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起点看洛阳(长篇连载)闻香识洛阳(之八十五)
丝路起点看洛阳(长篇连载)闻香识洛阳(之八十五)
洛阳市旅游局供稿
莲花洞
莲花洞因洞顶有一朵保存完好、直径3米多的浮雕大莲花而得名。洞内造一佛二弟子,均呈立姿,为释迦牟尼带领两个弟子游说讲经之像。主佛采用高浮雕手法,两侧的弟子迦叶、阿难用浮雕手法,对比鲜明。迦叶身披厚重的袈裟,手持锡杖,胸部肋骨暴露,细腻地表现出这位佛教继承人经过艰辛岁月,长途跋涉的形象。他右手拄着的锡杖上带有9个响环,震地有声,是佛教中一种法器。人们听见响环的声音,就知道佛祖到来,出外叩拜佛祖、倾听佛法。二弟子的头像于20世纪30年代被盗凿,现都存于法国吉美博物馆。
窟顶莲花周围环绕着飞天,她们手捧供果和其他器皿,显得飘逸洒脱,在《妙法莲花经》里曾有这样的记载:飞天是佛教中的香因神,说是诸天伎乐,百千万神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表现了佛教中飞天和伎乐人营造出欢乐和谐的场面。
洞窟南壁左上部层层排列了几层小型佛像。据说这是龙门石窟最小的佛像,高度仅有2厘米,五官清晰,刻画细腻。南壁壁面上排列了许多佛龛,龛楣装饰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有帷帐式的,有的是火焰纹,有表现文殊与维摩诘对坐辩法的故事,还有礼佛图的形象。在龛楣细部,有伎乐人、飞天,有莲花化生出来的菩萨,有线刻的,有浅浮雕的。其中一对飞天,她们的衣裙向上卷起,飘飘荡荡好像一朵盛开的莲花,而两个飞天的面部正是莲花的花蕾。外侧是一些伎乐人向她们飘飞过来,荡起的衣裙好像莲花的枝蔓一样。
另有一个小龛龛楣是火焰纹的造型,火焰向内收,到中间再向上形成火苗的苗头。火焰纹之上南北两侧各有一组众生听法像,表现了文殊菩萨和维摩诘辩法的情景。它的上部是帷幕,帷幕是中国民俗画常有的表现形式。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外来的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结合,成为有中国特色的佛雕艺术形式。窟外门帽为火焰纹,中间刻有一个兽形铺首,雕工精湛。左上方有明代河南巡抚赵岩所题“伊阙”二字。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