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旅游宗教文化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5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旅游宗教文化

  第一节 宗教的本质与旅游

  一、宗教的定义与本质

  1、宗教的定义

  宗教定义:宗教是指有一定的教义、教规,有一定的仪式和一定的组织系统的信神的社会“实体”。

  2、宗教的本质

  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1)宗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宗教是世俗思想的特殊反应

  (3)宗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宗教是世俗思想的特殊反应

  (5)宗教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虚拟反映

  总之,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对人类文化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独特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在未来的社会中仍将继续,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理由对宗教文化的作用和贡献进行简单的否定和批判。

  二、宗教文化的旅游价值

  宗教文化自身的旅游价值主要表现在:

  1.宗教教义的哲理性

  2.宗教建筑的艺术性

  3.宗教氛围的神秘性

  4.宗教名山的清幽性

  第二节 佛 教

  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1、佛教概况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的6至5世纪创立于古印度,很快成为当时印度半岛影响最大的宗教之一。创始人是位于今天尼泊尔国境内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

  全球佛教分为三大系:

  巴利语系佛教,又被称为是小乘佛教。

  汉语系、藏语系,属于大乘佛教。

  2、佛教传入中国后形成的三大体系

  佛教传入中国形成三大体系,即汉地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

  3、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1)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才开始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佛学大师,较为著名的包括佛图澄、道安、鸠摩罗什,他们主持翻译了大量佛经,对推动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2)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尤其是唐朝,佛教的发展达到了空前鼎盛的繁荣局面。佛教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多,很多僧侣前往印度游学取经,较为著名的有玄奘和义净,为中国佛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佛教宗派: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密宗、三论宗、禅宗、净土宗。佛教宗派的形成标志着佛教已经独立发展成为具有汉化特色的中国宗教,并且成为唐代以后中国佛教发展的主流。

  (3)宋元明清时期

  从宋元开始,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不断地与中国原有的文化融合,出现了儒释道“三教合流”的发展局面,成为普通民众广为信奉的一种信仰。

  二、佛教的文化要义

  1、佛教的基本教义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经典分经、律、论三藏,即“大藏经”;藏传佛教的经典包括《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佛教的标志是表示吉祥之意的“万字符”和象征佛法无坚不摧的法轮。

  (1)四谛说

  四谛是原始佛教的核心思想,也是佛教的基础。谛是真理的意思,是印度哲学体系里经常使用的概念。所谓四谛是对佛陀参悟到的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这四种真理的概括。

  苦谛:指人生的各种痛苦,它是四谛的基础,共有8种,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构成人的色、受、想、行、识五种积聚而产生的痛苦)。

  集谛:集谛探讨的是产生人生各种痛苦的原因,佛教认为苦的最根本原因是“贪、嗔、痴”,贪即贪求、贪爱,嗔即愤怒、生气,痴即“无明”,愚昧无知,不明事理。

  灭谛:灭谛是指熄灭一切苦和烦恼,进入没有生死轮回的涅槃境界,它是佛教追求的最高理想目标。

  道谛:是指消灭痛苦到达佛教最高境界即涅槃的方法和途径,

  八种途径,即八正道: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正念,正定。佛陀认为,这八种途径是消灭痛苦的神圣真理,因此也是每个渴求得到解脱的佛教徒必须做到的。

  (2)因缘说

  佛教主张事物的生灭由因缘决定,一切事物和现象均按照一定的因果关系聚合在一起,又按一定的因果关系分解,所谓“因此有彼,无此无彼,此生彼生,此灭彼灭”。按照这种“缘生”或“缘起”的理论,佛教把人生分为彼此互为条件和因果关系的12个环节,由此形成一个因果链条,通称为十二因缘。

  (3)轮回说

  佛教相信善恶因果报应。认为人的行为包括身、口、意三个方面,又称“三业”,众生按照今世不同的业力(行为)在来世可以获得不同的果报,行善者得善报,行恶者得恶报。这种报应是在前世、今生、来世三世间轮回转生不止。

  2、普渡众生的佛教神佛偶像

  佛教供奉的对象种类繁多,按照神佛偶像的等级地位可以分为4个层次,即佛、菩萨、罗汉和护法天神,他们各司其职,拯救众生。

  (1)佛

  佛是佛陀的简称,也称浮陀、浮屠,梵文中“觉者”、“知者”、“觉”的意思,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小乘佛教讲的佛一般专用作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大乘佛教则认为佛是一切觉醒圆满者。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佛多得像恒河中的沙子,数不胜数。

  三世佛

  三世佛有横三世佛和竖三世佛之分,均供奉在大雄宝殿中。

  横三世佛是从空间上讲的,“世”相当于世界,即佛的净土或称佛国。横三世佛是指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中央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和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三尊佛像的排列一般是释迦牟尼佛居中,药师佛居左,阿弥陀佛居右。

  竖三世佛是从时间上说的,包括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和未来佛弥勒佛,这体现了佛教的因果轮回说教义。其位置为释迦牟尼佛居中,燃灯佛居左,弥勒佛居右。

  三身佛

  首先必须明确佛身的内涵。佛身本来是指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的身体,以后这个概念逐渐神秘化、复杂化了。现在通常认为,身不仅仅限于肉身,更侧重精神本体含义,由积聚功德和觉悟而成就的佛体就叫佛身。三身佛具体指法身佛、报身佛和应身佛。

  五方佛

  五方佛是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佛的总称。中央是摩诃毗卢遮那佛,汉译大日如来佛,职责是驱除黑暗,带来光明。东方是香积世界的阿閦佛,南方是欢喜世界的宝生佛,北方是莲花世界的不空成就佛,西方是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五方佛常见于宋辽时代的古刹中,密宗寺院的大雄宝殿中和金刚宝座塔上也常有他们的雕像。

  (2)菩萨

  菩萨是“菩提萨锤”的简称,菩提的梵文意思是“觉悟”,萨锤的意思是“有情”,菩萨就是“觉悟而且有情的人”,即能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自救救他、自度度他的修行者。菩萨的地位次于佛,但高于罗汉。他们的职责是用佛的宗旨解救在苦海中挣扎的芸芸众生。在中国的佛教信仰中较为流行的四大菩萨是指文殊、普贤、观音、地藏。

  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意译为妙吉祥。相传他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专司智慧,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与右胁侍普贤菩萨合称“华严三圣”。在佛教寺院中,常见的文殊菩萨形象是手持宝剑,象征智慧如同金刚宝剑,能够斩断妖魔和一切无名烦恼,坐莲花宝座,下骑狮子。

  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又称“遍吉”,专司佛的“理德”,是释迦牟尼的右胁侍,旨在将佛教所推崇的善普及到一切地方。在唐朝以前,是男身女相,宋朝以后,多是女身女相。他的法像常为头戴宝冠,身披法衣,手持如意棒,以满足众生的愿望,身骑六牙白象,道场在四川峨眉山。

  观音菩萨

  全称“观世音菩萨”,别名“光世音”、“观自在”,尊号“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唐时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称观音,道场在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的地位虽然不及佛高,但他在中国民间的影响和名气最大,几乎超过一切神灵,超越了普贤菩萨,成为百姓心中的第一菩萨。至于他的寺庙之多、造像之广在佛教中更是首屈一指。观音可随机变成的化身形象种类很多,包括“施药观音、“马郎妇观音”、“杨柳观音”、“白衣观音”、“水月观音”、“送子观音”,而人们通常看到的观音则是指作为所有观音代表的“圣观音”或“正观音”,造型是头戴宝冠,结跏趺坐,手中持莲花或结定印。

  地藏菩萨

  他因“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而得名。据称地藏接受释迦牟尼的嘱托,在释迦牟尼灭寂之后,弥勒佛未出世之前,发誓普渡众生,拯救诸苦。地藏菩萨的特点与其他三位菩萨不同,现出家像,作比丘装束,男身男相,右手持锡杖,表示爱护众生,左手持如意宝珠,表示满足众生愿望之意,坐骑颇像狮子,显灵说法的道场在安徽九华山。

  (3)罗汉

  罗汉是梵文阿罗汉的简称,意译为“应供”,即跳出轮回、除去烦恼,应当受到众生供养的意思。小乘佛教讲究个人修行,修行的最高果位是罗汉,达到这一果位,意味着消除一切烦恼,进入涅槃,再也不受生死轮回之苦。大乘佛教兴起后,罗汉逐渐被赋予了在佛祖灭度后护教弘法的任务。他们常住人间,普渡众生,并受世人供养。寺院中常见的罗汉像有16罗汉、18罗汉、500罗汉,均指释迦牟尼的弟子。罗汉的塑像不像佛、菩萨那样公式化、定型化。他们形象生动,富于变化,更多地带有现实尘世中凡人的神态表情,或威、或醉、或笑、或慈,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这些极富个性化的塑像群保留在一些古老的寺院中,成为我国佛教造型艺术中的瑰宝。

  (4)护法天神

  四大天王

  又称“四大金刚”、“护世四天王”,他们住在须弥山腰的犍陀罗山,是世界的保护者。佛教寺庙中,进入山门的第二层大殿称天王殿,正中是大肚弥勒佛像,两旁是四尊高大威猛的四大天王像。东方天王提多罗吒,汉译持国,能护持国土,保护东方胜身州人民,塑像是白色,手持琵琶,用音乐使众生皈依佛门;南方天王毗琉璃,汉译增长,塑像是青色,手持宝剑,保护南方阎浮提洲人民;西方天王毗留博叉,汉译广目,能用净眼观察护持人民,塑像是红色,手中缠绕一条龙,保护西牛货洲人民;北方天王毗沙门,汉译“多闻”,保护人民的财富,塑像是绿色,右手持伞,左手持银鼠,保护北俱卢洲人民。

  韦驮

  原名“韦天将军”,韦琨,又称韦驮、韦驮天。相传是南方增长天王手下的著名神将,其职责是保护东、南、西三州的出家僧众,是佛教寺院必供的护法天神。在天王殿中,一般正面供奉大肚弥勒佛像,背面供奉韦驮像。

  伽蓝神

  伽蓝原来指僧众居住的场所,后来专指佛教的寺庙。因此,伽蓝神就是佛教寺庙的守护神,我国最著名的伽蓝神是关羽,这种信仰始于唐朝,是佛教为争取信众、扩大影响而不断汉化的表现。

  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是佛教的八大护法天神,共分八部,称为八部众,即天众、龙众、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迦。天龙八部诸天鬼神,均受佛的教化,以护持佛法、保护众生为天职。

  三、佛教寺院的主要结构

  这里主要是汉传佛教的旱地佛寺建筑结构。

  汉地佛寺的特点就是有一条南北中轴线。主要建筑建在中轴线上,附属建筑则在中轴线的东西两侧。

  中轴线上的建筑由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等。天王殿前的东西有钟楼、鼓楼对峙。大雄宝殿前的左右是伽蓝堂和祖师殿相对。法堂前左右为斋堂和禅堂。法堂后或藏经阁左右是方丈室。另有库房、厨房、客房、浴室等分布四周。大寺名刹,还另辟有五百罗汉堂。有的著名大寺院在寺院的左后侧或右后测设立戒坛,自成格局,另为一院。还有的附有塔院(又称塔林)。

  各殿堂供奉的佛像一般是:

  山门(正门):多为三门并立,中间大两旁小,故又称“三门殿”。门内两侧塑有金刚像。

  天王殿:三门殿内的第一重殿。殿中央供奉弥勒尊佛,背后供奉韦驮菩萨,韦驮菩萨面北而立。东西两旁供四大天王像。

  大雄宝殿:是寺中主殿、正殿。因宗派不同,正殿供奉的佛像也有区别。比较常见的是:

  一佛二弟子:释迦佛、阿难、迦叶。

  一佛二菩萨:释迦佛、文殊、普贤。

  一佛四弟子:释迦佛、文殊、普贤、阿难、迦叶。

  横三世佛:药师佛(东)、释迦佛(中)、阿弥陀佛(西)。

  竖三世佛:燃灯佛(过去佛,东)、释迦佛(现在佛,中)、弥勒佛(未来佛,西)。

  三身佛:卢舍那佛(左)、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中)、释迦佛(右)。

  五方佛:阿閦佛(东)、宝生佛(南)、大日如来(中)、阿弥陀佛(西)、不空成就佛(北)。

  过去七佛:迦叶佛、拘留孙佛、尸弃佛、毗婆尸佛、毗舍浮佛、拘那含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由东至西)。

  净土宗寺院也有在主殿供阿弥陀佛(坐像)或接引佛(立像)的。

  正殿佛像的背后,或供文殊、普贤、观音三大菩萨,或塑海岛观音。

  大殿两侧多供奉十八罗汉,也有的大寺供奉二十诸天。

  观音殿:又叫圆通殿、大悲殿,本殿以观音菩萨为主像。

  藏经阁:一般安置在中轴线最后一进、为两层正殿,是藏经之处。上下分别供奉大日如来和三世佛。

  伽蓝殿:位于主殿之东,供奉守护伽蓝土地。“伽蓝”是“僧伽蓝”的略称,意为“众园”、“僧院”,即寺院。此殿中间是波斯匿王,左为祇多太子,右为给孤独长者。波斯匿王原是舍卫国王,后皈依佛教,为佛教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后两位最先施造了祇园精舍,供佛陀和弟子们居住。

  祖师殿:殿内正中为来华的禅宗初祖达摩,左为其五传弟子慧能,右为慧能的三传弟子并建立了丛林制度的百丈怀海。有的左侧供创建禅林的马祖道一。

  香积厨:即厨房。多安置紧那罗王像,祈其监护。

  以上所述寺院殿堂布局及佛像供奉情况,为一般正规的寺院采用,但也略有不同。至于小型寺院,则可因地而异,各具风格。

  四、佛教四大名山与旅游

  1、普陀山

  普陀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浙江省东北部东海莲花洋上,属普陀县。有 "南海圣境"、 "海天佛国"、"世外桃源"?"蓬莱仙境"之称。普陀山素负 "海山第一"盛名,向以佛教名山、游览胜地著称于世。是舟山群岛东南方的一个小岛,与著名的沈家门渔港隔海相望。

  2、峨眉山

  峨眉山在四川省峨眉县城西南7公里,雄踞四川盆地西南缘,是我国四大名山之一。因山势透迄,如臻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远望有峰相对如娥眉,故名。它的最高峰在大峨山上,主峰叫万佛顶,海拔3099米。

  3、五台山

  五台山人称“僧人山"”,因寺庙菩苹一地而闻名于世。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部,是我国一座著名的大山,绕周250公里,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因为五台山有五座山峰,峰顶平坦宽阔,如垒土之台,分别为南台、北台、申台、西台、东台,故名五台山。五台山以北台最高,海拨3058米,素有“华北屋脊”之称。盛夏气候凉爽,花草繁茂,溪水、山泉不息,清风习习,故又称为清凉山。

  4、九华山

  九华山原名九子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青阳县西南,距县城约20公里。九华山最早叫陵阳山,面积100多平方公里。山上有99座山峰,其申以天台、天柱、十王、莲花等9座山峰耸入云霄,最为雄伟,远远望去好象并肩站立的9个兄弟,因而又叫九子山。以山有9峰如莲花,故名九华山。《太平御览》载: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名九子山。

  此外列举一些佛教著名寺院,我国首座佛教庙宇——洛阳白马寺,关中塔庙始祖——陕西扶风法门寺,四川峨眉万年寺,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浙江天台国清寺,禅宗祖庭——和南登封少林寺等等。

  第三节 道 教

  一、道教的产生与创立

  1、形成时期——东汉末年

  根据文献记载,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创始人是张陵(34-156年)。据载,张陵晚年辞官隐居于四川鹤鸣山,自称得到太上老君的亲授,并封其为天师,创立了五斗米道,尊奉老子为教主,尊道家经典《道德经》为道教经典。自宋元以后,历代统治者均奉张氏子孙为张天师,五斗米道的名称也逐渐被后来的天师道所代替。东汉末年,河北张角等人创立了太平道,奉《太平经》为经典。在黄巾起义失败后,太平道也随之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此后,太平道一直在统治阶级的严格监控下于民间秘密传播,影响越来越小。

  2、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几位著名的道士如葛洪、寇谦之、陶弘景对道教的发展起了关键性作用。葛洪(284-364年),号抱朴子,喜好研究道教经典。他把神仙道教与封建伦理纲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提出以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的思想。在他的改造下,道教逐渐上层化,成为统治阶级维护社会秩序的有力工具。寇谦之是北魏著名道士,对早期道教的思想内容和组织形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成为与当时宗法社会相适应的上层道教。陶弘景(456-536年)是南朝齐梁时期的道士,主张儒、释、道三教合流,并撰写了《真灵位业图》,这是中国道教发展史上首次对庞杂混乱的神仙谱系进行编排和梳理,促进了道教理论和神仙信仰的完善。

  3、鼎盛时期——隋唐宋元时期

  唐宋时期,道教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唐高祖李渊自认老子为始祖,高宗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下令士子考试加试《老子》。在唐朝皇室的大力推崇下,道教信徒增多,宫观林立,内丹术兴起,科仪渐次完备,道教的发展达到了鼎盛。到了宋代,道教借助统治者的支持,队伍迅速膨胀,传播日益广泛,但同时也造成了信徒组织成分的良莠不齐,社会上许多闲杂人员混入教团、欺世盗名,对道家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产生了不利影响。

  4、衰落时期——明清时期

  进入明清道教在失宠于上层统治阶级以后,逐步走向衰落。特别在清代,统治阶级出于政治需要,对藏传佛教格外重视。从此以后,道教开始深入民间,成为百姓的大众信仰,并植根于中国人的潜意识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道教的主要宗派

  随着道教的不断发展,道教内部形成了不同宗派。在辽金与南宋并存之际,道教分化为偏重于清修(丹鼎)的北派和偏重于符箓的南派。丹鼎派由古代方术发展而来,以炼丹取药、求长生成仙为特点;符箓派由巫术发展而来,以鬼神崇拜、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为特点。这时,主要的教派有正一道、全真道、真大道和太一道。元朝末年,真大道和太一道逐渐消失以后,正一道和全真道便成为我国道教历史上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两大教派。

  三、道教的文化要义

  道教的主要经典是《道德经》和《道藏》。《道德经》即《老子》,内容丰富,涉及宇宙观、人生观、社会观等方面。《道藏》是道教经典的汇编,明代的《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道藏。道教标志是八卦太极图。

  1、“道”崇拜

  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道教的核心信仰是“道”。“道”这一概念出自《老子》,是老子哲学体系中的最高范畴。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崇拜反映了一种宇宙观、一种社会观。道教完全尊崇这种道崇拜,并且将其神化,相信道是宇宙万物的造物主,是至高无上、具有神秘力量的人格化的神,三清尊神就是道在人间的化身。

  2、神仙崇拜

  神仙崇拜是道教的最基本信仰。道教崇拜神仙,对神仙的解释也很独特。神仙二字的内涵完全不同,神是指天地尚未分开时就存在的真圣,比如三清尊神、玉皇大帝、南极仙翁、南辰北斗诸星辰的星君。而仙不同,其乃后天修炼而成,凡是开天辟地以后通过修炼达到长生不老的人,就是仙人。客观而言,道教徒的修炼目标是成仙。道教既尊神,又尊仙。

  3、重生恶死的生命观

  道教以死为苦,以生为乐,以长寿为大乐,以不死成仙为极乐。

  道教的这种生死观念促使中国发展出一整套旨在健身长寿的养生术,享誉世界。实现这种理念必须依靠一整套方法和技术,其中既有吐纳、导引、服食、金丹、养气、炼气等养形方术,又有“存想、存神、主静、坐忘等”养神的方法。

  四、道教神仙谱系

  道教的神仙谱系非常庞杂,而且是崇拜主神的多神信仰,根据学术界目前的研究成果,道教的神仙谱系可以分为尊神、神仙和俗神三大系统。

  1、尊神

  尊神是道教信奉的主要神灵,著名的尊神包括三清、四御、真武大帝和西王母。

  (1)三清

  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2)四御

  四御是道教中地位仅次于三清尊神的天神。御者,帝也,四御就是辅佐三清的四位天帝。分别为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南极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

  (3)真武大帝

  真武即玄武,原为我国古代民间崇拜的四方神之一,后晋时被奉为道教所尊奉的尊神。真武大帝在我国民间尤其是南方有着极大的影响。元朝时期,真武在许多地区受到的崇信仅次于三清和玉皇大帝,被元成宗封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信仰遍及全国。明朝时期,明成祖朱棣将对真武大帝的信仰推向高潮,在武当山大兴土木,修建宫观,“五里一庵,十里一宫”,把武当山建成了一座庞大的真武道场。真武大帝的职权很大,道经记载和民间传说的多种多样,但基本上不外乎两大类,即司职水火与主宰人的生死寿命。

  (4)西王母

  西王母又称王母娘娘、瑶池金母、金母元君等,在道教的神仙谱系中位居女仙之首。西王母最初是一个没有性别区分、半人半兽的形象,《山海经》形容他:“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道教兴起之后,西王母被收进神界,将其说成是元始天尊与太元玉女的女儿,并塑造成雍容华贵、仪态万千的丽质天仙。西王母的权限很大,不仅女仙都归她管辖,而且还和东王公一起负责群仙的考核升降。

  2、神仙

  神仙是道教理想中的修身得道、神通广大的长生不老的人,又称为神人或者仙人。最初流传的神仙大多数都是我国上古时期传说中的人物,著名的有彭祖、广成子、赤松子、九天玄女等;汉魏之后,大多数神仙则是道教人物仙化而成,著名的包括在江苏茅山得道成仙的三茅真君,即茅盈、茅固和茅衷;唐宋以后,大多数神仙则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仙化而成,在我国民间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八仙。

  3、俗神

  俗神是指流传于民间而被道教信奉的神。主要包括与自然现象相关的自然神,如雷公、风伯等;执掌读书人命运的魁星神;专门保护个人、家庭和城乡公共安全的守护神,如门神、灶神、土地神、妈祖等;具有某些特定职能的行业神,如药王、财神等。

  五、道教四大名山与旅游

  1、湖北武当山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鄂西北的丹江口市境内,是我国的道教名山,列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又是武当武术的发源地。

  2、四川青城山

  青城山古称丈人山,又名赤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15千米处,海拔1600米,其36座山峰,如苍翠四合的城廓,故名青城山。

  3、江西龙虎山

  龙虎山位于江西鹰潭市西南郊20千米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源远流传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以及现今所知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崖墓群,构成了这里自然、人文景观的“三绝”。

  4、安徽齐云山

  齐云山又称白岳,位于徽州盆地,黄山脚下,屯溪西33公里,皖赣铁路在齐云山脚经过,因其“一石插天,与云并齐”,故名齐云山。它是一处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山岳风景名胜区,历史上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著名祖庭道观:龙虎山中宰相家——江西贵溪天师府,成都青羊宫,苏州玄妙观,晋南芮城道教宫观——永乐宫,道教祖庵——陕西户县重阳宫,全镇第一丛林——北京白云观,广东佛山祖庙,红河第一庙——河南武陟嘉应观,河南开封延庆观等等。

  第四节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一、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1、基督教概况

  公元一世纪中叶,基督教产生于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公元1世纪从犹太教中分裂出来成为独立的宗教。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Jesus)。耶稣自称是上帝耶和华之子,耶稣就率领彼得、约翰等门徒四处宣传福音。

  2、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1)初传中国

  基督教传入中国的可信时间是唐朝初年。当时传入中国的是基督教的一个小教派“涅斯托利派”,在中国的名称是景教。

  (2)第二次高潮

  基督教传入我国的第二次高潮是在13至14世纪。当时流传的主要有两派。一派是景教。另一派是天主教的圣方济各派。第三次高潮

  (3)明清之际,随着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对我国的殖民入侵,基督教第三次传入我国。天主教的耶稣会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流派。

  (4)19世纪初,基督教新教开始大规模地传入中国。

  二、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和信仰

  1、教义

  (1)上帝创世说

  每一个宗教都有关于世界诞生的理论体系,基督教认为,宇宙中万事万物都由上帝创造。

  (2)原罪说

  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治理地上的万物。但是,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受了化身为蛇的魔鬼撒旦的引诱,违背了上帝禁止他们吃“知善恶树上的果子”的告诫,结果被逐出伊甸园,结束了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这一罪过累积给他们的子孙后代,成为人类的原始罪过,也是现实生活中各种苦难的根源。

  (3)三位一体说

  所谓三位一体是指,基督教宣称信仰的是一位独一的真神,认为上帝就其本质而言只有一个,但又有圣父、圣子、圣灵三个位格,这三个位格互不混淆地联接成一体。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既三又一的关系,只能凭信仰接受,无法用理性说清。

  (4)天堂地狱说

  基督教认为,信仰上帝而得救的人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天堂是上帝的住所,黄金铺地,宝石盖屋,人们在这里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反之,不信仰上帝的人,在末日审判的时候会被投入地狱,在地域中忍受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与痛苦。

  (5)爱人如己说

  爱人如己来源于爱上帝。爱上帝是指在宗教生活方面全心全意的侍奉上帝,甚至不惜抛却尘世的财富,相信上帝才是人类唯一的真正的父。爱人如己是爱上帝的必然表现。人类都是上帝的儿女,就应当彼此相爱,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饶恕他人的罪过,甚至爱自己的仇敌,为逼迫自己的人祷告,不要以恶报恶,倒要以善胜恶。

  三、基督教的信仰

  基督教宣称信仰的是一位独一的真神,即撒上帝。基督教相信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和造物主,传统神学根据《创世纪》第一、二章的记载,认为上帝是在6天时间内按照一定次序“各从其类”创造了这个世界。而且,上帝不仅超乎一切被造之物,还要在创造世界之后,继续主宰管理这个世界。这既排除了认为上帝存在于万物之中的泛神论,又排除了如摩尼教那种认为物质本身为恶而对神持二元的论调。

  基督教信仰独一的真神上帝,同时也崇尚偶像崇拜。教堂里供奉的一般都是基督圣像、圣母玛丽亚像和耶稣受难像、天使等,供信徒们朝拜。

  四、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简史

  1、概况

  伊斯兰教是7世纪中期在阿拉伯半岛传播开来的一种宗教,创始人是麦加贵族出身的穆罕默德。“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音译,本意为“顺服”,从宗教学意义上讲,是指顺服唯一主宰即安拉旨意和戒律的宗教。

  2、传播路线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条是陆路,即丝绸之路;另一条是海路,即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信仰的需要,建立很多清真寺,较为著名的包括广州的怀圣寺、泉州的清净寺、杭州的凤凰寺和扬州的仙鹤寺。如今都成为著名的旅游景观。

  3、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

  伊斯兰教自公元7世纪中叶传入我国后,先后有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10个少数民族信奉了它。其中,回族是我国最早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

  五、伊斯兰教的文化要义

  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和《圣训》。《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最基本的经典,《圣训》是仅次于《古兰经》的伊斯兰教重要经典,即默罕默德的言行和他认可的弟子言行的记录。伊斯兰教的标志是新月。

  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大致可以概括为“六大信条”、“五项功课”,简称“六信”、“五功”。

  1、“六信”

  所谓“六信”包括信安拉、信经典、信天使、信使者、信前定和信末日。

  2、笃信真主的伊斯兰教神信仰

  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伊斯兰教是最严格的神信仰,而且严格禁止偶像崇拜。安拉是独一而固有的真实存在,不是抽象的概念;安拉是万能的,具有绝对的权威。 “任何东西都要消亡,而安拉的本体永存不灭”;安拉是绝对完美的,任何东西都不与他相似,因而不能用形象描述他,不能为他造像、设像和画像;安拉造化了人类并赐予了其理性,使他们优于其他被造物,并为人类创造世间的一切,因而人们不仅要信仰安拉,顺从他的遗志,而且要崇拜他。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