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地理>>正文内容

走进卓尼寺院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王小明 田小东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红墙银幔,经轮缓缓,藏满了藏传佛教经典的一个个古刹寺院,镶嵌在灵山秀水之间。藏族同胞世世代代把自己的虔诚和文明嘱托给它,而这些寺院也以它的包容和宽仁向僧众游人诉说藏文化的历史和文明。
  引子
  接到去甘南采访的任务后,第一项工作就是上网查询,打开 Google搜索引擎,输入“甘南”二字,竟然出现了 106万项符合甘南的查询结果,甘南的名气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再浏览,却难免让人失望,看到的只是拉布楞寺的雄浑、桑科草原上牛羊成群、尕海的水草丰美、郎木寺的lisa苹果派、玛曲黄河第一弯等大家都熟知的内容。难道甘南只有这些让人心仪的地方?
  直到出发时,我才知道此行的目的地是甘南州卓尼县,行进的路线是沿着洮河逆行而上,由北向南,领略藏乡的风土人情和旖旎风光。
  另辟蹊径,就有机会发现无限风光。
  走临洮、过康乐,车行过莲花山后,进入林木茂密的峡谷,两岸重峦叠嶂,冶木河清流奔腾,清新凉爽的空气将一路燥热驱赶得无影无踪。车到冶力关镇,卓尼县宣传部的同志们等候我们多时了。
  宣传部的同志和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们打算带我们走一些游客罕至的地方,领略独特的藏族风情。
  在康多寺 品尝糌粑
  第一站就给大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我们来到全省唯一的土族乡———杓哇土族乡。和藏族的风俗一样,在这里做客,主人会献上洁白的哈达和醇香的青稞酒,唯一不同的是,藏族敬给客人的是三道酒,土族是四道酒。村里的老人说,土族的故乡原在东北辽河流域,后由于战乱,大约在1600年前的西晋时期迁徙到湟水及洮河流域,后来部分土族部落依附于吐蕃,后归卓尼土司管辖,杓哇乡的土族都是屯兵戍边将士的后裔。杓哇土族通晓藏语,信仰藏传佛教,和当地藏族同胞和睦相处。
  藏族人民信仰藏传佛教,在甘南藏区,几乎每个乡都有寺院,寺院是朝觐的圣地,在藏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卓尼之行,我们有幸拜谒藏传佛教名刹,和神秘的藏族宗教文化离那么近,我们的视线目不暇接掠过身旁的一切,它们都让大家感到莫名的激动。
  位于杓哇乡、康多乡的杓哇、康多、多玛三座寺院是安多藏区盛名远扬的藏传佛教名刹,三座寺院都是由卓尼杓哇人“尊者”罗桑南杰创建,分别建成于公元 1685年、 1676年和 1682年。杓哇、康多、多玛三座寺院从建筑风格到寺院学制、寺规,特别是寺内佛像、供器、圣物的陈设等,都依照拉萨三大著名格鲁派寺院色拉、哲蚌、甘丹规格而建。安多藏区佛教信仰者认为:杓哇、康多、多玛三座寺院与拉萨著名的色拉、哲蚌、甘丹寺院一样,有相同或者同等的影响力。素有“朝拜西藏圣地,必先朝拜杓哇、康多、多玛三座寺院”之说。
  在青山环绕的康多寺,寺管委会副主任达吉扎西邀请大家去僧房内品尝糌粑,他的眼神是那么的柔和、善意,好像老朋友一样,叫人无法拒绝他的盛情。进到屋里入座,款待大家的有喷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面,还有金黄色的酥油和奶白的“曲拉”、食糖等,碟碟碗碗摆满了一桌。主人先在小龙碗里放上一块酥油然后倒上半碗奶茶,等酥油融化后加曲拉、食糖搅匀,再加入炒面,把碗握在左手掌心用右手食指搅拌、旋转,拌匀后用右手的整个手掌捏成小团,然后分给大家食用。糌粑的美味勾起了大家的食欲,同行的老王也亲自下手,给大家拌了一碗,味道居然也不错。看来芬芳、香甜、营养丰富的糌粑是容易接受的大众食品。
  在禅定寺 倾听历史
  到卓尼不能不去禅定寺。
  禅定寺是甘肃、青海藏区三大佛教寺院之一,距今有 710年的历史。据说在寺院最兴盛的时候,有僧侣 3800人,占地百亩、大小建筑 170多幢以禅定寺为中心,曾统领周边洮、河、岷、迭、狄、宕地区大小属寺 108座,寺内收藏着许多精美的佛像,有数不清的经卷和珍贵的宗教文物,有密宗祖师之一的纳然巴的骨饰;有龙树菩萨塑造的释迦十二像、卓尼第一世土司护身佛、印度黑石自生六臂护法,还有赤钦阿子塘哇额骨上自生六字真言的骨饰等30余件。禅定寺可以说声名远扬,威镇四方。
  6月25日上午我们来到县城边洮河北岸的禅定寺,殿堂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阳光把金黄色的殿顶照耀得灿烂无比。寺门楼“禅定寺”三字是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亲手所书,而“禅定寺”之名是康熙皇帝御赐。
  进了寺门,看到十多个小僧侣在嬉闹玩耍,其中一个顽皮可爱的小孩跟我们搭讪,问他几岁了属啥的,回答是属狼,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再问他到寺里干什么,他却回答得一脸虔诚:“念经!”县委宣传部的同志告诉我们,寺院就是学校,小孩子在这里学教义学文化,接受传统教育。在这里,没有常规的应试教育,经文必须熟记于心,浮躁的心境只会换来漫长的等待。
  寺院的喇嘛给我们介绍禅定寺的历史沿革
  禅定寺创建于元世祖元年间( 1295年),是萨迦派领袖八思巴主持建造,并逐步发展成安多藏区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到明永乐二年,皇帝册封卓尼土司后,开始了“兄为土司,弟为僧纲”政教合一的历史。明景泰年间,卓尼大寺(禅定寺的前身)堪布仁钦龙布赴藏从师,通达了宗喀巴的显、密两宗教义,返卓尼后讲经说法,弘传格鲁派教义,并将卓尼大寺改宗格鲁派(亦称黄教)。到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康熙皇帝召见第十一代土司杨汝松之弟、卓尼大寺主持堪布阿旺赤勒嘉措,封其为大国师,受僧纲爵,并赐“赦赐禅定寺”匾额,镌刻于寺门,寺院遂易名,沿用至今。土司杨汝松还出资镌刻了举世闻名的卓尼版《大藏经》之《甘珠尔》和《丹珠尔》,禅定寺因此名冠藏区。
  后来,禅定寺数遭兵祸及文革之乱,遭到极大的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族宗教政策得以落实,禅定寺才得以重建,从 1981年起,陆续修建了大经堂、闻思、密宗续部、时轮三个学院和辩经院、寺门及僧舍等建筑80多幢,现有僧侣 150人。这座安多地区历史最悠久的藏传佛教名刹正逐步恢复它昔日的盛况。
来源:兰州新闻网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