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地理>>正文内容

新都宝光寺的变迁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史程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新都宝光寺的变迁

  史程

  宝光寺位于四川成都市北郊18公里处的新都区。此寺相传建于东汉,因史料不足,难以断论。但从这里至今保存了我国早期佛寺“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看来,这座寺院最迟建于隋代。1996年5月寺内出土的唐代《施衣功德碑》最新资料表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该寺已经叫宝光寺了。寺中的佛塔,称宝光塔。

  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李炎下令拆毁天下大寺4600余所,小寺4万余所,宝光寺也难逃劫难。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宝光寺得以恢复,但宝光塔尚未重修。

  唐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唐僖宗李儇在500名神策军的保护下南逃入蜀。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唐僖宗路经新都,曾“驻跸”于宝光寺。后来,他觉得这里环境很好,又距成都不远,便在寺后修建行宫(行宫露台的两个柱础现存于七佛殿前廊柱下)。唐僖宗平生崇信佛教,到了成都,他立即派人迎请隐居在彭州九陇山的高僧知玄(即悟达国师)到驾前随行。

  唐中和三年(公元883年)农历三月初八,唐僖宗幸蜀已近3年。据说这天晚上,他在行宫闷闷不乐,夜不成眠,便到寺中散步。忽然,他见宝光塔废墟上霞光迸射,便惊惶失措地问悟达国师是怎么回事?悟达回答说:“此乃舍利放光,为祥瑞之兆,今黄巢已平,陛下可回长安了。”唐僖宗大喜,叫人挖掘,果然在塔宫内发现石函,函内有佛舍利13颗,晶明莹彻,光彩照人。于是,唐僖宗命悟达国师重修宝塔,扩建佛寺。宝塔取名为无垢净光宝塔,佛寺仍名宝光寺。当时寺内有僧众1000余人,“蜀中之梵宫佛院未有盛于此者”。

  宋代,我国佛教禅宗临济宗第十一代祖师佛果克勤(宋高宗赐号圆悟国师)开法于成都昭觉寺,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又住持宝光寺,并扩展寺庙规模,请宋徽宗敕赐寺名为大觉寺。据清道光碑刻《宝光禅院创建重修端末记》称:“宋圆悟禅师修持说法,接众数千”,使此寺进入了宋代的极盛时期。

  元代,寺庙一度残破。明初,民间捐资培修,复名宝光寺。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至1521年),经当朝首辅大学士杨廷和与翰林院修撰、新都状元杨升庵父子二人捐修,殿宇备极宏丽。

  明末清初,宝光寺在战乱中遭到毁损。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四川梁山县双桂堂的笑宗行密禅师来到宝光寺,在新都县知县毕成英及地方缙绅的支持下,剪荆伐棘,重兴道场。从康熙到光绪的200多年间,由于不断培修扩建,宝光寺一跃而起,与成都文殊院、昭觉寺、草堂寺并列为成都附近的“四大精蓝”。

  民国年间,宝光寺一直保持着佛教禅宗大丛林的崇高地位,尤以严格执行禅门清规而闻名。

  新中国成立后,宝光寺受到人民政府的保护。1956年,宝光寺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中国民族报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