多得罪。”营长对连长呵斥:“还不向大师认罪!让司令知道了,你吃不了兜着走!”妙月师主动和解:“不要惊动钱旅长,一场误会,算了算了!”平息了这场风波。
  从此,铁罗汉的大名,不但钱旅长仰慕,连士兵也个个畏惧。有一次妙月师到承天寺拜会圆常、云如两位法师,遇见驻寺的士兵在摘承天寺的龙眼,和尚制止不听,反遭辱骂,险些挨打。那些大兵正在作孽,妙月师一到,有的认识他,惊叫一声:“铁罗汉来了!”作鸟兽散,不敢再来。其他寺庙的驻军,行为也有所收敛,不再欺侮和尚糟蹋佛了。
  妙月师虽是出家人,抗战时期,却很有民族气节,他动员僧众参与抗日活动,甚至亲自参加站岗放哨。据说,弘一法师写的一副中堂:“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就是赠予妙月师的。(180)□黄锡钧/文洪志雄/图
  九、最后岁月
  1942年古历三月十七,是妙月师的六十华诞。时值战乱,泉州许多地方,从海边到山区,各界知名人士还是纷纷前来贺寿,寿序、颂赞、寿诗数以百计。泉州城里前清进士林骚,是著名的诗文大家,他写了一篇寿序并附寿诗一首:“少林谪派内功夫,苦行头陀世所无,力可拔山诗展卷,功能济世药开炉。经翻贝叶灯前课,帖舞簪花笔下摹。托钵沿门沧海远,不教古寺作荒芜。”写对联“双拳铁罗汉,十亩老农禅”赠妙月师的太虚大师又写了贺寿诗:“开元崇福又承天,鼎足泉州岂偶然,门进月台观七塔,社开庐阜耸千莲,不存尼想余三众,难得僧门具四缘。更访荒郊铁罗汉,双拳十亩辟农田。”旅菲华侨许玉英女士也写诗来贺:“忆昔逢师故国天,皈依朝拜佛堂前。而今花甲初周日,空向菲宾颂永年。三指空拳传授阻,百官万众祝词虔。惭侬海外萍踪寄,莫泛归舟与寿筵。”地方人士周伯莲贺诗曰:“一入空门献此身,智灯慧剑了前因,铁拳打破邯郸梦,唤醒人间六十春。”
  有一张贺信是从江苏省寄来的,信里夹带一张照片,是个体格雄健的壮士,双手顶礼,旁边写道:“小徒江苏李万铁顿首百拜。”信上的内容是慕名千里拜师,恳请师尊亲笔赐他对联以示俯允云云。可见妙月师的名望,不仅在闽南、海外,连外省也有影响。
  生日那天,崇福寺门庭若市,车马塞道,除了国术界,还有佛教界、文教界,泉州军政界要人,什么司令、指挥、专员、县长,都来贺寿。宾主间、客人间互相问候,热闹非凡,而崇福寺只以清茶素菜招待。崇福寺的和尚表演武术助兴,其中有一个特别节目,是十多个小和尚集体出场,像操兵,又像圈佛,口念《因果经》,什么“骑马坐轿为何因,前世修桥补路人”等等。为了让外地来的官员听得懂,特地请一名老师教这些小和尚用国语吟唱。那些北方人听了微微发笑,还买了些《因果经》、《禅林宝训》之类劝善的经文,带回去给他们的夫人、姨太太。妙月师的名望大威信高,驻军钱旅长对他也礼让三分,据云,妙月师曾经从好杀成性的钱旅长手中救出一些人。
  1944年古历九月廿五,妙月师偶染风寒,本是小恙,岂料却病倒在他的方丈禅房内,时年62岁。身体强壮的人不容易得病,一旦生病就很沉重。妙月师大概是这种人,病了药石无效。妙月师的二弟,就是邵佳樵的老父亲丕注来探病,住在崇福寺中。妙月师的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拖了十余天,沉疴不起。
  十月初八早上,大约六点钟,管理大殿香火的瑞杰师遇到邵丕注与佳樵父子俩,悄悄地说道:“注叔,大师昨晚去了。”邵丕注大吃一惊:“你怎么知道?早上他不是还好好的吗?”瑞杰师说,昨晚他梦中听见大殿外人声喧哗,开门一看,来了许多西方侍者,手执长幡,贫僧问道,贵客何事?他们说,要来接引妙月和尚。你看,前面那个骑白马的就是他。贫僧要近前去看个仔细,刚迈步就醒来,遍身汗水淋漓,睁眼一看时钟,恰好十二点半。这个梦很奇异,瑞杰师记得清清楚楚,所以他想,妙月师可能拖不过今天。邵佳樵急忙跑进妙月师禅房,只见妙月师盘腿坐在床中,眼睛微闭,佳樵轻声问道:“大伯要饮茶不?”妙月师稍稍摇头,抬了抬手,佳樵就慢慢退出来。当天晚上酉时,六点多钟,妙月师果然圆寂归西。
  越日,十月初九,成敛入龛,由瑞今法师念封龛法语。龛是和尚火化坐的方型木柜,下宽上狭。妙月师的龛前开一个小窗,外安窗门,内装玻璃,透过玻璃,可以瞻仰妙月师遗容。妙月师坐禅于龛内,低眉垂目,脸色如生,法相庄严,宛似平时参禅入定。
  十月十二日开追悼会,泉州各界人士都来参加,人山人海,祭文、悼词、挽联、挽诗不计其数。会上很多人发言,称赞妙月师佛学道德、医德武德。专员林梦飞致词说:“历来是病人找名医,而妙月师为一代名医,他是名医找病人,不计报酬,不分贫富,志在济世救人,这种精神是很值得世人钦仰和学习的!”
  妙月师遗体送往承天寺鹦哥山火化,出殡队列只经过东街一小段路,沿路却有许多人摆香案祭奠。妙月师的亲侄儿邵佳樵披麻戴孝,按风俗一路向摆香案的人家跪拜叩谢,膝盖跪得又红又肿。妙月师的法体火化之后,现出几百颗舍利子。越是道德深厚的高僧,身后舍利子越多越大。妙月师的塔墓建在清源山边的后茂,至今每年清明还有很多人去为他扫墓。(181)□黄锡钧/文、洪志雄/图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