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礼佛优秀文化 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弘扬礼佛优秀文化 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广东省博罗第二届礼佛文化节专家学者访谈
闻之
编者按 5月1日——7日,惠州市佛教协会、博罗礼佛禅寺举办了广东博罗第二届礼佛文化节。这次活动内容之丰,水准之高,效果之大,影响之广,对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为了更为广泛地发挥这次文化活动的宣传教育作用,我们特开辟“礼佛文化特别报道”专栏,将分别刊登“专家学者访谈篇”、“短期出家感悟篇”、“专家学者纵论篇”、“礼佛文化节掠影”,以飨读者。
春意盎然的五月,地处南中国的惠州,阳光明媚,花开似海。惠州市佛教协会、博罗礼佛禅寺于5月1日——7日,在这里举办了“广东省博罗第二届礼佛文化节”。内容有:礼佛文化节开幕式暨文艺汇演、中华礼佛文化论坛、讲经、祈福法会、出家体验活动、书画艺术展、植菩提树等。这次活动内容之丰,水准之高,效果之大,影响之广,对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尤其是中华礼佛文化论坛更是吸引了国内外知名学者的参与。参加礼佛文化论坛的嘉宾有北京大学博导楼宇烈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导黄心川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黄夏年教授、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陈洪教授、南开大学中文系孙昌武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近20人。这些专家学者和日照法师等佛教人士一起探讨了“佛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一起为社会和谐与发展而尽力。为了更加广泛地发挥这次礼佛文化活动的宣传教育作用,阐述礼佛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我们专访了惠州市的有关官员和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部分专家学者。
朱瑞华,女,惠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惠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她长期从事党务工作,2005年初服从组织调配,到民族宗教战线工作。面对全新的工作领域,她认真学习,勤奋工作,按照党新的历史时期的宗教工作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努力拓展宗教工作的新局面。今年“五一”期间,经省民族宗教委批准,在市民族宗教局的推动和协调下,市佛教协会与博罗礼佛禅寺举办的礼佛文化节中,召开了一个较高层次的中华“礼”文化论坛。在她诚挚的邀请下,本刊记者出席了该论坛,并采访了朱瑞华局长。她说:
积极引导,发挥佛“礼”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我本人没有多少文化,也没有什么水平,只能以一种“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所以做人做事一直都比较低调。更不敢去惊动报刊杂志“抢镜头”。但这次破例,我主动诚邀《惠州市全民素质论坛》的主编邓三君先生参加中华“礼”文化论坛。我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优秀的中化传统“礼”文化,与佛“礼”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当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中,能够挖掘和引导佛“礼”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奉献给社会,也许是宗教界对提高民众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所作的一点绵薄之力吧。同时,广大信教群众也是社会的一份子,其素质如何,也直接影响着全民素质,影响着社会的和谐。我们祈望,通过各种途径全力提高民众素质,每一个信教群众或者不信教群众都能明文知“礼”,惠州文明城市这支乐曲才能奏得更“和谐”。这次论坛的主办单位是市佛教协会与礼佛禅寺,按照我一贯做人做事的风格,我是不愿接受采访的,但三君先生却穷追不放。他的心情我完全理解。在当前宗教仍没被重视,没被人们所理解的情况下,在有较大影响力的杂志发表佛教方面的题材,确有一种“瓜田李下”之嫌。为避免别人说三道四,我作为政府主管宗教工作的部门领导,确有为三君先生“减压”的责任。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宗教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就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已经实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确立为党的宗教工作的一项原则。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拨乱反正,中共中央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其中一点就是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中央提出:“要充分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当前,惠州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部署,正在全力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作为宗教部门的主要领导,如何引导宗教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如何充分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已成为我日常工作中苦思冥想的重要课题。此次协调和推动中华“礼”文化论坛的举办,可以说是“引导”、“发挥”的其中一项工作。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年历史,在经历了初传、冲突、吸收、适应、溶汇等漫长的文化整合后,它已深深地融入中国传统社会中,成为其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佛教中的“礼”文化与中国传统的“礼”文化密不可分,至于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他们在提高民众素质中所占的比例、他们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文化又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我看这些就由专家学者们去论说了,我这个没有多少文化的人只能讲到此为止了。谢谢三君先生。
楼宇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访谈录有:为东方哲学呐喊、关于古籍整理问题、用整体综合的方法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提出我们自己的宗教学理论来、呼吁理解佛教、传统文化是现代化的宝贵思想资源。讲演稿有:禅宗漫谈、禅宗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佛教对中国哲学的影响、发扬人文精神,建设人间哲学、佛教与东方文化、康有为的宗教观、荀子的“礼”论与“群居和一”的政治理想,从《开元释教录》等经录的伪经录中看南北朝时期佛道的斗争与融合、建设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人间哲学、加强人文知识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栗谷哲学与21世纪新儒学之展开。在谈到如何提高全民素质时,楼宇烈说——
要从五个方面,对人的生命意义进行教育
惠州这个中等城市,有一个全民素质研究、提高、推广机构,真是不简单。我认为,我们现在的国家,经济发达了,物质丰富了,提高素质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搞礼佛文化,就是要教会人们怎样做人,让我们的市民知道我们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我以为,现在人的价值观念出现了严重问题,我们要从人的生命意义上进行人生教育。
第一、要有羞耻心。现代社会的人,如果没有羞耻心,不知道忏悔,没有羞辱感,那就什么都敢做,鸡鸣狗盗就会猖獗,社会将不成样子;第二,要有诚信。我们现在最缺乏的是诚信,没有诚信感到什么都不安全,人们对食品缺乏安全感,对药品缺乏安全感,对社会缺乏安全感。这背后的原因是整个社会缺乏诚信之故;第三、要提倡做人的气节。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做人的基本气节,可是这些为人的基本原则都被文化大革命给破坏了,我们必须要重建人格标准;第四、要有感恩心。社会不是孤立的,人也不是孤立的,要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我们没有感恩心,社会给你的,别人为你的都觉得是应该的,可是自己就不想为社会,为他人做一些事情。中国有句俗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完全为工资而做,为报酬而做,哪有愿力和心力?
而这些,我们都可以在中国传统礼佛文化里学到。因此,礼佛文化在促进和谐社会是有积极作用的。
孙昌武,1937年生。辽宁营口人。196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南开大学教授。曾任日本神户大学、韩国岭南大学客座教授,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外国人研究员,韩国岭南大学客座教授。主攻隋唐五代文学、佛教文学。著有《柳宗元传论》、《诗与禅》、《唐代古文运动通论》、《佛教与中国文学》等。译作有《中国的神话传说和古小说》、《中国文学中的维摩与观音》等。孙昌武教授和蔼而健谈,一派儒雅,当他说到礼佛文化对社会的教益作用时,孙昌武说——
要用“四心”教育信众,以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佛教作为社会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有其一定位置和作用。佛教要发挥作用就必须要适应社会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一定的人群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尤其是要注重对信众的入世精神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具体说,要用 “四心”来教育信众,并影响社会。
首先是慈悲心。慈悲精神是众生“同体与共生”的宇宙真理,然而目前世界上却有许多人倒行逆施,以致于天灾频仍,人祸不息。所以,我们今天提倡培养慈悲心,不但合乎真理法则,更富有时代意义。第二是敬畏心。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有句名言:我一生敬畏两件东西:天上的繁星和心中的道德法则。我们应该对制度的敬畏,对法律的敬畏,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保持一颗敬畏的心,就是对我们活着本身的敬畏。《德道经》警示说:民之不畏畏,则大畏将至矣!第三是感恩心。佛法中有“报四重恩”:一、感念佛陀摄受我以正法之恩;二、感念父母生养抚育我之恩;三、感念师长启我懵懂,导我入真理之恩;四、感念施主供养滋润我色身之恩。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处事哲学,一种智慧品德。一个人有了感恩的心,就不会孤独、不会贫困,就会有智慧有力量。第四是忏悔心。忏悔是缜密对过去的行为进行反思衡量,从心底生起惭愧心,从而消除恶行,今后不再重犯,同时要知道,一时失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悔改。忏悔要心存恐怖,对所犯恶事不要认为小就去为。恶事旦等因缘聚合,结出恶果,那时再恐怖,就没办法改了。
黄海德,四川成都人,1953年重阳节生。现为华侨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宗教文化与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与现代化,专攻道家哲学与道教文化研究。主编《道教研究》、《道学文化丛书》等。著有《老子道德经经解》、《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道家思想史纲》(合著)等。黄教授目前在香港一家宗教学院任院长,对宗教有高深的研究,在谈到礼佛与社会道德的关系时,黄海德说——
礼佛文化与社会道德核心相一致
礼佛文化看起来是宗教的,其核心成分与社会的道德标准是相同一致的。从历史上看,宗教伦理对社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是相当大的,在我们的社会中,信教的人群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族人群,不仅在教内构成了影响力,同时也能影响到社会。我们不能孤立看待宗教行为,其与社会进步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礼佛文化所倡导的“礼”,就是我们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行为要求。最近,在世界宗教大会上,对佛教的社会作用给以了充分肯定,并发表了《世界宗教伦理宣言》。可见,宗教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世界性的关注和重视。
礼佛文化对世界起到影响和推动作用,主要是它的核心内容与人类进步和谐发展相一致。礼佛所讲的“三戒”、“五戒”、“八戒”等等,通过宗教的导向作用,发挥净化社会、教化人群、促进安定的效果。
目前,中央政府正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这次礼佛文化论坛,恰恰是应和了形势的需要。这个论坛对探讨佛教礼仪与佛教信仰的关系,佛教的伦理、礼仪与当今中国社会伦理的关系,以及这些伦理价值与现实的意义都是有积极作用的。
惠州市开展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对弘法布道,推动和谐惠州的建设都有极大的帮助。我们期待惠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放发出越来越瑰丽的文化光芒。
妙峰法师,出生于甘肃兰州,1983年从军。因《大雄传》影响,退伍后遂剃度于保安寺。后到福建佛学院学习精进。完成学业后,在广东韶关南华寺任教,后又回福建广化寺继续学习道场管理。他20来岁就已能管理佛学院了。后随老师界诠法师到福建就任佛教协会秘书长。在任职期间,首创开班教学,开始弘法事业。任期满后,妙峰法师到湖北,任湖北佛教协会秘书长,并重回韶关南华寺协助创办了曹溪佛学院。2000年,本焕长老礼请妙峰法师为深圳弘法寺监院。现在为惠州市佛教协会会长、惠州市永福寺住持。妙峰法师他旅访过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地,皆以弘法,讲座而结下广大善缘。在礼佛文化方面他有精辟的论述——
礼佛是用来生活的——在生活中提高我们的修持
当我们谈到修行佛法的时候,通常都会听到人们说:“我只有早晚才有一会儿时间诵经和念佛,白天都要忙于工作和照料家务;这里太吵了,我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好好修行;我一天可以阅好几卷经;我会每天念几十遍咒”。人们总是用这样的观念来看待修行这回事,觉得只有念诵的数量才能显示我们修行的多少,用这样的观念来对待自已,也同样的去衡量别人,于是我们对法的修行被圈定在念诵的数量之中。久了就形成一种局限性的观念,把自己的修行束缚在只有念诵的那段时间之内。
事实上,时间在无间断的刹那相续,白天的十二小时结束了,夜晚的十二小时就续接而来;昨天的二十四小时过去了,今天的二十四小时就会跟上。时间就像流水,它只是相续的一条,但是,流走了不会再倒回来。我们的生命就像流水,与时间同步,所以佛陀听到弟子说“生命在呼吸间”时,就对弟子的认识给予肯定和赞许。
我们的生活、工作、衣食起居总是用时间的概念来进行。何时该起床了?何时该用餐了?何时该上班了?何时该睡觉了。人生的一切似乎都被时间所限定。于是我们就用时间来设定修行,假若我们忙于事务,就用此来找借口说我没有时间修行,但是我们却忽视了时间只是一个概念,事实上只有呼吸与我们相伴,我们应该把呼吸同修行和生活联系起来。只要有呼吸就会有时间修行。因此,我们把法的修行同生活打成一片比较好,有了这样的认识,就不会说我没有时间修行了。又说:“我们必须了解,大众前来这里参访比丘、比丘尼与寺院,他们不需要问你们任何问题,只须看你们的寮房与地板。如果地方整齐清洁,每一件东西都归位,这就是沙门的行为,人们自然会生起信心。我们不需要对他们说教,只随手整理好乱掉的东西即可。当我还年青时,我经常抽空到寺院周围走动,看看寮房与森林里的步道。若是发现寮房与浴室都很干净,道路也非常整洁,我就知道这个人是个好修行人;如果他还没有开始修行,那么不久的将来,他一定是个好行者。有些人小看这点,认为这只是小事,其实它不是。法是用来生活的,因为我们不可能离开生活。无论你住在闹市,还是寂静的山林;无论你独处,还是群居,那都是生活。有没有在修行,那就要看你有没有法的认识和法的思维。
日照法师,1985年礼本焕老法师为师,年仅十四岁,1987年在五台山文殊道场显通寺客堂任照客一年,1988年到北京西山八达处待奉仁祥法师,1989年至1991年在莆田广化寺读书,1992年——1993年在广州大佛寺任维那知客。1993年秋受福建沙县统战部之邀,担任沙县宝严寺主持,及沙县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任沙县淘金山定光禅院修复委员会主任,沙县政协委员等职。1994年3月受成都市佛教协会邀请,回成都主持筹办成都佛教文化研究社以及成都佛教教育基金会。1995年受广州佛协之邀重回广州大佛寺工作。1996年至1997年四川金堂获莲山灵开寺监院并于泰国弘法利生。1999年去美国佛教大日如来寺住持工作、弘扬佛法。2000年——2003年8月由国家宗教局批准、支持香港佛教发展留居香港东普寺,同时受博罗县政府及宗教局之邀修复礼佛禅寺并至今担任住持。在谈到为何举办礼佛文化节时日照法师介绍说——
我们要为惠州的和谐发展奉献自己的才智
中国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其文化精髓博大精深,佛教虽然是外来文化,但早已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沃土之中,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宗教文化景观。
人除了物质生活之外,还有精神生活的要求,还有对自己人格尊严,人生价值的追求,对自己感情、理想的追求,在现实生活中失落的东西,有些人会到宗教世界去寻找。宏博精致的佛教教义又恰恰善于帮助人们解决宇宙观、人生观方面的问题,“众生平等”,“慈悲为怀”,许多思想精华富有吸引力,无愧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所以无论上智下愚僧俗贵贱,都视礼佛为共同事业。这就是佛教之所以能对中国思想造成巨大影响的前提,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依据。
中国民间的风俗无处不体现着佛教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原有的儒家信仰,是着重于现实人生的建设,无暇推究生前与死后的问题,所以孔子要说:“未知生焉知死”?对于生前死后以及形而上的宇宙本体,都是存而不论,所以要说:“祭神如神在”"。纵然讲到善恶的补偿及惩罚问题,也只寄望于各人的后代子孙,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易经),就是说的这样的观念。其实,从现实的史实上看,寄望于子孙的果报是不可靠的。因此,自从佛教传入之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观,为中国的民间带来了新兴而有力的希望,佛教给我们指出了生死轮回的问题,以及善恶报应的问题,告诉了我们,一切行为,均由各自负责,善报属于自己,恶果也属于自己,现生不报,来生必报。这一点,鼓励了人们要积极地去恶。这一观念,对于千百年来的中国民心社会的安定与影响之大而且深,实在无法估计。
礼佛禅寺在惠州,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得到各大企业和老板的支持,得到广大信众的支持,我们应该为惠州的和谐发展出智出力。惠州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我们举办礼佛文化节,就是要通过文化宣传惠州,教育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通过礼佛文化,宣传佛法,使人们了解宗教,理解宗教,为构建和谐惠州出力。
惠州市全民素质研究会 www.pqea.org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