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正觉莲风吹遍香江——敬祝香海正觉莲社成立五十六周年
愿正觉莲风吹遍香江——敬祝香海正觉莲社成立五十六周年
<<耿凌>>
净土思想渊源于印度。在东汉时,净土经典开始传入中国。支娄迦谶首译《无量清净平等觉经》、《般舟三昧经》等,以后竺法护译出《弥勒菩萨所问经》、《佛说弥勒下生经》,支谦又译《大阿弥陀经》,良耶舍译出《观无量寿经》,于是我国出现净土崇拜。最初分为弥勒净土和弥陀净土两种。弥勒净土信仰由东晋道安首创,一时盛行于北魏。梁齐间尚有所闻,不久即衰。弥陀净土信仰一般认为始于道安弟子慧远,他精般若性空之学。东晋太元六年(公元三八一年)因避战乱率僧团入江西庐山,太元十五年(三九○)在东林寺建立莲社(亦称白莲社,是我国有莲社之始),参加的有僧人,居士一百二十三人。他们在阿弥陀佛像前,建斋立誓,专修念佛三昧(当时慧远提倡的是观想念佛,还不是持名念佛),共期往生西方净土,并由刘遗民著文刻碑,以明所誓。此后,有昙鸾于北方专修净业,立难行、易行之说,主张以弥陀如来本愿力为根本(外缘、他力),以修行者的念佛行业为内因(自力),内外相应,自他结合,临命终时,一心不乱,仗佛愿力接引往生极乐净土。昙鸾之后有道绰,他曾讲《观无量寿经》,以小豆计数念佛近二百遍,连环不断,每日口诵阿弥陀佛圣号,著《安乐集》二卷,立圣道、净土二门,认为祇有净土一门是唯一出离之路。中国净土宗实际创始人是唐善导(六一三—六八一),他师事道绰,依《观无量寿经》专心念佛,修十六观,后住陕西终南山专修念佛三昧多年,归信者甚众。他提出正行与杂行,正行又分为读诵、观察、礼拜称名、赞叹供养等五种,其中特别将称名作为正业,其他四种列为助业,显出持名最为重要。善导先往山西玄中寺听道绰讲述净土要旨,后到长安在光明、慈恩两寺弘扬净土教义三十余年,律行精严,自奉甚俭,受施净资,用以书写《阿弥陀经》十余万卷,他又善画艺,曾彩绘净土变相三百余壁,修葺营造寺塔多处。著有《观无量寿经疏》(即《观经四帖疏》)四卷。善导以后,净土宗继续流传,历代名师辈出,有承远、怀感、法照、少康等。五代至宋,净土宗一直很盛行,它的信仰深入民间。由于天台、贤首、禅、律各宗祖师的提倡“教演台贤、行归净土”、“禅净双修”,净土宗逐渐成为“共宗”,更绵延不衰。五代末有杭州永明禅院(今净慈寺),倡导禅净兼修,著有《万善同归集》发挥净土思想。宋元两代结社之风盛极一时,出现了白莲社、净业会、净土会等。专弘净土著名的有宋初省常、元代普度等。明代弘传净土著名的有:袾宏(莲池)、智旭(澫益)等。清初则有普仁行策、梵天实贤、资福际醒等。近代灵岩印光(圣量,号常惭愧僧)创弘化社,大量出版净土书刊,创办灵岩净土道场,使净土宗风又告劲吹,为近代弘扬净土的楷模。
由于净土宗修行方法简便,人人都能做到,所以中唐以后广泛流行,宋明以后与禅宗融洽。其他如律宗、天台宗、贤首宗等也都兼修念佛法门,被称为“教内别传”,所以有“家家念弥陀”的说法,一直流传至今。八世纪时,善导的《观经四帖疏》传入日本。十二世纪,日僧源空依《观经疏》撰《选择本愿念佛集》等,弘扬净土法门,创立日本净土宗。他的弟子亲鸾又开创净土真宗。净土宗还传至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国。
一、香海正觉莲社的创立和发展
香海正觉莲社成立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抗日战争胜利的一九四五年,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最初仅有数十位莲友,每星期六下午七时至八时,聚众念佛,风雨无阻。每逢农历初一与十五,则举行大悲宝忏法会。以后社务日益兴旺发达。购置了现社址,并增办了讲经念佛法会和青年佛学班,创设佛教正觉学校、宝静安老院等社会教育和福利事业,发扬大乘佛教以大悲为首、慈悲喜舍的传统和精神。一九七○年又创建了香港佛教医院,这是一座拥有三百多张病床,又具有现代化医疗设备的大型医院。佛教医院不但坚持救死扶伤、济世度人的佛教教旨,而且特别为佛教徒素食、助念等宗教生活提供方便,这在佛教世界中是最初的先躯,作为正觉莲社社长、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大师在医院建立以来一直担任监督,他的功德不可思议,是菩萨再来的当代高僧。
觉光大师原籍中国辽宁省,俗姓谷,一九一九年出生,因他慈母是虔诚的佛教徒,幼受陶治教育,早植慧根。十一岁时出家,并效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向大德善知识参学,先后在浙江宁波观宗寺戒律学院、研究学院、弘法学院及香港弘法精舍佛学院就读,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他嗣法于宝静长老,嫡传的显明大师,为天台正宗第四十六世。宝静长老(一八九九—一九四○)俗姓王,字今德,别号铁峰,浙江上虞人。早年就读于上海大同大学,因读《高僧传》,遂萌出世离俗思想。十八岁大学毕业后于奉化灵隐寺出家。翌年于天台山上方广寺受具足戒。从此日诵《法华经》,精进修持。二十多岁潜修于象山双峰顶,在人迹罕至之处结茅安居,习头陀行。旋赴宁波观宗寺,入观宗学社,学天台教观,听谛闲大师讲《始终心要》、《教观纲宗》及《十不二门指要钞》等,颇有领悟。自此发大道心,以弘法利生为职志。观宗学社改为弘法研究社后,任督学。一九二一年起在余姚等地讲经弘法。一九二三年起朝礼诸大名山,遍参善知识。一九二六年应广州南华佛学院之请到广东传教,期间曾至中山大学讲《佛教与革命之关系》等。一九二七年到香港弘法,先后在青山寺、香港讲经会、清凉法苑、利园等处宣讲《梵纲经》、《弥陀疏钞》等。以后又去泰国、缅甸及南洋等地弘法。一九三一年应虚云和尚之邀,入云南讲经说法。一九三二年奉谛闲大师命回宁波观宗寺。途经香港,在香港佛学会,佛山万寿堂、快乐精舍谷等处弘法。回寺后,得谛闲大师传法,为天台正宗第四十四世,同时接任观宗寺住持,兼弘法研究社主讲。晚年在香海莲社、弘法精舍、粉岭静庐讲经次数最多,后移居上海,一九四○圆寂于沪玉佛寺。名师出高徒,宝公传显公,觉光大师继承祖志,创立正觉莲社。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惨淡经营,已成为香港佛教的中流砥柱,使香港净土宗大兴,莲风劲吹,象征佛日增辉,法轮常转,并成为全世界佛教振兴重要的动力。这是人天赞叹,令十方诸佛欢喜的大事。
二、天台宗与净土宗的联系
中国天台宗实际创始人智顗(五三八—五九七),俗称智者大师,俗姓陈,家居荆州华容(今湖南华容县)。十七岁时因梁末兵乱,家庭分散,颠沛流离,遂在荆州长沙寺佛像前发愿为僧。次年依湘州(今长沙市)果愿寺法绪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陈文帝天嘉元年(五六○)他到光州(今河南光山县)听慧思讲四安乐行,于是日夜勤习,造诣甚深。他除著有《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等“法华三大部”外,还撰有《观无量寿佛经疏》一卷、《阿弥陀经义记》一卷,会通天台、净土宗义。入宋以后,修净土的各宗大德确实不少。《佛祖统记》卷二十七《净土立教志》卷二载《往生高僧传》的宋代僧人有七十五位,实际上把当时各宗的领袖人物差不多都列进去了。这并非志磐信笔滥写,而是如实反映一个历史情况。就是说到了宋代修净土的已不限于净土宗人。禅、教、律各宗大德亦都“归心”净土了。例如知名禅师延寿,督修六和塔,奉诏住持杭州永明禅院(今净慈寺),据宋天台宗人宗晓编纂的《乐邦文集》卷三《大宋永明智觉禅师传》载:“徒众二千,日课一百八事”,而每天“日暮”,还要“往别峰行道念佛”,以致吴越王钱俶非常叹服地说:“自古求西方者,未有如此之切也。”正是由于延寿如此专心持名念佛、求生净土,后世尊奉为中国净土宗第七祖。“中兴”天台宗的知礼于宋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亦创设念佛施戒会,集合僧俗男女一万人,同修念佛,发菩提以求生净土。次年,撰《观经融心解》。天禧七年(一○二一)又著《观无寿经疏妙宗钞》,弘扬十六观法。《乐邦文集》卷四“知礼传”赞他“心心系念,日日要期,誓取往生,唯勤念佛。”《乐邦文类》卷四“遵式传”称天台宗宗师之一遵式,立《晨朝十念法》,规定每天清晨必须专心念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随气长短,不限佛数,惟长惟久,气极为度,……尽此一生,不得一日暂废。”以后宁波延庆寺内也建立“十六观堂”,“十有六室,座无虚席。(见《乐邦文类》卷三“延庆寺净土院记》),由此可见天台宗与净土宗有密切联系。近代谛闲大师亦是杰出有代表性的宗师。
觉光大师继承并完成了祖辈遗愿,不仅在香港建立正觉莲社,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正业与助行业均日益发展,而且还于一九八○在粉岭创建香港观宗寺,使祖庭在香江如月映现,让佛光照耀这一岛屿。
谨祝,正觉莲风吹遍香江。极乐净土,光寿无量!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