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去普陀,那是观音眷恋的地方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05日
来源:不详   作者:张受祜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去普陀,那是观音眷恋的地方

  张受祜

  余秋雨说普陀山代表着一种境界,他登普陀山是摒弃世俗纷争,一心只怀着慈悲的念头,像古人着草鞋、拄芒杖那样艰难地朝着自己心目中的精神圣地一步一步地走去。我以后还会再来,再来时我将努力像余秋雨一样,不只为游山玩水,不只为自己和家人祈求平安幸福,而是来朝拜自己的精神圣地,为祈求“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文明和谐、世界和平”而来!

  “在我心里你是莲花一朵,你给我的美是那么多;你把山路给我,去寻找神奇的传说。你把沙滩给我,大海有无穷的欢乐。你把童心给我,我无忧无虑地唱歌。你把思念给我,走遍天涯也把你想着……”

  转眼,离上次游普陀山已经四年了。可是正如这歌词里所唱的,走遍天涯我也念念不忘那石板小路隐入苍翠的古树丛,古树掩映着一角黄墙,墙里墙外有那终日萦绕心头的经声海涛,还有,还有那为了一个不起眼的乡村小姑娘甘愿湿了自己裙摆的观音!

  打那以后我便对普陀山有了浓厚的兴趣:这里怎么会成了观音的道场?中国老百姓对观音的喜爱为什么远远超出其他菩萨?近年来普陀山连续举办四届观音文化节,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向这海天佛国。普陀山去年一年的游客竞超过了300万。虽说历史上有过“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的说法,毕竟事物都在变化中,看这势头普陀山似乎是欲问鼎“四大佛教名山”了。

  可惜的是我未能亲自参加“观音文化节”,当我从网上看到那些游客信众,尤其是老人孩子人手捧着一盏莲花宝灯随着“灯流”在海印池畔缓缓绕行的照片时,被他们一脸的虔诚,一脸的幸福深深地感动。于是今天我又和四年前一样,约了舟山当地的故友德兄再次渡海来朝拜我心中的圣地。

  观音爱上了这朵海上美丽的小白花

  与挚友携手游名山,这本身就是人生一大乐事。当渡轮驶向普陀山,带着微微咸腥味的海风迎面吹来,看着无边的海波轻轻地翻动,几只海鸥舞动着银白色的翅膀一路追随着我们,我的心情就和这蓝天一样清明澄碧。上次来普陀我曾埋怨过自己是个凡夫俗子,不能像孙悟空一个跟头就翻到观音菩萨的紫竹林去。就是面前这位德兄告诉我:普陀山在海中正是它的脱俗之处,它是四大佛教名山中唯一兼有山海之胜的“海天佛国”。乘船渡海既是这次旅游的特色,又是让人有个心灵准备的过程,让海风净化心灵、过滤俗念。这样的旅游与匆匆忙忙“飞车看花”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德兄给我看一本杂志,里面有一幅航拍的普陀山全景图:上有蓝天白云,下有碧波万顷。而几乎被绿树全部覆盖的普陀山就荡漾在这大海之中。照片里还有小小的庙宇和南海观音铜像依稀可辨。《普陀洛迦山志》说:“山处杭州湾外,孤悬海中,为舟山群岛组成部分。”而山名源于佛经:观世音的住处是“补怛洛迦”,简称普陀,意译为“美丽的小白花”。

  德兄告诉我,唐代的玄奘大师在《大唐西域记》中指出,经书里的这个“补怛洛迦”山其实在印度的南部海域。但十二世纪以后印度佛法消亡,南印度道场消失,中印佛教交流也中断了。而中国的浙江梅岑山却不断有观音现身的传说和记载,如在唐朝有位梵僧登山燃指,看到观音现身还送给他一块宝石。到了宋太祖赵匡胤手里曾钦派人到普陀山供香幡,开了朝廷供奉的先河,而宋神宗赐额“宝陀观音寺”便成了标志:观音道场的地位在中国正式确立了。

  我一面听着德兄的讲述,一面在想:一定是南印度道场废弃之后,观音菩萨腾云驾雾巡游世界各地名山大川。当她飘然来到杭州湾的上空看到万顷碧波中这朵盛开的“美丽的小白花”,一定是眼前一亮,这里的花草树木,山石泉流比经书里描述的更加迷人美丽,她便毫不犹豫地在这里安家落户了……

  “嗨,发什么呆啊,普陀山到了!”德兄一面帮我拿包,一面朝我大叫。

  有趣的说法处 难忘的海涛声

  虽是元宵节刚过不久,佛顶上却是一派春天的景象。想起四年前登佛顶正逢大雾弥漫,山道上十几米外便是一片混沌。好几次,刚从迷雾中显出一个宽袖长袍的僧人的身影,悄无声息地从身边飘然而过。回过头去再看,他已隐没在乳白色的雾幔之中,只留下隐隐约约似有若无的背影。我们就在腾云驾雾中寻寺访僧,连寺庙里的观音、罗汉全在缕缕雾气的缭绕之中显得格外灵动和神秘。当时一面庆幸自己领略到了佛国奇雾,一面又遗憾不能从佛顶俯瞰普陀山全景。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普陀山果然到处古木参天,奇石遍布,山坳里掩映着寺院的黄墙和飞檐,道路旁摇曳着青竹与翠柳。尤其是远处千步沙一带碧海映蓝天,金沙接银浪,再远处隐隐可见南海观音的铜像,她正伫立在龙湾岗巅,面对着一望无际、波光粼粼的大海!这景象比起经书中所描述的毫不逊色!

  可笑的是我仿佛给自己下达了一个任务:好像一定要“考证”出观音菩萨确实在普陀山呆过。迫不及待地催着德兄带我到观音说法处去看看!

  观音说法处在西天景区。说法台是块方广30多米高大的巨石,顶平如台,稳稳地坐落在台基上,背后衬着苍翠的古树和蓝天白云,前面有一小片空地,再往前略低处便是司名遐迩的“磐陀石”。这是由两石累叠而成的,下面的石头高高耸起,上面的石头上大下小,呈菱形,“两石相累处仅一点,望之若悬,观之欲坠,势若滚卵。”有人把这菱形的磐陀石说成是观音的木鱼。可以想象,观音菩萨端座在高高的说法台上,给众神讲佛,远处又有大海的涛声伴和,这情景与经书上描述的多么相似:“观自在菩萨于金刚石上结跏趺坐,无量菩萨皆坐宝石,恭敬围绕,而为宣说大慈悲法……”如果说遗憾的是我们无法看到观音与众菩萨的话,还有当时听观音说法的听众在现场作证:那就是卧牛和二龟!

  在不远处有一头石牛匍伏在地,高高耸起的脊背、弯弯的牛角和那埋头熟睡的姿态真是惟妙惟肖。谁也不知道它在这里已经睡了多少年,我拍拍牛角,轻抚牛背,也许它太累了,它丝毫没有醒来的意思。德兄笑着说:“居然在说法台前睡着了,真是对牛弹琴!”我却以为也许在它甜美的睡梦里有云拌雾和的半轮明月,有横笛吹散的一池睡莲,它不愿意醒来。也许它正在梦里琢磨着观音讲的佛经,不悟透了绝不起身……

  更有趣的是在磐陀石的西下方山麓间有一块突起的巨岩,一只石龟已经爬到岩顶,伸着脖子回过头来招呼后面的同伴。另一只石龟正缘着崖壁奋力攀爬,筋膜尽露,努力地想赶上前面的同伴。据说这两只神龟是从东海龙宫赶来听观音说法的,按规定它们必须在太阳出来之前赶回去。不料它们听得过于入神,忘却了时辰,待到旭日升起,它们想走已经来不及了,变成了石龟永远定格在这里。

  曾听人说,这里还有一个“点头僧”,在我的想象中那一定是个自以为听懂了观音说法的石僧,正在得意地“点头晃脑”。可是我们打听了不少人始终没能找到,太可惜了!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我们就赶到“百步沙”看日出。远处海天之间虽有一些亮色,但看来离日出天亮还早。苍茫的夜色仍然笼罩着一切。只听得海涛的声音仿佛从遥远的天边响起,一

  转眼就随海浪到了眼前,听了有点吓人,幸好刚要扑将过来,却又缓缓退去。

  不知为什么在夜幕之下这灰蓝的云天,墨蓝的海面,远处的山影,更不用说近处月牙形的沙滩和礁石又全都辨得如此清晰明白。无意间一转身却看到背后的宝儿山上空悬着一轮明晃晃的圆月,原来是她把流水似的清辉,悄悄地洒满寰宇。霎时间我感到周围一片宁静,连涛声也变得悠远柔和了。久违了,清冷圣洁的普陀月!我心底一时泛起莫名的感情涟漪,似有许多话要向她倾诉。

  也不知对明月看了多久,再面向大海时海天之间那片亮色已变成一片玫瑰色的霞光,并在不断扩大。我们静静地等待着,尽管由于云层稍厚,未能看到红日从海面跃出,但不一会儿火红的太阳从云层后面射出万道金光,紫红色的朝霞把云天和海面一起染红,把云层和云朵全都镶上了金边。旭日继续从云层后面徐徐上升,海面有水光雾气相衬。这时候我忽然感到耳边的潮声极像普济寺里僧侣们的诵经:主旋律是那节奏分明的拍岸涛声,洪亮而高亢犹如身披红色袈裟的老僧在领唱;远处层层叠叠正在赶来的波涛以及宛如叹息般正在退回去的浪头,就像翻着经书的众僧低音和唱;天上的风,岸边的树,还有不知来自何处,莫名的天籁都在轻轻地协奏。在这看似单调,不断重复的韵律里,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情感,似乎也有隐隐的木鱼钟磬与经声伴和着,令人动情,令人陶醉。

  我问德:“你还记得上次在这里遇见的母女俩吗?”他说:“当然记得,可怜天下父母心。”上次在这百步沙遇到一个女孩面对大海听涛,天黑了还不肯回。她母亲告诉我们,女儿得了间歇性的精神病,老觉得有个男人在叫她的名字,她便要自杀去与他相会,谁劝阻,她就踢打抓咬。但一下子清醒了又和正常人一样。母亲卷起袖子给我们看:满是抓咬的伤痕。她说这次到普陀山住了几天,女儿天天来听涛,竟然没有发病。但愿观音菩萨能够保佑女儿病情好转。想到这里我笑着对德兄说:“你相信吗?我来时腰椎盘突出压迫右腿神经,稍多走路就疼得站不住,快半年了。这回走这么多路竟然没怎么疼!”德兄回答:“这事发生在普陀山,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我并不迷信,但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普陀山的宗教氛围有利于病人身心,有利于康复也是无庸置疑的。

  德兄说:“普陀山真是得天独厚,其他三大佛教名山也有暮鼓晨钟,梵音缭绕,可是没有大海的涛声相伴;其他的海岛景区有了碧海蓝天却又没有菩萨捧场。你看这百步沙背靠苍松蓊郁的几宝山,面迎碧波万顷的莲花洋。对面又有并称‘普陀洛迦’的洛迦山,山形就是尊海上的睡观音。海岬边这块‘师石’上还刻着米芾题写的《师石偈》,到了夏天百步沙浴场开放,男女老少来到这里晒太阳洗海澡……真是烧香拜佛、休闲度假、探古访幽,不管什么样的人都能各得其所啊!”

  中国百姓更爱慈母般的观音

  我们下榻在普济寺旁的锡麟饭店。早听说寺里有一尊毗卢观音是男身像,便特意去看看。到了大殿里只见观音端坐在莲花宝座上,头戴天冠,手结定印,低垂眼帘,神宁气静。这像塑得端庄大气,但究竟怎样才能看出这是男身观音,我们两个人都琢磨不透,便到殿外请教一位和尚。他说,主要是看他头上戴的“毗卢”,可判定是男身像。又说这样的观音像在全国也是唯一的一尊。还想细问,他忙着有事去了。

  说起观音由男变女,德兄又打开了话匣。他说从东汉起佛教传入中国,到唐、宋便是普及时期,经典译传普遍深入流行。观音菩萨变成女性是从元朝开始,到明清时成了主流,这也是佛教传播的需要。你想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只要听到有人口念他名字就会赶来救苦救难,当然深入人心。但是对广大女信徒来说在闺房里挂着一个威猛的男神画像,对着他诉说女人家的心事总不大方便吧。何况即使男人对威武的男神也是敬畏有余亲近不足,所以仁慈的带着母爱的女观音就被广大的中国老百姓接受,并且受欢迎的程度远远超过其他菩萨。

  德兄说,他在第四届观音文化节上,参观了“佛教艺术精品展”看到了千姿百态的观音像,有塑像有绘,画,那真是美不胜收,让人叹为观止。有趣的是他还看到一尊长着胡子的观音铜像,可以看出我们的民族对外来的佛教文化不但虚心宽容能够接受容纳,还能消化改造,使它更加丰富完美。

  以往我旅游,很少关注寺院里的塑像,这回受了德兄的影响,竟有意识地跑了一些寺院并注意观察。普陀山的寺、庵院、茅棚无一例外都供奉着观音像,是观音造像艺术的集大成者。其中不少闻名遐迩。海岛观音,紫竹观音、不肯去观音、杨枝观音、或挺立鳌头或端坐在竹林,或金光灿灿或洁白晶莹……最值得一提的是在“杨枝庵”里看到了杨枝观音。一进庵我们就兴冲冲地打听“杨枝观音碑”在哪里?不料回答是:碑就珍藏在庵里,但原件管理极严,不少在山上工作多年的干部也无缘见上一面。杨枝观音碑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画作,宋万历年间的拓碑。寺院几经兴衰,真迹又已失传,此碑就显得特别珍贵。我们只能不得已退而求其次了,在大殿里瞻仰那杨枝观音的塑像。老实说我有点失望,似乎看不出与普陀其它寺院里的塑像有多大差别。正在若有所失,无意中在另一个厅内看到了一幅用铜板刻制的“杨枝观音图”,眼前一亮:你看,观音大士左手托着净瓶,右手拿着杨枝,好像正欲把杨枝蘸满甘露洒向人间。面部神情极为娴静安宁。精美的珠冠,飘飞的璎珞显示出她的高贵和华丽,而坦露的上胸和赤裸着双脚又流露出几分质朴和随意。从整体上看线条流畅自然,形象优美动人。靠近细看,那繁美的衣上花纹,精致的珠宝首饰乃至一丝丝纤纤细发都刻画得那么精细完美,但这一切又都淡淡地退居次要地位,绝不喧宾夺主。虽然看不到珍品原件,但我多少感受到了阎立本绘画的韵味,感到特别满足和欣慰。

  “不肯去”和“短姑处”感动了多少人

  不过真正打动人们的还不是观音菩萨的外形,而是她的慈悲情怀和鲜明的个性。

  “不肯去观音院”是个重建不久的唐朝风格的建筑群。清净庄重,幽雅别致。但我又觉得它太接近日本的建筑风格,规模也大了点儿。因为我想象中它应该是历史上那位张氏家中极其朴素的农家小院,不过对我来说,更感兴趣的是“不肯去观音”这个奇特有趣的名字和相关的传说:在唐朝咸通年间,日本僧人慧锷想把从五台山请来的观音宝像带回日本,但船几次从这里肩航刚驶出山岙,不是起大雾,就是有大风浪,甚罕海面上飘来朵朵铁莲,布满普陀山洋面把帆船困住。慧锷惊悟:这也许是观音菩萨不愿离开普陀去日本。他在观音像前雨再三礼拜祈祷,夜里得到观音托梦指示,第二天便在潮膏洞侧留下了观音宝像,称之为“不肯去观音”。慧锷便顺利地回国了,当地有位姓张的居民把这尊观音像请到家里,后人又在张氏宅址上建起了“不肯去观音院”。

  真想不到菩萨竟也会如此眷恋和热爱自己的故土家园,这“不肯去观音”一下子拉近了与我们凡人百姓之间的距离。路过紫竹林时又想起在《西游记》里写观音在紫竹林里做竹篮的情景,说她懒散怕梳妆,长发散挽,赤了一双脚,光着两臂膀,手执钢刀,正在削竹……联系她在洛迦山“海上睡观音”的传说故事,似乎更能理解她“不肯去”的原因,在这自己的家园里她可以不加修饰地在竹林里干活,自由自在地在海里游泳沐浴……这样质朴爽朗的性格谁不喜爱?难怪当地的老百姓也完全把观音当成了自己的乡亲,连她的生日都记得清清楚楚:阴历2月19日。连同她得道、出家的6月19日、9月19日,每年这三天就会有成千上万老老少少的香客挎着竹篮、背着香袋,从四面八方涌来烧香叩头。

  不过,最让我感到亲切的莫过于“短姑道头”。就在游船登岸的老码头附近,海水中立着几块巨礁,有一块礁石上刻着“短姑古迹”几个字。相传从前有姑嫂两人一起乘船来拜观音,就在快上岸时小姑才发现自己月经来潮,按习俗不能拜佛。小姑被嫂嫂奚落埋怨了一顿,只得独自留在船上,等嫂嫂烧完香回来。不料正遇涨潮,小船漂离浅滩颠簸起来,小姑又慌又饿,急得直流眼泪。这时岸上来了一位老婆婆,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提着竹篮。只见她拾起几颗石子抛到水中,立即变成礁石,一直连到船边。老婆婆上船从篮中拿出香喷喷的饭菜,笑眯眯地看着小姑把饭吃完,又收起碗筷飘然而去。船老大和嫂嫂回来,听了小姑叙述认为一定是观音菩萨来过了。嫂嫂急忙赶到前寺大殿,仔细一看,那观音菩萨衣裙的下摆还留着被海水打湿了的痕迹呢……后人在这里造了个泊船码头,就叫“短姑道头”(短:埋怨。道头:码头。)。

  我把“不肯去观音”和传说中提着鱼篮渔家女打扮的“鱼篮观音”,以及怀抱婴儿家喻户晓的送子观音,再加上这个甘愿为一个不起眼的农村小姑娘弄湿裙摆的观音……这些形象串在一起,观音菩萨已经完全成为我心目中最和蔼可亲的人了!

  点亮心灯,汇入幸福的人流

  傍晚与德兄在普陀寺前散步,这时游客不多,绿树黄墙、石桥小亭连同天上的云朵清晰地倒映在海印池中,一片宁静。这使我想起曾从网上看到一组“观音文化节”中“点亮心灯”活动的照片:就在这海印池中一盏盏莲花灯闪闪烁烁,薄雾淡烟轻吐,簇拥着莲心的杨枝净瓶。七宝阶前千灯万灯光影璀璨,金檐银墙、瑶池玉桥无不披上绚丽的光华。在大和尚带领下2000多人各捧一盏烛灯,绕着圆通殿、海印池缓缓而行……我为自己错过了这样的机缘深深惋惜。

  德兄说:“你总是说自己忙忙忙,有谁是整天空在那里的?要是心诚,总会挤得出时间的。那天晚上就有280多个台湾居士特意从台湾赶来,他们穿着统一的印着莲花图案的服饰,捧着心灯在人流中显得特别虔诚。我也是特地赶来的。你刚刚讲的还只是场面上的景象,内心的感受远比这些重要。这次传灯祈愿法会的祈愿语是:‘愿正法久驻,祈世界和平、国家太平、众生顺利。’当我在圆通大殿排着队,从僧人手中接过小小的莲花玻璃灯,举过头顶屈膝礼佛时,与平时拜佛只求全家平安的心情完全不一样。觉得我是在参加一个千万人的盛大、庄重的仪式,我要祈求的是世界和平、众生顺利。灯灯相传,光光互照,走到七宝阶前,凉风袭来,烛火摇曳,忽明忽暗,我们用手用心去呵护这盏心灯。永寿桥上传来合唱队和乐队似歌非歌如泣如颂的曲调,如天籁之音,如梦似幻地在普陀山的上空回荡。这时候心中的烦恼、阴影渐渐远去,觉得特别明净平和。我们一边随着队伍缓缓前进,一边还哼着‘点亮心灯’的歌。”德兄说着说着轻轻地唱了起来:“佛灯点亮心灯,吉祥就在心里。慈悲心怀永不变,把我们的爱传递……”

  我相信当时的德兄和所有的人都是最幸福的人,如果明年还有这样的活动,我一定赶来,把自己的心灯点亮,汇入幸福的人流。

  第四届观音文化节从去年11月19日开始持续了9天,除了“点亮心灯”传灯祈愿法会还有佛陀真身舍利朝拜法会、“弘法演说”讲经法会、普陀山文化论坛、普陀山文化展品展览会、名作家采风笔会,“佛顶顶礼”朝拜法会等。德兄说给他印象最深的是闭幕式上的“佛国之约”文艺晚会。《音乐天使》、《化蝶》、《我的梦》等节目一直让他难忘。最突出的当然还是聋哑人的舞蹈《千手观音》。邰丽华等21人金色霓裳,用胳膊和形体展现观音的神圣、高贵与吉祥如意的寓意。创意新颖,舞姿优雅曼妙,表演雍容大气。这节目放在普陀山“观音文化节”上演出与春节晚会上感觉又有不同,有人说这是观音回归,更加光彩夺目。

  普陀山应该像梵地冈、耶鲁撒冷那样成为一个宗教圣地,而且普陀山比他们自然条件更好。因而仅仅香火旺盛是不够的,要把它的文化内涵发掘出来。普陀山有关领导找到了“观音文化节”这样一种很好的仪式,每年这时候把更多的人聚会在这里有演出、有演讲、有宗教活动,形成个制高点来影响整个一年的朝圣活动和旅游活动。

  在与德兄谈到观音文化究竟有什么意义时,我想起了著名学者余秋雨曾经说过,观音文化是佛文化的一部分,她以救苦救难为宗旨。通过观音文化的弘扬,把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理念,变为民间的一种高尚的普及思维。我们要怀着大慈大悲之心去面对世界的一切苦难,同时在遇到困难时确信这个世界上由大慈大悲的力量来帮助我们。观音文化给我们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平衡、心理和谐、心理向上的力量的源泉!

  三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当我又一次登上渡轮向普陀山、向南海观音像、向普陀山总牌坊、向那“短姑道头”挥手告别时心中不免生出一丝惆怅:马上就要离开普陀山,告别挚友回到我那头绪纷繁的日常生活中去了。看着上船下船、进岛离岛的川流不息的人群,我又想起了余秋雨为普陀山写的一首诗:

  “六合烟尘隔洪波,云水三千何谓我。

  唯余一念曰慈悲,芒鞋葛杖上普陀。”

  余秋雨说普陀山代表着一种境界,他登普陀山是摒弃世俗纷争,一心只怀着慈悲的念头,像古人着草鞋,拄芒杖那样艰难地朝着自己心目中的精神圣地一步一步地走去。我以后还会再来,再来时我将努力像余秋雨一样,不只为游山玩水,不只为自己和家人祈求平安幸福,而是来朝拜自己的精神圣地,为祈求“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文明和谐、世界和平”而来!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