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生发问,然后了悟
■路洁
很多年前买过一本《金刚经》,那是在杭州的灵隐寺,在人头攒动的大殿角落里,大家都在忙着买东西:香、念珠、鲜花、佛像,还有佛经。我不是个信佛的人,经常在游寺庙对着佛像的时候满心里都是拜或不拜的矛盾挣扎。当时有没有跟着大家去磕头许愿,已经不记得了,唯一记得的是我也买了一本《金刚经》,薄薄的,蓝色封皮。至今我没有真正认真看过这本佛教经典,但是每次看到它,总有一种虔诚的情绪:一本流传千百年,引导无数人参透人生的经书,必然有它独特而神奇的魅力。
然而,随着年代的久远,文字的迷雾越来越浓,如何才能看懂《金刚经》还真是个难题。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有个老师说中国的古籍经典他都能看懂,都认识。有个同学在下面接着说:是,里面的字我也都认识。这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也因此对很多现代人对经典古籍的再解读一直持保留态度。看懂经典,发出独到的、甚至崭新的见解,应该不是件容易的事。这种态度多年来几乎成了我的一个难改的偏见。
《空了:<金刚经>心读》(简称《空了》)是关于读解《金刚经》的书,一本让我可以放下对这类书的偏见的书。作者用温和平静的口吻,慢慢讲述读经的过程,每一章,每一节,每句话,讲述那些闪烁着智慧的文字如何引起他对身边一草一木,一人一事的思考。
对于经典,如果只是做字面功夫,那只能算是古文的现代翻译;如果宣称自己在里面找到了终极真理,那更是欺人,尤其是对于《金刚经》这样一部意义不断被绵绵不绝发掘出来的书。《空了》能保持这种智慧,能保持对真理的一种尊重,对无边无际可能性的一种体认,使整本书素朴而轻灵,并为思想的继续前行提供了空间和可能。
这部书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作者在《金刚经》的阅读过程中,发现了“提问”这一思考的方式。我们日常对神佛的态度,大多是一种被动的态度:索取,乞求,要健康,要财富,要好运气。无穷无尽的欲望。这和佛教的本质实际上是相去甚远的。《空了》没有强调神佛有多灵光,能如何救苦救难。它说:我们关注什么样的问题,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这句话引出关于《金刚经》在个体阅读中非常独到而实在的体验,这种体验让我觉得兴味盎然的地方,在于它不会有固定答案、唯一结论。人类通向智慧或如佛教所说的“了悟之路”,当然不会一蹴而就。《空了》的思维结构,类似于一种思想的旅行,或者用更激烈点的词,思想的历险。它指出一种可能,而不是结论。这个可能,本身就是空灵的智慧。
《空了:<金刚经>心读》
费勇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年6月版
定价:26.00元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