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师八思巴
蒙古帝师八思巴
在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五塔门上,有五座不同颜色的佛塔,它们代表不同的教派,其中红颜色的佛塔代表萨迦派。萨迦派能与其他教派并立是与八思巴的功劳分不开的。八思巴不仅是藏传佛教的一代宗师,而且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是中华民族杰出的历史人物之一。
1235年八思巴出生于萨迦款氏家族,萨迦是藏文saskya的音译,它现在已成为一个多义词,既是地名西藏自治区日喀则专区的萨迦县,地点在日喀则西南约120公里处,又是寺院名,又是教派名,甚至还是一个家族名。八思巴在其父桑察·索南坚赞52岁时出生,他自幼聪明颖悟,加上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萨迦派的宗教领袖、八思巴的伯父的悉心教导,使他在佛学上进步很快。《萨迦世系史》记载:“八思巴三岁时,能记诵莲花修法等,众人惊异,说:他果真是一位圣者!由此名声远播,故通称其名为八思巴藏语意为圣者。八岁时能记诵佛本生经,九岁时,当萨迦班智达举行预备法会时,八思巴说《喜金刚续第二品》。因其能在法会上说法,大众惊异,众学者也抛弃傲慢之心而听受,使八思巴声明远扬。”
八思巴出生前后,西藏周围和西藏本身的政治局势在急剧地变化。元朝为巩固对西藏的统治,使西藏地方纳入中央政权的统一管理之下,特别邀请萨迦班智达入凉州。1244年萨迦班智达、十岁的八思巴和六岁的恰那八思巴同母弟等三人踏上去凉州的艰难路途。萨迦班智达动身之前对萨迦派的事务做了详细安排,为了防止萨迦派内部争夺权利,谋害有继承权的八思巴和恰那多吉,萨迦班智达将他俩带在身边并多加教导,以为后来继承萨迦派和家族的权利按萨迦派的规定有一嫡系儿子继承教主,另一个延续家族,为家族繁衍下一代继承人。在凉州的这段时期里,八思巴加紧学习,到17岁1251时已学完萨迦班智达所教的一切,掌握了担任萨迦派教主必须具备的知识。同时他在这一时期开始命笔作文,《萨迦五祖全集》中八思巴署有日期的著作最早一篇是1250年在凉州写的《怙主赞颂》。除了学习西藏佛教和藏族文化外,他还阅读大量的汉文典籍,这为他后来沟通蒙、藏、汉关系方面,打下了十分坚固的基础。八思巴在阔端窝阔台第二子,掌管西夏部分地区的宫廷还接触各界人士,积累不少政治经验。
八思巴的弟弟恰那多吉娶了蒙古公主,实现了两族之间的联姻,使蒙古与萨迦家族的关系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1251年11月14日,萨迦班智达在凉州幻化寺去世。这样,年仅17岁的八思巴就正式成为萨迦派的新教主。
1252年2月5日,八思巴写信向萨迦派通报萨迦班智达去世。由于萨迦班智达的去世,沉痛打击了阔端,不久他也去世了。阔端系的失势以及蒙哥汗的上台,使蒙古汗国的-局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萨迦派的地位也变得不稳固,随时有被其他教派取代的可能,八思巴仔细分析-局势,决定利用蒙哥汗命他派僧人随使者去西藏清查户口的时机。他在给西藏各地领袖的信中再次强调蒙哥汗以萨迦派掌领西藏佛教的政策,要西藏各地领袖安心对待蒙哥汗的括户。八思巴这样做无形中加强了萨迦派的力量,与此同时他广邀西藏高僧为他受戒,他用这种方法弥补他远离西藏与各教派高僧接触较少的缺陷。当时在凉州的八思巴仍是阔端诸子敬奉的上师,但他仔细观察形势的变幻,思想上有了转向拖雷一系的准备。
1252年7月,蒙哥汗命忽必烈远征大理以控制南宋背后。当时南宋还控制着四川,蒙古军只能穿过甘肃川西藏族地区直捣大理,为了能顺利进军,忽必烈派人到凉州请八思巴到军营,以备咨询。八思巴巧妙的宗教宣传,很快就对忽必烈一家产生了作用,使他们知道要得到藏族同胞的拥护,还需要仿照历史上崇佛的帝王先例,与八思巴建立更进一步的关系。先是王妃察必向八思巴请求传授萨迦派的喜金刚灌顶这种灌顶是结缘灌顶,并将出嫁时父母陪送的一颗大珍珠送给八思巴。但是,当忽必烈请求受灌顶时却遇到了困难。八思巴提出灌顶之后,忽必烈应遵守法誓,真正以弟子的礼节来尊奉上师,“受灌顶之后,上师坐上座,要以身体礼拜,听从上师言语,不讳上师之心愿”。这一条实质上会导致将佛教的教权置于世俗王权之上。当然,忽必烈难以接受,这时王妃察必出来调解:“听法即人少之时,上师可坐上座,当王子、驸马、官员、臣民聚会时,恐不能镇伏,由汗王坐上座。吐蕃之事,悉听上师之教,不请于上师不下诏命。其余大小事务因上师心慈,如误为他人求情,恐不能镇国,故上师不要讲论及请求。”在这一折中条件下,八思巴于19岁1253在军中为忽必烈传授了萨迦派的喜金刚灌顶,正式成为当年已38岁的忽必烈的宗教上的老师。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