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高僧圣可禅师事略
清初高僧圣可禅师事略
破山法嗣、重庆华岩寺开山祖师圣可德玉禅师,法名印玉,自署方山、季而氏、华岩老人。俗姓王,四川营山县世家子弟,父名洲英,母刘氏,明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十三日生,排行二。
5岁读经史,7岁时,父吟“枯树丫枝如龙爪”(1),命对,圣可曰“高山怪石似虎头”,父奇之。明亡时,圣可17岁,寄居于渝,在慈航法师处听讲《金刚经》,时已有出尘之志。22岁,娶刘氏。翌年,避兵于贵州赤水(2)。又三年,病苦,卜乩于道人张心水,乩得“冯唐易老君须志,早取昙花第一枝”之句,出家之志遂决。
27岁时,“痛家国沦亡,潜身远遁,屏弃一切,皈依佛法”,礼朝阳寺道源禅师出家,法名德玉。29岁,赴洪雅八面山在澄江禅师处圆具,时不谙禅理。后参蒙山晓元禅师及大随禅师,数试机锋,仍未契。32岁,患咯血病,几死,友人谓之云:“汝参的博山禅也,故有此病!”(3)秋,病愈,往梁平金城寺参破山海明禅师,破山以死句活句扣之,圣可唯示以竖拳、展掌、拂手便行,终被印可,破山作偈云:“揑拳展掌露家私,撒手逍遥亦并齐,横骨暗抽容易得,舌头明坠少人知。”圣可遂入梁平双桂堂择木寮,是年33岁。在寮中,与雪臂法兄等调和大众,众皆悦之,然亦有僧讥之为“无土地圣菩萨”。众僧欲举以重任,圣可曰:“我己事未妥,恐稽岁月,不敢遵命!”
35岁,矢志南游,遍参海内名僧,遂不辞而行。破山闻之,作偈激之曰:“见山忘道是偷安,见道忘山非等闲。珍重阇梨思圣可,漫将滴水作波澜。”时夔门阻梗,圣可绕道北路,先至故乡营山,住木犀庵,礼祖茔。复沿嘉陵江北上,经昭化,过阳平关,抵汉中。又越秦岭,至华阴,宿七星寺。继渡潼关,经平阳(今临汾)入汾,礼昭祖塔(汾阳善昭,945-1023年)。旋过武乡,越太行,南下渡黄河,至鄢陵,住朝阳寺。再北折渡汴河至邺(今河北临漳),礼二祖慧可塔(慧可,487-593年)。时法兄雪臂印峦(4)正在彼处阅藏,见圣可至,问日:“何时离双桂?(破山)老人安否?”圣可答曰:“已离三载矣。”臂责之曰:“汝离师太早,是不肖之流,今日何面目来见我耶!汝当速去入汝那一队社火,不得冒称吾之法弟也!”圣可悲泪跪门求悔。时有破山病重讯至,有促圣可南游之偈,圣可遂辞雪臂,再北上至正定,礼临济塔(临济义玄,787-866年)。事毕,直下江南,过钱塘。闻自若和尚住天华寺,圣可欲明曹洞宗旨,遂往参之。在二祖塔、天华寺大有收益,故圣可尝有上堂语云:“天华棒头,二祖拳头。”
38岁,至浙江鄞县天童山,礼密云塔(密云圆悟,破山之师),复转至嘉兴,住东塔寺(5)。时闻无私元法兄住松江(今上海)大乘庵,特往访之,并与无私和尚作回蜀之约。
翌年,溯长江而上,过武昌,遇法兄密行寂忍和尚。又明年,之江陵,访莲月印正和尚(6)。夏,入夔们,抵梁平,住双桂堂,扫破山塔(7),旋至万县。离万县,乘舟西上至重庆,访慧觉照衣法师(8)于治平寺藏经阁(9)。因不愿露面于城市,遂避居大龙山(10)。月余,半偈、立禅、松石三禅师携居士李生蕃、杨继芳请圣可位华岩(洞,旧寺),时圣可40岁。数月间远近慕圣可名而趋附者半百,法兄丈雪通醉扫破山塔归道过华岩,见此而称羡不已。
圣可以华岩洞小不能容众,欲他行,杨继芳苦苦挽留并慷慨献宅基、田地以建新寺。旬日间,立草房数十楹。又数月,方丈、禅堂、厨房建成,徒众二千指。十月初一,圣可遂开炉焉,时在康熙九年。
杨继芳先后三次捐地建新寺,华岩寺遂成川东一大丛林。越三年,春,圣可往重庆报恩寺说法,事毕还华岩。康熙十三年,值吴三桂三藩之乱,全蜀兵戈四起,华岩寺正建经楼,几不成,得高奣映相顾,数月而楼成。(11)
康熙十四年(1675年),丈雪为《华岩圣可禅师语录》作序,有言曰“此是示真实相之椎轮也”。十六年(1677年),圣可与高奣映等过长江浴温泉(12)。高奣映是年撰《华岩开山碑文》(13)。十七年(1678年),圣可禁足华岩寺“季而关”(14),闭门注《梵纲经》等。是年,华岩徒众三千余。十九年(1680年),乾州别驾李沅等访华岩,听圣可说法。二十年(1681年),吴三桂乱平息,巡宪王孙蔚、巴县知县焦映汉访华岩,听圣可说法。二十一年(1682年)秋,至慈云寺说法。
二十三年(1684年),欲买舟东下,僧众挽留,无奈,遂过二郎关,往泸阳,憩宝子山。因受暑,患痢疾,秋后,宿泸阳云峰寺。冬,在云峰寺自序《圣可禅师年谱》,是年56岁。
二十四年,过江安,往蟠龙寺说法,又往佛来山访灵源法师,复还云峰。
二十五年秋,华岩僧众赴泸阳,坚请圣可返华岩,圣可辞之。
二十六年,圣可59岁,应乐山九峰凌云寺请,辞泸阳云峰寺,往之。溯岷江而上,过江安,住普照寺。过宜宾,访元素大师于普德寺,后抵凌云。离凌云,往伏虎寺,扫澄江禅师塔,事毕再返凌云。明年,顺江而下返华岩。未几,往永川东山寺访浩然大师。
三十一年三月,过綦江,南平,入贵州,住绥阳回龙寺。是年,《朗水集》成(15)。冬,返蜀,再往泸阳云峰寺。时胃病甚重,不食油盐已十余年。
三十二年,重庆众居士赴泸阳迎请回渝,圣可遂抵华岩寺。法事之余,为丈雪所撰《锦江禅灯》作序,序中抨击破山“酒肉公案”(16),并云:“玉与先师(破山》行又相违,未一世而死为绳墨!”
三十七年,往梁平双桂堂说法,再次抨击破山:“破山吃着曹山酒,三世诸佛不知有,……老老大大,龙头蛇尾!”
明年春,抱病返华岩。秋,病稍愈,欲游大足宝顶,不果。
三十九年秋,欲北行,又不果,时为胃疾所苦。
四十年十月望,提笔书道:“看看阎罗老子来请老僧吃斋也。”冬月朔,对众僧云:“善思力行。”越六日,示微恙。初九夜,集众僧云:“老僧住持三十余年,今日方得自在矣,大众善自护持!”即索笔书遗嘱,其略曰:“六祖云,披麻戴孝非吾弟子。今老僧去后亦然,违吾嘱者亦非吾弟子。”又书偈云:“过去佛祖何曾灭,现在佛祖几时灭,未来佛祖亦不灭,心心万里一条铁。”遂掷笔,端坐而逝,时在康熙四十年(1701年),世寿七十三,僧腊四十六。
圣可在华岩寺前后三十年,华岩一草一木,咸其手泽。卒后,重庆知府陈邦器命人在云南仿滇中某地藏菩萨像铸为圣可禅师像一尊,运来渝,立于华岩寺祖堂之中,人皆曰极似圣可。
圣可禅学思想,集于其所撰《语录》中。其生平及佛事活动,主要见于《圣可禅师年谱》(17)),又见于《锦江禅灯》、《五灯全书》、《黔南会灯录》、《华岩寺志》、《破山禅师年谱》、《巴县志》等。其《语录》、《年谱》刊入《嘉兴藏》中。
圣可禅师编撰有《梵纲经顺硃》二卷、《道德经顺硃》二卷、《禅林宝训顺硃》二卷、《百颂录》二卷。(18)
注:
(1)引文见《嘉兴藏·圣可禅师年谱》。下同。民国《巴县志》卷二十《金石》有李仙澍康熙五十二年作《华岩圣可玉禅师行由碑记》,可参考。李仙澍,巴县人,圣可皈依弟子。
(2)时摇黄十三家兵火于川东,圣可避兵贵州赤水歌杨寨。
(3)博山,博山元来,曹洞宗禅师。
(4)雪臂印峦,《破山禅师年谱》编者。
(5)破山首次说法即在此寺。
(6)莲月印正,《破山禅师语录》编者。
(7)时破山己圆寂两年。
(8)重庆治平寺慧觉照衣禅师(1605-1673年),綦江熊氏子,破山弟子。
(9)今重庆渝中区罗汉寺址。
(10)大龙山,又称待漏山。
(11)高奣映(1648-1707年。奣,音weng),字雪君,云南姚州土同知。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高奣映,号雪君,姚安土知府。博学能文,著有《妙香国草》,增订《来氏易注》、《等音声位合汇》、《问愚录》诸书。父,明亡后为僧,奣映嗣,入清仍授世职。《滇南诗略》十六有奣映诗,其父为僧,其子亦受圣可印记。”《清史稿·土司三·云南》:“姚安府土同知。清顺治十八年,土同知高奣映归附,仍授世职。”康熙十二年(1673年),会川(会理)一碗水沙土司叛乱,高奣映以武职出川巡视,叛乱平定,清廷委以高奣映提刑一职,分巡川东。高奣映纂有云南《鸡足山志》。圣可禅师行书《唯心净土论》手卷今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该卷详述华岩寺创建经过。清《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六之四:“闻土司夺占民田,……现今姚安府土同知高厚德之祖高奣映为吴逆川东道时,始行侵占。”高奣映撰有《华岩开山碑文》,载《华岩寺志》。又编纂有云南《鸡足山志》。《锦江禅灯》十三载有提刑奣映高居士问答。
(12)今重庆南温泉。
(13)文见《华岩寺志》。
(14)季而关,圣可禅师为华岩寺僧禁足修持之所所取之名。季,有排行最后之义,与“老”相对,《说文》:“季,少称。”而,通能,而、能古字通用。《管子·枢言》:“戒之戒之,微而异之。”微而,犹无能。《易·屯卦》:“宜建侯而不宁。”宋王应麟编《周易郑康成注》:“而不宁,读而曰能,能,犹安也。”关,关所。故“季而关”有谦虚之义,即虽弱小,而能,而安。
(15)绥阳旧名朗水。
(16)酒肉公案。清顺治七年(1650年),李占春在川东杀业太甚,破山劝李止杀,李曰“和尚吃肉,我即不杀人”,破山曰“公不杀人,我便食肉”,遂吃肉数片,杀业遂有所收敛。详见本集《高僧破山海明事略》。
(17)圣可弟释发鸣编,圆海等续编。
(18)顺硃,又作顺朱、述朱,谓仿照先人之言教而行。朱,朱墨。将先人之言教、行履以朱墨记录于簿本。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