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辨异
“唯心”辨异
唯物论的学说,已经如风行潮涌似的,从西方大陆而发展到东亚大陆来了。中国的一般新进学者,接受着这种潮流,抛弃固有的文化,而求诸物质上的改革。於是全国若狂,醉心改造。因为吾国的学者,多已受了唯物学说的熏陶了。
吾国近年以来,所得的鼓倡唯物学说的结果如何,在那一班鼓吹唯物学说的人,和那一班生受唯物学说所造的苦乐的人,自原了知。我不是唯物学者,我又不是唯物学的反对者,我对於这一点,不加评论。
唯心是唯物的对待者,有了唯物学说的盛行,自然不许有唯心学说的存在。所以现在一班学者,盲从着几句唯物论据的口头禅,对於唯心的学说乃至一切的理教,无不加以破坏。同时又因着对於佛教认识的馍糊,以为佛教是主张“万法唯心”者,便糊裹糊涂的把佛教也纳人了反对现代思想了,佛教也不知不觉的受了唯心的罪名,要被人打倒了。
近百年来的佛教,因为弘法者的不努力,早人了式微的状态,更加上这唯心唯物的风潮,这一班学佛的人,既被人目为违背潮流者,他们的本身,因为没有澈底的分判了解,亦不免默认其说。而一班青年睿秀之土,虽欲研究佛法,因为很怕这个违反潮流的恶名,也不免裹足不前,就是说佛教是唯心者而不是唯物者的缘故。
我们都知道佛教是一种无上无容第一了义的法门,若说佛教是唯心派,尚有一个唯物派较他更为真实,那么佛教岂不是有上有容了吗,这便是不通之点一。又,我们都知道佛教是超越空有色心而无有对待的教法,唯心是对着唯物而立,若说佛法是唯心,那么超绝的佛法,岂不与唯物成了互相对待了吗,这便是不通之点二。又,我们都知道佛法中的真理,非是寻思线虑的心理所能证得,若说佛法是唯心,那麽一切的思量计度都可以证人般若实相,这便是不通之点三。
佛法不是唯心的论据,甚多甚多,我却非是因为唯物学说盛行的缘故,而说佛法不是唯心派。
在现在这个时代,不是已经感觉着唯物说的缺陷了吗?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的世界大战,不是因为物质上的竞争而酿成的吗?再近党国的闻人,不直唯物论的学说,如报载:
“汪精卫先生在‘两种模型心理的瓦解’那篇文章里说:‘唯物史观不是完全对的。’德凯格先生那篇‘民生史观和唯物史观’底说,‘唯物史观是形式上的观察,他只从表面上看,所以只能说出生产力会发达,生产关系会生矛盾,上部构造会生变革,要等到民生史观,才说出所以如此的理由。’”
又报载:
“陈公博在北大演讲:“兄弟所要声明的,第一、兄弟不是二元论者,第二、兄弟不是怀疑论者,……从事革命的人,在未参加实际工作以前,必要确定自己的人生观。”
又报载:
“顾孟余先生说:‘唯物史观的错误,就只看见人类的经济环境,而忘记此经济环境仍为人力所造。……因此,输入中国之後而越发变为口头禅的所谓唯物史观,时常造成人们不思索的惰性。……欲驱此魔障,而积极有所建设,只有破除迷信,破除经济万能的迷信,肃清唯物史观的玄学,恢复自信力,而认定人的意志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
由此看来,唯物论的学说,已渐不算天经地义了。时代思想的趋向,也就由唯物的方面,渐转而别有所趋了。佛教若果是唯心学说,或者便可从这“恢复自信力,而认定人的意志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上,有了出路了。其实不然,佛教实在不是相对之唯心者,因为唯心家的学说,不出乎思量分别推测考虑的心理。佛教的真理,却非思量分别推测考虑的心理所能证人,唯心家重在思念,佛教重在离念,这便是根本不同的所在。
有人说:佛教不是唯心论,或许是唯物论。
我说:这更大大不然。佛教是绝对而没有对待的,唯物是与唯心相对而立的,所以佛教更不是唯物论。佛教者是没有一切实有实法的执着的,唯物者是离不了一切实有实法的执着的,所以佛法更不是唯物论。
有人说:佛法固然不是唯物,若说不是唯心,那麽,佛教中常说的“万法唯心”的心字,义当何解?
我说:心字的解释,甚难甚难。无相无念,离言离虑,无以名之,强名为心。或名涅槃妙心,或名为性,或名真如,或名圆觉,或名般若,或名实相。……都是心字的异称,一切的佛经,都是显示这个心字。要论心字的真实义,唯证能知,我也不能细为之说了。不过就这唯心唯物的两元论上,我且略举佛教中的“心”字的界说。
佛经上说:“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心”不在内,便不是唯心的一元论;不在外,便不是唯物的一元论;不在中间,便不是心物的二元论了。
佛经上又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所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便是唯物论中的资料如形色物质等皆归之於空了,“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便是唯心论中的要素如受想行识等皆归於空了。
又佛经上常说:“一切法无我。”既无有我,便没有我的内心,便不是唯心的一元论,又既无有我,便没有我的外物,便不是唯物的一元论。
又佛经上常劝:“离诸见著。”诚能如此,自然就没有唯心的见著,和唯物的见著了。
如上所说,可知佛法的所谓心,非是唯心唯物互相对待的心,乃是超绝一切心物的心了。又如《大乘起信论》说:“是心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又说:“依一心法,有二种门: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所谓心真如门,即是非物非心非空非有的绝对的本体,所谓心生灭门,即是具足无量功德庄严的相用。这便是佛法中“心”的解释,非是一切唯心唯物的论据所能详尽,而世间一切唯心唯物的学说,更不足以将佛法加以区划。 (《威音》第12期)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