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沈家桢博士与佛教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20日
来源:不详   作者:西妙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沈家桢博士与佛教

  西妙

  华裔美籍科学家沈家桢博土是一位大实业家,也是现代著名的佛学家。他笃信佛教,精研佛法,广行布施,为佛教事业在欧美的弘传、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功德无量。

  沈家桢博土祖籍浙江绍兴,出生在美丽的杭州城一个佛教家庭里。1927年,他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后由政府派往德国留学。抗战期间,他应聘回国,在云南昆明创建电话电讯工厂,对电讯事业多所贡献。1952年,他定居美国从事航运事业,成为著名旅美航业巨子,在纽约有“小船王”之誉。

  沈家桢博士与佛教因缘甚深。他是在对智慧的追求中,与佛教结上缘的。那时他正在杭州的一所中学上初中。在上生物学课时,老师讲到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说“人的眼睛只是一个工具而已”。沈家桢博土立即想到“谁是使用这眼睛工具的主人呢?”这个问题困扰了多年,百思不解。为了解这个疑问,他参阅了很多书籍,请教了不少人。有一次,他在故乡父亲的书橱上,看到了一本佛经《首楞严经》。在这本经书的开头一段话,论及到寻找谁是我们自己的主人,对他很有启发。从此他学习和研究佛教,用佛陀的教导和自身的修证去弄清“自己究竟是谁?”的问题。因为他知见纯正,佛教的修学也十分精深。同时,用佛教的智慧去从事自己的事业,也十分成功。

  在沈家桢博士的影响下,他的夫人居和如女土也笃信佛教。他们夫妇俩为佛教在美国的初创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他们将营利所得,大部分投入于佛教事业,广行布施,无私奉献,许多事迹在美国佛教界传为佳话。他们夫妇俩根据古佛示意和自己许下的愿心,捐献120英亩地产,发起兴建纽约大觉寺。从此佛教在美国的弘传,有了一个庄严宏伟的道场。

  1970年,沈家桢博土于美国纽约创办“世界宗教研究院”,并设置丰富的图书资料和新式电脑等设备,组织人才从事宗教研究。他注重佛教修持,提倡人间佛教,他还常常现身说法,弘扬正法。他以科学家身份精研佛学,用科学的观点阐明佛法,给人们以智慧和启迪。他认为佛法与科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佛法与世间也是一致的。他要求学佛的入不要离开世间去觅佛法,不能脱离社会去普度众生。

  沈家桢博士又发心将纽约曼哈顿以北五十英里的普特南郡的1400余亩的园林捐献给由华僧主持的美国佛教会,作为修建佛教寺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地。在他的倡导下,这片风景如画的土地上,已建起了千莲台、观音殿、斋堂等。接着还将修造大雄宝殿、禅堂、藏经楼、居土林等。这处已被命名为庄严寺的综合性寺院,将成为美洲第一丛林。这座寺院由著名华人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先生主持设计,规模十分宏大,建成后将在佛教“普度众生”的教义指导下,开展各种有益社会、有利人群的各种佛事和文化活动。

  沈家桢博士热爱祖国,曾多次回国观光,对祖国佛教事业也十分关心,多有资助。他十分关心祖国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曾以大洋彼岸华人集资名义,向全国中学捐赠上海《大众医学》一年。

  沈家桢居士正信佛教,广行布施,事业成就,深得美国佛教界的拥戴。1973年,他荣获美国圣约翰大学名誉博士学位。现任美国佛教会副会长、世界宗教研究院院长。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