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义疏(2)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周叔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二,行成得益中有二:一、明垂应,二、明得益。今初。
  若有四众闻是药上菩萨名者,持是药上菩萨名者,称是药上菩萨名者,观是药上菩萨身者,是药上菩萨放身光明摄受彼人。此菩萨光或为自在天像,或为梵天像,或为魔天像,或为帝释像,或为四天王像,或为阿修罗像,或为乾闼婆像,或为紧那罗像,或为摩喉罗伽像,或为迦楼罗像,或为人非人像,或为龙像,或为帝王像,或为大臣像,或为长者像,或为居士像,或为沙门像,或为婆罗门像,或为仙人像,或为祖父母像,或为父母像,或为兄弟姊妹所爱妻子及诸亲像,或为良医像,或为善友像。
  闻者耳闻,持者心念,称者口称,观者眼见。菩萨光明所化现中有二十四像,约为四类。一,天像有五,谓自在天乃至四天王天。二,鬼神像有七,谓阿修罗像乃至龙像。三,人像有七,谓帝王像乃至仙人像。四,亲友像有五,谓祖父母像乃至善友像。或可如下为行者,分别二十四种法门故,现二十四像也。
  尔时行者即于梦中见上诸像,随现为说药王药上所说神咒,即得灭除如上所说劫数之罪。觉已忆持,终不忘失,系念三昧。
  二,明得益。言如上所说劫数之罪者,谓如前十方佛赞言,以随喜因缘力故,即得超越五百九十六亿劫生死之罪也。亦可如前观药王菩萨行法中言,闻陀罗尼故,超越九十亿劫生死之罪。又言观药王菩萨者,持药王菩萨名者,除却八十万劫生死之罪。以二菩萨行愿等故。
  △三,观五十三佛有三:初、药上菩萨示转,二、六佛劝转,三、释迦如来证转。今初。
  即于定中得见药上菩萨净妙色身,即为行者称说过去五十三佛名,告言:法子,过去有佛名曰普光,次名普净,次名多摩罗跋梅檀香,次名梅檀光,次名摩尼幢,次名欢喜藏摩尼宝积,次名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次名摩尼幢灯光,次名慧炬照,次名海德光明,次名金刚牢强普散金光,次名大强精进勇猛,次名大悲光,次名慈力王,次名慈藏,次名梅檀窟庄严胜,次名贤善首,次名善意,次名金刚华,次名宝盖照空自在力王,次名虚空宝华光,次名琉璃庄严王,次名普现色身光,次名不动智光,次名降伏诸魔王,次名才光明,次名智慧胜,次名弥勒仙光,次名世静光,次名善寂月音妙尊智王,次名龙种上尊王,次名日月光,次名日月珠光,次名慧幡胜王,次名师子吼自在力王,次名妙音胜,次名常光幢,次名观世灯,次名慧威灯王,次名德胜王,次名须弥光,次名须曼那华光,次名优昙钵罗华殊胜王,次名大慧力王,次名阿网毗欢喜光,次名无量音声王,次名才光,次名金海光,次名山海慧自在通王,次名大通光,次名一切法常满王佛。尔时药上菩萨说是过去五十三佛名已,默然而住。
  多摩罗跋梅檀香佛,见《华华经玄赞》卷七云:“多是性义,阿摩罗是垢义。声势合故,遂略去阿字。跋陀罗是贤义,略但云跋也。”又多摩罗跋者,香草名,《玄应音义》卷一日:“此云藿香。”优昙钵罗华,此云灵瑞,亦云空起华。天竺有树而无其花,若轮王出世,此花则现。阿闲毗,此云不动。余如文。
  △二,六佛劝转有二:初、毗婆尸佛广劝,二、五佛略劝。初中又二:初、述因缘,次、赞利益。今初。
  尔时行者即于定中得见过去七佛世尊,毗婆尸佛而赞叹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所宣说五十三佛,乃过去久远旧住娑婆世界,成熟众生而般涅槃。
  五十三佛皆娑婆世界过去佛。已与现在未来此界众生作得度因缘者,是故称名敬礼,得益不虚也。
  △二,赞利益有三:初、劝闻名,二、劝称名,三、劝敬礼。今初。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及余一切众生得闻是五十三佛名者,是人于百千万亿阿僧只劫不堕恶道。
  此述闻名获离世间苦果之道。
  若复有人能称是五十三佛名者,生生之处常得值遇十方诸佛。
  二,劝称名。以称名故,能得出世间福乐。
  若复有人能至心敬礼五十三佛者,除灭四重五逆及谤方等,皆悉清净,以是诸佛本誓愿故,于念念中即得除灭如上诸罪。
  三劝敬礼。以敬礼故,能拔极重恶业罪障。
  尸弃如来,毗舍浮如来,拘留孙如来。拘那铪牟尼如来。迦叶如来亦赞是五十三佛名,亦复赞叹:善男子、善女人能闻是五十三佛名者,能称名者,能敬礼者,除灭罪障,如上所说。
  二,五佛略劝。如文可解。
  △三,释迦证转有二:初、述往行,二、会古今。今初。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曾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出家学道,闻是五十三佛名。闻已合掌,心生欢喜,复教他人令得闻持。他人闻已展转相教,乃至三千人。此三千人异口同音称诸佛名,一心敬礼。如是敬礼诸佛因缘功德力故,即得超越无数亿劫生死之罪。
  如文易解。
  其干人者,华光佛为首,下至毗舍佛,于庄严劫得成为佛,过去千佛是也。此中千佛者,拘留孙佛为首,下至楼至如来,于贤劫中次第成佛。后千佛者,日光如来为首,下至须弥相,于星宿劫中当得成佛。
  二,会古今。庄严劫、贤劫、星宿劫三劫相次,释迦如来为贤劫第四佛。广如《三千佛名经》及《贤劫经》等所说。
  △二,结赞有二:初、广明,二、略结。初中又三:初、结证前文,二、广明利益,三、结显福德。今初。
  佛告宝积:十方现在诸佛善德如来等,亦曾得闻是五十三佛名故,于十方面各皆成佛。
  如文易解。
  △二,广明利益有五:初、除灭重罪,二、善根见佛,三、蒙佛授记,四、闻佛说法,五、见佛相好。初中又二:初、明灭罪行,二、明生善行。今初。
  若有众生欲除灭四重禁戒,欲得忏悔五逆十恶,欲得除灭无根谤法极重之罪,当勤诵上药王药上二菩萨咒,亦当敬礼上十方佛,复当敬礼过去七佛,复当敬礼五十三佛,亦当敬礼贤劫千佛,复当敬礼三十五佛,然后遍礼十方无量一切诸佛。昼夜六时心想明利,犹如流水,行忏悔法。
  四重禁戒者,杀盗淫妄四波罗夷也。五逆者,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也。十恶者,身三:杀、盗、邪淫,口四: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贪、嗔、痴也。无根,谓无善根,即一阐提。《涅槃经》卷二十云:“无根者,我初不知恭敬如来,不信法僧,是名无根。”行法有三:一、持咒,二、礼敬,三、忏悔。所礼渚佛如上说。三十五佛名见《决定毗尼经》,即《大宝积经》第二十四优婆离会。
  然后系念念药王药上二菩萨清净色身。
  二,明生善行。要须忏悔得灭罪已,然后系念,方无障难,乃至邪谬也。
  △二,善根见佛有二:初、得法,二、垂应。今初。
  若有念是药王、药上二菩萨者,当知此人已于过去劫中,于诸佛所种诸善根,以本善根力庄严故,于一念中得见东方无数诸佛。
  所有修行要须二力而得成就,一者,自善根力;二者,佛加持力。二者互为增上而得胜进。诸佛大悲,一切时处无不加持,故要先由自善根力以为发端。
  是时东方一切诸佛皆悉同人普现色身三昧,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皆悉同人普现色身三昧。即时十方一切诸佛,皆悉现身住行者前,为说甚深六波罗蜜。
  二,垂应。以自善根力故,系念二菩萨,而得见无数诸佛。诸佛即人普现色身三昧,而为加持说六度行。
  △三,蒙佛授记有二:初、得法,二、垂应。今初。
  是时行者见诸佛已,心生欢喜,于诸佛前即得甚深观佛三昧海,见无数佛。
  以得诸佛现身说法加持力故,善根增进,得观佛三昧海。
  一一世尊异口同音授行者记,而作是言:汝今念是二菩萨故,于未来世当得作佛。
  二,垂应。以自善根增进,得观佛三昧海故,诸佛授记,以为加持。
  △四,闻佛说法有二:一、得法,二、垂应。今初。
  是时行者闻授记已,身心欢喜,即得三昧。此三昧名惟无庄严。因是三昧力故,倍更增进,普见十方无数诸佛。
  以得诸佛授记加持力故,善根增进,得惟无三昧。惟无者,此云无垢。
  时十方诸佛或为行者说檀波罗蜜,或为行者说尸波罗蜜,或为行者说羼提波罗蜜,或为行者说毗黎耶波罗蜜,或为行者说禅那波罗蜜,或为行者说般若波罗蜜,或为行者说方便波罗蜜,或为行者说愿波罗蜜,或为行者说力波罗蜜,或为行者说智波罗蜜,或为行者说慈悲喜舍行,或为行者说四念处,或为行者说四正勤,或为行者说四如意足,或为行者说五根,或为行者说五力,或为行者说七觉分,或为行者说八正道分,或为行者说苦圣谛,或为行者说集圣谛,或为行者说灭圣谛,或为行者说道圣谛。或为行者说六和敬,或为行者说六念法,如是种种分别广说无量法门。复因此惟无三昧海庄严力故,广为行者分别解说甚深十二因缘法。
  二,垂应中所说法门。约有七科:一者、十度,二者、四无量,三者、三十七道品,四者、四谛,五者、六和敬,六者、六念,七者、十二因缘。初檀波罗蜜至智波罗蜜即是十度,慈悲喜舍行即是四无量心,四念处乃至八正道分即是三十七道晶。四念处者,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也。四正勤者,未生恶法令不生,已生恶法令断,未生善法令生,已生善法令增长。四如意足者,四定摄心,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四种定者,欲为主得定,精进为主得定,心为主得定,思惟为主得定也。五根者,信精进念定慧。五力亦然。七觉分者,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念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初三治沈没,后三治浮动。念支通于两处。八正道分者,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也。苦圣谛乃至道圣谛者,四谛也。六和敬者,外同他善谓之和,内自谦卑名之为敬。身业同,口业同,意业同,同戒,同见,同利也。六念者,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也。十二因缘者,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人,六人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也。
  因是药上、药王二菩萨威神力故,复见东方无量诸佛及诸菩萨身紫金色,相好无比。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悉睹见一一如来身相众好,广说如观佛三昧海。
  五,见佛相好。为显自善根力,佛加持力,皆因二菩萨威神之力而启发,故结云:因二菩萨威神力,得见十方如来身相众好也。
  若有行者称是药王、药上二菩萨名者,若有念是二菩萨名者,若有持是二菩萨名者,若有观是二菩萨者,若有诵是二菩萨所说陀罗尼神咒者,舍身来世得净六根,恒得生于大菩萨家,面貌端严,犹如帝释,无可恶相;身力强壮,如那罗延,威伏一切。其所生处,恒得值遇诸佛菩萨,闻甚深法,闻已欢喜,即得无量妙三昧门及陀罗尼。
  三,结显福德。口诵曰称,心惟曰念,念相续为持。此三总是持名,次观相,次诵咒。所生福德有六:一、得净六根,二、生菩萨家,三、面貌无恶,四、力强伏众,五、值佛闻法,六、得定总持。初二明善根深厚,中二明世间福广,后二明出世福广也。
  佛告阿难:若有众生但闻是二菩萨名者,得福无量,不可穷尽,何况具足如说修行。
  二,略结。如文易解。
  △自下大文正宗分中第二,因阿难述昔因缘有二:初、问,后、答。今初。
  尔时阿难闻佛世尊赞叹是二菩萨甚深智慧无量德行,即从座起,绕佛七匝,长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此药王、药上二菩萨过去世时修何道行?种何功德?今于此众犹如梵幢。佛所赞叹,亦为大众之所称誉。如来今者双目放光,如摩尼珠现在其顶,此妙瑞相昔所未睹。唯愿世尊为我解说此二菩萨往昔因缘。
  双目放光在二菩萨顶。如序分中说。
  △后答中有三:初、诫听,二、正述,三、劝修。今初。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此二菩萨往昔因缘。
  如文易解。
  △二,正述有六:初、明佛化时劫,二、明日藏论赞,三、明药王本愿,四、明药上本愿,五、明药王立名,六、明药上立名。今初。
  佛告阿难:乃往过去无量无边阿僧只劫,复倍是数,数不可说。彼时有佛,号琉璃光照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大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安稳,国名悬胜幡。生彼佛国,众生寿命八大劫。彼佛世尊出现世间经十六大劫,然后乃于莲华讲堂人般涅槃。佛般涅槃后,正法住世满八大劫,于像法中有千比丘发菩提心求受菩萨戒,普为众生游行教化。
  如文易解。
  尔时众中有一比丘,号名日藏,聪明多智,游历聚落,村营、城邑、僧坊、堂阁、阿练若处,乃至论议,常为诸大众广赞大乘菩萨本缘,亦说如来无上清净平等大慧。
  二,明日藏论赞。菩萨本缘即是因行,如来大慧即是果德也。
  △三,明药王本愿中有二:初,依解起行,二、依行发愿。今初。
  尔时众中有一长者,名星宿光。闻说大乘平等大慧,心生欢喜,即从座起,持诃黎勒果及诸杂药至日藏所,白言:“大德,我闻仁者说甘露妙药,如仁所说,服此药者不老不死。”作此语已,头面著地,礼比丘足,复持此药奉上比丘,白言:“仁者,今以此药奉上仁者及大德僧。”
  闻法奉药,即是依解起行。以能信解理事无碍故,以众药奉上众僧,称彼法性疗身心苦,得解脱乐也。诃黎勒,此云天主将来,为五药之一,亦名呵子。《本草》云:“树似木梡,花白,子似栀子,主消痰下气。”
  △二,依行发愿,有三:初、回向菩提,二、回向有情,三、现瑞感证。今初。
  尔时日藏即为咒愿,受诃黎勒。长者闻法,复闻咒愿,心大欢喜,遍礼十方无量诸佛,于日藏前发弘誓愿,而作是言:“我闻仁者说佛慧药,如仁所说真实不虚,今持雪山良药奉上仁者,并及众僧。以此功德,愿我生生不求人天三界福报,正心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今至诚发无上道心,于未来世必当成佛。此愿不虚,
  回向之义有三:初约理者,舍相曰回,人理名向;二约菩提者,所修善根不愿三有二乘名回,正趣无上菩提曰向;三约利生者,得理不证曰回,大悲随有救生曰向。今长者闻说佛慧,即此众药施僧,而能悟解平等大乘,即是约理回向。复更礼十方佛,发弘誓愿,不求人天福报,必当成佛,即是菩提回向。下以闻名观相利益众生,即是利生回向也。
  必如尊者所说佛慧,我得菩提清净力时,虽未成佛,若有众生闻我名者,愿得除灭众生三种病苦:一者,众生身中四百四病,但称我名,即得除愈;二者,邪见愚痴及恶道苦,愿永不受,我作佛时,生我国土诸众生等,悉皆悟解平等大乘,更无异趣;三者,阎浮提中及余地方有三恶趣名,闻我名者,永更不受三恶趣身。设堕恶趣,我终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礼拜系念观我身相者,愿此众生消除三障,如净琉璃,内外映彻,见佛色身亦复如是。若有众生见佛清净色身者,愿此众生于平等慧永无退失。”
  二,回向有情。此中有二:一、闻名利益,二、礼观利益。闻名三益者:一,除四大增损病。一大不调有一百一病,四大不调有四百四病。二,除邪见愚痴病。邪愚是因,恶道苦是果。离邪见故,得平等慧。离愚痴故,得大乘慧。三,除三恶趣身病,以得闻名净业成就故。礼观三益者:一,消除三障;二,见佛色身;三,得不退转。
  发此愿已,五体投地,遍礼十方无量诸佛。礼诸佛已,持真珠华散日藏上,白言:“和尚,因和尚故,得闻无上清净佛慧。我闻是已,于和尚前已发甚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此愿不虚,必成佛者,今我所散妙真珠华化为华盖,住和尚上。”作此语已,所散宝珠,如宝莲华行列空中,变成华盖,其盖有光,金色具足。一切大众睹见此事,异口同音赞叹大长者星宿光言:“善哉善哉!大长者,汝能于此大众之中,已能深发大弘誓愿,乃现如此微妙瑞相。我等今者观此瑞相,必得成佛,无有疑也。”
  三。现瑞感证。如文可解。和尚者,于阗疏勒之语。梵音正言鸥玻陀耶。意云亲教师,知罪知无罪者也。又云近读师,谓弟子所亲近习读者也。
  △四。药上本愿亦二。初。依解起行。二。依行发愿。今初。
  尔时星宿光长者有弟名电光明,见兄长者发菩提心,身心随喜,白言:“大兄,我今家中大有醍醐及诸良药,愿兄听我布施一切,不限众僧。”其兄报言:“听随汝意。”
  如文可见。
  △依行发愿有二:初、正明回向,二、现瑞感证。今初。
  尔时电光明长者白其兄言:“我今亦复随从大兄,欲发甚深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其兄答言:“若欲发心,汝今应礼阿十方诸佛,于大和尚日藏比丘前宣发甚深无上道意。”弟白兄言:“我今以此醍醐良药以施一切,复以妙华上十方佛,回向以此功德,愿如大兄所发誓愿等无有异。
  如文可见。
  若我所愿诚实不虚,今我所散上妙莲华住虚空中犹如华树。”时会大众见电光长者所散莲华列住空中,其一一华如菩提树列住空中,华果具足,尔时大众异口同音,亦皆赞叹电光长者而作是言:“汝今瑞应如兄长者等无有异,于未来世必得成佛,无有疑也。”
  二,现瑞感证。如文可解。
  △五,药王立名有五:初、众议立名,二、药王发愿,三、空光授记,四、药王证益,五、结会古今。今初。
  佛告阿难:汝今当知,时大长者以诃黎勒雪山胜药以施众僧,众僧服已得闻妙法,以药力故除二种病,一者四大增损,二者烦恼嗔恚,因此药故。时诸大众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唱是言:“我等于未来世悉当成佛。”时诸大众各相谓言:“我等今者因此大士施二种药,得发无上法王之心,当王三千大千世界。为报恩故,当为立号。”因行立名,故名药王。
  此中有三:一者众僧服药,身心诸疾皆除;二者大众见已,皆发无上道心;三者,因发心故,立号以为报恩。言法王者,佛于诸法得胜自在,故名法王。
  佛告阿难:汝今当知,此药王菩萨闻诸大众为立号时,敬礼大众而作是言:“大德众僧为我立号,名曰药王,我今应当依名定实。若我所施回向佛道必得成就,愿我两手雨一切药,摩洗众生,除一切病。若有众生闻我名者,礼拜我者,观我身相者,当令此等皆服甚深陀罗尼无碍法药,当令此等现在身上除去诸恶,无愿不从。我成佛时。愿诸众生具大乘行。”
  二,药王发愿。前发愿时因闻佛慧故,礼十方佛,以示常随佛学也。今发愿时因众立号,故礼大众,以示恒顺众生也。愿手雨一切药,即是回向菩提。闻名礼观,咸皆获益,即是回向有情。于中皆服总持法药,即前悟解大乘及见佛色身。除去诸恶,无愿不从,即前除四百四病及消除三障。具大乘行,即不受恶趣及于平等慧,永不退失也。
  作是语时,时虚空中雨七宝盖覆药王上,盖光明中而说偈言:
  大士妙善愿,施药济一切。
  未来当成佛,号名曰净眼。
  广度诸天人,慈心无边际。
  慧眼照一切,未来当成佛。
  三,空光授记二偈有三:初二句明因行,次二句明果号,后四句释果号之由。以慧眼慈心,见一切有情究竟成佛也。
  尔时药王闻此偈已,身心欢喜,即人三昧。其三昧名曰惟无庄严。三昧力故,见佛无数,净除业障,即得超越九百万亿阿僧只劫生死之罪。
  四,药王证益。如文。
  尔时众中为立号者,今此药王菩萨摩诃萨是。
  五,结会古今,如文。
  △六,明药上立名有三:初、众赞立号,二、药上发愿,三、空光授记。今初。
  佛告阿难:汝今当知,时弟长者药施人者,因药施故,世人称赞此长者药用施众僧及施一切。服此药者得上气力,得妙上乐,亦闻上妙大乘法乐。尔时世人因行立名,名曰药上。
  药王以药供僧故,大德众僧为之立号药上,以药普施一切故,世人大众为之立号。
  尔时药上菩萨闻诸世人称赞己德名曰药上,因发誓愿:“今此世间一切大众为我立号名曰药上,愿我后世得成十种清净力时,以上法药普施一切,愿诸众生闻我名者,烦恼盛火速得消灭。若有众生礼拜我者,称我名者,观我身相者,当令此等得服上妙不死解脱甘露上药。”
  二,药上发愿。如文。十种清净力者,如来不共法中十力也。
  尔时大众闻是语已,各脱璎珞共散药上菩萨上,所散璎珞如七宝台停住空中,台中有光纯黄金色,声如梵音而说偈言:
  善哉胜大士,愿发弘誓愿。
  必度苦众生,心无有疑虑。
  未来当成佛,号名曰净藏。
  救护诸世间,没于苦海者。
  三,空光授记。偈中前四句明因行,次二句明果号,后二句释果号之由。
  △三。劝修有二。初。约闻名劝。二。约闻咒观相劝。今初。
  佛告阿难:汝今好当谛听佛语,慎勿忘失。此药王药上二菩萨者,乃是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世尊灌顶法子。若有众生闻此二菩萨名者,永度苦海,不堕生死,恒得值遇诸佛菩萨,何况具足如说修行。
  如文可见。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二菩萨所说神咒,若观此二菩萨身相者,于现在世必得见药王、药上及见于我贤劫千佛,于未来世见无数佛,一一世尊为其说法生净佛土,其心坚固终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二,约闻咒观相劝。此中有三:一、见佛闻法,二、生净佛土,三、不退菩提心。约位应是人住也。
  △自下文第三流通分有二:初、结名奉持,二、得益辞退。初中又三:初、明经名体,二、别显胜用,三、总赞经宗。今初。
  尔时阿难即从座起,为佛作礼,绕佛七匝,白佛言:世尊,当云何名此经?云何奉持之?佛告阿难: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此法之要,名灭诸众障,亦名忏悔恶业神咒,亦名治烦恼甘露妙药,亦名观药王药上清净色身。
  名中前三约用,后一约体。又前三灭过,后一生善。初名灭诸罪障者,除报障。二名忏悔恶业者,除业障。三名治烦恼甘露妙药者,除烦恼障。三障互为缘生,对治时亦相与俱灭也。
  佛告阿难:此法之要有如是等殊胜妙名。我灭度后,若有比丘及比丘尼闻此经者,至心随喜,经须臾间,四重恶业皆悉清净。若有优婆塞、优婆夷闻此经者,至心随喜,经须臾间,若犯五戒,破八支齐,疾得清净。若国王、大臣、刹利、居士、毗舍、首陀、婆罗门等及余一切闻此经者,经须臾间,至心随喜,五逆十恶悉得清净。
  二,别显胜用中,初明治破戒罪,后明治恶业罪。治破戒罪中有二:一、出家众,二、在家众。事则极简,下至一闻随喜;时则极短,下至经须臾间,便能灭除四重业罪垢及破齐犯戒罪垢,此经功德之大可知矣。刹利,此云王种,亦云田主。毗舍,此云商。首陀,此云农。婆罗门,亦名梵志,此云净志。为天竺之四姓。婆罗门最贵胜,凡有座席,不与余三姓同行。
  佛告阿难:此药王药上本行因缘,是阎浮提人病之良药。尔时世尊说是语已,默然而住,如人三昧。
  三,总赞经宗。此经以普贤三昧海中一行三昧为宗,故总赞云是阎浮提人之良药,说已默然人于三昧也。
  △二,得益辞退,中有二:初、得益,二、辞退。今初。
  尔时长者子宝积及尊者阿难无数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以欢喜故,长者众中五千人得无生法忍,他方来菩萨等有十千人住首楞严三昧,舍利弗弟子五百比丘不受诸漏成阿罗汉,天龙八部其数无量,皆发无上正真道意。
  此中略举有四众:一者,五千居土得无生法忍。二者,十千菩萨得首楞严三昧。首楞严此云健相。三者,五百比丘得阿罗汉果。四者,无量天龙发菩提心。
  尔时诸比丘及诸大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作礼而退。
  二,辞退。如文。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义疏终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