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佛牙舍利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佛牙舍利
唐学仕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1961年国家公布的全国首批重点保护文物,是世界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纯木结构佛塔,距今已有953年的历史。1966年和1974年,先后发现两颗佛牙舍利,由于受当时政治气候的影响,一直未对佛牙舍利给予足够的重视。直到2005年,经原省政协副主席吕日周牵线,台湾高僧慧礼法师来应县观瞻了佛宫寺释迦塔,佛牙舍利的价值才引起了当地的高度重视,有关传承历史记载的研究工作才走上了正常轨道,现将对应县佛牙舍利的发现、来历、认证等研究成果概述如下。
一、应县佛牙舍利的发现过程
1974年7月28日,由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祁英涛主持,有国家、省、地、县共7位文物建筑专家祁英涛、李竹君、孟繁兴、李世温、张畅耕、刘乃卿、张永权参加,对木塔的各层塑像自上而下检查残破状况,并研究保护措施,意外地从四层佛像发现了大批辽代秘藏。经过研究认为:1966年6月18日朔县人游览木塔时,在三层发现一个花式银盒,当即交给文保所负责人刘德,内盛七宝、佛牙舍利与折叠的《释迦说法像》三幅,均为四层主佛所出(另据应县文化局退休干部刘乃卿1973年日记记载,日期为10月19日),是十年动乱之初有人从四层主佛像凹槽内移藏于三层佛座后未能取出。
1974年9月,释迦塔的维修工程已局部展开。一日,国家文物局、省古建所、雁北文物站的几位专家、领导正在二层议论佛像的保护工作,谈到了二层主佛像里的装藏物该如何处理的问题,当时二层下面的暗层里正有几个木工师傅施工。没过几天,雁北文物站的张畅耕同志再次上塔查看时就发现二层主像胸部被人撬开,有文物被盗现象,及时向公安局报案,经刑侦人员现场侦查,从施工木匠中锁定了作案嫌疑人,通过审问,见财起意的木匠王某供出了全部作案过程。公安局迅速追回了被盗文物——七宝与佛牙舍利。
自此,应县两颗佛牙舍利先后出土。
二、应县佛牙舍利如法如律
据佛经记载,佛祖宝相庄严,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在“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中,关于“佛牙”的有以下“三相”和“二好”。其“三相”是(1)二十二相:四十齿相;(2)二十三相:诸齿齐密相;(3)二十四相:牙齿油浸白黄相。“二好”是:(1)三十四好:齿方整鲜亮;(2)三十五好:牙长光洁。从“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记载来分析,有关佛牙的“一相”、“一好”是说佛的牙齿呈“黄白相,方形柱状,光耀晶莹”。
据佛教经典记载,佛陀留下的灵牙,会在牙根、牙槽、牙身上生长出细粒舍利子。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迦湿弥罗国》记载玄奘法师在西天印度曾朝拜过佛牙,其佛牙长三寸,油浸鲜亮,熠熠生辉。
释迦塔第二层出土的佛牙高8.3厘米,重76克,牙形骨质,色微黄。牙根部、牙身纵沟内布满增生白色细珠,粒粒晶圆剔透。
第四层出土的佛牙高6.3厘米,重49.8克,牙形骨质,色微黄。牙根凹坑布满增生赭色细珠。
依据佛教经典和历史记载,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珍藏的两颗佛牙,如法如律,其色泽、大小、形制完全同佛教经典记载相一致。
三、佛教经典对佛牙的记载
据康日华研究,在南本《大般涅盘经》卷下的《圣躯廓润品·第四》记载有释迦牟尼荼毗后留有佛牙:
“尔时帝释,持七宝瓶及供养具至荼毗所,其大火一时自然灭尽,帝释即开如来宝棺欲请佛牙,楼逗即问:‘汝何为耶?’答言‘欲请佛牙还天供养’。楼逗言:‘莫辄自取,可待大众尔乃共分’。帝释言:‘佛先与我一牙舍利,是以我来火即自灭’。帝释说是语已即开宝棺,于佛口中右畔上颌取牙舍利,即还天上起塔供养。尔时有二捷疾罗刹,隐身随释,众皆不见。盗取一双佛牙舍利。尔时城内一切仕女大众,即一时来欲争舍利。楼逗告言:‘大众当知早待安详,如佛所说,就当如法共分供养’。尔时城内仕女一切大众,不闻楼逗所言。各执持矛槊弓箭刀剑一切战具,各自庄严欲取舍利。尔时城内大众即开佛棺,兜罗白颤毛宛然不烧。大众见已复大号哭,流泪盈目,各将所持悲哀供养,深心礼拜流泪长跪,同说偈赞……”“尔时世尊大悲力故,碎金刚体成末舍利。惟留四牙不可沮坏,尔时大众既见舍利重复悲哀,以其所持流泪供养。”
通过上述引文,我们知道,佛灭度后,共留下七颗佛牙舍利。即佛火化前,留给世界三颗佛牙,一颗为帝释天请走;两颗为捷疾罗刹盗走;佛火化后,在金刚体碎为末舍利又留下四颗佛牙。
四、佛牙与应县人的历史传承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的佛牙舍利从何而来呢?我们知道,应县是后唐龙兴之地。唐朝末年,从应州起家的晋王李克用父子统领中原数十年。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建立后唐王朝。在后唐明宗时,据《旧五代史·赵凤传》载:“明年春(天成二年,公元927年),有僧自西域取经回,得佛牙大如拳,褐渍破裂,进于明宗。”《新五代史·赵风传》有着同样的记载:“有僧游西域,得佛牙以献,明宗以示大臣”。我们知道,后唐明宗李嗣源是应州人。他即位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天成二年的十二月,即立庙于应州。这不是偶然的巧合,二者必有某种必然的联系。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幽州和尚智明(有的书载其名),从西域取经归来,带回了佛教的圣物舍利佛牙,进献给了当时的皇帝李嗣源,李嗣源把它拿回应州,建庙保护,以乞佛祖保佑。至于赵凤传上说的,赵风当场用斧子将这颗佛牙对着皇帝捣碎,是不可能的事。试想,和尚把宝物献给了皇帝,在朝堂之上,大臣们都在祝贺,作为翰林学士的赵凤,地位低微,即使心里对这颗佛牙的真假有怀疑,也不敢用斧子捣碎。至于史书为什么那样写,可能是出于保密的考虑,因为佛舍利尤其是佛牙舍利是至宝,信徒对其膜拜已到了疯狂的程度,这一点,《酉阳杂编》、《剧谈录》都有详尽的描述。
其二,《册府元龟·崇释氏门》讲,南北朝时,高僧法献从于阗国带回佛牙一枚,这枚佛牙几经辗转,到唐朝武德年间,供奉在长安庄严寺,直到唐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军进攻长安,唐僖宗逃往四川,走时,把这枚佛牙带往四川。以后,这枚佛牙便流落到四川。后唐明宗天成二年(927)9月9日,是皇帝李嗣源的生日,当时叫应圣节。益州(今四川)节度使孟知祥为讨好皇帝,便把这枚佛牙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李嗣源,这样李嗣源手里又有一枚佛牙。把这些佛牙至宝送回老家应州建庙保护,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而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应县净土寺就是在后唐明宗李嗣源家庙的基础上建起来的,寺内至今还有舍利塔的遗址。到此,应县佛牙舍利的来历已有了清晰的历史脉络。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当时辽国自上而下崇佛礼佛成风,组织雕印了规模宏大的《辽藏经》,而应县又是萧姓皇后之故地。据考证,在有辽一代的10位皇后中,有9位确证是应州人。当时应州有两颗佛牙舍利,所以,选择在应县建释迦塔应是情理之中,于史吻合。
五、文物部门的权威认证
应县出土的佛牙舍利与大批辽代文物引起了有关部门和文物专家的高度重视,修复、整理、研究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1979年7月根据国家文物局的安排,中国历史博物馆与山西省文物局组成了“应县木塔辽代文物整理组”。组长是史树青,副组长张畅耕。成员有傅振伦、毕素娟、郑恩淮、冯鹏生。这批文物的修复由北京荣宝斋承担。该店的高级技术人员张贵桐、王家瑞、冯鹏生、李振东负责修复工作。
“应县木塔辽代文物整理组”也给应县木塔佛牙舍利做出鉴定性的结论。1991年山西省文物局、中国历史博物馆主编,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应县木塔辽代秘藏》,详细地记录了“应县木塔辽代文物整理组”关于应县木塔佛牙舍利的结论。该书叙录的第六部分是如此记录的:
陆:七珍、舍利佛牙。
九一:七珍、舍利佛牙。
佛教七宝亦称七珍。见于《妙法莲华经》、《阿弥陀经》、《般若经》、《无量寿经》、《智度论》等,七宝即金、银、琉璃(帝释髻珠)、玻璃(各色水晶)、砗磲(或云玛瑙或指贝类)、赤珠、琥珀。
佛牙、舍利俱指佛身后之遗骨,牙身嵌有舍利子者称舍利佛牙。
木塔二层主像所出:
(一)银盒盖:重154.8克,已经压砸捶打变形,盒失。据当事人称:原为筒状,有子母口。内有黄罗经袱包裹着的七宝与舍利佛牙。
(二)黄罗经袱。长43.5厘米,宽31.5厘米,重6克。有多处残孔。丝质,经一纬二织成。
(三)七宝。水晶葫芦,高3.5厘米,重25.1克,完整,下部有震裂纹。水晶珠,直径3厘米,重30.1克,完整,有磕碰痕。香泥珠串,高1.9厘米,重4.1克。珠直径2.2厘米,重5.6克,完整。二物用长35厘米的浅蓝色绳穿连。沉香木,11块,重19.6克。水晶石,六面结晶体,重255.1克,呈紫蓝两色。琥珀珠,碎珠多呈粉末状,共重10克。质似松香,代以琥珀。香泥饼,十方块(其中四块残)。多为办形,有五至八办不等。一为圆形,共重26.32克,另有小残块14块,共重3.25克。
(四)舍利佛牙。高8.3厘米,重76克,牙形骨质,色微黄。牙根部,牙身纵沟内镶嵌有白色细珠,即舍利子。
九二:七珍、舍利佛牙。
木塔四层主像所出:
(一)花式银盒。高6厘米,口径12.5厘米,圈直径9.8厘米,厚0.1厘米,重154克。完整。盒盖圈足均作六办花形。内外有红、绿、黑色锈斑。
按:此银盒原置于木塔四层主像木构骨架中柱上端之凹槽内。盒内盛用蜡缬黄地白点提花罗经袱包裹的释迦说法相三幅(叙录八八、八九、九0)。
(二)蜡缬黄地白点提花罗经袱。正方形,一边长54厘米,重16克。两边用黄绒缭边。一边有一平方厘米残损,有多处小孔。
(三)七宝。金币两枚:“宣和元宝”一枚,直径2.1厘米,厚0.08厘米,重3克。正面不光滑“和”字一边四分之一块断下。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金钱。“政和通宝”一枚,直径2厘米,厚0.1厘米,重3.8克。完整光亮。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金钱。银箔两片:不规则长方形共重4.4克。琥珀珠:共82粒,重3.75克。质似松香。水晶珠:直径3厘米,重59.75克。铜钱十一枚,其中“开元通宝”四枚,“唐国通宝”一枚,“景德元宝”二枚,“天禧通宝”四枚。沉香木两块:共重1.9克。香泥饼十块:六整四残。四办形,直径2.3至3厘米,厚0.2至0.4厘米,重0.9至2.87克。正面有凸起云龙纹,背面光平。中心有阴文圆圈,或穿孑L。
(四)舍利佛牙。高6.3厘米,重49.8克,牙形骨质,色微黄,牙根凹坑镶有赭色细珠,即舍利子。
同时该书收录了七珍、佛牙舍利的黑白、彩色照片。
以上关于七珍、舍利佛牙的记录,说明了“应县木塔辽代文物整理组”首先肯定应县木塔有一双佛牙舍利。第二,对应县木塔出土的佛牙舍利进行了认真鉴定。因为“应县木塔文物整理组”是根据国家文物局安排成立的,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山西文物局共同组成的,负责整理与研究。组长史树青是一位与启功、杨仁恺、徐帮达齐名的我国“四大文物”鉴定专家。新中国成立后史树青和其他同志一起受命筹建中国历史博物馆。他是当代著名学者、史学家、文物鉴定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考古系研究生导师、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已被公认为中国文物鉴定界泰斗。1973年由毛主席、周总理特批,史树青操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赴日本及欧洲展览。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2005年6月2日播出《访文物鉴定家史树青》。成员傅振伦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学识渊博,著作颇丰,是当今为数不多的能在众多领域取得突出成果的著名学者之一。成员毕素娟女土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著名的辽史学家,对辽代文物及印刷史之论著甚多。成员冯鹏生是我国著名的书画装裱修复学者,文物界誉为“活国宝”,写出共计50万字的两部理论著作。中央电视台电视专题片《人物》改编的《书画修复国手——冯鹏生》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冯鹏生的人生之旅。以上足以说明应县木塔佛牙舍利的结论是国家级鉴定,是权威性定论。
北京荣宝斋、书法大师徐之谦同时也为应县木塔七珍、佛牙舍利出具了证明。现在和应县木塔七珍、佛牙舍利并存的有一张荣宝斋徐之谦漂亮、工整,楷书书写的证书。内容如下:
七宝与舍利佛牙
一九六六年夏季,木塔四层主像胸部木骨架的方形凹槽内,出六曲银盒,内盛七宝与舍利佛牙。
佛教七宝亦称七珍,诸经大同小异,木塔的七珍是金(币)、银(片)、铜(币)、香泥(饼)、水晶(玻璃)、沉香(木)、松香(珠)。佛舍利俱指释迦牟尼遗骨。牙上镶嵌之细小珍珠、玛瑙即舍利。
徐之谦书于荣宝斋
1980年2月1日
该证书上有六枚篆刻印章,从右到左,分别是“山西省应县木塔文物所”、“徐之谦”、“识字农夫有道僧”、“王学春”、“荣宝斋修复”、“山西省雁北地区文物工作站”。
徐之谦一直在荣宝斋工作,从事书法篆刻、编辑和创作,出版发行多部作品,在国内书法界名家中占有一席之地。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十块浮雕的标题文字出自徐之谦之手,为北京“宋庆龄故居”书写了竖碑,中国邮票公司还发行徐之谦篆刻作品邮票。周恩来、陆定一、肖劲光、谷牧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郭沫若、赵朴初、邓拓等社会名人的姓名章都是由徐之谦篆刻的。书写七珍与舍利佛牙时已77岁高龄。
北京荣宝斋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百年老店,有300年的历史,是书画家之家。沈钧儒、张大干、齐白石、徐悲鸿、启功等社会名流,知名书画家、艺术家都与荣宝斋往来密切。荣宝斋既为文化活动提供了优质的工具,又为文化作品提供了栖身与交流之地。历代文人墨客都把“荣宝斋”称为中国的“艺术博物馆”和“艺术家之家”。荣宝斋注重珍品的收藏,有“民间的故宫”的美誉。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荣宝斋创造并积累了难以数计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几十年来,北京荣宝斋得到国家领导人和社会各界的亲切关怀,期间朱德、周恩来、陈毅、彭德怀、宋庆龄、郭沫若等领导同志和知名人士曾经多次光临北京荣宝斋并题词。老一辈革命家薄一波勉励荣宝斋要“盛名之下更虚心。”郑必坚题荣宝斋为“文化功臣”。荣宝斋曾接待丹麦女王玛格丽特及亲王、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等外国政要。
百年老店荣宝斋、书法大师徐子谦用名誉和地位为应县木塔佛牙舍利开出了一张沉甸甸的证明,从又一个侧面肯定了应县木塔佛牙舍利。
六、应县佛牙舍利得到
宗教领袖的认可
1977年春夏之交,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从北京专门来应县观瞻了释迦塔,瞻拜了佛牙舍利。在释迦塔内,朴老在一层佛像前瞻礼佛陀金容,久久伫立,直到随行人员提醒,方始移步塔梯,拾阶而上,向释迦塔的二层、三层攀去。
据当时木塔文保所所长张永权回忆:朴老在参拜了佛牙舍利之后,更是肃静无语,眼角噙着泪花。起身回程时,朴老又回到释迦塔下,绕行了一周又一周。当他看到高挂在塔檐下“灵山未散”的牌匾后,又一次流下了眼泪,这充分反映出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在朴老心中的崇高地位,佛牙舍利更使他梦魂牵绕。
1982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了《山西应县木塔辽代文物展览预展》,朴老观展后写颂:“塔开多宝现神通,木德参天未有终。辽藏千年哀灭尽,不期鳞爪示全龙。”1991年,朴老又为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山西省文物局主编,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应县木塔辽代秘藏》一书挥毫运意,题写了书名。1999年,朴老已在病中,长期住院,但当他辗转听到应县佛宫寺要起建山门,又一次饱含深情提笔为山门题“佛宫寺”牌匾。一代佛学大家如此垂青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充分体现了对应县佛牙舍利的认可。
七、佛经和释迦塔牌匾可以佐证
应县佛宫寺藏有佛牙舍利
我们再从佛经记载与佛宫寺释迦塔的明示进行求证。在《阿育王传》卷一记载着释迦牟尼在一次化缘途中与阿难尊者的对白与授记。
“……尔时世尊与阿难在巷中行见二小儿。一名德胜,是上族姓子。一名无胜,是次族姓子。弄土而戏,以土为城。城中复作舍宅仓储,以土为粮着于仓中。此二小儿见佛三十二大人之相庄严其身。放金色光照内外。皆作金色,无不明彻,见已欢喜。德胜于是掬仓中为粮者奉上世尊,无胜在傍合掌随喜……尔时世尊即便微笑。阿难长跪合掌白佛言:世尊,佛不以无缘而笑,何因缘故而现于微笑?……”
佛告阿难:“如是如是。阿难,佛不无缘而微笑也。汝今见是二小儿不?…‘已见,世尊”。佛言:“我若涅盘百年之后,此小儿者当作转轮王四分之一。于花氏城中作正法王号阿恕迦。分我舍利而作八万四千宝塔,饶益众生。”由是可知。佛舍利需要建塔供养。同时,在随应县佛牙舍利出土的辽代秘藏中,也清晰地表明了建塔与供奉佛牙舍利的关系。辽藏《妙法莲花经卷第一》中,有“复见诸佛般涅盘后,以佛舍利起七宝塔”(引文参阅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山西省文物局主编,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应县木塔辽代秘藏》一书,90页,下同);“佛此夜灭度,如薪尽火灭,分布诸舍利,而起无量塔”(94页);在《妙法莲花经卷第五》提婆达多品第十二中,又有“佛般涅盘后,正法住世二十中劫,全身舍利起七宝塔……(157页)”这些引文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供奉佛舍利需要建塔。同时,在随佛牙舍利出土的大批辽代秘藏中,《妙法莲花经》占很大一部分,既有藏经,又有刻经。在佛教界,《妙法莲花经》有佛影身之说。因为佛曾说过“诸世界者,若说此经,则为见我”,将佛牙舍利与《妙法莲花经》一同收藏,即佛陀真身与影身,同时示现,说明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为供奉佛牙舍利而建。
在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悬挂的牌匾中,有20多面涉及佛教经典的内容。尤其是悬于第三层外檐南的“释迦塔”大匾,匾面题记共236个汉字,阴刻,记录了从金明昌五年(1194)到明成化七年(1471)前后6次,历时277年的修缮历史。是木塔文物价值最高的一块匾。这块匾是金代昭信校尉西京路盐使判官王献所书。以古人治学之严谨、科学,绝不会空穴来风,无中生有。“释迦塔”三个字就说明佛宫寺供奉的是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
台湾慧礼法师在《佛慈广大感应无差》一文中指出:佛宫寺释迦塔意即佛陀的宫殿释迦的塔,在造塔取名之时,已经明示佛陀真身舍利供奉于此。明代《应州志》记载,诗人王皡如在《木塔》诗中写道:“木塔浮图控大荒,疑从东极涉扶桑。朝云浸佛雕甍湿,夜月偏生曲槛凉。突兀九层持地轴,波罗三藐发天光。而今舍利犹存否?只与骚人壮锦囊”。
此诗后两句,说明在明朝及明朝以前,就相传木塔藏有佛牙舍利。而且,知道这一信息的,也绝非诗人王皡如一人。不然,他不会在诗中写出“只与骚人壮锦囊”一句。由此可知,关于应县佛牙舍利,当时还有不少文人墨客曾作文赋诗记录过。“而今舍利犹存否”?诗人发出珍藏在木塔里的佛牙舍利到底还在不在的疑问,这从一个侧面佐证了应县木塔一直密藏着佛牙舍利。此外,应县古代称为应州,按佛经上说佛陀圣物“上应天道,下应群萌,实为应地”。“天道”,“群萌”意为天上神只、地上众生,佛陀遗骨灵牙示现之地,就是“应地”。应县古称应州由来,当此无二。
综上所述,佛宫寺释迦塔本身就是一部鸿篇巨制,它用一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方法记载了塔内藏有佛牙舍利,是佛陀的宫殿和塔。所以说应县佛牙舍利的档案,就是一个密码,一部天书,理所当然地成为天下第一寺,享有“佛宫”“释迦”这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尊名,否则,就不是至高无上的圣物。
八、“释迦塔与中国佛教”研讨会的结论
2008年5月12—13日,由应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民族报社《宗教周刊》协办的首届“释迦塔与中国佛教”研讨会在应县释迦塔下召开。方立天、黄夏年、李四龙、李利安、华方田等国内外知名佛学研究专家和高僧大德五十多人参会。与会人员在参礼了释迦塔和佛牙舍利后认为:应县佛宫寺是佛陀的宫殿和塔,供奉的是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其佛教信仰内涵之丰富,在诸多佛塔中名列前茅。释迦塔是佛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融建筑、佛理、雕塑、铸造、绘画于一体,体现了印度佛教与中国建筑艺术交融、中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艺术风格,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台湾高僧首愚法师在瞻礼了佛牙舍利后认为:“佛牙慧光,世界瑰宝。她不仅是我们国家的,也是世界的文化遗产,举世无双。”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讲师惟善法师激动地说:“这次见到庄严、神圣的佛陀圣物,如见佛陀。我感到非常荣幸。”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周齐说:“释迦塔内五层的五髻文殊,在国内尚属孤例,非常珍贵。”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李利安教授说:“应县佛牙舍利有一千年的历史传承,同斯里兰卡和北京灵光寺的佛牙相比,属于同一类。释迦塔的兴建,就是为了供奉佛陀的牙舍利,它显示了释迦塔文化最根本、最神圣、最具感召力和生命力的部分,让人欢喜赞叹!”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央文史馆员方立天教授分别为释迦塔和国宝佛牙舍利题字留念:“应县木塔 佛门圣地 艺术瑰宝 天下奇观。”“释迦佛牙,应州示现。”
这次会议对佛牙舍利进行权威认证的消息,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中国信息报、山西日报等国内20多家报刊网站给予了及时的重点报道,进一步提升了应县佛牙舍利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九、海内外高僧大德和新闻媒体的唱和
2005年,台湾慧礼法师在瞻拜了佛牙舍利后毅然决定,在应县龙首山异地重建佛宫寺释迦塔。2006年,在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塔950周年大典中,由新华社首次向全世界发布了《台胞到山西应县木塔观瞻佛牙舍利》的消息,香港《文汇报》、《山西青年报》、央视网、新浪网、搜狐网及各地佛教网站也于此期间以较大篇幅介绍了佛牙舍利。自此以后,诸多高僧大德云集于应县释迦塔,以瞻拜佛牙舍利为一生幸事、盛事。近年来瞻拜佛牙舍利的高僧大德有山西省的妙江、妙真、国亮等法师,无锡的无相长老,台湾的首愚法师和津巴布韦总统夫人葛蕾丝·穆加贝等,而且中国禅宗大家、云居山首座灵意老和尚更是倾心佛宫圣地,仰慕释迦威名,移锡于应县楞严禅寺。2007年,五台山普寿寺华严部93岁的梦参老和尚在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五台山普寿寺主持、中国律学院院长如瑞法师等百余名僧人陪同侍奉下,不顾年岁已高来应县瞻礼佛牙,并题写了“佛牙舍利,应县示现”八个大字。
总之,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的一双佛牙舍利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僧众信徒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认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佛牙舍利的宣传力度,拟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对佛牙舍利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我们还将与上级宗教、外宣部门协调合作,以促成佛牙舍利在港、澳、台和世界各地巡展,切实加强与海外及台湾佛教界的交流与联系,以构建和谐的两岸佛教文化,真正使这双佛教界至宝走向世界。
(作者:中共应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